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489.5kg/hm2,比相部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505.5kg/hm2耐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杭病性、杭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金凯10号是甘肃金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J4992为母本、DH273为父本配制组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作籽粒用玉米折合产量15414kg/hm2,作青贮玉米全株生物产量86250kg/hm2。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210004。适宜在甘肃省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籽用及作春播青贮玉米种植。对金凯1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大粒型紫苏新品种陇苏 5 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基础上,经过 5 年连续提纯选育而成。该品系生育期 160d ,株高 165.5cm ,叶绿色,籽粒黑褐色,千粒重 4.23g ,单株产量 76.5g ;多点区域试验每 hm 2 平均产量 2171.75kg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125.25kg ,丰产性、稳产性好;α - 亚麻酸含量 58.67% ,含油量 42.01% ,饱和脂肪酸含量 23.20%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78.42% ,品质较优,抗病性好;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半干旱山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韩梅 《作物杂志》2010,26(5):74
以蚕豆品种青海12号为材料,通过筛选出的施肥量和密度的最优组合试验,研究其对蚕豆蛋白质和总黄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组合为:N34.50kg/hm2、P2O5138.60kg/hm2、K2O135.00kg/hm2、密度13.50万株/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单产增加18.77%,蛋白质含量增加2.59%,总黄酮含量增加16.23%。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新选育大麦[2011(07)814]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研究4个施氮量(N1:150kg/hm2,N2:180kg/hm2,N3:210kg/hm2,N4:240kg/hm2)和4个播种量(S1:375万粒/hm2,S2:450万粒/hm2,S3:525万粒/hm2,S4:600万粒/hm2)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播种量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旗叶面积、SPAD值、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2S3或N3S2处理组合下达到峰值;N2S3处理组合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和蛋白质含量较N1S1处理组合分别提高了102.70%、16.09%、86.39%和33.31%,N2S3处理组合Fe(295mg/kg)、Mn(76.59mg/kg)、Cu(8.10mg/kg)、Zn(30.94mg/kg)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因此,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种植大麦[2011(07)814]获取鲜叶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建议一次性施氮量180~210kg/hm2以及播种量450万~525万粒/hm2,不仅能增加大麦鲜叶产量、SPAD值和旗叶面积,而且有利于提高鲜叶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水稻生产中磷肥适宜用量及提高水稻产量效益问题,以江苏水稻‘9108’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磷肥用量方法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磷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磷 37.5 kg/hm2水稻产量最高,达到了11781.15 kg/hm2。磷肥用量在37.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磷肥水稻磷肥利用率、磷肥生理利用率、磷肥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施磷37.5 kg/hm2磷肥效率均最高。增施磷肥降低了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加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水稻经济效益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量超过37.5 kg/hm2经济效益下降。综合上述结论拟推荐兴化水稻生产中磷肥适用量为37.5 kg/hm2。  相似文献   

7.
水肥耦合对高原莴笋生长、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的水分条件和施肥量处理对春茬莴笋产量、植株氮、磷、钾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莴笋产量以高水高肥(W1F1)处理时最高,为87019.05 kg/hm2,但中水高肥(W2F1)处理的产量与其无显著差异,亦达到85777.28 kg/hm2,此二者较产量最低的低水中肥(W3F2)处理分别高出20.40%、18.68%。莴笋各器官氮、磷、钾含量随着施肥量减少呈降低趋势,而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先上升后下降,即(W2田间持水量的65%)灌水下限时吸收量较大。莴笋可食用部分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W2田间持水量的65%)灌水下限时较(W1田间持水量的75%)和(W3田间持水量的55%)高,硝酸盐含量则随着灌水下限的下降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灌水下限下随着施肥量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综上,中水高肥(W2F1),即65%灌水下限,施肥量N 296.7 kg/hm2、P2O5 70.2 kg/hm2、K2O 171.6 kg/hm2处理为甘肃省河西地区莴笋生长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肥和有机肥用量对鱼腥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氮肥、有机肥用量对鱼腥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为制定鱼腥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提供依据;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测定了鱼腥草的产量及品质;通过试验,建立了鱼腥草产量、品质与其施氮量、有机肥用量间的数学模型;经模型解析与模拟寻优,获得鱼腥草茎叶产量≥8000 kg/hm2、根茎产量≥31000 kg/hm2、茎叶水浸出物含量≥16.60%、根茎蛋白质含量≥1.64%、根茎水溶性糖含量≥3.60%、根茎脂肪含量≥0.37%、根茎纤维素含量≤3.28%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182.51~ 490.47 kg/hm2,有机肥施用量20678.46~49802.34 kg/hm2。在鱼腥草栽培中,合理的施用氮肥和有机肥,才有利于鱼腥草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沼液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沼液循环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沼液施用量对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不施沼液CK)相比,施用沼液能增加小麦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也相应提高;施用沼液处理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和TR6(75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土壤容重达到了1.0 g/cm3以下。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5.3%(全氮)、34.5%(有效磷)、16.2%(缓效钾);施用沼液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6525.00 kg/hm2,比对照产量高6.5%。沼液施用量以60000~75000 kg/hm2之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推广应用,总结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通过2012—2014年国家区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以及抗病性等特性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苏薯24号’在2012—2013年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3534.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1130.0 kg/hm2,淀粉产量7549.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27%,增产显著;平均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为33.08%和22.41%,分别比对照‘徐薯22’高2.84和2.47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长江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1204.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194.0 kg/hm2;平均淀粉产量 6883.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3.28%。该品种2015年2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苏薯24号’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抗病和耐储藏性好,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最后,笔者提出了高淀粉甘薯品种的选育策略是培育骨干亲本与创建核心种质,组配优势群体且加大选择压力,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1.
赵洪礼 《作物杂志》2007,23(4):107-107
草原23号豌豆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2000~2005年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2005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白花,子粒绿色。生育期110~130d。在上等水肥条件下产量4875.0~6322.5kg/hm2;在中等水肥条件下产量3750.0~4875.0kg/hm2。干子粒千粒重320.0~350.0g。淀粉含量44.87%,粗蛋白质22.60%,粗脂肪1.43%,可溶性糖6.40%。该品种株高65~80cm,直立,抗倒伏,较耐旱,轻感根腐病,丰产性好,耐肥水,适合青海省有灌溉条件地区种植。草原23号商品价值高,适于采收鲜青豆、加工青豆食品,且各项……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绵紫薯9号’适宜的施肥量,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氮、磷和钾施用量对‘绵紫薯9号’鲜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根鲜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的回归项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干物质率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的回归项未达到显著水平。3种施肥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素>磷素>钾素,对块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钾素>氮素>磷素。鲜薯产量大于37500 kg/hm2优化施肥量:氮素207.27~218.22 kg/hm2,磷素97.18~147.11 kg/hm2,钾素207.27~218.22 kg/hm2;块根花青素含量大于102 mg/100 g以上优化施肥量:氮素126.16~158.43 kg/hm2,磷素110.13~136.74 kg/hm2,钾素119.62~151.69 kg/hm2。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N2P2K2产量最高,达到42275.09kg/hm2,增产88.1%;其次为处理N2P2K1,产量为40472.60kg/hm2,增产80.0%。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以及大中薯率均以处理N2P2K2最高,分别达到4.97个/株、174.95g/块、99.05%,并且均显著高于处理N0P0K0;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磷肥有利于还原糖含量的降低和Vc含量的提高,氮肥则相反,使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增加,而Vc含量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适宜施肥方案为:纯N114.0~150kg/hm2、P2O563.75~75kg/hm2、K2O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14.
于2019—2020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农科所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在统一氮、磷肥用量(N 225 kg hm–2、P2O5 110 kg hm–2)的条件下,设置5个K2O施用量,分别为0 kg hm–2 (K0)、150 kg hm–2 (K1)、225 kg hm–2 (K2)、300 kg hm–2 (K3)和375 kg hm–2 (K4),研究连续多年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籽粒产量, 2年均在225 kg K2O hm–2时增幅最高, 2019年和2020年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64%和15.27%;施钾显著提高了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干物质向穗部转运的强度,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玉米氮、磷、钾积累量及花后氮、磷积累比例,但当施钾量>225 kg hm–2时增效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白芝麻品种郑太芝1号为材料,设置纯氮0、60、100和140kg/hm2 4个施氮水平以及11.25、18.75和26.25万株/hm2 3个种植密度水平,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氮肥收获指数、单株蒴数及千粒重逐渐降低,而植株秸秆氮和总氮量逐渐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以18.75万株/hm2处理最高。100kg/hm2施氮量处理产量最高,2年中分别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9.70%和16.91%。同一密度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密度处理以18.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2年较11.2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15.30%和16.69%。不同处理组合中施氮量100kg/hm2、密度18.7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且氮肥吸收利用率为50%以上,氮肥农学利用率为4.27kg/kg以上,是白芝麻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不同镁肥用量对不同叶类蔬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叶菜优质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以4个不同叶类蔬菜品种(水东芥菜、吕田芥菜、增城菜心、‘粤薹1号’菜心)为供试材料,设置0 kg/hm2(CK)、30 kg/hm2(Mg1)、60 kg/hm2(Mg2)、90 kg/hm2(Mg3)、120 kg/hm2(Mg4)5个不同镁肥用量处理,分析施镁对4种叶类蔬菜产量、品质、产值收益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综合蔬菜产量与品质特性,本试验中水东芥菜Mg1处理、吕田芥菜Mg4处理、增城菜心Mg4处理、‘粤薹1号’菜心Mg3处理的增产、提质效果最优。与CK相比,水东芥菜在Mg1处理的产量增加36.8%、收益增加47.1%、可溶性糖含量增加54.9%、维生素C含量增加18.5%、镁含量增...  相似文献   

17.
仙草氮磷钾施肥效应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天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142-146
为探索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量对仙草产量的影响,应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仙草产量影响效应大小的肥料种类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根据肥料效应函数,结合当地仙草生产实际,仙草最高施肥量为N 200.7 kg/hm2、P2O5 94.7 kg/hm2和K2O 262.5 kg/hm2,最高产量为11089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7:1.3;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3.7 kg/hm2、P2O5 88.4 kg/hm2和K2O 241.4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11072.4 kg/hm2,三要素最佳比例为1:0.46:1.25。仙草生产中应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应采用磷含量较低、氮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18.
玉米品种吉单669是以自选系吉D821为母本、自选系A0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7-2018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421.8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3.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053.5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2.6%。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福建企业开发马拉维花生产业需要,2013—2014年引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6个花生品种(系),结合马拉维4个品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和大面积种植,在马拉维共和国进行品种比较和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雨季,7个参试品种品比结果,荚果产量1150.05~2943.75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2943.75 kg/hm2,cg-7(CK)产量最低,为1150.0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4.78%~155.98%。籽仁产量654.45~1845.6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1845.6 kg/hm2,cg-7(CK)最低,为65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5.67%~182.0%。干季,7个参试品种荚果产量2344.5~3559.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3559.5 kg/hm2,cg-7(CK)最低,为23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7.81%~51.82%,籽仁产量1428.0~2335.0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2335.05 kg/hm2,‘福花9号’最低,为1428.0 kg/hm2,除‘福花9号’籽仁比cg-7(CK)减产6.44%外,其他5个品种比cg-7(CK)增产29.85%~52.99%。干季,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马拉维的4个品种荚果产量1900.5~ 3213.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3213.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900.5 kg/hm2,籽仁产量1016.7~2307.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2307.0 kg/hm2, 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016.7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6个花生品种生活习性等方面均适应于马拉维的生态条件和粗放的栽培习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花生栽培技术也适合马拉维4个花生品种,并取得高产。初步探明,利用马拉维湖等湖岸周遍特殊的生态环境,只要花期空气湿度≥50%,满足花生开花受精的生理需求,采用人工灌溉措施,可以在干季发展花生生产,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后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红芸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神池县红芸豆的可持续与优质高效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英国红芸豆为试验材料,采用“414”方案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研究在复合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红芸豆产量、产量相关因子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和2018年的各处理中均为T3处理(施用硝酸磷300kg/hm2、尿素180kg/hm2和生物有机肥3000kg/hm2)效果最好,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较不施生物有机肥(CK)分别增加24.7%、20.3%、23.0%、7.9%和5.7%、31.5%、1.0%、31.8%;株高及荚长分别增加了20.2%、7.6%和20.8%、11.1%;产量分别增加了20.4%和25.9%;蛋白质含量增加了14.8%和16.4%;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总产值分别为23 976.0和22 459.0元/hm2,扣除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等生产成本外,净利润最高的均为T2处理(施用硝酸磷300kg/hm2、尿素180kg/hm2和生物有机肥1800kg/hm2),分别为20 267.9和18 802.7元/hm2,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9%和12.3%。2019年,选择经济效益最高的T2处理在烈堡乡和大严备乡进行扩大面积种植,产量分别为3002和3420kg/hm2,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12.2%和16.3%;净利润为18 832.3和21 925.5元/hm2,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0.9%和6.3%。因此综合考虑红芸豆产量和农民纯收入等方面,T2处理是最优施肥方式,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