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物质含量.【方法】以酿酒酵母VR以及VR与非酿酒酵母(MGFSH-5)混合发酵的‘蛇龙珠’干红葡萄酒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其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两种发酵方式发酵酒样中共检测出11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1种、酯类58种、酸类13种、萜烯类13种,其中相同成分有50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发酵方式的酒样中醇、酯、酸、萜烯类化合物可以很好地区分,其中混菌发酵酒样中分为3类,单一菌株发酵方式的酒样中则分为两类;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2-丁醇、己酸异丁酯、辛酸甲酯、正己醇、乳酸异戊酯、辛酸异戊酯、异戊醇对酒的贡献很大.【结论】酿酒和非酿酒酵母共酵可提高‘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葡萄新品种‘申华’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以‘巨峰’葡萄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成熟期果实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和含量,并通过气味活性值及果实香气轮廓来综合分析两个品种在活性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除C6化合物外,‘申华’葡萄果实中不同种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巨峰’。OAV结果表明‘申华’和‘巨峰’葡萄均有19个活性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乙酯是‘申华’葡萄最重要的果香类气味贡献成分,‘巨峰’的重要果香类气味贡献成分则是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香气描述发现庚酸乙酯可能是‘申华’葡萄果实酒香气味的重要贡献成分。植物类和果香类气味是两个品种果实共同的主要特征,而‘申华’葡萄果实整体气味强度高于‘巨峰’。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申华’葡萄更好地开发利用以及香味葡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天津产区玫瑰香型葡萄品质特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内标-标准曲线定量、气味活性值分析及果实香气轮廓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巨玫瑰’葡萄的果实香气。结果显示:天津产区‘巨玫瑰’葡萄果实中共检测出49种香气化合物,定量结果显示,以酯类、醛类、醇类和萜烯类为主,其中乙酸乙酯、反式-2-己烯-1-醛、1-己醇、里那醇、正己醛、反式-2-己烯-1-醇、β-蒎烯和2-苯乙醇是主要香气成分。气味活性值结果显示,‘巨玫瑰’葡萄果实香气主要由17种活性呈香成分贡献,气味活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反式-2-己烯-1-醛、正己醛、丁酸乙酯、里那醇、异丁酸乙酯、1-辛烯-3-醇、己酸乙酯、苯乙醛、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香叶醇、反式-2-己烯-1-醇、正庚醛、香茅醇、丙酸乙酯和β-蒎烯。香气轮廓简单直观地显示,‘巨玫瑰’果实香气主要由植物类、水果类、脂肪类和花卉类气味构成。  相似文献   

4.
武威地区‘黑比诺’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武威地区凉州区黄羊河农场和民勤苏武山两个葡萄园区葡萄原料酿造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评价各香气化合物对酒样总体香气的贡献.酒样中共检出57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物质为: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醇、正丙醇、2,3-丁二醇、正己酸、3-羟基-2-丁酮;主要香气贡献物有: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苯乙醇、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异戊酸、2-甲基丁酸、己酸和辛酸.其中,黄羊河农场酒样中共检出53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593.49mg/L,苏武山酒样中共检出26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472.62mg/L.对比分析两个产地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其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贡献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均有所差异,赋予葡萄酒不同的香气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草莓的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和遗传趋势,为草莓的香味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草莓品种‘星都1号’和‘星都2号’及其母本‘全明星’和父本‘丰香’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各自果实香气成分。【结果】‘星都1号’的挥发物质共50种,香味物质有己酸甲酯、己酸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辛酸甲酯、辛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等;‘星都2号’的挥发物质共71种, 主要香味物质与姊妹系‘星都1号’非常类似。‘全明星’的挥发物质共55种, 主要有丙酮、乙酸-1-甲基-乙酯、1-辛醇、己酸乙酯和丁酸甲酯等;‘丰香’的挥发物质共43种,主要有己酸乙酯、橙花叔醇、1-辛醇、己酸甲酯、辛酸乙酯、乙酸辛酯和己酸异戊酯等。‘星都1号’和‘星都2号’中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己酸甲酯、 己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受到父母本的共同影响。香味醇类(橙花叔醇、沉香醇和1-辛醇)在‘丰香’中含量最高,‘星都1号’、‘星都2号’和‘全明星’含量均较低。母本挥发物中丙酮和乙酸-1-甲基-乙酯含量最高,两个后代居中,父本中没有检测到这两种物质。【结论】己酸甲酯、己酸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受到父母本的共同影响,丙酮和乙酸-1-甲基-乙酯主要来自母本遗传。香味醇在父本中含量高,母本和后代含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桂葡3号葡萄浆果的挥发性成分及特征香气成分,为其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桂葡3号葡萄浆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应用香气活性值(OAV)法对其活性香气成分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从桂葡3号葡萄浆果中共鉴定出3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酯、醛、酮、萜烯类等成分,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为32 mg/kg,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4-羟基-2-丁酮、丁酸乙酯、己醛、2-丁烯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丙酸乙酯;39种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17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有丁酸乙酯、2-丁烯酸乙酯、异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己醛、4-羟基-2-丁酮和戊酸乙酯,构成以果香、脂香、青香和玫瑰香为主体香韵的香型特征.[结论]桂葡3号葡萄特征香气成分含量丰富、种类较多、香气清新,适宜酿造新鲜消费型干白或甜白型葡萄酒.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香气物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材料,花后1周进行疏果处理,单穗留果量分别为40粒(L40)、60粒(L60)、80粒(L80)。应用GC-MS定量定性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果实中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并应用qRT-PCR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留果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影响明显,L40处理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 L60处理果粒较小、穗形不紧凑; L80处理果实成熟不一致且杂含大小果。3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L40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在成熟期,C6化合物含量在L60处理果实中较高;而萜烯类物质总含量则在L40处理果实中最高,且单个萜烯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其含量同样明显高于L60和L80处理。另外L40处理较其他处理其果实中各种萜烯物质含量下降更慢,某些萜烯类物质如顺式氧化芳樟醇、香茅醇保留时间更长。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分析表明,葡萄醇脱氢酶基因(VvADH)转录表达与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极显著相关。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VvDXS)转录表达受留果量处理影响明显,且与萜烯物质总量极显著相关。L40处理果实Vv DXS表达整体趋势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单穗留果量为40粒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后期香气物质积累及保存,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蜜脆’苹果果实为研究材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蜜脆’苹果果皮、果肉中的香气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并结合标准物质对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果皮与果肉香气成分的差异;最后通过计算香气值确定‘蜜脆’苹果果皮和果肉的主要呈香物质,为‘蜜脆’苹果品质评价以及研究苹果香气物质合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蜜脆’苹果果皮、果肉中共检测到42种香气物质,包括20种酯类、9种醇类、4种醛类、4种酸类、2种萜类、3种含苯环类物质。果皮、果肉中香气成分种类和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果皮以酯类、醛类、醇类物质为主,果肉以醇类物质为主。支链酯类物质(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2-甲基丁酯和2-甲基丁酸丁酯等)在果皮中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果肉;2-甲基丁酸丁酯、辛酸丁酯、辛酸3-甲基丁酯、辛酸己酯和癸酸丁酯是果皮中特有的酯类香气物质。此外,果皮和果肉中醇类物质的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酯类物质,但果皮和果肉中香气贡献值最高均为酯类物质。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9种酯类物质为‘蜜脆’果皮和果肉共有的主要呈香物质,其中2-甲基丁酸乙酯在果皮和果肉中香气贡献值最高,其次为丁酸乙酯。根据香气物质的组成和质量分数,可将‘蜜脆’苹果归于‘酯香型’苹果的‘乙醇酯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进行评价,为天津地区‘玫瑰香’葡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以‘玫瑰香’优系葡萄和普通‘玫瑰香’葡萄为材料,对果实的单果重、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几个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玫瑰香’优系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玫瑰香’葡萄,普通‘玫瑰香’葡萄的果实硬度显著高于‘玫瑰香’优系,两种‘玫瑰香’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可知,‘玫瑰香’优系葡萄的果实品质比普通‘玫瑰香’葡萄的果实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10.
以‘瑞阳’及其亲本‘秦冠’和‘富士’苹果为材料,通过甲基叔丁基醚(MTBE)溶剂萃取法对其香气物质进行提取,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香气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在‘瑞阳’‘秦冠’和‘富士’中分别检测到25、24和28种香气物质,三者共有的组分为21种。这些香气物质大多为醇类、酯类和醛类,还有少量的酸类、萜烯类和酚类物质。从特征香气组分来看,有8种组分是‘瑞阳’‘秦冠’和‘富士’中共有,根据嗅感描述,可分为果香型(乙酸丁酯、乙酸己酯)、苹果香型(2-甲基乙酸丁酯)、肉质果香型(2-甲基丁酸己酯)、青香型(己醛,反式-2-己烯醛)、甜香型(1-丁醇)和令人愉快香型(2-甲基-1-丁醇)6类。另外,2-甲基丁酸(干酪味)是‘瑞阳’苹果的特征香气物质;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果香)为‘秦冠’中的特征香气物质;丁酸丁酯(腐烂的水果味)、1-己醇(青香)、壬醛(甜香)和法尼醇(花香)则为‘富士’中的特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葡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香气物质且品种之间差异很大,鉴定葡萄种质资源香气品质特质,能为葡萄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国家种质资源太谷葡萄圃中47份鲜食葡萄种质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以及香味雷达图分析,对其成熟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进行鉴定评价。[结果]47份鲜食葡萄种质成熟果实中共鉴定出36~73种香气成分,变异系数为23.51%,平均值为1 340.69μg·L-1。以香气值(OAV)大于1的18种香气物质为标准进行PCA分析显示,藤稔、美国绿、白哈丽丽、无核翠宝、奥利文、茉莉香、阿登纳玫瑰、京早晶、大粒玫瑰香,9份种质被很好区分;PLS-DA结果显示,9份种质其果实香气呈现的特征物质不同,分别为己酸乙酯、己酸乙酯和β-紫罗兰酮、己醛、右旋萜二烯和β-大马士酮、香叶醇和α-松油醇、橙花醇和氧化玫瑰、芳樟醇、2-壬烯醛和2-辛酮、3-己烯醛;香味雷达图分析结果显示,藤稔主要表现为果香;无核翠宝主要表现为果香和甜香;奥利文葡萄果实中青草、果香、薄荷味和脂膏香均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刺葡萄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果香酯类物质生成的关联,为刺葡萄酒增香酿造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以刺葡萄品种‘湘珍珠’为研究对象,以‘赤霞珠’葡萄为对照,添加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 h取样,分别采用HPLC和GC-MS方法测定氨基酸和酯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联。【结果】刺葡萄中除脯氨酸之外的氨基酸总体含量为‘赤霞珠’葡萄的3倍,天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含量分别达到‘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2.4倍、2.2倍、4.2倍、7.7倍和3倍,但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10%、35%和20%。刺葡萄发酵产生的乙酸酯、短链脂肪酸乙酯、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发酵所得上述酯类物质的55%、11%和6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刺葡萄发酵过程中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与乙酸酯、脂肪酸乙酯的相关性系数在0.552—0.837,较‘赤霞珠’葡萄发酵体系中相应的相关性系数显著偏低,这可能与刺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含量偏低有关。【结论】刺葡萄中含量偏低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可能限制了刺葡萄酒发酵体系中果香酯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刺葡萄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果香酯类物质生成的关联,为刺葡萄酒增香酿造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以刺葡萄品种‘湘珍珠’为研究对象,以‘赤霞珠’葡萄为对照,添加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 h取样,分别采用HPLC和GC-MS方法测定氨基酸和酯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联。【结果】刺葡萄中除脯氨酸之外的氨基酸总体含量为‘赤霞珠’葡萄的3倍,天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含量分别达到‘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2.4倍、2.2倍、4.2倍、7.7倍和3倍,但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10%、35%和20%。刺葡萄发酵产生的乙酸酯、短链脂肪酸乙酯、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发酵所得上述酯类物质的55%、11%和6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刺葡萄发酵过程中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与乙酸酯、脂肪酸乙酯的相关性系数在0.552—0.837,较‘赤霞珠’葡萄发酵体系中相应的相关性系数显著偏低,这可能与刺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含量偏低有关。【结论】刺葡萄中含量偏低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可能限制了刺葡萄酒发酵体系中果香酯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地方特色玫瑰品种‘单县玫瑰’(Rosa rugosa ‘Shanxian Meigui’)和‘丰花玫瑰’(R. rugosa ‘Fenghua Meigui’)(对照)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瓣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检测其鲜花芳香成分。结果表明,‘单县玫瑰’鲜花三个开放阶段共检出5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类别有醇类、酮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在挥发性物质总量中占比最高且始终高于‘丰花玫瑰’,三个阶段相对含量均在20%以上,盛开期香茅醇含量最高,达26.33%;‘单县玫瑰’仅盛开期检测到较高含量的反式玫瑰醚,而‘丰花玫瑰’同期没有检测到。香茅醇、苯乙醇、香叶醇、乙酸酯类、甲基丁香酚、玫瑰醚等物质构成‘单县玫瑰’的主体香气,与‘丰花玫瑰’相似,但不同开放时期香气物质含量及构成均有所不同。玫瑰花朵发育状态对呈香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有影响,随着鲜花开放,‘单县玫瑰’香气逐渐变甜浓,盛开期其主体呈香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高于同期‘丰花玫瑰’,花香较‘丰花玫瑰’浓郁,感官品质更为优良。盛开期是‘单县玫瑰’油用的最佳采收期。本研究可为‘单县玫瑰’的开发利用和玫瑰油用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静宁富士’苹果酒的香气成分,确定主要特征香气组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静宁富士’苹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参考气味活度值确定主要特征香气组分.【结果】‘静宁富士’苹果酒中共分离鉴定出5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29种、醇类14种、酸类9种、醛类3种、烃类2种、酮类1种.根据气味活度值>0.1的原则,确定了8种贡献较大的香气组分,分别为异戊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酸异戊酯、辛酸、戊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其中异戊酸乙酯、乙酸乙酯及丁酸乙酯是‘静宁富士’苹果酒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结论】‘静宁富士’苹果酒属酯香型.  相似文献   

16.
3种巨峰系葡萄的香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3种巨峰系葡萄的香气物质含量和种类的差异,实验以夏黑、藤稔、巨峰为试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了葡萄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中共测得67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直接对香气有贡献的挥发性化合物16种(OAV≥1)。除了C6类化合物是3个品种共有的基础香气物质外,芳樟醇和C13类、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分别是夏黑、藤稔、巨峰的主要香气贡献化合物。3个品种中的己醛、3-己烯醛、(E)-2-己烯醛、壬醛、癸醛、β-大马酮和β-紫罗兰酮都有较高的气味活性值(OAV),与各自的特征香气物质共同作用决定各个品种的香气特征。夏黑的草本香气浓郁,其次是花香;藤稔的果香最显著;巨峰的草本香也较丰富,其次是果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瞬时超高压技术(UHPH)对新鲜‘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化合物含量及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UHPH技术,将新鲜‘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经不同压力(100、200 MPa)和不同循环次数(1、2、3次)处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与香气轮廓图(odor activity values,OAVs)检测分析香气化合物含量与风味的变化.【结果】UHPH处理后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改变,随压强和循环次数增加,总酸含量逐渐减少,色度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总酚含量略有上升.香气化合物中醇类和脂肪酸类物质总含量降低,酯类物质总含量增加,萜烯类无规律性变化.200 MPa循环1次,醇类与脂肪酸物质含量最低,而酯类化合物含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升高.在香气轮廓图中发现葡萄酒经过超高压处理后花香、果香、焦糖味、脂肪味都极大地升高,泥土味与植物味大幅度地降低,其中200 MPa处理效果优于100 MPa.【结论】UHPH处理改变了新鲜赤霞珠葡萄酒香气化合物含量,风味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桃亲本和杂交后代之间果实挥发性成分与含量以及关键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揭示桃果实挥发性成分在亲本与杂交后代之间的变化特征,明确桃亲本与杂交后代桃果实香气主要组成成分及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桃亲本和杂交后代果实香气遗传与调控机制及育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测定‘21世纪’‘久脆’桃及其杂交后代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调控酯类合成和酯类水解关键基因PpAAT1PpCXE1的表达量,并通过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处理改变果实成熟度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桃果实挥发性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 亲本及杂交后代桃果实共检测到125种挥发性物质,分为醇类、内酯类、酸类、萜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和酯类。挥发性成分与含量显示,除‘世纪之星’外,其他杂交后代挥发物种类均低于亲本‘久脆’,但55.56%的杂交后代挥发物总含量高于亲本。在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中,酯类物质最为丰富,占挥发物总含量的50.98%。亲本‘21世纪’和‘久脆’中酯类物质含量分别占挥发物总含量的60.24%和43.45%,杂交后代中除hy-7(38.71%)外,其他杂交后代酯类物质含量所占比例均高于亲本‘久脆’。烷烃类物质也是本试验所检测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之一,各杂交后代中烷烃类化合物含量占挥发物总含量的比例均低于亲本‘久脆’,66.67%的杂交后代烷烃类占比低于亲本‘21世纪’。内酯类物质在亲本中均未检测到,但在杂交后代‘世纪之星’、hy-1、hy-9、hy-16以及hy-18中均检测到且含量极显著高于两亲本。乙酸反-3-己烯酯、乙酸己酯、辛酸乙酯、芳樟醇与二氢-β-紫罗兰酮是桃果实香气主要贡献成分(OAVs>1)。乙酸反-3-己烯酯作为桃香气主要贡献成分之一,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但在77.78%的杂交后代中被检测到,且气味活性值在1.29以上,‘世纪之星’最高(5.04)。γ-癸内酯作为桃果实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桃香气特征,仅在3个后代中检测到。OAVs加和分布显示‘21世纪’与多数杂交后代主要呈果香型,‘久脆’、杂交后代hy-7呈花香型,杂交后代‘世纪之星’果香与花香特征水平相当,且OAVs加和值均显著高于亲本及其他杂交后代,也是其香气浓郁的主要原因。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杂交后代‘世纪之星’桃果实的结果表明,1-MCP抑制了果实酯类挥发物的合成,外源乙烯促进酯类物质提前释放,处理第2天酯类含量达到最高值;两种处理对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也有显著影响,在第1—3天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内酯类化合物,第4—10天的3组试验内酯类物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第10天时乙烯处理组和1-MCP处理组内酯类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21世纪’、‘久脆’与其杂交后代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和含量差异显著,果实主要香气成分酯类和内酯在杂交后代中的含量比亲本显著提高。多数杂交后代果实香气特征与亲本‘21世纪’一致,呈果香型;部分与亲本‘久脆’香气特征一致,呈花香型,个别后代兼有花香和果香特征。与对照组相比,1-MCP处理桃果实对酯类和内酯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使果实香气变淡;外源乙烯可促进果实酯类物质提前释放,最高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外源乙烯处理显著减少了果实内酯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堰虹桂’‘Yanhong Gui’‘玉玲珑’‘Yu Linglong’和‘杭州黄’‘Hangzhou Huang’芳香物质及其释放节律。结果表明:3个桂花品种最主要的特征香气物质均为芳樟醇、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随花的开放,3个品种中芳樟醇的香气值均逐渐升高,在盛开期达到最大后降低,α-紫罗兰酮表现为逐渐降低;β-紫罗兰酮在‘堰虹桂’和‘杭州黄’中逐渐降低,在‘玉玲珑’中先升高再降低;此外,部分酯类和烯类芳香物质的相对含量也表现为随花开放而逐渐升高。通过感官判断可知,‘堰虹桂’香气甜而淡,‘玉玲珑’浓香馥郁,‘杭州黄’香甜雅致。花开放过程中主要特征香气物质香气值变化规律的不同与部分品种特异的酯类(γ-癸内酯)和烯类芳香物质(顺式和反式氧化芳樟醇)的共同作用是导致3个桂花品种香气及其释放节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贮藏期色泽和香气损失的问题,研究酿造过程中没食子酸处理对色泽与香气的提升效果,以优化桃红葡萄酒的护色增香工艺。【方法】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酿酒过程中分别在发酵前(Pr)、中(M)、后(Po)3个时期添加200和300 mg·L-1的没食子酸,发酵结束后贮藏6个月,然后利用HS-SPME-GC-MS对酒样香气物质进行分析,通过CIELab颜色空间参数(L~*、a~*、b~*、C~*ab、Hab、ΔE~*ab)和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色泽指标的测定,再结合感官品评分析不同处理对供试酒样香气特征的影响。【结果】在发酵后添加没食子酸处理的发酵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加约16%,但两种添加浓度处理造成的差异不显著。发酵前添加没食子酸处理对供试酒样香气的保留起到积极作用,相比于对照组增加约65%—73%,而发酵中添加没食子酸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稳定作用较小。感官品评结果显示,对于整体香气的影响,发酵后添加没食子酸有最优的葡萄酒香气改善效果,发酵前处理的添加效果优于发酵中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