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苏世雄  饶国泉 《畜禽业》2003,(11):32-32
目的:探讨EM生物菌剂发酵草菇对江南黄山羊补饲的效果。方法:采用4月龄江南黄山羊3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天混群放牧8h,除试验组为牧后补饲EM生物菌剂发酵的草菇外,其它条件均一致,试验进行90d。结果:草菇经EM生物菌剂发酵后,粗蛋白提高45%,粗纤维降低41%;试验组日增重225g,比对照组89g提高155%,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性能、经济效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鸡粪为主要培养基,自然腐熟鸡粪(处理1),菌剂腐熟鸡粪和土壤(处理2),菌剂腐熟鸡粪(处理3)为富集样品连续5批堆肥驯化培养,使微生物菌群经历不同的生长环境,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处理1在5批富集培养中较处理2和处理3有较好的堆肥效果,说明其中有降解性能好的优势菌群,将其筛选出扩大培养,再回接到新鲜鸡粪中,将会快速、有效地降解新鲜鸡粪,达到良好的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添加对畜禽粪便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进行野外条垛式好氧堆制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物料腐熟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2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堆肥初期有机质降解速率和物料升温进程,对堆体升温有促进作用,并使堆肥35 d累积温度相对提高32.1%和21.7%,有机质降解率相对提高6.8%和5.0%;添加2种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整体周期的缩短效果不明显,对堆肥腐熟规律未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鱼用混合堆肥是以绿肥和粪肥以及少量生石灰混合堆制发酵丽成,其原料比例;①青草4份,羊粪2份,人粪1份,生石灰0.07份,②青草8份,人粪1份,牛粪8份,毕石灰0.17份,⑨青草1份,牛粪1份,生石灰0.02份,④青草2份,羊粪1份,人粪1份,猪粪4份,生石灰0,05份,⑤青草35份,人粪24份,牛粪21份,生石灰1份,⑥青草4份,人粪1份,猪粪8份,生石灰0.07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温度对黄缘闭壳龟受精卵孵化和稚龟表型特征的影响,采用恒温孵化法,设置3个孵育温度(26±0.5)、(28±0.5)、(30±0.5)℃,每个温度放置卵30个,检测孵化期、孵化率和孵化稚龟表型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8℃试验组的孵化成功率最高,达到93.3%,孵化期75 d,相对较短,所孵幼体的体质量和13个表型性状显著高于26℃试验组(P0.05),有利于幼体的生长;依据孵化率高低、稚龟体质量和表型特征大小,28℃是黄缘闭壳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孵化的适宜温度条件。因此,孵化温度显著影响龟卵孵化效果和稚龟表型特征,该试验结果对黄缘闭壳龟在京津冀地区的繁育孵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元素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7.5、15、30、45mg·kg-1饲料)的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比较了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对凡纳对虾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虾体铜的影响。添加蛋氨酸铜的各实验组生长速度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硫酸铜的各组,只有铜添加量为30mg·kg-1饲料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成活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了铜添加量为15mg·kg-1饲料的试验组,各试验组对虾血清的酚氧化酶(PO)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铜添加量为30mg·kg-1时最强,在此时蛋氨酸铜添加组的PO活力高于硫酸铜;随着铜添加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在添加量达到30mg·kg-1饲料时达到最大,此时硫酸铜组和蛋氨酸铜组间无差异,都为507。对虾肌肉中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07±1.80)mg·kg-1,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中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1,最低为33.78mg·kg-1(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同硫酸铜相比,蛋氨酸铜没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对肌肉、肝铜含量以及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体中不同方式和不同浓度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YY24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样本30尾,试验时间10 d,每2 d投放1次YY24,并保持其活性完好,有效养殖水体(50±3)L,控制温度(28±1)℃,盐度(20±1),每天每箱投料量按总重量的1%,溶解氧充足。试验期间,每24 h测定水体基础指标,在试验开始后的0、12、24、48、96、144、168、192、240 h测定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存活率与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明显净化水质,试验组的pH呈上升趋势,各试验组NH_4~+-N、NO_3~--N、NO_2~--N浓度均在96 h时就达到最低值;初始投放10~6CFU/m L浓度的YY24,在96 h内去除氨氮的效果较好,而每隔一天投10~4CFU/m L浓度YY24的持续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下许氏平鲉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每日投喂(对照组)、饥饿2 d投喂1 d、饥饿2 d投喂2 d、饥饿2 d投喂3 d、饥饿2 d投喂4 d和饥饿2 d投喂5 d的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初始体长(10.25±0.74) cm、体质量(16.77±2.72) g的许氏平鲉幼鱼进行为期67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饥饿2 d投喂5 d试验组的终末体质量、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均最高,表现为超补偿生长;饥饿2 d投喂4 d组的终末体质量、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现为完全补偿生长;饥饿2 d投喂1 d、饥饿2 d投喂2 d和饥饿2 d投喂3 d试验组的终末体质量、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现为不能补偿生长。各组间的饲料效率、肝体指数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照组的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循环饥饿投喂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循环饥饿投喂组(除饥饿2 d投喂5 d试验组外)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试验旨在探讨利用稻草秸杆与甘蔗尾叶代替部分锯末屑制作发酵床用于肉牛养殖的可行性,以期为稻草秸杆与甘蔗尾叶等农作物秸秆用作肉牛发酵床垫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按照垫料总质量相同原则,以100%锯木屑做发酵床垫料为对照,设定了4种垫料配比组合,分别为:50%锯末屑+10%稻草秸杆+40%甘蔗尾叶(T1)、50%锯末屑+20%稻草秸杆+30%甘蔗尾叶(T2)、50%锯末屑+30%稻草秸杆+20%甘蔗尾叶(T3)、100%锯末屑(T4)。在模拟发酵床条件下,观察物理性状、测定发酵温度、pH值、氮(N)、磷(P)、钾(K)等指标。结果 稻草秸杆替代30%锯末屑垫料会出现结块;在发酵床温度方面,对照组与各试验组差异不明显;各组pH值呈缓慢升高趋势,发酵第35天与第7天相比pH增加值T4>T1>T3>T2;各组发酵床垫料中N、P、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试验过程中对照组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各试验组。结论 垫料配比为50%锯末屑+20%稻草秸杆+30%甘蔗尾叶的性价比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试验旨在探讨利用稻草秸杆与甘蔗尾叶代替部分锯末屑制作发酵床用于肉牛养殖的可行性,以期为稻草秸杆与甘蔗尾叶等农作物秸秆用作肉牛发酵床垫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按照垫料总质量相同原则,以100%锯木屑做发酵床垫料为对照,设定了4种垫料配比组合,分别为:50%锯末屑+10%稻草秸杆+40%甘蔗尾叶(T1)、50%锯末屑+20%稻草秸杆+30%甘蔗尾叶(T2)、50%锯末屑+30%稻草秸杆+20%甘蔗尾叶(T3)、100%锯末屑(T4)。在模拟发酵床条件下,观察物理性状、测定发酵温度、pH值、氮(N)、磷(P)、钾(K)等指标。结果 稻草秸杆替代30%锯末屑垫料会出现结块;在发酵床温度方面,对照组与各试验组差异不明显;各组pH值呈缓慢升高趋势,发酵第35天与第7天相比pH增加值T4>T1>T3>T2;各组发酵床垫料中N、P、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试验过程中对照组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各试验组。结论 垫料配比为50%锯末屑+20%稻草秸杆+30%甘蔗尾叶的性价比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发酵黄芪对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稚鳖生长的影响。选用960只稚鳖,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以基础饲料(幼鳖粉料)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0.4%、0.6%发酵黄芪,饲养60 d。结果显示:1~#、2~#、3~#试验组稚鳖的增重率、成活率均显著高于0~#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0.4%发酵黄芪组综合效果最好,与0~#对照组比,其均末重、成活率分别提高了31.86%、8.26%,饲料系数降低了14.58%。试验结果表明:发酵黄芪能显著促进稚鳖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船舶噪声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体质量、皮质醇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44.01±11.0)g的大西洋鲑,通过噪声处理组[(120±5)dB、(150±5)dB]以及对照组试验,测定大西洋鲑体质量以及机体血清中皮质醇激素(ORT)、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胆红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大西洋鲑体质量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皮质醇从试验开始至结束,差异显著(P<0.05);在第10天,试验组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两试验组存在差异显著(P<0.05),各生化指标质量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该研究可为大西洋鲑工业化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药用真菌灵芝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 得到药性菌质, 并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 分别按0. 5%、1. 0%、2. 0%的比例添加到鲫基础日粮中, 通过检测鲫肝、肠中溶菌酶含量和养殖水体的pH、氨氮、溶氧等指标以及称其体重, 以研究其对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促生长的影响和药性菌质对养殖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用真菌发酵产物都能够提高鲫肝、肠溶菌酶活性水平, 其中以在日粮中添加比例为0. 5%的肝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而添加1. 0%的肠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添加1. 0%的鲫体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 9%, 而不同比例的药性菌质对水质的pH 高于对照组, 水中氨氮浓度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溶氧 量变化甚小, 试验组各项测定结果呈现一定的波动, 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药性菌质可改善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增强鱼体代谢, 但对养殖水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益生菌制剂后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体成分及营养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变量法设计4个组,益生菌制剂(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物、乳酸菌以2∶1∶1的比例的混合发酵液)占饲料的重量分别为100、200、300、0 g/t,对南美白对虾(平均初始质量均为5.50 g)进行饲喂试验。结果显示,8周后,添加益生菌的试验组对虾体质量、成活率及虾体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在益生菌浓度梯度处于200 g/t饲料时,对虾体各项指标的增长最为显著。结果表明内服益生菌对于南美白对虾体成分营养指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酪酸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的宝石鲈(Scorturm barcoo)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肝脏抗氧化性的影响,分别向基础饲料里添加浓度为0.1%,0.5%和1%酪酸菌饲喂宝石鲈。结果显示:添加浓度0.5%酪酸菌试验组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试验组宝石鲈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CAT)等抗氧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标明酪酸菌最适宜添加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16.
陈度煌 《福建水产》2010,(1):98-101
用四种不同蛋白源替代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 L.)幼鱼饲料中的鱼粉,研究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经过8周饲养,结果显示,对照组欧洲鳗鲡增重率最高,其次是添加蛋白混合体1与发酵豆粕的试验组III,但其相对增重率比对照组降低21%,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方面也是该组最接近对照组。欧洲鳗鲡体组成分析显示,各组欧洲鳗鲡肌肉在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蛋白源能部分替代鱼粉,其中蛋白混合体1与发酵豆粕代替部分进口鱼粉的饲料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水温21.8~25℃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8.87±0.16)g的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放养在50cm×50cm×100cm网箱中,饥饿0(S0)、3(S3)、6(S6)、9(S9)和12d(S12)后分别投喂30d、27d、24d、21d和18d,每组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脏体指数、肝体指数、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及全鱼和肝脏主要生化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鱼体质量逐渐降低,各饥饿组鱼体质量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后,S3组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S0(P0.05),S6与S0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S9与S12组未能达到S0水平(P0.05)。S3组食物转化率(FCE)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S9、S12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饥饿状态下,各饥饿组鱼肝体指数与脏体指数显著小于S0组(P0.05));恢复投喂后各组肝体指数、脏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水分与粗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饥饿6d后,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饥饿12d时粗脂肪含量比饥饿前降低了19.33%(P0.05)。恢复投喂后,各试验组间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S9和S12组中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S0组(P0.05)。  相似文献   

18.
以发酵啤酒糟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豆粕,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研究发酵啤酒糟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明发酵啤酒糟在鱼类配合饲料中的适宜用量。将540尾初始体重为(3.00±0.08)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啤酒糟替代豆粕的比例在0~60%时,各试验组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超过60%时,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以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为判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发酵啤酒糟替代豆粕的最适比例分别为54.1%和55.4%。随着发酵啤酒糟替代豆粕比例的升高,试验鱼肌肉和全鱼组织脂肪含量及脏体比、肝体比均呈下降趋势,而水分和灰分呈上升趋势(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及血糖含量随着发酵啤酒糟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当替代比例超过40%时,血清AST和ALT活性及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则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替代比例超过40%时,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替代比例超过60%时,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奥尼罗非鱼饲料中发酵啤酒糟替代豆粕的最适比例为54.1%~55.4%。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分别为0(对照组)、0.01%、0.03%、0.05%,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饲养56 d,研究了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组成和非特异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聚木糖对对虾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对虾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饵料系数均较对照组下降,其中0.03%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饲料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0.03%组获得显著提高(P<0.05);血清免疫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和酚氧化酶(PO)活力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分别提高了1.27%~5.16%(P>0.05)、0.17%~8.93%(P>0.05)、9.24%~12.61%(P>0.05)和4.17%~66.67%(P<0.05),血清蛋白含量增加了9.72%~39.64%(P<0.05);试验组体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其中0.01%组虾体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在凡纳滨对虾料中添加低聚木糖有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饲料效率的趋势,并提高对虾非特异免疫力的趋势,对对虾体组成除蛋白质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肌肉成分和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设计了鱼粉含量为21%的对照组饲料,以三种发酵豆粕W305、W738和Y647等蛋白替代对照组饲料中6%的鱼粉,配制成4种等氮饲料,投喂平均体质量5.1 g的凡纳滨对虾42 d。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在成活率上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在发酵豆粕组中,以Y647组的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并达到对照组基本一致的水平;W305和W738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增高;2)在肌肉成分方面,各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W305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增高,Y647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3)三个发酵豆粕组的血淋巴酚氧化酶(PO)活性和W305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发酵豆粕Y647可替代饲料中6%的鱼粉而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并可提高血淋巴PO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