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花生叶斑病及病毒病是花生常发性病害,筛选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的有效途径,经对15个化生品种进行抗性鉴定表明,珍珠豆型花生对焦斑病、黑斑病抗性较好,但对网斑病抗性较差;中间型、普通型花生对网斑病抗性较好,但对焦斑病、黑斑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工作,对300份花生种质资源在江淮区域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结合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生种质8个农艺性状中,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结果数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生产力极显著负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结果数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在平方欧式距离D2=4时,将供试种质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同一类型的种质其地理来源有不同,同一地理来源的种质其类型有不同,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地理来源的花生种质亲缘关系非最近。江淮区域花生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为江淮区域花生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在云南大春季的表现,本研究对68份马铃薯品种(系)的出苗率、长势、主茎数、茎粗、株高、开花性、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 AUDPC)、成熟期、商品率、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平均块茎重、匍匐茎数量、匍匐茎长度共14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块茎数、AUDPC、单株块茎重、开花性的变异程度较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50.42%、43.91%、39.81%和39.67%;单株块茎重与长势、茎粗、株高、开花性、商品率、平均块茎重、匍匐茎数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数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极显著负相关。AUDPC与成熟期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到0.802。在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3.290%,可用来代替14个农艺性状指标。聚类分析将68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3个类群,Ⅰ类群表现为晚熟、高抗晚疫病病,Ⅱ类群表现为中熟、中抗晚疫病,第Ⅲ类群表现为早熟感晚疫病。本研究结果为云南大春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花生重组近交系群体的遗传变异与高油种质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生是世界上食用植物油脂的重要来源之一, 提高含油量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以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远杂9102与中花5号杂交构建的花生重组近交系(recombined inbreed lines, RIL)群体, 进行含油量的系统测试和DN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RIL群体家系的含油量范围(50.85%~62.11%)大于两个亲本的差异, 最高含油量家系比高油亲本中花5号高5个百分点以上。通过SSR技术分析RIL群体的DNA多样性, 发现家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 杂交重组产生的超亲高油种质分布在不同类群中, 含油量高低与荚果大小和青枯病抗性无明显连锁关系。鉴定获得了3组SSR遗传距离为0、含油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相似但青枯病抗性不同的家系。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等鉴定试验筛选出了3份含油量高、农艺性状优良、高抗青枯病的新种质并已进入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2.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褐斑病又叫"早斑病";黑斑病又称"黑疽病、晚斑病"。这两种病遍及我国主要花生产区。多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的同一叶片上。轮作地发病轻,连作地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往往不到收获季节,叶片就提前脱落,这种早衰现象常被误认为是花生成熟的象征。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甚至30%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核心种质发挥及评价花生抗黄曲霉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菌极大地限制全世界的花生生产和产业发展,且生产上抗性品种较少,我国花生育种和生产中的抗性资源缺乏,迫切需要发掘抗黄曲霉菌种质。本研究以中国花生核心种质561份和ICRISAT微核心种质155份,鉴定了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发掘出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各8份,包括具优良农艺性状的抗黄曲霉产毒种质51002-6。鉴定结果表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中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的频率高于中国花生核心种质;普通型花生资源中抗黄曲霉侵染种质的频率较高,龙生型资源中抗黄曲霉产毒种质的频率较高。根据SSR分析,鉴定出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中花5号、中花6号、中花12和远杂9102遗传距离较远的抗黄曲霉产毒种质ICG12625和抗侵染种质ICG4750,拓宽了我国花生品种改良的遗传基础。根据抗病基因产物的NBS类型保守域设计简并引物对抗黄曲霉种质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分析,获得了1条RGA片段。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抗粗缩病的糯玉米种质及糯玉米品种,选用64份糯玉米自交系和江苏沿江地区生产上常用的25个鲜食糯玉米品种连续2年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60%左右的自交系和品种对粗缩病表现为感或高感,且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年份,对粗缩病的抗性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系5血统的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要优于其他3类种质;2个糯玉米品种田间鉴定对粗缩病达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培育抗性品种是解决玉米穗腐病最有效的途径。以抗性不同的 5 个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对杂交组合 F1 和亲本在 3 个地点同时接种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采用 Griffing 固定模型和 Hayman 模型进行穗腐病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以及产量等 6 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旨在研究正交和反交对杂种 F1 穗腐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腐病和 6 个农艺性状在组合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穗腐病与 6 个农艺性状之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7 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反交配合力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玉米穗腐病的正交与反交接种后表型差异非常小。穗腐病的遗传符合加性 - 显性模型,且为部分显性。利用亲本组配玉米杂交种时,抗性亲本作为父本或者母本并不影响杂交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江苏花生新品种鉴定和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江苏花生新品种鉴定试验参试品种(系)的特征特性,促进江苏花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用高稳系数法分别对淮南、淮北组的12个参试品种(系)进行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并进行品质、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各参试品种均具有中等以上的耐旱性、耐涝性、叶斑病及锈病抗性。具体来说,淮南组的‘宁泰9922’产量较高,且稳产性较好;‘苏花0537’种皮深红色,熟期早,适应性广,粗蛋白含量较高;淮北组的‘连1001’、‘赣榆10-6’、‘东花9号’及‘徐0627’分别较对照‘徐花13号’增产4.7%~7.4%,同时产量稳定性优于对照。因此认为以上品种可以进一步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也表明用高稳系数法评价花生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品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参试品种对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的数量逐年略有下降,对灰斑病和大斑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逐年提高,对丝黑穗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