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考证"■"的原植物,对通称"茱萸"的"同名异物"与"同物异名"进行了深入辨析。结果表明,古本草中的"吴茱萸"并非今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而是同属的臭檀吴萸E.daniellii(Benn.)Hemsl.;历代典籍中的榝、藙、■、茱萸、食茱萸和竹叶椒,即今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是食物辛香调料、杀菌防腐剂和传统中药,古人还认为它有避邪除害作用。同属的青花椒Z.schinifoliumSieb.et Zucc.可能是其地理替代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唐代以来的多数本草著作,均认定《神农本草经》中的彼子和《名医别录》中的榧实,与《唐本草》中的榧子为同物。现代中药学论著考订其原植物为今红豆杉科榧树(榧子)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殊误。经全面考证后确认,彼子是今三尖杉科三尖杉属Cephalotaxus Sieb.et Zucc.植物,榧实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 L.植物,后世本草中的榧子与它们并非同物。  相似文献   

3.
绣球荚蒾花白色,形似绣球,观赏价值高,但其为大型完全不孕花,不结实,故开展绣球荚蒾不同繁殖试验,对提高其生根率、成活率,为绿化提供种苗繁育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2015-2016年采用单一变量3次重复进行绣球荚蒾不同基质、不同季节、不同砧木高度以及不同压条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绣球荚蒾在黄泡沙扦插生根率最高,春季扦插生根率最高,嫁接时砧木高度在25 cm^45 cm时其半年存活率与1年后存活率最高,压条采用"夹接"方式其生根率、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黄振英 《防护林科技》2016,(10):105-106
蒙古荚蒾为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具有抗寒、抗旱、耐阴,耐修剪等特性,其树冠、叶、花、果实等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蒙古荚蒾在辽西地区的有性繁殖,具有数量大、成本低等诸多优势。通过多年实践总结,针对辽西地区干旱少雨的特点,利用蒙古荚蒾的生物学特性,对种子繁殖中的种子处理、整地、播种、遮阴、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大苗培育等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总结,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绣球"类观赏植物有着出众的观赏价值,更有多种植物与"绣球"有关。文章通过"绣球"类观赏植物的资源探究,介绍了绣球属、荚蒾属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植物,分析并展望了"绣球"类观赏植物在城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6.
“葵”的演化及其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葵"是我国古老的植物名称,后又衍生出落葵、蜀葵、锦葵、黄蜀葵、黄葵、龙葵、菟葵、冬葵、向日葵等植物汉名;各汉名亦有演化。故历代本草对"葵"为何物一直莫衷一是,传统中药"冬葵子"也早已失传。经对古籍记载的各种"葵"的考证,确认我国最早的蔬菜和药用植物"葵",即为落葵Basella alba L.,其演化过程为:葵→终葵→蔠葵→落葵。"冬葵子"当系该植物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对荚蒾物候期进行了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荚蒾观花时间持续40天左右,观叶时间持续160天左右,观果时间持续长达180天左右,是春季观花,夏、秋季观叶、果,冬季观果的优良园林绿化树种。荚蒾全株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通过物候观测基本掌握了荚蒾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荚蒾在鲁南地区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荚蒾属植物是一类极具观赏价值的花灌木类群,在国外园林中应用广泛。文中概述了国内外荚蒾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观赏类型和园林应用类型,并对我国荚蒾属植物应用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荚蒾属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珍珠荚蒾具有很好的园林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本文从珍珠荚蒾引种到成都后的生长情况、繁殖试验、城市应用栽培、耐寒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珍珠荚蒾适合在成都种植,这不仅丰富了成都种质资源,而且有利于对珍珠荚蒾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立夏前后,在贵州高原海拔1300公尺以上的灌木、青杠林及竹林中,常可见到高约1—2尺,直立,圆柱形,粗如手指,中空有节,上部生有数十朵歪壶形小花,全体黄红色,看上去就象一支有羽的箭插入地上,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能与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齐名的名贵中药——天麻。天麻原名赤箭,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  相似文献   

11.
为考证传统中药海桐或海桐皮的原植物,对历代典籍的记载进行了深入解读,对海桐的“同名异物”作了逐一排除,对海桐的“同物异名”作了分析鉴别。结果表明,今五加科的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才是海桐或海桐皮的正品;其他称“海桐”、“海桐皮”者,均属误称或赝品。准确考订传统中药的原植物,有利用于正确传承本草学和植物学历史遗产,也有利于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为厘清中国历史典籍中"蓼"对应的现代植物名称,给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植物命名和分类提供依据,以中国先民主要的植物性食材之一——"蓼"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历史典籍中搜集整理与"蓼"有关的植物名称及特征,采用植物分类学的思想与方法,来探究这类食材和相关植物及其对应的现代植物分类群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发现:在历史典籍中,共有20个与"蓼"有关的植物名称;经过比较形态学分析,确定了其中11个名称对应的原植物的分类学位置;《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水蓼"与"辣蓼"可能不是同一种植物,二者不能作为同义名对待。同时发现,在历史上,"花"的特征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说明,在研究与对待先民记述的植物类群时,要综合利用多种除"花"之外的特征,以便对这些植物类群有准确的认识与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宝贵植物学历史遗产的迷失,在对古籍记载的几种传统植物进行全面考证的基础上,对被近现代植物学专著张冠李戴的传统植物名称进行订正,以免以假乱真,以便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4.
为纠正植物学专著对传统名花“绣球”和“粉团”的错误考订,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进行了文献考证和实物比对。结果表明,《中国植物志》中的粉团Viburnumplicatum Thunb.实乃典籍中的绣球;而该书的绣球Hydrangeamacrophylla(Thunb.)Ser.,才是真正的粉团(该种曾称“八仙花”,更谬甚)。本文还对它们混淆的根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厘清我国历史典籍中"苏"对应的现代植物名称,给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植物命名和分类提供依据,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用比较形态学的方法,整理出与"苏"有关的植物名称,以及它们的植物分类学特征,尝试确定这些植物名称对应的原植物。研究发现,在历史资料中一共记载了15个与"苏"有关的植物名称,确定了其中8个名称所代表的原植物的学名,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上分别属于唇形科、菊科与爵床科等。研究表明,中国先民在对植物命名的时候,在植物名称的使用上有等级的区分,因此为了准确地了解中国先民对特定植物特征以及分类学位置的认识,需要开展更多的现代植物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黄檗”和“黄栌”均为传统名药;但近现代对其原植物的考订有误。故需详加考辨,并为其正名。经文献考证和实物比对,确认黄檗即芸香科植物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vat.glabriusculum Schneid.,黄栌即漆树科植物Cotinus coggygria Scop.var.cinerea Engl.。并对这两种植物汉名出典的标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迪庆州藏药文化与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藏医药学的理论、重要著作、特色疗法,以及藏药植物种类、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分析认为,藏药植物资源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市场需求量日益加大,相关研究欠缺等挑战.藉此,提出了加强藏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研究机制建设,就地保护,坚持传统的采收原则,提高综合利用率等藏医药文化及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