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乡村创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该文利用西南4省(市)465个乡村创业者的微观调查数据,就创业经历与制度环境对乡村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业经历与制度环境均有助于乡村创业绩效的提升,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创业经历、认知制度环境和规范制度环境更有助于农林牧副渔业和生产加工制造业的绩效提升,规制制度环境则只对生产加工制造业和餐饮旅游服务业的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此外,创业经历还表现出了“益农”特征,对农户创业绩效的提升效应高于非农户,而制度环境则表现出了“非农精英倾斜”特征,对非农户创业群体的绩效提升效应高于农户.调节效应分析表明:规范制度环境在创业经历影响乡村创业绩效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能够强化创业经历的绩效提升效应.该文的启示在于乡村创业者应注重选择具有创业经历的创业伙伴或管理人员,政府则应加大对乡村创业的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产业融合的实现,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返乡农民工自身的资源禀赋是创业行为发生的基础,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寻返乡农民工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形成机理,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内生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拉动乡村振兴、社会资本推动乡村振兴、经济资本服务乡村振兴;外生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政策支持、人文环境等是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得出适合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三种模式:技能基础引领型、能人带动型、组织合作型;提出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深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够整合内生与外生的资源禀赋,加快贵州乡村振兴进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民创业绩效作为考察农民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变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对创业绩效的相关理论,即测量理论和影响因素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重点研究了个体特征、创业能力、创业环境和社会网络等方面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收和农村繁荣,实现乡村振兴。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认为国外研究理论对我国农民创业绩效的研究缺乏现实支撑,国内研究理论存在研究内容宽泛、测量缺乏成熟理论等问题,建议农民创业绩效研究应针对不同区域开展调研,并从网络嵌入的角度,探讨提高农民创业绩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创业活动先后经历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创业、劳务回归创业两个发展阶段。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形成新农村建设创业合力,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目前在农村还存在诸多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主要是:创业资本缺乏、创业技能和胆识、产业拓展能力、政策支持、创业环境、创业风险保障、创业合力的缺乏。因此,要全面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建立创业动力激活机制,增强创业资金供给能力,实现农民创业无障碍准入,为提升创业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创业活动先后经历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创业、劳务回归创业两个发展阶段。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形成新农村建设创业合力,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目前在农村还存在诸多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主要是创业资本缺乏、创业技能和胆识、产业拓展能力、政策支持、创业环境、创业风险保障、创业合力的缺乏。因此,要全面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建立创业动力激活机制,增强创业资金供给能力,实现农民创业无障碍准入,为提升创业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2019年是农业农村部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育三年提质增效行动第一年,我们立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要,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和产业兴旺,聚焦组织管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引领带动能力“四力提升”,着力政策落实、机制创新、模式集成和制度建设,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圆满完成2019年度7.02万人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在思想观念、创业资金、创业素养、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面临着较高的创业失败风险,如何通过提升创业失败学习能力来突破创业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失败学习能力概念界定为基础,本文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失败学习能力提升路径,从政府、社会和新型职业农民自身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失败学习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数字赋能返乡农民创业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力。基于此,探讨返乡农民创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数字赋能返乡农民创业的策略:在初创期,数字技术能够帮助返乡创业农民识别创业机会,网络平台的构建能为返乡创业农民贷款、了解政策、学习技能提供便利,从而实现企业初创;在成长期,线上平台能为返乡创业农民实现专家解疑、联动消费者与周边创业者,打破同质化竞争,实现企业稳定发展;在成熟期,数字技术可以帮助返乡创业农民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打造与宣传品牌形象,从而实现高质量创业,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失地农民培训、创业环境改善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参考,通过问卷方式对创业的失地农民进行调查,从失地农民个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出发,分析二者和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提升失地农民的双重资本水平,增强其创业能力,进而改善其创业绩效。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创业能力中各项指标与创业绩效呈正相关,其中,创业者的培训状况、技能水平、个人特质等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跨区域就业,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农民参与度不高、参与人才较少、参与权不足、参与能力受限等,导致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缺失。为此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项权利,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培育以农民利益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打造农民干事创业平台,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国发[2019]12号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须加强引导和扶持。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嵌入到一定的社会网络,农民从外部获取创业资源,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依据浙江省内203个农民创业者调查数据,依据"关系嵌入—资源获取—创业能力"逻辑,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关系嵌入对农民外部资源的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外部资源获取对农民创业能力的提升有显著影响,相对于物质和财务资源,知识和信息资源对创业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实施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的同时,更要加大农业知识、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下乡力度、提供更高层次的农民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创业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2019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解读《意见》精神,国家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了我国重点贫困片区之一的燕山-太行山片区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政策衔接的现实问题,从建立健全农民创业相关政策、打破农民创业资金障碍、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与创业能力、改善农民创业的外部支持环境等方面探索了河北省燕山太行山片区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对策,为相关政府进行扶贫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十二五"以来,我省通过深入实施园艺特产千亿元创业计划及人参产业振兴、百万亩棚膜蔬菜、蔬菜产业提升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推进措施,促使全省园艺特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日益突出。按照省政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全省上下把棚膜经济、人参、食用菌、林蛙等重点产业作为突破口,强化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提供科技支撑,不仅在乡村中拥有更广阔的“领域”,还更好地运用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开发。以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通过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追求和功能定位进行研究分析得知,职业教育能促进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转化提升及创新创业,且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作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推动者、践行者、传承者和创新者,为乡村人才振兴做贡献。因此,在乡村建设中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丰富地方产业业态,推进县域内城乡一体化,打造产业与科技、教育等紧密结合的创业创新体系,以提高教育、金融和乡村产业的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乡村振兴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吸纳和留住人才,以此达到赋能绩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市域不同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差异化模式,为安徽省合肥市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经验参考。【方法】运用个案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区域差异及发展之策。【结果】推动合肥市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导向,着重发挥市域统筹资源、链接政策和精准施策的作用。在类型学的理论支撑下,合肥市乡村产业振兴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在政府政策指引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差异化的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结论】笔者认为,合肥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制定以保障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土地政策、以引培乡村人力资源为导向的人才政策、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财政政策、以构建利益共同体为基础的村企合作政策,并遵循“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城乡共融”的指导原则,进一步强化顶层制度安排,增加财政支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数字乡村。  相似文献   

19.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