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始于现实诉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为了推进农业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在融入式视角下探究其农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农业+旅游业、农业+互联网、农业+体育等模式是当前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有效形式,且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架构应该遵循引领与兼顾、共性与个性、顺应和回归的三维体系,统筹空间布局,集聚资源要素,推动朝阳产业与特色小镇的有机融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分析农业特色小镇的景观规划设计,阐明了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城乡统筹、整体推进,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注重村民利益,重视生态、保护环境以及保护文化传承、突出本土特色的原则,科学规划设计,把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健全、特色突出、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最终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农业特色小镇是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在实现农业特色产业由"特"转"强"、"聚""合"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南京市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优势,发展面临的问题,从科学规划、寻求特色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小镇功能,推进创业创新、引进人才,加强项目审核、建立环保指标四个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戴仁卿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2):185-187
特色小镇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物,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融合的结果.特色小镇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经济文化资源,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特色.特色小镇的多样性离不开镶嵌其中的文化内涵,特色小镇文化内涵的发展应与应用型高等教育资源相融合,做到文化共建共享.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应主动融入特色小镇的发展之中,进行产教融合与文化共享,这样应用型高校与特色小镇的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台州市黄岩农业观光特色小镇建设现状,结果显示,目前小镇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人才缺乏、没有充分与互联网结合、传统文化挖掘不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小镇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农民市场能力培育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具体问题。H市三个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实践揭示出当前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农民市场能力匮乏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抽象价值观的缺乏、社区市场环境孕育不足和浓厚的行政主导色彩。可从个体市场能力培育、新型小镇社区营造和制度支持体系构建等三个维度实现农民市场能力的培育。农民市场能力培育是农业特色小镇等乡村发展项目实践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需要持续推进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及意义,研究了以色列基布兹、美国纳帕谷、法国格拉斯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经验,分析了浙江、海南、江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介绍了南京市江宁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举措,希望能够为从事农业特色小镇研究、规划、建设工作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提供借鉴,更好地促进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05-206
农业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兴动力和实践模式,针对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在政策体制、资金人才和基础保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无锡拈花湾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拈花湾体验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析拈花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总结新型乡镇发展成功因素,精确展现中共中央"三农"相关政策以及发改委针对新型小镇提出的七项改革对乡镇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同时研究禅文化等传统文化以及匠心精神对小镇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高人们的相关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王霄雅  王海东 《乡村科技》2019,(3):37-38,40
特色小镇是一种创新性的经济模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创新探索与成功实践。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投入了时间与精力,并将其作为助推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方法。在目前我国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特色小镇也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旅游特色小镇注重将旅游与特色小镇进行有效整合,除了注重发展特色之外,还将重点放在旅游建设方面,因而最终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旅游特色小镇。本文着重就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现况和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凡 《乡村科技》2023,(10):47-52
建立健全农业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机制,找出制约农业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对提升农业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结合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及“三农”发展等6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熵值法和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模型,用于评价河北省邯郸市农业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共享发展对邯郸市农业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邯郸市农业型特色小镇在开放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劣势。该研究结果与我国的政策导向和邯郸市农业型特色小镇发展的实际状况一致,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农业型特色小镇总体上达到了中高质量发展水平,但距离高质量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邯郸市农业型特色小镇迈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有效促进农业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农业特色小镇开发模式分析,结合已有研究和实地调研总结出23个影响农业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和概括。研究表明:影响农业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可归纳为产业驱动因子、人才驱动因子、制度驱动因子及生态驱动因子四个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农业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振友村茆庄为例进行景观设计研究,在贯彻国家、省、市对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切实考虑小镇现状问题,力求改善小镇人居环境,提高景观质量和改善村庄面貌,达到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升村庄吸引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效果,为农业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弥勒市4个特色小镇为云南省特色小镇,按照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工作思路,打造特色小镇。"东风韵"小镇以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集"文化艺术、文旅度假、健康生活"三大功能版块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特色小镇;辐射带动区域内葡萄种植、葡萄酒深加工产业及庄园经济融合发展。太平湖森林小镇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为着力点,"生态健康度假"为主线,带动现代林业、健康度假产业长足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红河水乡小镇以现代体育旅游产业为主线,促进酒店、餐饮、运动休闲、会展、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可邑小镇以民族风情为主线,探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产村相融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45-146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特色小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发展特色小镇,是探索科学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合肥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合肥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乡镇景观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提升整个乡镇的文化品位,并且会给周边区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文阐述了农业特色小镇景观概念、优点及作用,介绍了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内容,以期为打造宜居、宜文、宜观、宜游的农业特色小镇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特色小镇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缺少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指导。该研究尝试采用AHP来构建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匿名式专家调查法来统计各因子权重,从而探讨影响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得出在准则层6个主要因子中,生产景观资源>生态景观资源>生活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在指标层以及子指标层中特色农业概况、人文景观价值、居民对环境质量满意度等权重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立足农业资源禀赋,提高农业产业链价值,打造了一批农业特色小镇,有效带动了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仍然存在农业特色定位不明确、发展主体权责不清晰、缺乏创新驱动力等问题。因此,依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质态,并从厘清发展思路、聚焦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双创空间等维度采取得力举措,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对提升江苏省特色小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及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禅修理念引领发展,特色小镇展开画卷,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安徽省青阳县禅修小镇的建设投资情况与创新策略,为同类型小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