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正>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439.8万公顷,同比减少32.2万公顷,降幅6.8%。其中黄河流域植棉意向面积为126.2万公顷,同比下降12.7%,降幅最大。山东省夏津县既是植棉大县又是纺织重地,据当地棉农介绍,全县5.5万公顷耕地中历史最高植棉面积曾达到4.3万公顷,但至2013年底,该县植棉面积仅存2万多公顷。一方面是籽棉收不上来,山东、河北等省很难发现  相似文献   

2.
棉农的植棉效益很大程度取决于市场棉价,但作为弱势群体的棉农没有价格的发言权,因此,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只有精心选择适应本地的优良棉种,采取科学的栽培手段,努力提高科学植棉水平,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级收益,保障棉农的植棉效益。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山东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人员对全省8个主产棉市开展了2004年棉花种植情况及今年的植棉意向调查,共调查了21个县市的66个乡镇、涵盖了205个行政村的1450户棉农。结果显示,2004年1450户棉农共植棉521公顷,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皮棉69.94千克,比上年增加0.84千克,今年计划植棉416公顷,比上年减少了20.2%,植棉面积将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据此推算,预计2005年山东省植棉面积为84.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1.4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棉花的良种繁育是保持品种纯度、延长新品种推广年限的重要手段。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我市植棉面积逐年减少。坚持搞好棉花良种繁育工作,可保证优质棉种供应,稳定种植面积,挺高植棉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优质棉种推广的增产增效潜力。  相似文献   

5.
1永年县棉花生产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1.1棉花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受传统植棉习惯影响,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全县植棉面积已由2000年的1667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4000公顷,增幅140%.由于2005年棉价较高,受利益驱动,棉农植棉积极性较大,2006年植棉面积会进一步增加,预计能达到4670公顷.  相似文献   

6.
受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的引导,种粮收益明显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去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了67万公顷,今春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呈现增加趋势.去年晚秋黄淮棉区大范围、高强度、连续降雨,导致棉花普遍减产减收,植棉效益大幅下滑,致使农民植棉的积极性严重受挫,预计今年棉花面积将大幅减少.据年初全国11个农业大省的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河北省棉花面积将比去年减少12.67万公顷,至今年1月底全省棉种销售量仅为需求量的1.5%,比去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在去年下降11%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豫、皖、鄂等省反映,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也都减少.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12,(6):16
今年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据5月份对全国13个产棉区重点县抽样调查.2012年全国意向种棉面积约为473万公顷(7097万亩),较2011年减少9.8%。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13,(3):10-10
<正>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等单位去年12月底对12个省和新疆自治区310个县(市、团)2792户棉农进行2013年植棉意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价格基本稳定,棉农的基本收益得到保障,全国棉农植棉意向小幅下降。分区域来看,新疆棉区棉农植棉意向依然较高,内地棉区棉农植棉意向不高。被调查的2792户棉农中,准备减少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9.
一、水稻品种利用的现状 南阳市种子管理站从1995年到2005年对南阳市水稻品种考察及品种利用情况汇总结果表明,其中粳稻品种从1995年的1千公顷到2001年发展到14.7千公顷,以后逐年下降,2005年粳稻品种利用面积为5.68公顷,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0%。粳稻利用面积最大的品种是豫粳6号,1998年达到12.4干公顷。籼稻品种利用面积起伏不大,最高年份籼稻品种种植达到63.2千公顷(1996),大多年份都在50多万公顷左右,籼稻品种利用面积最大的是汕优63,其次是Ⅱ优838和Ⅱ优501。  相似文献   

10.
受植棉比较效益不高和灾害气候影响,2010年山东省植棉面积持续减少,单产大幅度降低,总产减少。全省植棉面积76.6万公顷(1149.6万亩),较上年减少3.4万公顷(51万亩)。总产71.84万吨,较上年减少20.26万吨,减少22%。  相似文献   

11.
<正>新棉播种逐渐展开,植棉面积下滑几成定局,中国棉花协会3月上旬对棉农进行第三次2014年植棉意向调查显示,由于内地棉农担心没有补贴,新疆棉农担心补贴力度不大,植棉意向降幅较前期有所加大。预计全国棉农平均种植意向减少10.5%,减幅较上次增加1.6个百分点。新年度新疆地区将试行直补,近期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直补目标价格为19800元/吨,有望刺激新疆地区植棉热情,根据调研情况,受种植习惯等影响,预计新疆植棉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或出现增长。而内地棉花无收储、无直补,棉农种植意愿较低,植棉面积将出现明显回落,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新棉播种逐渐展开,植棉面积下滑几成定局,中国棉花协会3月上旬对棉农进行第三次2014年植棉意向调查显示,由于内地棉农担心没有补贴,新疆棉农担心补贴力度不大,植棉意向降幅较前期有所加大。预计全国棉农平均种植意向减少10.5%,减幅较上次增加1.6个百分点。新年度新疆地区将试行直补,近期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直补目标价格为19800元/吨,有望刺激新疆地区植棉热情,根据调研情况,受种植习惯等影响,预计新疆植棉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或出现增长。而内地棉花无收储、无直补,棉农种植意愿较低,植棉面积将出现明显回落,部分  相似文献   

13.
棉花:供求矛盾逐渐缓解 2002年度棉花面积减少,预计产量低于上年。由于2001年度,棉花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严重,棉花收购期间价格大幅下降,使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受到挫伤,2002年棉花播种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减幅为15%。新疆棉区、黄淮海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播种面积均为下降趋势,预计总产量低于上年。 2002年度国际棉花供大于求的矛盾有所缓解。根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资料分析,2002年度,全球棉花的预测种植面积为3200万公顷(48000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约160万公顷(2400万  相似文献   

14.
一、2005年国内棉花总体生产情况2005年我国的棉花市场总体态势呈现为产量下降、价格上扬、棉农“惜售”、企业“慎购”等特点。2005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502万公顷,比2004年减少67万公顷,降幅为11.7%。2005年棉花产量预计为520万吨~530万吨,较2004年减产180万吨。受此影响,籽棉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芳 《农业展望》2015,(3):45-48,65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2014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花总产量下降,自然灾害旱涝并发,部分产区病虫害发生较重;农资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棉花价格继续走低。展望未来,2015年受棉花政策改革影响,棉农植棉意向降低,植棉意向面积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棉价创历史天价,棉农喜笑颜开,2004年纷纷扩大植棉面积。今年种植棉花效益如何,已成为许多棉农关注的焦点。棉花市场放开后,植棉效益受市场和价格影响而波动,棉花价格由棉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即当棉花供求市场基本平衡时棉花价格保持平稳,供不应求时棉花价格上涨,反之下降。这就是说植棉效益决定于总供给和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我市的传统作物,历史上我市花生面积达到9万公顷,由于产量较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前几年花生剩种植面积甚至减至3000公顷。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更新,栽培技术的改进,特别是远杂9102花生品种与栽培技术的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常年种植棉花0.5万公顷,属于典型的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生产面积达90%以上,棉农植棉水平较高.升金棉10号由安徽省东至良种棉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已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该镇2004年、2005年两年的大面积生产中,表现为产量高、铃大、吐絮畅、抗性强、品质优.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极具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正> 形台县具有悠久的植棉历史和良好的植棉条件,在八十年代期间,全县每年植棉面积20万亩左右,皮棉单产50公斤上下,但进入九十年代,棉花生产直线下滑,总面积不足3万亩,皮棉单产也只有20—30公斤。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棉铃虫持续大发生所致。特别是由于植棉效益陡降,棉农以应付上级任务分散种植,尽管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棉铃虫仍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棉农伤透了脑筋,谈虫色变。 为了寻求控制棉铃虫的有效措施,恢复我县棉花生产,1995年春在河北省农科院棉花所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两个抗虫杂交棉RH—1和RH—2在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09,(2):8-8
根据中棉所今年1月对147个优质棉样本县(团)、253个乡(镇)、346个村、4292个植棉户的监测结果,预测意向植棉面积减幅高达20.9%.比照2008年植棉面积586万公顷(8789万亩),今年植棉面积将下滑到467万公顷(7000万亩)上下。三大棉区面积都会有减少,其中长江流域减26.5%,黄河流域减23.6%,西北地区减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