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研究旨在阐明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为优化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西安市耕地土壤中的铁(Fe)、锰(Mn)、铜(Cu)、锌(Zn)4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效Fe、Mn、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9.84、12.95、1.82、2.61 mg/kg,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有较大幅度提升;土壤有效Fe、Mn、Cu含量在空间上均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效Zn属强度变异;土壤有效Fe、Cu、Zn拟合的最优半方差模型为球状模型,土壤有效Mn拟合的最优半方差模型为高斯模型,块金系数分析表明,有效Fe、Cu、Zn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Mn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有效Fe的空间分布大体呈现南北含量高而中北部较低,土壤有效Cu的含量大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土壤有效Mn和Zn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总体来看,研究区Fe、Mn、Cu、Zn有效态含量整体较为丰富,绝大多数耕地土壤有效Fe、Mn、Cu、Zn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耕地中土壤微量元素较为缺乏,故在具体生产过程中需采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PEG胁迫对水稻叶片和根系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幼苗体内的大量元素(P、K、Ca、Mg)含量在胁迫4、6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各微量元素(Mn、Na、Fe、Zn、Cu)含量的变化不一致,或增加或减少,但在胁迫6d时均与对照组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并且水分胁迫抑制了P、K、Ca、Mg、Fe元素从根向茎叶迁移,促进了Mn、Na、Zn和Cu元素从根向茎叶运输。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系统阐明区域内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丰缺状况,探究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平凉市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Cu、Zn、Fe、Mn、B、Mo和S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评价平凉市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状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微量元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平凉市耕地土壤有效Cu、Zn、Fe、Mn、B、Mo、S平均含量分别为1.04、0.92、13.18、11.03、0.51、0.11、15.11 mg/kg。有效S含量在空间上为强变异,其余元素含量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区域耕地土壤有效Cu、Zn含量丰缺水平为低—中等,有效Fe、Mn为低—高等,有效Mo为较低—低等,有效B、S为极低—较低等;不同土类土壤有效Cu含量丰缺水平为低—中等,有效Zn、Fe、Mn为低—高等,有效B为较低—低等,有效Mo为较低—中等,有效S为极低等。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总体而言,平凉市耕地土壤整体缺乏有效B、Mo、S,且有效S为极缺乏,有效Cu、Zn、Fe、Mn普遍处于适中...  相似文献   

5.
矮牡丹体内无机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山西永济矮牡丹体内的K,Mg,Mn,Fe,Ni,Cu,Zn,Cd,Cr,Pb等10种元素。分析了无机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矮牡丹对土壤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无机元素在植物体现人的含量大多以叶、根为最多,叶柄中最少,矮牡丹对必需元素K,Mg,Fe,Cu,Zn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但对有害的重金属元素Cd,Pd吸收也较大。元素间相关分析表明,Cd,Cr,Mn,Ni,Pb,Cu,Fe,Zn都有较好的相关,而K,Mg与Cu,Fe,Zn的相关不显著。此外,对植物体内元素含量与其生境土壤中元素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植物体内各部位之间都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有机酸对黄褐土矿质元素的活化效应,采用同一浓度(10 mmol/L)的茶多酚(TP)和小分子有机酸(LMWOAs)进行土壤浸提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有机酸对黄褐土主要矿质元素活化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LMWOAs对黄褐土中Ca和Mg的活化能力均表现为:酒石酸>柠檬酸>乙酸>草酸。草酸对土壤Fe、Mn、Cu、Zn 4种元素均有较好的活化效果,且对Fe和Cu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LMWOAs;柠檬酸对土壤Mn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高于TP和其他LMWOAs;酒石酸对土壤Zn的活化能力显著高于TP和其他LMWOAs;乙酸对土壤Fe、Mn、Cu、Zn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低于TP和其他LMWOAs。TP对土壤Ca、Mg、Fe、Mn、Zn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低于LMWOAs(乙酸除外),对K和Cu的活化效果显著优于LMWOAs。黄褐土种植茶树会加速K和Cu的活化和迁移(尤其是K),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同时可能造成土壤缺K和酸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麻叶荨麻必需矿物元素的积累与季节变化,及其必需微量元素在土壤、家畜体内的盈缺状况,选择浑善达克沙地野生麻叶荨麻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季节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锌(Zn)、铜(Cu)、锰(Mn)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麻叶荨麻中矿物元素含量高,富含Ca、Mg、K、Fe;各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依次为KMgCaNa,FeMnZnCu;随着季节变迁,Ca、Mg、K、Fe、Zn、Cu、Mn含量呈降低趋势,Na则呈升高趋势。全年土-草-畜中铁含量充盈,但春季家畜大量采食可能会发生铁中毒;春夏季植物中的锌、锰量在正常范围内,锰可满足牛的需要,但秋冬季锰严重缺乏;夏秋季铜量在植物体内基本正常,除了5月能满足牛的需要外,其余季节均不能;麻叶荨麻中的锌常年都不能满足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贵州清水江河谷地区柑橘果园不同品种叶片中N、P、K、Ca、Mg、Fe、Mn、Cu、Zn含量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柑橘叶片中N、P、K、Ca、Mg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3.05~3.86g/100g.DW、0.144~0.238g/100g.DW、0.71~1.80g/100g.DW、2.09~4.54g/100g.DW、0.06~0.17g/100g.DW,叶片中Fe、Mn、Cu、Zn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127.88~211.80mg/kg.DW、34.24~78.58mg/kg.DW、8.65~15.14mg/kg.DW、7.45~11.32mg/kg.DW。树体中Mg、Zn元素含量较低,处于缺乏状态;N、P元素含量普遍偏高。柑橘园土壤全N含量范围为0.106~0.117g/100g,土壤速效P、K含量范围分别为5.95~43.81mg/kg、29.91~149.77mg/kg。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范围分别为11.79~54.54mg/kg、8.60~49.49mg/kg、0.08~0.78mg/kg、0.46~1.54mg/kg,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9.
以4种常量元素和4种微量元素为特征指标,研究了其基本含量,在国标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K,Na,Ca,Mg,Fe,Zn,Mn,Cu的测定方法,指出太和贡椿中矿物元素含量丰度依次为K,Na,Ca,Zn,Fe,Mg,Mn,Cu;并与其他产地的香椿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为太和贡椿建立以矿物元素为参数的特征指纹图谱,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矿质元素含量及根系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通过对日光温室黄瓜幼苗不同根区温度的处理,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ck)相比,亚适温和低温处理的黄瓜幼苗根系中K,Mg的含量增加,而N,P,Ca,Fe,Mn,Cu,Zn的含量降低;茎中N,K,Ca,Mg,Fe的含量增加,而P,Mn,Cu,Zn的含量降低;叶片中K的含量增加,而N,P,Ca,Mg,Fe,Mn,Cu,Zn的含量降低。津春3号较津春2号在维持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上表现出一些较强的根系耐低温胁迫的能力;根系体积、吸收面积降低,而根系琥珀脱氢酶活性增加。降低根区温度虽然增加了黄瓜幼苗一些元素的含量,但同时也使叶片中除K以外的其他元素含量都降低。降低含量的元素作为限制性因子最终会阻碍地上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