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豫西刺槐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中20个无性系的生长量。利用内部连接法(Within—group linkage)对参试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取距离阈值D=10,将参试无性系的适应性分为4类:最适无性系、较适无性系、适应性较差无性系和不适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选择生长、结实、子代因子,采用q检验和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对34年红松无性系分别进行无性系测定,结果表明:按无性系生长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29%;按生长、结实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22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7. 8%;按生长、结实、子代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8. 5%。  相似文献   

3.
该粗枝云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面积4.6 hm2,4个大区共保留87个无性系。1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52 cm、4.36 m和3.11 m;2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90 cm、5.50 m和3.60 m;3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89 cm、5.21 m和3.54 m;4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10.13 cm、6.50 m和4.17 m。方差分析表明,1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2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不显著;3区无性系胸径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树高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和差异显著,冠幅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4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内的生长量平均数变异较无性系间的小得多,初步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立地条件对无性系树高影响差异极显著,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对冠幅影响差异不显著,立地×无性系交互作用对无性系胸径、树高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依据各区无性系的树高的多重比较对各区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排序。对种子园的经营管理和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尾叶桉(E.urophylla)无性系试验林生长性状和干形进行了分析,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林龄时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均有所不同,总体上QL4、QL7无性系生长率较大,而QL1、QL2无性系的生长率则较小;林龄1.5年及6.5年时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差异,而无性系间树高仅在林龄1.5龄时差异显著;其余林龄无性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用6.5年生参试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观测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QL7无性系的综合评定结果最佳,被评为优良无性系,其6.5年生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16.83 cm、21.42 m、0.233 1 m~3;而QL1无性系综合评定排最后一位;因此,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阶段的生长表现均有所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在其生长的早期及后期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树高则在早期差异显著,所选择的QL7优良无性系可在试验地所在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28个水曲柳无性系为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筛选出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极显著相关(P<0.01),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差异均达极显著差异水(P<0.01).以20%的入选率,初选出无性系1333、1311、1322、1312、1321和1323为优良无性系,6个无性系平均树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378个9年生捷克种源欧洲云杉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选育欧洲云杉优良无性系,为本地区造林提供优质遗传材料,加速当地引入云杉人工林高质量发展。[方法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建立378个欧洲云杉无性系对比试验林,调查或计算其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当年新梢长、第一轮分枝数等指标,并通过EXCEL和R包lme4(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s using'Eigen'and S4)进行数据整理及遗传参数计算,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 ]无性系树高、当年新梢长、胸径、分枝数、冠幅在无性系间及与区组交互作用下均差异极显著;遗传变异系数为10.02%~20.38%;表型变异系数为31.36%~48.36%;无性系重复力为0.59~0.71;相关系数中,无性系树高、新梢长、胸径、冠幅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系数较高(0.72~0.95),且都极显著相关。采用BLUP法计算无性系树高遗传值,从378个无性系中选择30个欧洲云杉无性系,入选率为7.94%,入选无性系树高遗传增益为26.38%。[结论 ]378个欧洲云杉无性系树高、新梢长、胸径、分枝数和冠幅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变异,同时受到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即无性系也存在与立地的明显互作关系,说明在推行无性系林业时,要因立地选择最适宜无性系。根据无性系树高遗传值筛选30个优良无性系,各表型性状生长优良,可为欧洲云杉在本地进行无性系造林推广应用提供优质材料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性系林业的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无性系选育,是林木遗传改良的一种方法、程序或策略;其二指用选育的无性系经过适当配置而进行的造林和经营方法。因此,无性系林业主要包括无性系选育、无性系与立地互作效应、无  相似文献   

8.
杉木速生、耐瘠薄营养高效型无性系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0个杉木无性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地位指数为18、16、14的立地条件下进行造林试验,经过14 a的观测,结果表明:20个杉木无性系在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下交互作用比16、14地位指数条件下变化丰富,大多数杉木无性系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生长较好,但也有少数无性系在较差立地上生长较好;20个杉木无性系中有11个在不同立地上差异显著,另9个无性系在不同立地上差异不显著;20个杉木无性系材积生长量的前10名中,7个无性系与立地交互作用显著;无性系营养性状的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077~0.706,平均为0.465,杉木无性系吸收营养受中等遗传控制;16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4的立地条件,属速生、耐瘠薄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3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6的立地条件,属速生、中等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2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属速生、高营养高效型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以10个桉树无性系为试验研究材料,测定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33-27、广林9号和广林4号等3个无性系光响应曲线呈显著的2次曲线相关关系,3个无性系光饱和点相差不大,分别为1 100、1 137.5、1 017.5μmol/(m2.s)。10个桉树无性系各光合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无性系33-27在所有无性系中综合表现为最好,属于节水型的速生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该峨眉冷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面积4.98 hm2,共保留63个无性系,无性系内分株的变幅为3株~101株;种子园内63个无性系20 a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的变幅分别为8.04 m~12.27 m、15.32 cm~26.45cm和4.05 m~7.02 m,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种子园内无性系分株在30株以上无性系共19个,19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10.26 m±2.54(变幅5.69 m~14.35 m)、18.62 cm±5.21(变幅11.20 cm~32.57 cm)和4.95 m±0.82(变幅2.76 m~6.39 m)。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对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和排序,为下一步研究无性系营养和生殖生长相关性奠定基础;无性系的胸径和树高两主要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无性系内的生长性状平均数的变异较无性系间小得多,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该种子园至今未结实,对不结实的原因和下一步经营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无性系林业的基础,无性系选育对无性系林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无性系选育历史、我国主要阔叶和针叶树种无性系选育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林木无性系选育的现状,以期为我国林木无性系选育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白榆优良无性系区域试验是用河南、河北、山东的13个优良无性系作试验材料,经过5年造林测定,对13个优良无性系进行统计分析,选出37个具有生长快,干形直的优良无性系,依据无性系的区域范围,确认7个优良无性系可以在河北省冀东南部平原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给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无性系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6种1~4年生黑木相思无性系(SR3、SR13、SR14、SR17、SR25和SR53)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的存活率和保存率,测定树高、胸径与单株材积,分析重复力和遗传增益,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生长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的存活率和保存率均差异不显著。第4年时,黑木相思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差异显著;重复力均较高;SR3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均较大,变异系数较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SR3无性系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SR53、SR14和SR17无性系,SR25和SR13无性系得分较低。SR3无性系可在广西玉林市推广。  相似文献   

14.
桉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和光合参数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桉树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对其叶片形态、光合参数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个桉树无性系的叶面积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以单叶干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干鲜质量比的变异系数最小.以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5个性状指标为参数做聚类分析,可以将10个桉树无性系分为4类.以叶长宽乘积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绝大部分无性系模拟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可以考虑采用这一方程进行同类无性系的叶面积预测.综合分析10个桉树无性系的光合参数表明,无性系间存在较大变异,无性系33-27在所有无性系中综合表现为最好,属于节水型的速生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以球果量、雄花量等数量性状对油松优良无性系的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油松无性系种子园 2 2个无性系的球果量和雄球花量进行观测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无性系内和无性系间的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秩序排序法对各无性系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 :无性系间球果量和雄球花量的差异极显著 ,而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并筛选出 1 61 #,6#,2 9#,63 #,78#5个球果数量大 ,占总数的 46% ,雄花量高 ,占总数的 5 7.6%的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的舒马栎优良无性系,开展优树选择及无性系测定研究。对供试的23个无性系3年生试验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冠幅、一级侧枝数、主干通直度等性状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各性状的重复力达0.724-0.886,具有中等以上水平。有8个无性系秋季叶色呈现出较艳丽的红色或橙色,2个无性系的春季叶色分别呈金黄色和棕红色,具有较好的彩叶观赏价值。舒马栎无性系嫁接繁殖成活率很低,平均成活率只有28.6%,仅有6个无性系的嫁接成活率超过40%。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舒马栎不同无性系的生长、观赏和繁殖特性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8号、16号、1号、2号、14号、17号和23号等7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对13个桉树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之间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存在极显著差异;最优无性系C10的单株材积为0.909 2m~3,是最差无性系(C7)的21.2倍,是群体均值的2倍;本试验根据各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进行评价、筛选出C10、C9、C1、C8四个优良无性系;由于C1的寒害抗逆性弱,结合无性系在抗逆性方面的表现,最终选择C10、C9、C8这3个无性系适宜在天马林场乃至闽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报导了无性系林业的现状,介绍了桉树无性系林业的概念,无性繁殖的技术,无性系林业的优、缺点及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的营造方法和桉树无性系林业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定期观测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苗期生长量的基础上,运用DPS软件对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Ⅰ级苗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1个杨树无性系分成3种类型,第2类的17个无性系表现优良。17个杨树无性系早期生长统计分析结果,杨树无性系以14、65、41、43、44和32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杉木种子园无性系不同分株自由授粉子代8年的试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上,不同无性系后代生长呈现极显著差异;而无性系内各分株间的后代生长差异均不显著;但各分株后代生长均比相应无性系所有混合种子后代生长好。子代年生长量的分析表明:在年度间、无性系及无性系不同分株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年度和无性系间交互效应明显,而年度和无性系分株间交互效应不显著;从8年的生长规律发现,种子园无性系分株间生长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