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漫画     
<正>"雷同"古镇满怀兴致,准备领略古镇之美、体验古镇文化,却发现不少古镇"长得差不多"……在旅游市场上,一些古镇缺乏特色的现象,引发游客热议。专家认为,发展古镇旅游,不能只注重外部景观建设,还得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这正是:游人纷至拥画桥,石径木屋岁月遥。访古何期遇"仿古",千镇一面特色邈。  相似文献   

2.
熊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616-5617
南浔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知名品牌,在江南水乡古镇中最有特色。南浔古镇品牌优势基于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搞好保护前提下,发挥古镇品牌优势,增强旅游“乘数效应”和“带动效应”,将古镇品牌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强势,推动地区经济全面发展,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比翼齐飞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化真实性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宿一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符号,文化真实性是乡村民宿发展的重要原则。做好乡村民宿的文化真实性建设,有利于维护乡村聚落的文化结构,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的体验价值。基于文化真实性原则,乡村民宿可以寻求"文化原真型"和"文化建构型"两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胡巍  赵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99-15301
研究针对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变化,从游客情感需求增强并越来越重视旅游过程的体验感觉出发,挖掘一种兼顾旅游资源识别、目标市场细分、体验项目设计、人员培训等流程的新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强调在开发设计和具体实施中,明确开发方向,构建独特主题,营造体验氛围,向游客全面、深度地展现乡村的魅力,使乡村旅游的文化、休闲、地方特色更突出,并以情感性、互动性、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从而给游客留下独特的感受和美好的回忆,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游客的忠诚度,进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旨在指导乡村休闲农庄开发与设计,即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体验巧妙结合,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满足游客的乡村真实体验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休闲常态化的需要,促进京郊休闲农庄的更好发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与京郊休闲农庄游客面对面访谈等方法,采用集中趋势分析法分析京郊休闲农庄旅游体验真实性影响因素,提出了打造理想的乡村环境,创造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观;挖掘当地乡村文化,打造深度体验活动项目;塑造鲜明的农庄特色主题,提高农庄的吸引力;服务提升农庄真实体验,提升游客重游率等措施,以期为休闲农庄开发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江头洲村作为广西"百年清官村",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旅游开发,但江头洲村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江头洲村为例,分析用特色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头洲村作为"百年清官村"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特色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对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不高,缺乏财力、物力、人才和政策的支撑,游客季节性显著等。针对问题,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视角,提出大力打造"百年清官村"文化旅游高端品牌,完善旅游市场六要素,开发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热,旅游市场不断壮大,但乡村旅游区在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缺乏对游客的深入理解,缺少对旅游市场的细致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例,分析乡村旅游区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包括领略田园风光、缓解压力、远离城市喧嚣、体验当地文化等,基于游客的主要出游动机从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3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以期为乡村旅游区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但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文化辨识度,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形式;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推进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共享游客"流量"和经济红利;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宣传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热,旅游市场不断壮大。但乡村旅游区在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缺乏对游客的深入理解,缺少对旅游市场的细致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案例,分析乡村旅游区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包括领略田园风光、缓解压力、远离城市喧嚣、体验当地文化等,基于游客的主要出游动机从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以期对乡村旅游区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现代人对“返璞归真”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增加,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从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容看,它是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景物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对其产品的开发既有助于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又可以为游客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14-1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新健康的乡村文化旅游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山西省全域内乡村文化底蕴深厚,民俗古建较多,自然生态良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梁村为例,通过分析当地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使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探寻新乡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小庄村为例,分析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抑制小庄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内涵、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等,建议通过丰富旅游活动、完善旅游设施、塑造特色品牌、提高员工素质等措施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游客体验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获得游客的认同是实现乡村旅游景区良性发展的关键,而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能否满足,则是景区能否赢得认同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参加乡村旅游游客的体验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重视游客的体验需求对于景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游客体验需求指引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6,(12)
正乡村休闲旅游是以乡村的自然与人文客体为休闲旅游吸引物,依托乡村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及文化等资源,在传统乡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休闲、度假、娱乐、康体与会务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形式表现多样化,其主要可以归纳为:农家休闲型、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型、村寨与古镇型、乡村休闲度假型、农业科普教育型、生态体验运动型、康乐型和乡村商务会所型。本文以农家休闲型、农业科普教育型、乡村休闲度假型、村寨与古镇型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107-109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效,但依旧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同质化现象突出、乡土文化建设意识薄弱、乡村旅游人才力量缺乏等现实问题,新发展阶段应该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化硬件基础;打造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注重乡村特色文化塑造,丰富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人才力量,强化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6.
作为5A级景区的宁波奉化滕头村,是新农村建设成果转化为旅游景区的典型案例,对乡村振兴中的村落化景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宁波滕头村为例,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6软件,使用网络文本分析和ASEB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游客旅游体验,并提出旅游体验提升策略。结果表明:游客对设施服务与旅游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差,其次村落风貌方面体验性较差,游客在景区环境方面体验性最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即今后滕头村要在凝练特色与发展优势、改善管理与设施服务、创新体验活动项目与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赵玲  张华 《农学学报》2023,13(1):96-10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过程中,发挥文物旅游引导乡村经济迈向更高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从文物旅游等概念界定出发,通过论述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基本原理,从乡村振兴与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和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入手,发现了目前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分权而立,缺乏统合动力;运行机制分配不均,缺乏决策权力;文物保护不够重视,缺乏文化活力;政策法规发展滞后,缺乏处罚能力;旅游活动水平不高,缺乏体验震撼力等,从而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对策。本研究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实践中文物旅游发展“提速提质”提供了理论角度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阮国杰  师倩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117-119+130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甘肃省麦积区红崖村为例,实证研究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认为,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旅游资源分散、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红崖村要根据游客的农业观光、农业特色产品采购、学习体验、森林康养等需求,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资源,通过“农家乐+”的旅游模式及“互联网+”的营销策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在体验经济转向和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乡村旅游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乡村旅游体验方式、拓增体验维度、优化体验流程、提升体验效果成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乡村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游客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感官维度为视角,结合典型案例,重构乡村旅游资源的多感官体验价值体系,构建乡村旅游体验的多感官路径模型。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体验的多感官路径为依托乡村的自然风光、建筑风格和乡土人文等视觉资源,自然音律和人文音律构成的听觉资源,清新空气和乡村气息的嗅觉资源,绿色食品和多样饮食的味觉资源,自然、农事和工艺体验等触觉资源,遵循市场的乡村休闲、乡村研学、深度体验和健康养生等诉求,开发旅游六要素多感官体验产品支撑体系和载体,鼓励利益相关者的体验价值共创行为,推动乡村旅游体验情境创新设计,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品质化和深度化消费体验需求。因此,提出乡村旅游多感官体验的游览、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和交通等产品开发,以及管理者、开发者和体验者三方利益相关者体验价值共创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传统的观光旅游不再是游客的主要需求,以体验乡村民俗文化、农家生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成为热点。从近一两年的发展情况看,乡村旅游已成为广西旅游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广西乡村旅游业势头较好,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旅游配套功能有待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若想从乡村旅游中挖出富矿,"特色"、配套、人才问题不能轻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