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奶牛日粮的营养密度也随着精料比例加大而增加.高产奶牛采食高能量、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日粮时,有机酸在瘤胃内大量蓄积,造成瘤胃pH值降低,当瘤胃pH值每天低于5.6,累计时间达到3~5小时即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1,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奶牛日粮的营养密度也随着精料比例加大而增加。高产奶牛采食高能量、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日粮时,有机酸在瘤胃内大量蓄积,造成瘤胃pH值降低,当瘤胃pH值每天低于5.6,累计时间达到3~5小时即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  相似文献   

3.
高产奶牛—产奶量为9000L/头·泌乳期对营养的需要与普通奶牛有很大差别。在生产中,满足高产奶牛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需要比较容易,但是它们的能量需要却不能简单地通过谷物饲料来满足,尤其是在整个泌乳期的前1/3阶段。因此,在奶牛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必须为其提供更多的能量,以尽可能减少体重损失,而且,在泌乳早期增加能量供给量的同时不能影响瘤胃的正常活力。这也意味着维持高产奶牛的能量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过瘤胃”脂肪是重要的。增加奶牛能量摄入量的常用方法有3种:增加干物质的摄入量,提高精料比例,提高日粮…  相似文献   

4.
<正>1饲料比例对牛奶成分的影响奶牛产奶量较高时,所需饲料的能量与蛋白质应适当增加。通常情况下,在奶牛日粮中添加精饲料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奶牛日粮中精、粗饲料的比例对奶牛的瘤胃功能与生产性能的影响很大。1.1精饲料的比例由于精料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因此奶牛对精料的喜爱度也较高。精料的单位体积与粗饲料相比要小一些。精饲料在瘤胃中的发酵速度与粗饲料相比也较快一些,还会导致瘤胃内含物的酸度有所提高,同时对于纤维的正常发酵会产生一  相似文献   

5.
过瘤胃脂肪是复合性植物油经过三步系列化学反应制备的用于饲喂动物的新型绿色营养性饲料产品,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多年潜心研究而成。该产品在瘤胃内呈不溶性,不被降解,进入真胃和小肠后迅速高效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由于其脂肪酸比例满足肠道消化吸收所需的理想比例,因而在日粮中添加后不影响瘤胃pH值,不干扰瘤胃代谢及乙酸、丙酸比例。奶牛产犊后进入泌乳高峰期,高泌乳量导致对能量的需要很大,泌乳牛为维持其高水平的泌乳量,代偿动用体内脂肪导致内分泌发生变化,血液中酮体增加,使得在进入泌乳高峰期前1个月采食量受到抑制而开始下降。其结果是在采食以谷物为主精料型日粮条件下不能满足此时奶牛对能量的需要,奶牛体脂大量消耗、体重减轻,结局是产奶量下降,奶牛尤其是高产青年头胎牛淘汰率升高、使用寿命缩短、妊娠率降低和乳房炎发病率增加,最后导致奶牛生产成本增加和效益下降。饲喂传统日粮很难达到奶牛此时高能量需求,即使可以,也会由于过高比例精料导致瘤胃不良发酵加重胃肠负担,降低瘤胃pH值和纤维分解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日粮的消化率和动物本身的生产性能。饲喂高精料日粮也无法在生产中使用。如果日粮直接添加普通脂肪,动物采食后在瘤胃...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产奶牛饲养,出于一般精料饲喂量较大,粗料相应缺乏,因此,虽然奶牛产奶量维持较高水平,但其消化代谢疾病明显增多,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奶牛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时,奶牛瘤胃内常发生异常发酵:急性发生时,可使瘤胃内乳酸累积,进而引起酸中毒而死亡;慢性中毒时,瘤胃内则可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组胺、内毒素等,并作用于机体,使奶牛继发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喂不同比例的湿玉米纤维饲料(WCGF)对奶牛瘤胃发酵以及对高产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在日粮干物质中添加WCGF比例分别为0%、15%、25%和35%,测定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WCGF饲喂量的增加,35%处理组奶牛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升高,乙酸浓度下降,且乙酸/丙酸也随之下降(P0.05)。试验2选择60头健康的高产奶牛,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在日粮干物质中添加WCGF比例为25%,测定高产奶牛产奶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高产奶牛的产奶量虽然降低了2.65%,但提高了乳脂率(P0.05)。综上可知,WCGF在奶牛日粮配方中的比例不宜过高,当WCGF在高产奶牛日粮配方中添加比例为25%虽不能增加产奶量,但可提高乳脂率。  相似文献   

8.
奶牛全混合日粮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传统饲喂程序为 :青贮料→精料 (加水拌和 )→副料 (糟渣类 )→青绿料→干草→汤料 ,由于几种料分开饲喂 ,造成先吃进的料在瘤胃先发酵 ,后吃进的料在瘤胃后发酵 (前后采食时间差 2~ 3小时 )。由于不同的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 pH值不同 ,易造成瘤胃 pH值较大的波动 ;蛋白质饲料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发酵不同步 ,因此降低瘤胃微生物同时利用氮和碳合成菌体蛋白的效率 ;由于不同饲料适口性不同 ,易造成挑食精料现象 ,很容易使奶牛尤其是高产牛发生酸中毒。为克服传统饲喂方法不足之处 ,国外许多牧场纷纷采用全混合日粮 (TMR) ,它是…  相似文献   

9.
正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苏打喂奶牛,能够预防或减缓瘤胃pH值降低,从而增加乳脂率和产奶量,并能使牛产奶高峰期提前,尤其对常年喂青贮料(如青贮玉米)和精料量偏高的奶牛效果更加明显。若与氧化镁(两者比例为2∶1~3∶1)配合使用,能缓解小苏打的分解速度,增大小苏打的作用。另外,在奶牛泌乳期补饲小苏打还可预防酮病、脂肪肝、皱胃变位及瘤胃中毒,并且对治疗奶牛产  相似文献   

10.
正1病因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日粮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和多汁饲料过多,尤其是日粮中缺少青干草而粗饲料只饲喂青贮时,容易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造成精料饲喂过量、饲养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为了促使下胎泌乳增加,奶牛干奶期时精料饲喂量增大,以促使母牛肥胖,单纯认为肥胖就能高产。产奶期间精料由饲养员自己掌握,喂量多少没有明确规定。临产前加料催乳房发育,奶牛生产后为了催乳增加精料。冬天加料增膘,春天加料换毛。为了提高产奶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证明 ,饲粮粗料与精料比例 (F∶C)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Allen( 2 0 0 0 )总结有关研究报告发现 ,很多研究结果都涉及到粗饲料纤维的数量和消化率以及丙酸等限制性因素对干物质采食量 (DMI)的影响 ,而没有涉及到特定的粗料与精料比例。那么 ,对于一个具体的奶牛饲粮 ,在满足总的每日营养需要的前提下 ,是否存在一个饲粮粗料与精料比例 (F∶C)的合理比例范围 ?在此范围内 ,F∶C取任何值 ,所优化得到的任何饲粮配方不仅是最优配方 ,而且饲粮所供给的瘤胃降解蛋白 (RDP)和瘤胃非降解蛋白 (RUP)达到完全平衡。本研究试图从配制泌乳…  相似文献   

12.
《农业新技术》2001,19(1):39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发的过瘤胃脂肪是复合性植物油经过三步系列化学反应制备的用于饲喂动物的新型绿色营养性饲料产品,该产品在瘤胃内呈不溶性,不被降解,进入真胃和小肠后迅速高效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由于其脂肪酸比例满足肠道消化吸收所需的理想比例,日粮中添加不影响瘤胃pH值,不干扰瘤胃代谢及乙酸、丙酸比例。   奶牛在泌乳高峰期为维持其高水平的泌乳量,代偿性动用体内脂肪,导致体脂大量消耗、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尤其是高产青年头胎牛淘汰率升高、使用寿命缩短、妊娠率降低和乳房炎发病率增加,最后导致奶牛生产成本增加和效益下降。饲喂传统日粮很难达到奶牛此时高能量需求,即使可以,也会由于过高比例精料导致瘤胃不良发酵加重胃肠负担,降低瘤胃pH值和纤维分解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日粮的消化率和动物本身的生产性能。如果日粮直接添加普通脂肪,动物采食后在瘤胃内就被降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干扰瘤胃内纤维分解,也影响日粮的消化率和动物自身生产性能。不仅如此,游离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加氢还原后在小肠不易被消化吸收,降低其自身的利用率。   过瘤胃脂肪是基于生产中实际需要而被开发出来的,目前国内尚无此产品。日本开发此类产品的企业仅有20多家,产品十分畅销。我国良种繁殖奶牛年存栏量218.5万头,且国家要大力发展奶牛业,启动健康工程,因此过瘤胃脂肪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高技术过瘤胃脂肪新产品,奶牛产奶量可提高5%~16%以上,黑白花奶牛乳脂率提高5%~10%,奶料比提高10%~18%,高产青年奶牛头淘汰率降低10%~20%,乳房炎发病率降低20%~30%,母牛一次情期受胎率提高20%~40%,妊娠率提高10%~20%,奶牛使用寿命延长0.5~1年,并且还能减轻酷暑带来的应激。另外,用于肉牛可缩短育肥期,提高肉牛日增重7%~9.5%和牛肉1~2等级。该产品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3.
脂肪及长链脂肪酸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或脂肪酸的目的早年的反刍动物产生性能较低 ,靠谷物及牧草作为饲料就能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自 70年代以来 ,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特别是高产奶牛的产奶量有很大提高 ,常规日粮已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 ,导致奶牛在泌乳早期常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提高奶牛日粮的精料比例会降低采食量 ,并影响瘤胃的正常消化机能 ,使乳脂率下降 ,甚至出现酸中毒。由于脂肪的含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 2 2倍。自 70年代以来 ,特别是近几年人们对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效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以期用脂肪提高反刍动物日粮的能…  相似文献   

14.
奶牛传统饲喂程序为:青贮料→精料(加水拌和)→副料(糟渣类)→青绿料→干草→汤料,由于几种料分开饲喂,造成先吃进的料在瘤胃先发酵,后吃进的料在瘤胃后发酵(前后采食时间差2~3小时).由于不同的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PH值不同,易造成瘤胃PH值较大的波动;蛋白质饲料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发酵不同步,因此降低瘤胃微生物同时利用氮和碳合成菌体蛋白的效率;由于不同饲料适口性不同,易造成挑食精料现象,很容易使奶牛尤其是高产牛发生酸中毒.特别是产后一段时间减重过量,相继发生繁殖延迟和代谢病增多;其次由于牛的"偏嗜性"和人的"偏爱性"造成的精料、糟粕料进食过多,导致养分摄食量不平衡带来的营养性代谢病增加,同时也造成饲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奶牛引导饲养法是美国较为流行的奶牛饲喂方法,尤其适用于高产奶牛.其优点在于使奶牛瘤胃微生物在产犊前就适应于高营养水平的日粮,有助于母牛产犊前具备采食较多精料的能力,在母牛最需要营养的时刻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减缓营养负平衡,从而引导母牛较早地达到产奶高峰并使其得以较长时期地维持.  相似文献   

16.
1补饲缓冲剂 乳牛产奶要消耗大量的精料,但日粮中精料增多,粗料量相应减少会影响瘤胃中细菌种类的平衡,纤维素的分解和乙酸、丙酸的比例下降,以致产奶量下降。可采用向日粮中添加缓冲剂的方法,喂给奶牛碳酸氢钠可使产奶高峰大大提前,并在32星期内持续高产不衰。每头奶牛每天喂150克,占日粮干物质总量的0.8%,每头每天可平均增加奶量3.8千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奶牛品种改良及饲养、营养技术的进步,305日产奶量在1万公斤以上的高产奶牛已不在少数。泌乳量的增加,随着是饲料饲喂量增加,特别是精饲料饲喂比例的提高。但是,由于精饲料量大量增加,造成奶牛瘤胃内平衡失调,各种生产性疾病呈多发的趋势。其中,主要的多发疾病有乳酸中毒、瘤胃角化不全、瘤胃炎、肝脓肿、鼓胀症、蹄叶炎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育种、营养和环境等条件的改善,奶牛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常规日粮已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特别是泌乳高峰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限制了遗传潜力的发挥。为此,人们常采用提高日粮能量精料比来弥补能量欠缺,但这种方法易导致乳脂率降低、瘤胃功能减退、臌胀症和酮病等。于是人们将目光转移至油脂,以油脂代替部分谷实类可有效地提高日粮浓度,在不降低粗料比例情况下满足奶牛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9.
奶牛肢蹄病会给奶牛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其发生大多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奶牛肢蹄病。1检查日粮精粗比首先,要检查奶牛日粮中的精粗料比例是否合理。如果饲喂过多的精料会对瘤胃产生负面影响,使瘤胃内产出氨气,导致瘤胃酸度过高,形成瘤胃酸中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保护性脂肪的营养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表明,能量是高产奶牛发挥产奶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相继出现了一类专门用于反刍动物的高能饲料添加剂瘤胃保护性脂肪(粉),这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有效能值高,具有过瘤胃保护特性,即在瘤胃中基本不降解,而在小肠中可很好地被消化[1]。1为什么要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围产期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大幅度下降,泌乳前期采食量增加滞后于产奶量增加,导致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不得不动用体脂贮存来满足能量需要,其结果常常是降低了奶牛的繁殖性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加酮病和脂肪肝的发病率,继而导致产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