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凤春  高冬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24-16426
[目的]研究凝固型枣汁豆酸乳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以红枣汁和豆粉为主要原料,将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按1∶1的比例混合发酵,研制凝固型枣汁豆酸乳,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凝乳配方和最优品质配方,并根据感官检验评分表鉴定产品的品质。[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凝固型枣汁豆酸乳的最佳配方为:枣汁添加量20.0%,蔗糖8.0%,蜂蜜添加量2.0%,发酵温度为42℃,接种量4.0%,发酵时间为6 h。低温保存后,产品的组织状态良好,无乳清分离,风味正常,色泽均匀一致,但与市售酸奶保质期15 d相比,其保质期偏短。[结论]凝固型枣汁豆酸乳兼有大豆、红枣和乳酸菌3种物质的保健作用,营养全面,制备工艺流程简单、可行,且成本低于普通酸奶。  相似文献   

2.
全大豆凝固型酸乳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蔚新  陈挚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850-4851,4855
以大豆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剂进行发酵,对全大豆凝固型酸乳生产中蔗糖及稳定剂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豆乳煮沸15 min经脱腥和灭菌处理,添加蔗糖50 mg/mL,接种经驯化的混合菌种4%(菌种体积占豆乳体积的百分比),辅以复合稳定剂琼脂1.0 mg/mL及CMC-Na2.0 mg/mL,40℃发酵5h,可得色泽洁白、口感细腻、酸甜适口并且营养丰富的全大豆凝固型酸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制口感、风味良好的凝固型核桃酸奶。[方法]以核桃、牛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通过调配、均质、杀菌、发酵等制成一种风味优良、营养丰富的酸奶制品。[结果]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即接种量为3%、白砂糖添加量6%、奶粉添加量7%、核桃浆含量7%,制得的凝固型核桃酸奶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结论]为新型凝固型核桃酸奶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骆桂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14-8715
[目的]研究探讨可生产良好品质的凝固型金针菇酸乳所需的生牛奶与金针菇配合比例。[方法]以金针菇与生牛乳为主要原料并配以辅料研制凝固型金针菇酸乳饮料,以外部感官检验与口感鉴定相结合来优化金针菇与生牛乳的配比。[结果]试验得出,生牛乳与金针菇液配合比例为6∶4、7∶3时,生产出的金针菇酸乳无分层,乳清析出较少,口感风味俱佳,符合大众需求。[结论]研究制得的金针菇乳酸产品外观及风味俱佳,且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凝固型酸牛乳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凝固型酸牛乳的质量控制康怀彬(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洛阳471003)凝固型酸牛乳是以牛乳为原料,添加适量砂糖,经巴氏杀菌和冷却后,加入纯乳酸菌发酵剂,经保温发酵而制得的产品。该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良好的风味、独特的保健功能,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酸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以马铃薯、牛乳、砂糖为原料,添加乳酸菌发酵生产马铃薯酸乳的配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添加部分鲜牛奶,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出营养丰富,口感、风味独特的凝固型酸豆奶。  相似文献   

9.
以核桃仁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作核桃酸乳,对奶粉,白砂糖添加量及菌种接种量进行了试验,在色泽,风味和组织形态等方面获得了较好的配比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牛奶和大米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型酸乳,由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是牛奶与米浆的比例为2:1,接种量为1296(L.h/S.t=1:1),42℃下发酵10h,蔗糖含量为1296.  相似文献   

11.
刘芳芳  薛起  王军政  刘志洋  刘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95+13823
[目的]测定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中槲皮素鼠李糖苷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为刺五加合理利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的根、茎、叶、花和果中槲皮素鼠李糖苷含量。色谱条件为:大连江申Nucleosil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无水甲醇-水(40∶60,V/V),流速为1.1 ml/min,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刺五加各药用部位中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含量大小顺序为花蕾叶果茎根。其中,花蕾中槲皮素鼠李糖苷含量最高,为4.43%;其次为叶(0.61%);根中的最低,为0.0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刺五加不同部位中的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含量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叶片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扩大刺五加种群数量,以刺五加叶片、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调节因子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刺五加叶片、叶柄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16-BA+1.5mgL-12,4-D,诱导率分别为86.70%、46.70%。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20 mgL-1NAA,叶片分化率达80.80%,叶柄分化率为53.33%,愈伤块形成芽丛的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样地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对其药材质量的影响,为研究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积累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HPLC法对吉林省敦化地区5个不同种群结构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根及茎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茎中紫丁香苷含量除4年生和5年生植株外,均高于根中紫丁香苷含量;根中紫丁香苷含量在4年生和5年生较高,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次生代谢产物紫丁香苷含量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反而会发生很大的波动;不同样地中榆树川样地刺五加紫丁香苷含量较高。该试验结果对刺五加的种植、采集及药材的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刺五加果肉总皂苷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五加果肉总皂苷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通过2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刺五加果肉总皂苷的高、中、低3个剂量,观察预防性给予刺五加果肉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TC/HDL-C值的影响。结果刺五加果肉总皂苷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TG值。结论刺五加果肉总皂苷能很好地调节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水平,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宝香  姜英  张雅凤 《特产研究》2009,31(4):69-70,77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为五加科植物。对刺五加叶中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和有机酸类等有效活性成分在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降血压、抗疲劳等药理活性及在食品、药品领域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作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6.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保健功效与人参相似。本文简述了刺五加的本草考证、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刺五加茶的加工工艺和品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红毛五加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基质、扦插时期、插穗部位和激素浓度对红毛五加嫩枝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基质、扦插时期、插穗部位和激素浓度对红毛五加嫩枝插穗生根状况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各因素对成活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扦插时期〉基质〉激素浓度〉插穗部位,对根长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插穗部位〉激素浓度〉基质〉扦插时期,对根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插穗部位〉基质〉激素浓度〉扦插时期;以选择带叶片的中部或下部插穗,以100%蛭石为基质,在6月25日,用100 mg/L ABT1处理2 h,进行扦插育苗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6.4%,插穗的平均根长为6.2 cm,平均根数为4.9条。[结论]采用红毛五加嫩枝为材料进行大规模温室容器扦插育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凝固型金针菇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以金针菇发酵上清液或发酵混合液与鲜牛奶按不同比例混合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金针菇发酵上清液或15%发酵混合液到鲜牛奶中,再加入6%的蔗糖和0.2%黄原胶,采用普通酸奶的制作工艺可生产出具有菇味清香、酸甜适口、凝乳均匀、色泽淡黄的凝固型金针菇酸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粘插法分离刺五加内生真菌,并对内生真菌的形态进行鉴定,比较不同产地刺五加内生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5地区刺五加体内共分离出75株内生真菌(分属于12个属及未产孢类群)。  相似文献   

20.
杜仲可乐的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利用杜仲纯粉生产杜仲可乐的加工技术。运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杜仲可乐中各组分的较优用量,并根据配方正交试验和模糊综合评判选择出杜仲可乐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