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冫田)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根据形态学、培养性状和专化性寄主植物接种测定研究,致病菌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Nart.)Sacc.f.sp.aleuritidis Chem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油桐根腐病的致病菌与国内已知腐皮镰孢8个专化型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油桐根腐病致病菌为腐皮镰孢—新的专化型,为油桐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a-1euritidis Chen et Xiao)的命名提供了生物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桐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守常  肖育贵 《林业科学》1989,25(2):113-119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研究表明,致病菌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将该菌与国内供试8个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比较可看出,菌落生长较快,大型分生孢子短而粗,是一种短粗类型。其次,人工接种试验得知,此菌不侵染6科7属7种供试的专化型寄主植物;又经8个专化型菌株接种油桐试验,也不发生侵染关系。此菌仅侵害大戟科油桐属的油桐,是一种专化性病菌。再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此菌与供试菌株的脂酶同工酶的谱带特征和相对迁移率均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将油桐根腐病鉴定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抱(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油桐根腐病是四川桐区危害长达30年之久的历史性病害.经近期鉴定,认为是由油桐腐皮镰了孢引起的新病害.测定结果,此病对桐株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病情加剧,各级病株(Ⅰ—Ⅲ级)的枝、叶生长量,果重、籽重和出油率均有明显降低.通过方差分析,建立了上列各项因子的回归方程.桐林受害后,逐株连片毁亡.研究提出了死亡单株经济损失的最低指标和全省桐区经济损失值.仅1979—1986年、四川地区因病枯死桐树49.25万株,经济损失82.25万元,累计损失达657.98万元.可见,油桐根腐病确是当前油桐生产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腐皮镰孢油桐专化型(以下简称Fsa)是1985年2月30日从万县国家乡油桐病区病株中分离出的一种病原菌。经接种和回接试验结果证明,此菌是引起油桐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定名腐皮镰孢油桐专化型(Fusarium Soloani(Mart)Sacc f.sp Aleurites chen et Xiao)。此菌对幼,成年桐树均能为害,特别对10—20年生树为害最重。受害的植株初期地上部份叶片变小,出现失水症状,地下部份须根腐烂逐渐蔓延到侧根,最后导致整株枯萎死亡。 本文报道Fsa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油桐产区,油桐根腐病发生和危害长达30年之久.受害桐林成片枯亡,群众称之“桐癌”.1982—1987年,对油桐根腐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此病是一种历史性病害,又是一种新鉴定的病害.在病因的确定,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外部症状与内部“生化症状”相关性的探索.林分病情年变动和病株年变动进程的观测,病害预测模式的求列的基础上,对全省病害发生区域的区划,发病桐林立地类型的划分,营林生态控制措施的试验之后,提出了控制和预防油桐根腐的战略和策略措施,为四川地区油桐生产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油桐根腐病菌及国内发生的8种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测定。分析表明,油桐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有三条酯酶同工酶带,其中两条色浅且宽,另一条色深带宽,R_f值分为0.4、0.61、0.89,与其他8种腐皮镰孢专化型均有显著差异,为该菌新专化型的鉴定提供了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 油桐是我国主要经济树种,四川桐籽年产量1.5亿公斤,居全国之冠。自1957年四川桐区发生油桐根腐病以来,连年导致桐林大片死亡,产量急剧下降。1978—1986年发病桐林24.6万亩,死亡桐树49.25万株,直接损失82.24万元,累计损失657.98万元。三十年来,由于病因不明,生产上难以对症防治,并常与油桐枯萎病混淆,以致扩大蔓延至今。1982—1987年我们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系统试验研  相似文献   

9.
油桐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省山区重点发展的经济树种。目前,我省各油桐产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油桐根腐病,这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给油桐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我州贞丰、册亨,自一九七八年至八三年初步调查,贞丰县的白层、鲁贡、者相三个区共十四个公社和册亨县坡坪区者王公社因遭根腐病危害,共枯死桐林八千一百多亩,桐树死亡四十五万五千多株,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近二万多元。资料记载,贞丰桐籽最高年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幼苗期易发根腐病。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在实验室内纯培养条件下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根腐病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pH值为6.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5℃,最佳光照条件为12∶12光暗交替。  相似文献   

11.
预防和治疗花椒根腐病的药剂选择朱天辉,陈第文,曾保清(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是汉源花椒根腐病的主要病源,引起病害的症状表现为根系腐烂,有异臭味,根皮与木质部脱离,木质部呈黑色,地上部分叶片失绿,果实较小,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一、概说油桐用处多,特别是桐油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我县重要经济树种之一.据调查农民植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迄今仍保持着少量50年生左右的老桐树.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开始营造成片油桐林,油桐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及油桐经济政策的波动,产量、经济效益较低等原因,致使桐林生产几经挫折.我县解放初期至1981年累计营造桐林86553亩,现实有8000亩左右,保存率仅为9.2%.其中1951—1962年计造林18730亩,但实际只有1346亩,保存率为7.2%;1963—1970年造林加原保存数共55609亩,1974年林业资源调查为1914亩,保存率为3.4%;1978—1981年共造林13560亩,1983年春调查是6100亩,保存率为50%.桐油产量1971年最高为14.8  相似文献   

13.
商溪公社山多耕地少,是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的好地方。现有油桐林19134亩,占总面积的17.24%;占有林地面积的44.62%,年产桐油15—20万斤,平均亩产8—10斤。一、油桐林的经营方式和现状(一)油桐在人民生活中的位置。油桐生产是当地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过去群众吃饭、穿衣和小孩读书都靠桐油。现  相似文献   

14.
从感染根腐病的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 H. chen. ]的根颈[L. corona]中,分离出二种病原:1.茎线虫[Ditylenchus sp. ];2.茄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Mart. )App. et Wr. ]。对病原及其外形特征作了初步研究以后,在雨季用杀虫、杀菌剂对该病作了防治试验。结果,药效达到95%以上。本研究为防治三七的这种毁灭性病害,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油桐伤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桐是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林木,在北亚热带地区油桐冻害是影响桐林丰产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对油桐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抗冻害因素分析,从而控制低温对油桐的伤害,使桐林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1983—1985年我们在浙江富阳亚林所、城阳乡双江村油桐试验林和建德县新安江林场苗圃对油桐枝条抗寒性能周年变化,实生苗和无性系苗木抗寒性能,油桐挂果多寡枝条的抗寒性能、油桐施肥种类与抗寒性的关系,及油桐受低温伤害与树林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油桐低产林改造与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西峡县是河南省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生产重点县;国家油桐生产科研重点县.前一时期,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挫伤了林农油桐生产管理积极性,致使近万hm2桐林荒芜,树势衰老,病虫害严重.年产桐籽不足100万kg.国家启动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工程后,西峡县在扩大油桐种植面积的同时,着重抓好油桐低产林改造与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土壤蓄水功能、径流及泥沙流失特征进行监测,对比研究2种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杜仲人工林林冠枝叶最大持水容量及林地凋落物吸水容量均高于油桐人工林;杜仲林地0~140 cm土层年均土壤蓄水量达到239.7 mm,高出油桐林地4.1%;2002-2005年油桐人工林年均径流深为75.1 mm,是杜仲人工林的2.6倍;油桐林地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19.6 t·km-2,是杜仲林地的2.9倍.杜仲林的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渗透速率和毛管孔隙度)优于油桐林,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强于油桐林;杜仲人工林枝叶繁茂,其密度及盖度均高于油桐林,其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比油桐林好.作为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比油桐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18.
镇康县膏桐林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8年3~4月在镇康县勐捧乡流水村膏桐种植基地对膏桐林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膏桐林主要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害虫类群及发生率分别是白蚁77.78%、金龟22.22%、金针虫22.22%,其中白蚁的危害指数达到52.78;主要病害有膏桐茎腐病及膏桐根腐病,其危害率分别为9.67%、3.17%,危害指数分别为7.83、2.22.另外,冻害的危害率达13.0%;幼林管护中存在牲畜破坏的问题,因放牧造成的机械损伤达18.67%.提出了把好育苗关、进行科学造林、适时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病虫害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油桐炭疽病是广西、福建桐林的主要病害之一。感病桐林一片红褐色焦枯状,叶片、果实大量脱落,可减产40—80%;有条件的发病区可喷洒1000倍的炭疽福镁、敌菌丹等农药;及时防治虫害、选育抗病品种,大力营造混交林是防治炭疽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82—1988年,在山阳县对498亩现有桐林实施综合抚育管理措施,做法是: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修筑石坎条田,改善林地条件;引用油桐良种,提高遗传品质;砍劣留优,改良桐林结构;垦复抚育结合桐农间作,充分发挥桐林的生产力。经综合抚育管理后,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