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云南省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监测成果与第一次监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21年16年间,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16.86万hm2,减少40.56%,年均减少7.30万hm2,年均减少率为2.53%;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石漠化程度减轻趋势明显。国家和地方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森林抚育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草)工程等生态修复类工程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及程度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对滇池流域各区域结构功能特征分析、林草生态问题诊断和保护修复空间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提出构建“三区一带多点”林草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实施滇池西面山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重要水源地水源涵养林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牛栏江石漠化区域植被恢复、环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森林乡村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等6项重点工程共16个重点项目,可为系统开展滇池流域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科学划定和合理安排绿化用地,逐步恢复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5,(5):103-109
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分布的调整直接影响着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效应。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对维持、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高山峡谷区因其生态脆弱性加之强烈的人为活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恢复的困难性远远大于其它区域。在GIS工具辅助下,针对怒江州典型的高山峡谷生态脆弱区,综合地形、人口、特色产业等要素进行生态修复模式探究,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提出兼顾特色产业发展的生态修复立体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的调查与研究,就石漠化土地生态恢复提供了技术模式与对策,以期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省星云湖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径流区的生态状况、生态恢复措施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径流区生态恢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石漠化土地治理、恢复水土侵蚀严重地段及废弃矿山地段的植被、护岸林建设以及适度控制养殖业等星云湖径流区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和气候因素的干扰,内蒙古草原目前正面临着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的危机。采取人为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可有效促进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到长期稳定的健康状态,但不同的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对于不同草原类型、不同区域草原的修复效果仍不明确。本研究在认真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内蒙古温性草甸草原退化放牧场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并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生态效益评估。结果表明:(1)温性草甸草原退化放牧场在生态修复措施实施3 a后,3种人工修复措施均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2)围栏、管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综合效益最为明显,但是不适宜长期采用,后续需探索有利于群落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优化和提升的新的修复措施。(3)采用施肥与围栏、补播和管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措施的工程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后续需因地制宜,充分结合立地条件、气候状况、退化程度及类型,确定施肥种类量、用量及施肥周期。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门市上游段工业过度发达导致的区域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利用GIS空间分析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技术,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方法,探索西江磨刀门河口段小微湿地生态空间划定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空间划定面积为11 920 hm2,约占总面积的46.98%,生态保护重要性程度为“重要”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6.41%,生态斑块呈破碎化;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为主,生态环境敏感性受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影响,整体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较高。基于划定结果,提出建立多层级修复网络、营造生物栖息地、构建湿地混合种养模块的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8.
再野化是新兴的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方法,使退化的生态系统以自我设计的方式实现生态恢复,广泛应用于多种尺度的区域,它既是一种空间层面的生态保护方法,又是一种以自然过程为主导减少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修复方法。但再野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人的、绝对的自然,人工的修复工程与再野化修复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协同。本文详细介绍了再野化的三种模式类型及其异同,提供了在自然保护地、乡村地区、城市地区三种不同情境下再野化模式的应用方式,并探讨了在生态修复工作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景观规划师的所承担的责任与展望,即: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识别识别重要的生态单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土地空间规划的方法,划定保护或修复的生态空间并通过空间引导人类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9.
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是有效遏制草原退化、快速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对云南省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特点的研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建设管理解决方案,提出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全过程建设管理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0.
黔滇桂岩溶山区退化土壤环境生态修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系统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文对中国西南岩溶山区尤其是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岩溶区域概况、土壤环境退化及其生态修复作初步探讨,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致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草原荒漠化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项。导致草原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开采、过度砍伐和过度放牧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对草原生态平衡造成破坏。近年来,人们开始逐渐重视起草原荒漠化问题,并采取了加强水资源保护、植被保护和人工种草等相应措施。针对当前我国草原荒漠化的成因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原生态修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工程的启动,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已列入了国家“十五”规划。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卓资县现有土地利用状况、人口消费的生态足迹以及生态足迹贸易调整的分析,研究了该区域生态恢复空间以及目前的恢复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生态恢复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林草植被恢复是治理石漠化的根本和有效途径,需要建立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区独特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针对小区域尺度或不同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研究了其植物群落配置、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技术,以及需要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造林的参考技术。在极度耐旱抗凝冻植物选育,增汇、生物能源适生植物选育与种植,以及初步恢复生态系统维护技术等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把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可持续的地方生态产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阐述海岸带、海岸带生态修复概念、内涵及必要性。分析当前海岸带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人类活动长期干扰,使得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近岸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使得海岸基干林带防护功能弱;保护力度不足使基干林带受损毁严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使得生态修复用地紧张;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使得生态修复缺少技术支撑等。藉此提出合理规划布局,分区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重视基干林带建设;坚持陆海统筹战略,突出修复重点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光元 《林业建设》2012,(5):39-41,77
本文介绍了生态建设规划在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的定位,提出了编制规划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及编制的思路,并结合石漠化片区的经济发展、贫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国家对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要求,对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湿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生态恢复及绿化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湿地生态建设应加入生态廊道建设理念并注重生态修复和近自然的管理模式,根据湿地不同的立地条件推荐了可使用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7.
完备的生态规划可以降低休闲农业生态复育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休闲农业的生态复育主要以乡村自然再生为基础,目标是建立一个休闲农业可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文中主要探讨基于生态规划的休闲农业生态复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京古道作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历史遗存丰富,且孕育着繁茂的野生植物资源。通过对西京古道的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鉴定出维管植物有81科217属266种,其中观赏植物资源68科123属163种(含变种)。通过对西京古道乳源段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古道沿线植物资源现状并分析其观赏特性及应用价值。在对西京古道沿线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石漠化背景下的古驿道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及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重点分析了石漠化的主要成因、过程及环境效应.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粗化和贫瘠化,生产潜力和生物产量、数量下降以及地质特点等,通过样地治理比较分析,提出了以生态修复为主,工程治理及移民搬迁为辅,调整产业结构的治理方针,进一步探索了石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