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我国农业系统应对内外部各种风险与挑战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分析各省市的农业发展韧性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乡村数字化水平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地区农业发展韧性,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中低数字化水平地区和产粮大省,其增强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规模化经营、数字金融发展、农业技术应用和市场信息利用是乡村数字化影响农业发展韧性的重要中介渠道,而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正向调节乡村数字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系列补齐各地区农业发展短板、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活力和提供数字技术培训与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特征,基于2011—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空间、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存在促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技术创新是其间的重要作用途径;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其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呈现双重门槛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对高韧性水平与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指标体系法对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进行综合测算,明确其空间差异特征,同时借助泰尔指数法分解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性识别。结果表明:①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省际来看,山东农业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西藏最低。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最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明显低于其他地区。②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均呈不断缩小的趋势。通过对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可以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由西部地区省际差异引起。③政府支持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市场规模与环境规制强度是影响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农业经济规模与科技投入水平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43-144
桃形李是浦江县地方名果,在县内经济影响因素中占重要地位,桃形李种植大户不断研究推广新技术,通过对浦江县桃形李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的影响因素追踪分析,提出必须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浦江农村社会社区建设,加快提高区域生产专业化水平与规模化步伐,积极构建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新型扩散模式,加强农民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权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关系趋于增强,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趋缓,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空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度呈现“点状分散—块状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极度失调、低度协调区逐渐消失,逐渐形成西北、西南方向“陷落”的空间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2000—2019年河南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其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出二者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即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紧接着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对二者之间的动态变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也逐渐增大。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应当持续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农机的检测与监督,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提高乡村经济韧性对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从抵抗恢复能力、调节适应能力和转型创新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格局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乡村经济韧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来看,我国乡村经济韧性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且抵抗恢复能力优于调节适应能力和转型创新能力;从空间格局来看,我国乡村经济韧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与低值区分异明显,区域差异显著,且差异程度在增大;从空间关联来看,乡村经济韧性呈现显著关联特征且冷热点分布不均匀;从障碍因子来看,农村用电量、农业院校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乡村就业人数和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我国乡村经济韧性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开发利用乡村劳动力资源,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与韧性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耦合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三大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对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5年福建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新农村建设发展明显滞后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表现出高耦合低协调情况;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由东南向西北梯度递减;经济、社会、资源和区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研究农民科技水平、农村管理机制、科技成果,以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的具体影响,明确改革集体经济制度、强化基层领导、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业创新水平,以及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通过分析影响因素,确定农业经济改革方向,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可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数字化转型。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供给优质、高效生产、创新融合、绿色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质量指标,结合数字经济的定义,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2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指标,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理,构建了个体时点双固定的面板效应模型加以论证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得出结论:数字经济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对数字经济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和区域异质性分析,得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不均,且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只有东部地区影响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提出加快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平台、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农业升级、推进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C-D-C生产函数形式,将气候因素加入生产函数中,构建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气候模型,并选取1987—2016年的数据,对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极端高温日数的增加会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极端低温日数对农民农业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极端强降水天数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虽然民族自治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其他地区,但极端气候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在民族地区和西部其他地区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西部地区应提高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推广新的农业生产制度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农业发展政策等,以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构成部分,农业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在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呈现出了新的趋势,而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新时期必须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的重视,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研究,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一、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信息化水平低下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已  相似文献   

13.
水稻作为湖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湖南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水稻产业链价值的提升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将韧性理念融入水稻产业链的研究作为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新视角,有望突破水稻产业发展的瓶颈,保持水稻产业链韧性的发展。基于汨罗市新市镇2012-2021年的数据,从经济韧性、环境韧性、社会韧性、政策韧性、贸易韧性五个角度分析水稻产业韧性水平,研究发现:水稻产业链韧性水平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趋势;第一产业总生产值、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指标对汨罗市新市镇水稻产业链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方面;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利工程投入资金、年降水量、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化率、水稻出售额、农业产值指标对汨罗市新市镇水稻产业链韧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水稻产业链韧性测度增长体系综合水平有不断向上发展的趋势,水稻产业在社会贸易方面得到了较多关注。并就水稻产业链韧性发展提出提升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影响宁夏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促进宁夏农业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对策。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宁夏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遥。研究结果表明:农机总动力、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农民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例等因素是影响宁夏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措施,积极推动宁夏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是我国农业经济系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途径。本研究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区域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最大,中部和西部次之;相较于2015年之前,2016—2021年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振作用更为显著;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农业经济韧性稳步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和传统金融竞争在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韧性之间能够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金融素养与数字技能,深化传统金融市场改革,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优势,充分释放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推动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增收的相关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建立调研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以农业特色转型升级的山西省为例,基于山西省境内11个地级市小农户的调研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增收效果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户人均收入、土地流转总面积、经营者能力、市场信息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增收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推动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增收,针对辐射带动能力弱、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健全利益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主体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协整理论,并且应用ADF检验等方法来构建VEC模型和VAR方程,对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黑龙江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经济的增长是呈现均衡关系的,而且每一名农户的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存量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短期内黑龙江省的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投入上与农业的综合水平是呈现出正效应的。  相似文献   

18.
为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助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采用因子分析法,基于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从农业生产力、市场贸易和品牌建设3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剖析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并对云南省农产品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力是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市场贸易和品牌建设。云南省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强,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4;市场竞争力优势明显,但农业生产和品牌竞争力较弱。云南省应积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规模;持续推进打造“绿色食品牌”,加强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农业科研成果在农业投入、农业人力资本的共同作用下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和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而农业劳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农业科研成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25.4%,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建议]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合理配置支农资金,确保支农资金落实到位;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科研成果产出,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技术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城市需要足够的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统筹规划城市韧性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OPSIS熵权法模型测度2011—2018年期间安徽省各地级市韧性评价值,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安徽各城市韧性演化情况。安徽16个地级市的平均韧性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暂不存在区域间城市韧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安徽各城市应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在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