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天津市蓟州区6个不同类型的村庄人居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社区治理4个方面和16个评价因子构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获得评价指标权重及其重要性排序,最终对调研村庄进行综合排序和分级,结果表明蓟州区农村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一般。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针对评价结果分析了蓟州区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模式,为蓟州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对相同农村村情的新农村的生态保护、人居环境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基于美丽乡村视角建立了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采用综合指数测算法对村庄的人居环境客观指标予以评分,并进行了质量分级。结果表明:各村庄综合评分和一级指标的评分均有一定的差异,说明村庄人居环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级指标中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评分较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客观指标评分情况,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级别。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相关建议,确定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以村庄为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指标统计制度,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结合土地利用功能差异及村庄发展状况,科学划分乡村类型,是编制村庄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乡村发展和振兴的基础。本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村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产业3个方面构建乡村发展状况评价模型,系统分析村庄土地多功能性和乡村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状况,识别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各类型乡村发展路径,为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乡村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闫建新  孙明  王绍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605-7607,7652
将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引入农村公共安全规划管理研究中,选取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一分区15个村庄2012年土地、人口、生态环境、水资源、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等影响农村公共安全承载力的指标,建立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体系做出评价分析,得出村庄在公共安全方面的承载力评价结果,针对不足提出相关规划管理提升策略,作为农村安全规划的决策依据,验证了评价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钟舒 《农村实用技术》2023,(12):123-125
研究山西省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现有问题,探索在山西农村地区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就山西省太谷县农村地区而言,通过实地考察、问卷分发、访谈等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探索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环境规划不足、生态意识薄弱、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生态立法不完善。其次,根据对太谷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就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管理领域的应对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村庄规划应合理规划,改善人居环境,改进投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改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律监管力度,等等。最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科学和实用建议在四个领域提供了详细和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由于福建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岸海域开发利用的不断升级,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罗源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人为环境压力,包括生境的破坏、港口活动、城镇生活废水、工农业废水排放、人工养殖等.综合评价罗源湾生态质量状况,为研究区受到的人为扰动和污染强度的分级评价提供依据,在对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修复和管理的相关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欧盟水框架指令中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为参照,结合我国的近岸海域监测项目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同时建立了罗源湾专属的生态要素和物理化学要素参考基准值,基于“One-out all-out (OOAO)”原则(即所有要素中的最低等级作为综合评价的等级)对罗源湾的生态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与人为环境压力分布的一致性分析,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进行验证.建立的参考基准值中,部分指标的参考基准值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或标准有着一定的差异,说明目前我国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不合适.综合评价结果中,罗源湾9个站位中1个站位等级为“良”,其余8个站位及海域平均状况等级都为“中”,存在明显的污染和人为扰动,生态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对评价结果的验证表明,除个别站位外,评价等级基本与人为环境压力一致,说明调整后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罗源湾专属参考基准值以及基于“OOAO原则”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地评价研究区域的生态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7.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状况如何,对于整个村庄的发展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薄弱村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改变村庄面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新农村村庄绿化生态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村庄绿化所具备的3种功能出发,初步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村庄绿化生态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得出无锡市羊尖镇丽安村村庄绿化生态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47 9,表明该村生态质量较好,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并对该村庄绿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适宜性评价与村庄类型判识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要点与难点.以滁州市为例,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水平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得出各项村庄的适宜值,通过村庄分类识别体系,采用筛选法进行农村居民点的类型判识.结果表明:滁州市的1250个村庄可分为特色保护类83个、集聚提升类796个、搬迁撤并类284个、城郊融合类87个;农村居民点的适宜程度沿公路呈条带状分布,围绕乡镇政府发散,同时公路通达度的分布对村庄的适宜程度影响较大.对村庄进行适宜性评价与类型判识有助于村庄空间布局的优化,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为滁州市村庄的规划与发展以及差别化整治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小龙 《乡村科技》2023,(21):38-41
以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35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法,从村庄区位条件、人口资源条件、对外交通条件、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经济发展状况5方面,选取7个评价因子,构建烈山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北市烈山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35个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和其他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状况如何,对于整个村庄的发展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薄弱村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改变村庄面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类型,该文以海伦市为研究区,以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海伦市2018年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与海伦市统计年鉴,通过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模型,对海伦市农村居民点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并从村庄的规模和类型两个方面得出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湘南山区农村“边缘村庄”搬迁模式研究与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湘南山区农村"边缘村庄"模式进行研究并对搬迁效应进行评价,为湘南山区农村"边缘村庄"搬迁及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其他搬迁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农民生活品质重要标志之一的农村人居环境,其质量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居住环境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安溪县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梯度的感德镇槐植、大格和炉地三个村庄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借鉴满意度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村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认为: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满意度不高;不同发展状况的村庄满意程度不同;村民满意度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完备度上,还反映在后续修缮维护方面;人居环境满意程度与乡村环境不一定正相关。最后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建设美丽中国的难点与重点都在农村,少数民族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对其较具代表性的5个村庄的25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随机走访等研究方法,在较为深入地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显文 《现代农业》2010,(10):65-65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状况如何,对于整个村庄的发展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薄弱村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改变村庄面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本研究以吉林省辉南县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小阻力模型和K-均值聚类分析划分村庄组团类型,依据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结果,进一步在村庄组团内部划分出不同的农村居民点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三生”空间综合阻力值分布差异性特征显著,总体呈东高西低趋势,按照综合阻力值大小分为最小、较小、中度、较大、最大5个阻力区。基于综合阻力分区结果与聚类结果划分出4种村庄组团类型:集聚提升类村庄47个,总面积为1.243×107m2;城郊融合类村庄35个,总面积为7.169×106m2;特色保护类村庄41个,总面积为1.252×107m2;稳定改善类村庄18个,总面积为4.201×106m2。根据村庄组团内部相对引力值关系和每个农村居民点实际的功能辐射范围,进一步在村庄组团内部划分出重点建设型、一般建设型、迁移合并型3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村庄地籍调查试点资料,评价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土地集约利用建议,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参考。以山东省乳山市10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低,1个村粗放利用,2个村低度利用,7个村适度利用,无集约利用。在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科学合理进行村庄规划;合理利用空闲地和闲置宅基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和完善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村庄复垦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宅基地复垦”、“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旧村复垦”、“村庄整治”等作为关键词,搜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检索1990—2019年发表的文献,归纳我国村庄复垦的总体概况、内容框架和重点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村庄复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3个方面:1)村庄复垦过程与技术,包括复垦规划、地形重塑和土壤重构等;2)村庄复垦评价,涵盖复垦潜力评价、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壤质量评价和复垦效益评价;3)村庄复垦公共社会问题,涉及增减挂钩、农民权益、人居环境以及精准扶贫。未来需要开展村庄复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工艺研究,同时要准确认识不同区域村庄复垦土地的生产力差异机制及培肥措施,构建全面现势的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景观格局与生态效益分析体系,完善法律制度、监管手段和资金来源,满足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状况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到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中,并据此构建可持续生计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项能够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佳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单项指标,构成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环境生态位三大类独立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价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周边2个社区为例,通过计算生态位适宜度,判断居民生计状况和生计的可持续性,并综合当地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条件,验证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在评价居民生计状况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