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17年春季在云南省澳洲坚果主要种植区的保山市昌宁县、隆阳区,德宏州瑞丽市、芒市,临沧市双江县、镇康县、云县,普洱市孟连县、澜沧县、墨江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等地病害调查发现,主要病害症状有叶枯、枝条回枯、不正常落叶、流胶、茎干溃疡、枝条溃疡、茎基腐、速衰、老叶黄褐斑等9种。  相似文献   

2.
以鼓槌石斛为试验材料,采用仿野生活立木栽培、原木立体栽培、盆栽种植等三个不同栽培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鼓槌石斛成活、生长、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栽培模式中原木立体栽培下生长6个月后与12个月后的成活率、株高、茎粗都是最高的;生长1年后对3个种植模式下的鼓槌石斛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每天食用鼓槌石斛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或者中毒现象;通过测定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数据显示,其重金属含量皆符合相关标准限量,且原木立体栽培处理下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其余2种种植模式。通过综合考量,本试验认为原木立体栽植鼓槌石斛最有利于鼓槌石斛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鼓槌石斛为试验材料,采用仿野生活立木栽培、原木立体栽培、盆栽种植等3个不同栽培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鼓槌石斛成活、生长、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栽培模式中原木立体栽培下生长6个月后与12个月后的成活率、株高、茎粗都是最高的;生长1a后对3个种植模式下的鼓槌石斛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每天食用鼓槌石斛12g干品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或者中毒现象;通过测定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数据显示,其重金属含量皆符合相关标准限量,且原木立体栽培处理下鼓槌石斛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其它2种种植模式。通过综合考量,认为原木立体栽植鼓槌石斛最有利于鼓槌石斛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的澜沧县幅员辽阔,生态良好,拥有浓郁的边地民族风情。近年来,按照普洱市“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经济强县和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城乡绿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在介绍澜沧县城乡绿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澜沧县城乡绿化建设对策与建议,为建设美丽澜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林内人工栽培铁皮石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公益林内采用不同的附主树种、附着不同的树体部位、不同的基质附着物、不同栽植时间等处理进行人工栽培铁皮石斛试验,结果表明:附主树种以枫香、香樟最好,杉、松最差,其中枫香附主的铁皮石斛3年生平均丛茎重、总茎重分别是松树的3.86倍、27.57倍;枫香树体侧枝两侧与侧枝上部为较佳的栽培部位,侧枝下部次之,大树主干最差,其中侧枝两侧的铁皮石斛3年生平均丛茎重、总茎重分别是主干的1.52倍、1.9倍;除苔藓外,其它基质附着物处理对铁皮石斛后期的生长量影响不大;不同基质附着物处理对铁皮石斛的成活率、3年生铁皮石斛的总茎重影响达极显著差异,基质附着物为苔藓的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71倍、2.2倍;5月栽植的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荆条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坡向的适应对策,以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天然荆条种群为研究对象,从植物性状和生物量角度,采用整株(整丛)收获法,分析不同坡向荆条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权衡关系,研究其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以及异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荆条标准株的阴坡主茎长(58.02±5.10 cm)最大,阳坡的主茎长(43.11±5.47 cm)、基径(0.68±0.07 cm)、冠幅(1 006.75±184.45 cm~2)均显著小于阴坡;生物量在不同坡向的分配并无显著差异。在主根长-主茎长和根生物量-茎生物量之间的权衡中,多数坡向均偏好于主茎长和茎生物量,标准株器官生物量之间为异速生长关系。荆条标准丛中,不同坡向各性状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阳坡的根生物量(61.55±19.94 g)显著高于其他坡向;在茎生物量-主茎长和根生物量-主根长中,大部分坡向均偏好于根生物量,标准丛器官生物量之间由异速生长关系逐渐向等速生长转换。研究认为,荆条种群在该地区能够通过改变自身分配模式来适应不同坡向的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思茅地区位于云南南部,土地面积44221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包括景东、镇源、景谷、墨江、普洱、思茅、江城、澜沧、孟连和西盟10个县。本区是热带、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加上境内山体高大,河流切割强烈,海拔范围在317—3306m。立体气候十分明显,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依次出现热带、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四种气候类型,全地区年雨量在1300mm以上,光照充足。在这样优越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生长茂盛,种类多。全区现有森林面积3258.5万亩;森林蓄积13139万  相似文献   

8.
金钗石斛组培苗品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种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品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其茎长、叶片数、分蘖数、茎粗、节间数以及叶片大小与母株的健壮、大小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随母株的健壮逐年递增,第4年以后达到顶峰值,收获鲜茎的数量、单茎数量和产量逐年递增,到第4年达到丰产。金钗石斛组培苗不同采收期石斛多糖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成熟茎的含量显著高于过熟和未成熟的茎,不同年份抽生的茎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部位石斛碱含量差异较大,茎的石斛碱含量极显著高于花和叶,花的石斛碱含量极显著高于石斛叶;不同采收期石斛碱含量差异较大,成熟未开花茎的石斛碱含量显著高于未成熟茎,极显著高于过熟茎,未成熟茎和过熟茎石斛碱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份抽生的茎石斛碱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适宜贵州兴义地区的铁皮石斛优良附生树种,指导当地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方法】在兴义市典型喀斯特次生林内开展了依托9个附生树种实施的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试验,以附生林下石灰岩作为对比,并基于铁皮石斛主要的生长和品质指标对不同附生树种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铁皮石斛的新分蘗株(新芽)在5月以后不再增加,茎长、茎粗、叶片数量在大部分附生树种上于5月(盛花期)、7月(生长高峰期)、9月(生长末期)均表现为持续显著增长态势。生长末期,铁皮石斛的新芽数量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茎长在梨、枇杷上表现最好,茎粗在石灰岩、枇杷、李上表现最优,叶片数量在石灰岩、枇杷上相对更多,株丛花朵数量在清香木、天竺桂上相对较少。附生李树的铁皮石斛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附生盐麸木、李、南酸枣以及石灰岩的铁皮石斛总多糖含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总生物碱含量表现较优的是附生李、枇杷、天竺桂处理。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由高到低排序,各附生各树种及石灰岩处理依次为李(0.944)、石灰岩(0.596)、南酸枣(0.558)、枇杷(0.550)、梨(0.498)、盐麸木(0.464)、大叶冬青(0.394)、柏木(0...  相似文献   

10.
在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进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一小叶榄仁的引种栽培研究,通过时其繁殖技术、栽培技术、生长情况、生物及生态学特性的全面总结,认为小叶榄仁可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在云南省广大热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遮阳网和肥料种类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生长的影响,选取了株高、茎长、茎粗、叶片数、顶叶叶长、叶宽等6个方面作为铁皮石斛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5—9月是铁皮石斛茎长的主要生长期,其他月份铁皮石斛的茎长基本处于停止生长的状态,因此,在铁皮石斛大棚栽培过程中,为了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节省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选择在这段时间进行追施有机肥。研究还表明遮盖1层2针遮阳网对于提高铁皮石斛的茎长效果最好,且追施豆饼肥和花生肥对铁皮石斛的茎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孟连农场位于云南省孟连县,东经99°3′~99°15′,北纬22°6′~22°15′,植胶区分布在南马河下游河谷两侧和南卡江东岸的低山山地,海拔530~940m,土壤以砖红壤为主,成土母质为千枚岩及砂质岩,属北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21.7℃,最冷月均温15.2℃,基本无霜,年降雨量约1400mm,年平均风速1.2m/s.  相似文献   

13.
以闽南一带种植数量较多的龙眼(Dimocarpus longan)、荔枝(Litchi chinens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3种乡土树种为附主树种,开展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活树附生栽培试验,探究不同附主树种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附生栽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小均为:龙眼树栽种荔枝树栽种马尾松栽种;附生龙眼栽种的铁皮石斛,在株高和茎枝数上也占明显优势,在茎粗上稍有落后于附生荔枝栽种,但差别不大。综合结果表明,附生龙眼栽种的铁皮石斛生长表现最好,龙眼是闽南一带铁皮石斛比较理想的附主树种。  相似文献   

14.
在攀西干热河谷区,研究不同种植基质配方对大棚铁皮石斛种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铁皮石斛植株根系生长期集中在一、三季度,蘖芽抽生期集中在一、四季度,鲜重增长集中在二、三季度;植株茎粗、株高等部分生长性状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筛选出V锯末∶V松树皮∶V碎瓦片(1∶3∶1)的配方基质D最适合攀西干热河谷区大棚种植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林是我省特有的森林类型。在滇南集中分布于景东、镇源、景谷、普洱、思茅、墨江等县。在集中分布区外的梁河、潞西、临沧、澜沧、勐海、景洪、元阳等县也有成片的分布。在双柏、新平、红河诸县也有零星的分布。思茅松具有生长季节长和生长快的特点。其分布面积蓄积各占有林地的11%,在林业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于202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苗圃对毛红椿14个家系1年生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其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家系间的各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号、7号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较好,其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分别比群体均值提高19.84%~28.54%、24.38%~36.32%、23.95%~35.56%、23.03%~33.82%、23.86%~35.42%、25.93%~38.52%、23.65%~34.99%。毛红椿家系各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其中叶生物量、苗高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25.38%、22.80%,苗高和叶生物量指标可作为早期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经苗期多性状指标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毛红椿优良家系:7号、12号、3号、8号,其苗期生长较好、根系发达。研究结果可为毛红椿的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取长势一致的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为实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盐胁迫下香菇草克隆生长及体内Na+、K+积累的特性,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3.0 g/L时,香菇草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在NaCl浓度为5.0 g/L时,香菇草各生长指标降低的百分率分别为花序数(87.06%)花序生物量(82.61%)叶生物量(59.26%)整株生物量(58.60%)叶片数(58.27%)根生物量(58.33%)匍匐茎生物量(51.22%)节间数(27.10%);在盐度为1.0~5.0 g/L,除了叶比重有显著波动以外,茎重比、根重比和花重比并没有明显变化,表明香菇草可以通过内在调节机制适应盐度的变化;根、茎和叶中的Na+、K+随着盐度的增加,分别表现上升和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根、茎和叶中的Na+、K+间分别呈现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普洱市景谷无性系种子园、思茅区龙溏母树林和景谷商品林3个不同种源的种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对生长18个月的幼林进行树高、地径观测,结果表明:3个不同种源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和地径生长最好的均是种子园种子育苗造林的幼林,生长最差的是商品种种源种子育苗造林的幼林,因此建立思茅松种子园成为发展思茅松人工林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采集人工种植2年的铁皮石斛,将根、茎和叶研磨为粉末,采用NA培养基分离纯化其内生细菌,酶切去除冗余,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铁皮石斛根、茎和叶中分离得到的49株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49株内生细菌在根、茎、叶中分别有24株、15株和10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的5个种、假单孢杆菌属的1个种和沙雷氏菌属的1个种。分离出的内生细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细菌区系相似性,也表现出细菌区系的器官特异性。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在石斛根部分布的属、种数量明显比茎、叶多,土壤可能是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的主要来源;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群落种数根>茎>叶。研究获得荧光假单胞杆菌20株,占总内生细菌数量的40.82%,判断其可能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林分郁闭度对半夏地上部生长性状、块茎形态性状、叶片形态性状和生物量及其分配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对半夏株高、茎基径的生长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半夏株高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林分郁闭度为0.5时,半夏块茎长、块茎宽、块茎高,以及单株总鲜重、单株叶鲜重、单株茎鲜重、单株块茎鲜重、单株总干重、单株叶干重、单株茎干重和单株块茎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在不同的林分郁闭度下,半夏生物量向叶、茎和块茎传输的分配趋势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