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十七日观潮     
这首诗未着眼描写钱塘潮的势猛声洪,而是状其景色,从容舒缓,别具一格。首句“漫漫平沙走白虹”,言汹涌而至的江潮像白虹一样向江岸奔驰而来,次句又将滔滔潮水比喻为仙人失手倒泻的玉液琼浆,两个比喻新颖而美妙,想象奇特,雄浑壮观。后两句写蓝天、红日在江水中的倒影,景色奇丽。“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诗人以蓝天、  相似文献   

2.
未展芭蕉     
金炎  邬帆 《花木盆景》2005,(8):36-36
这首诗写得情味甚浓,妙趣横生。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神思飞动。首句中将来展芭蕉的外形比喻为蜡烛,形象生动贴切。“冷烛”、“绿蜡”,造语新颖给人以阴凉之感。“冷”字与次句中的“春寒”相照应。次句承上,进一步说“芳心犹卷怯春寒”。“芳心”暗喻未展芭蕉犹如羞怯柔弱的少女。以人喻物,更为动人。“犹卷”中的“犹”字.与下文“会被东风暗拆看”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2008,(3):49-49
沧浪亭在今苏州市内,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燎的花园宋时苏舜钦获罪被削为民,退居苏州,购其园,筑亭其中,取名“沧浪”。园内有假山曲水,尤多草树花竹,环境幽美这首诗写沧浪亭春天雨后初晴的动人景色首句写目睹池内陡涨的春水,忆及昨夜绵绵春雨。“夜雨连明”,表明雨下得久,为下句写初晴作铺垫。次句点明诗题中之“初晴”“娇云浓暖弄阴晴”,正因为昨夜雨久,今晨虽已放晴,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  相似文献   

4.
诗人写漓江风光,未写其他美景,专写漓江之水。“江到兴安水最清”,漓江水清,世人皆知,而此处用“最清”,更极力渲染。漓江之水,清澈见底。但诗人却不直接从清水着笔,而以江水中青山倒影来衬托江水之清。后三句中皆提及青山。次句“青山簇簇水中生”,说丛丛青山倒映江中,仿佛是从水中生出。一个“生”字将山写活,也表现了江水的明净清澈。  相似文献   

5.
漓江舟行     
这首诗并未正面描绘漓江山水,而是从诗人洒脱的行动与喜悦的心情中烘托出漓江风光无限优美。首句“桂楫轻舟下粤关”,说明自己乘舟南下,目的地为广东。“桂楫”,用桂木做的船桨,有高洁精美之意,与清澈幽美的漓江相配。“轻舟”,一个“轻”字,既表达了船行水上的轻快,也表达了乘舟时的愉悦,与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次句承上,用反问句再次表达漓江之舟行,不同于岭南陆行之艰险,反衬有力。  相似文献   

6.
金焱  邬帆 《花木盆景》2005,(2):36-36
这首诗构思与众不同。一般诗人咏水仙,着重描绘水仙的娇弱之态,赞赏她的“娥眉”“罗带”“翠袖”。此诗则写在特定环境里水仙的群象,气势非凡,气象万千。诗叙事,写景入手,一二句写诗人当年酒后泛舟,兴味正浓。  相似文献   

7.
兰香引蝶     
金炎  邬帆 《花木盆景》2005,(4):36-36
风和日暖,盆中春兰,著花吐香,次第开放。这情景令人心旷神怡。诗中首句言“两三栽”,盆中之兰花并不多。然而,“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张羽《咏兰花》)花少而香多,为后二句香气四溢伏笔。  相似文献   

8.
余正 《花卉》2008,(10):42-42
青城之幽,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变门之雄齐名,为“巴蜀四绝”。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全山林木葱茏,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相似文献   

9.
金炎  邬帆 《花木盆景》2005,(7):36-36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小池优美的风光。一二句先写小池的源泉,再写小池中的树影,诗中通过“惜”“爱”二字,将泉眼,树木写得很有感情。  相似文献   

10.
这首诗写诗人半夜在园中所见月光下的景色及抒发自己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诗话金刚山     
王充 《花卉》2010,(8):43-44
难怪唐代诗人有“原生高丽国,一见金刚山”的诗句,金刚山,9月的金刚山,实在是秀美极了,金刚山为鲜半岛四大名山之一。景色佳丽,以奇峰怪岩,飞瀑流泉,密林奇洞,松涛云海驰名于世。  相似文献   

12.
深谷幽兰     
金炎  邬帆 《花木盆景》2005,(4):36-36
这是一首赞颂深谷幽兰的诗,为诗人晚年时所作。开头两句写诗人常在饭后拄着拐杖到南边山岩去散步,从面自然地引出幽兰。三四句写诗人因兰香而急着去寻求,然而兰花藏在深谷野卉之中,没有能得到。“遽求”,表达了诗人求兰的急切心情。五六句“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诗人紧接着抒发议论,写出兰花的高尚气节。它宁愿在深山幽谷之中与野草为伍,也不愿到那庸人的庭院中去当装饰品,当作玩物,  相似文献   

13.
望洞庭     
刘禹锡 《花木盆景》2009,(12):43-43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写月夜遥望洞庭湖美丽景色。湖南洞庭湖碧波万顷,风光旖旎,尤其是在明月高悬之夜,水光山色,更为迷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似文献   

14.
闺怨     
此诗题为“闺怨”,却别具匠心地从少妇“不知愁”起笔。一二句写少妇在春色宜人的日子,浓装艳抹,登楼赏景,现出一副无忧无虑的神态。这与末句少妇之“悔”,鲜明对照,反衬有力。三句骤转,“忽见”二字,突兀而来,引出“陌头杨柳色”,乃令少妇百感交集之景物。少妇登楼,本为欣赏春景,赏心悦目,但见阡陌之上,杨柳青青,不由突然感情转折,勾起对丈夫的思念。立  相似文献   

15.
村居     
高鼎 《花木盆景》2005,(3):36-36
这首诗巧妙地抓住二月里一个特写镜头,将早春醉人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美妙动人。前二句写早春二月乡村的自然风光。春光明媚,地上的小草吐出绿色的嫩叶,空中的黄莺在飞翔歌唱,呈现出一派宜人的春色。“拂堤杨柳醉春烟”,此句甚佳,情景交融,风光迷人。那杨柳枝条低垂,随着春风摆动,轻轻拂拭着堤岸,袅娜的姿态,仿佛被阳春的云烟陶醉了似的。“醉”字用得妙,将杨柳拟人化,情意甚浓,而且将杨柳在春风中摇摆的婀娜姿态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  相似文献   

16.
雨打芭蕉     
金炎  邬帆 《花木盆景》2005,(8):36-36
芭蕉多情,诗亦多情。“多情”二家贯穿全诗。那一片片芭蕉绿叶上,凝聚着丰富的感情,一叶接着一叶地舒展,仿佛少女打开自己的心扉,不断倾诉内心的深情。“吾才舒一叶生”,写出了芭蕉叶为了表达丰富的感情,竞相生长,尽情舒展的神态。第三句中“相思抽不尽”,亦与首句中的“多情”相照应。“抽”字用得很精当,既表现了芭蕉叶由卷曲到舒展的形态,又信人感到情意绵绵。  相似文献   

17.
花艺诗境     
金炎 《花木盆景》2008,(1):48-48
岱岳即泰山、平日望泰山,“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而冬日雪后望之,更是另有一番情趣。这首诗写雪中望泰山,构思缜密,虚实结合,绘景如画。首两句写雪晴。“碧海”指天,“烟”指天上灰蒙的云。云散尽了,蓝天像碧海一样清澈。既晴,雪开始融化,山峰尚留有残雪。“晴峰雪半残”,意境甚美。三四句写雪晴后,山上涧中流泉,云绕山路,山间美景如呈眼前、五六句配以极为开阔的背景“齐燕”,指山东省及河北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缪士毅 《花卉》2009,(8):41-41
盛夏之时,杭州两湖荷花翠盖红裳,风流丽质,使夏日的两湖多了别样风情。西湖荷花早在唐宋就很有名,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余杭形胜》诗中说:“绕郭荷花三十里”,盛赞荷塘广阔,花繁似海。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夜泛两湖五绝》中.写西湖荷花溢香的诗句有:“荷花夜开风露骨。”宋代诗人杨万里吟咏西湖荷花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是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西湖荷花的盛景。如今,两湖荷花主要分布于西湖北线的14块荷区里.总面积130余亩,以断桥、湛碧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四处最多。每届花时,放眼西湖,但见红蕖万朵,娉娉袅袅,碧叶连天,翠盖摇滟。  相似文献   

19.
陈培栋 《花卉》2009,(2):32-32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任《惠崇春江晓景》一诗中。前两句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汀水暖鸭先知。”是首脍炙人口的名言。诗人把鸭子人格化,像人一样知寒识暖。在春光明媚,红桃争春的时刻,鸭子首先争先下水游弋。  相似文献   

20.
颜亮 《花卉》2009,(2):37-37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在明媚的春天里,桃花等不及绿叶抽出,便迫不及待地绽放了。一朵朵一簇簇相互拥挤着遮满了整个枝条……苏轼的这首桃花诗分明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诗人吴融则为我们勾勒出桃花芳菲娇美的动人景象。桃花的品种多,花色非常丰富,有纯红的、粉红的、深红的、乳白的,可谓红云迷眼,冰清雪白,粉腻温情,诗人们常常沉缅于桃花那迷人的“美色”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