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繁殖和污染。由于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及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的来源、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对动物的危害和防控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掌握我省肉牛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养殖场户及饲料加工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避免霉菌毒素污染对饲料品质和肉牛健康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方法]本研究对来自河南省泌阳县8个养殖场户的22份肉牛饲料原料进行分析,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毒素(DON)及T-2毒素(T-2)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2份饲料原料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其中,72.73%的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AFB1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检出率高达90.91%,超标率达59.1%,尤其是在麦秸、花生秧和玉米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次是T-2毒素,检出率为77.27%,在麦秸和青贮玉米中污染严重。DON、 ZEN及OTA毒素检出率为36.36%、 27.27%及27.27%,其中,DON毒素的最大检测值为5 830.3μg/kg。[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泌阳县肉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普遍存在,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笔者所了解到的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危害以及防控技术作一简单介绍。1霉菌毒素污染现状(1)根据最新调查,针对主要饲料原料(玉米、小麦、大豆、大米额DDGS)在2017年1月份到9月份期间进行分析,发现73%的样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超过了检测的上限。其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含量(平均为89μg/kg)为美国产的玉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在2020年底新玉米中的污染情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户)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质量安全及养殖动物的影响,避免经济受损的风险。2020年12月在市场上采集新玉米样本225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或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其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检测,依据安佑集团相关企业标准标和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新玉米中霉菌毒素检出率为96.0%,其中DON、ZEN和AFB1的检出率分别为85.8%、87.1%和86.7%|DON、ZEN和AFB1在新玉米中的污染状况差别较大,按《饲料卫生标准》判定的超标率分别为0.0%、0.4%和11.6%|最大检测值分别为2500、534 μg/kg和>100 μg/kg。就产地而言,山西、内蒙古、东北、安徽、山东、河南、云南、陕西等地霉菌毒素污染较重。综上,与2019年及2020年玉米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数据相比,2020年底新玉米污染程度较重。 [关键词] 玉米|霉菌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法|污染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调查夏秋炎热潮湿季节后,上海郊区蛋鸡养殖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污染情况,为鸡场的毒素污染预防和治理提供相关数据。选择上海郊区及周边蛋鸡场鸡舍内可能受污染的区域采集具有代表性的10批饲料样品,使用美国Affinitech公司酶联免疫试剂盒对样品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被检的全价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的检出率都为100%,其中黄曲霉毒素检出率虽然很高,但是都没有超标,检测样品的黄曲霉毒素平均值为4.03!g/kg,属于轻度污染;呕吐毒素的超标率为80%,其中呕吐毒素含量在1.0~5.0mg/kg,属于中度污染的样品数为8个,是污染上限的2~4倍。2种毒素都没有检出重度污染。结果提示,酶联免疫法(ELISA)操作简单和便捷,有利于在广大饲料生产企业和蛋鸡养殖企业中推广使用。广大饲料生产企业和蛋鸡养殖企业也要做好原料质量控制并在饲料中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同时建立相应常规采样检测制度,以预防和防治霉菌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养猪场(户)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养猪场(户)乳仔猪饲料、 种猪饲料、 中大猪饲料、 成品猪料及猪用玉米、 大麦、 麦麸、 豆粕等4种原料进行黄曲霉毒素B1、 呕吐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伏马菌素、 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养猪生产一线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普遍、 严重,2种霉菌毒素共存的现象无论在猪成品饲料中或玉米、 麦麸、 豆粕等常见典型饲料原料中均超过50%;云南大麦霉菌毒素污染较轻,安全性好,适宜推广使用.云南省养猪场(户)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检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掌握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19年对17种62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判定分析。结果表明: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差别明显,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7.09%、8.06%、29.03%,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5.96 mg/kg、26.60 μg/kg、351.00 μg/kg。从检测结果得出,4种霉菌毒素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较重,整体污染率达48.40%,玉米皮、喷浆玉米皮、花生粕3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污染率与超标率不一定呈正比,表明霉菌毒素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污染普遍,对饲料产品及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控制植物性饲料原料质量建议,为今后控制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饲料遭受严重的霉菌毒素污染时,可以观察到奶牛采食量下降、产奶量降低,严重影响反刍动物生产。如果霉菌毒素从饲料转移到牛奶中,则会降低乳品质,威胁人类健康。2014年,奥特奇中国37+TM霉菌毒素分析服务实验室抽查了全国7个省(市、区)的82份反刍动物饲料样品,对不同饲料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反刍动物饲料原料选择和霉菌毒素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9):34-38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对饲喂霉变饲料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20日龄的600只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空白对照组(Ⅰ组):饲喂正常玉米日粮;阴性对照组(Ⅱ组):饲喂用50%霉变玉米替代正常玉米的日粮;试验Ⅲ、Ⅳ和Ⅴ组,饲喂在阴性对照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添加量分别为1.0‰、2.0‰和4.0‰。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霉菌毒素显著降低蛋鸡产蛋率、显著提高日耗料量、料蛋比和破软壳率;与阴性对照霉菌毒素组相比,2.0‰和4.0‰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组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显著降低日耗料量、破软壳率和料蛋比,其中以4.0‰添加量组效果最优。(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饲喂霉菌毒素日粮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蛋黄色泽分别降低19.44%、16.29%和20.50%,差异均显著(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0‰和4.0‰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量组蛋壳厚度分别提高20.69%和27.59%、蛋壳强度分别提高17.79%和15.77%、4.0‰添加量组蛋黄色泽提高19.00%,差异均显著(P<0.0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霉菌毒素显著提高了血清中ALT、AST和ALP含量。4.0‰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分别降低25.04%、16.19%和17.46%,差异均显著(P<0.05)。由此可知,霉变饲料中添加该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能够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及减轻毒素对肝脏的损伤,综合比较以试验Ⅴ组4.0‰添加量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北方牧业》2012,(6):31
正饲料被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农作物和饲料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食品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粮食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受霉菌的侵害。常见饲料防霉剂主要是丙酸、  相似文献   

11.
霉菌毒素是由不同种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对多种动物(包括人在内)具有显著毒性效果,如降低畜禽生产性能、损害脏器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细胞和DNA氧化损伤,甚至导致动物死亡等。饲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的问题,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时产生,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给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控霉菌生长及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实际上,不同霉菌毒素对不同动物的损害具有差异性,而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适当物质(如蒙脱石和酶制剂等)可有效抑制霉菌毒素活性,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作者详细论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并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介绍了削减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旨在为合理有效防控霉菌毒素毒害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有严重危害,家禽尤其是蛋鸡对霉菌毒素比较敏感,感染后采食量、产蛋率及体重等明显下降,因此加强霉菌毒素污染的诊断、防治研究,维护蛋鸡养殖企业的生产效益尤为重要。一发病情况河南省某县蛋鸡养殖户候某反映其饲养的4 000只蛋鸡,15天内出现产蛋率下降、拉稀、零星死亡等现象。据其介绍,本批产蛋鸡日龄在200~320 d,产蛋率下降幅度在25%左右,鸡日均死亡5只,病死鸡剖检可见肝脏破裂、上浮血凝块。养殖户连续4天用黏杆菌素、阿莫西林及中药制剂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3.
<正>通常认为,蛋鸡和肉鸡对镰刀霉菌属霉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ON)有很强的耐受力。Lun等(1986)研究表明,镰刀霉菌污染的玉米日粮(含有82.8mgDON/kg)饲喂蛋鸡27d对其产蛋性能没有影响。Kubena等(1987)用DON污染的小麦日粮(含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组次生代谢产物,在动物饲料中广泛存在,是禽类饲料质量安全重点关注的风险因子。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会引起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降低,并以残留的形式随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食品安全。本文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生成代谢、污染现状、防控技术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蛋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区配合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分布在10个不同市县的19个规模化种猪场30批种猪配合饲料及全区的猪、牛、禽、鱼配合饲料47批,合计77批全区有代表性的饲料样品进行了6种常见霉菌毒素的检测,结果表明:①所测饲料普遍受到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T-2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100%。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在所测饲料中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为10.0%~100%;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污染相对较轻,未超标。②所检种猪配合饲料中至少含有一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率为100%,同时含有5种所检霉菌毒素的污染率为52.6%,同时含有2种超标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的污染率为36.8%。③种猪场配合饲料比全区各地配合饲料样品污染要轻。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霉菌毒素对鸡的多样性和相乘性,造成了生产中防控的困难,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和危害目前仍然是种鸡生产的一大威胁。在十几年规模种鸡场工作中深感霉菌毒素的危害严重,饲料生产中、原料储存中、甚至在中国原料生长和成熟的过程中已经有霉菌毒素的侵蚀和生长繁殖,而且生产中的霉菌毒素中毒经常伴随其他疾病或与其他疾病混淆,长期的危害鸡群健康甚至被部分养殖场老板忽视,控制霉菌毒素的生长与滋生、防止霉菌毒素中毒,在种鸡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霉菌毒素对种鸡的危害霉菌毒素产生的临床中毒症状会因在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种类、剂量、饲喂时间、霉菌毒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  相似文献   

17.
饲料防霉剂的应用研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军  汪莉 《饲料工业》2005,26(7):57-59
<正>饲料被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农作物和饲料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由于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食品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粮食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 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受霉菌的侵害。霉菌大多属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对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作物产品受霉菌污染。在我国,王若军等(2003)分别从华南、华北和华中的饲料厂、仓库及客户中采集了109个样品,检验其中的霉菌毒素,结果发现,被检全价料中黄曲霉毒素B1等6种毒素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经霉菌污染的饲料,不仅适口性下降,营养价值降低,饲养效果变差,而且在饲喂动物后还会严重危害动物的健康,甚至导致动物死亡。本文就霉菌毒素的产…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一系列化学性质各异的化合物的总称,是家禽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对家禽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单端孢菌毒素(Trichothecene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Hussein和Brasel,2001)。据估计,全球25%以上的谷物都不同程度地遭受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经常在奶牛饲料及其原料中发现。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伏马菌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OTA)。当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导致奶牛发生免疫抑制、肝肾毒性、繁殖障碍等诸多健康问题。奶牛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应用脱毒方法是预防霉菌毒素危害奶牛健康的关键控制点。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是实现霉菌毒素脱毒的常见技术措施。其中,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脱毒具有安全、绿色、去除率高、不破坏饲料营养物质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及其对奶牛的危害和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为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