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踏草是利用耕牛来踩踏蘑菇培养料。具有备料简单,省肥节劳,肥效高等优点。1981年我们在大河、花溪公社分别用这种堆料试种,获得单产1~1.5斤/尺~2的好收成。培养料配方:每栽培1000尺~2用麦草(可加部份稻草)3000斤,油饼200斤,石膏粉200斤,过磷酸钙100斤,尿素30~50斤,石灰30~50斤。在堆料前40天,把牛圈积粪清除干净,将新鲜洁白的干麦草均匀分次垫入,每2~3天垫一次,在堆料前10天基本能垫完,边垫边往草上均匀泼浇粪尿。如要加入  相似文献   

2.
我地蘑菇生产从七十年代初始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产量从五十多担增加到去年的一万多担,是发展初期的二百倍。一九八二年种植蘑菇七十五万平方尺,收菇10414.547担,平均单产为1.39斤/尺~2,比一九八○年前平均单产0.6~0.8斤/尺~2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地区蘑菇生产的实践表明,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培养料“二次发酵法”是获得蘑菇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我地从八一年秋开始,采用室内“蒸汽育秧式”直接火加热升温的二次发酵法。八一年  相似文献   

3.
我县蘑菇生产始于七十年代初,1979年栽培面积达700万尺~2,曾获得平均1斤/尺~2的产量。但近年来,由于牛粪、稻草等原料供不应求,普遍薄料种菇,C/N失调以及盲目引种,菌种质量差,菇房消毒不严,病虫害孳生等原因,导致单产连年下降,1982年全县平均单产仅0.77斤/尺~2。为了提高蘑菇产质量,我们在实行菌种“两化”的同时,狠抓了提高培养料质量问题,积极推广了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今年全县有236户的菇农进行了堆肥后发酵,面积19万尺~2。其中室内  相似文献   

4.
我县种蘑菇已有二十多年历史,菇床的四周都是用有眼的废铁皮或秸草栏边,仅此一项所化的人工和材料费约0.05元/尺~2。1984年栽秋菇,我们推广了用泥土拌秸草涂抹在菇床四周的培养料上,不但省本,且又能使菇床四周也长蘑菇,一般能增收0.20~0.30元/尺~2。这一年全县推广了20%,仅这项措施就增收了30多万元。如唐行乡菇农盛根发和华亭乡菇农孙台舍各种植1000尺~2,他们采收的泥边菇收入竟达300多元.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整床料料上床后,为了便于涂抹草泥,平  相似文献   

5.
我们县于1973开始种蘑菇,虽不断改进栽培管理技术,但单产仍提不高.始终徘徊在1.4~1.5斤/尺~2。以1983年为例,全县143.5万尺~2面积,其中有13.54万尺~2(188间菇房)平均单产不到0.8斤,还有2730尺~2(3间菇房)平均单产只有0.1。由于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菇农积极性。就在这一年,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给我们送来了优良菌株“101”,经过6400尺~2面积的试种,平均单产达3.348斤/尺~2,其中产量最高的是何林妹专业户,2150尺~2面积,平均单产3.98斤/尺~2,单价4.03元/尺~2,比全县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6.
浣纱—176系5—176多孢分离选育而成。母种试管于1980年底从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引入,由本县浣纱菌种场分管,制备原种,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1981年种植秋菇54350尺~2,平均单产1.355斤/尺~2,最高达2.50斤,比同期气生型品种单产(0.95斤/尺~2)高41.58%。81年秋,选择5—176优良种菇,进行多孢分离,选育出优良菌株浣纱—176。经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松江县泗联公社长浜生产队,自1980年以来每年种植蘑菇3500尺~2,连续三年获得了较高的产量。1982年,春秋菇单产2.894斤/尺~2,产值3.225元(其中春菇单产0.91斤/尺~2、产值0.992元;秋菇单产1.984斤/尺~2、产值2.23 3  相似文献   

8.
以往栽培蘑菇的培养料,主要是粪草混合堆制而成,以菇床辅料厚度5寸计算,1000平方市尺栽培蘑菇面积的培养料,约需干牛粪6000斤(或鲜牛粪2万斤),粪肥用量大,已成  相似文献   

9.
种菇与养鱼     
栽培蘑菇的主料是畜禽类和稻草,按常规的粪料配方堆料,粪草比为6:4。每米~2收菇25.2公斤。蘑菇下脚料投入沼气池,每50公斤下脚料的沼气产量为8.8米~3,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且可促使沼气池发酵产气早。经沼气池发酵的肥渣又是养鱼的好饲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面积栽培蘑菇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一直是一年种植一次,从秋季播种至第二年初夏结束,生产周期达9个月之久,年平均单产1斤/尺~2左右,其中春菇产量始终徘徊在0.2斤/尺~2左右。春菇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越冬春菇菌丝趋于衰老,培养料养分大量消耗,病虫杂菌危害加剧,以及培养料内菌丝体代谢物累积等不利影响。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菇房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蘑菇年产量,我们根据上海春季气候和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长阳县于1981年开始引进蘑菇栽培技术,两年试验面积2558米~2,平均单产13斤/米~2,还出现了五个23.15斤/米~2的高产菇房,其中沿头溪公社两河口社员覃素涛,栽培40米~2,单产达26.5斤/米~2。现将五个高产菇房的主要技术经验小结如下。一、提高培养料的质量培养料配方的好坏,发酵腐熟的优劣,菇床铺料的厚薄,直接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高产菇房培养料的配方(干重):每平方  相似文献   

12.
我县1981年蘑菇种植面积4740000尺~2,其中有20%以上的面积种植了176菌株,均获得了丰收。实践表明,176菌株具有产量高、出菇早、转潮快、耐高温、后劲足、好湿性强等特性。 1.产量高。书院公社1981年秋菇种植了430000尺~2,全部是176菌种,单产达1.325斤,在菇房结构、栽培技术措施没有多大改变的情况下,比1980年增产55.9%。全公社交售最多的一天达39889.3斤鲜菇,超过历史最高日上市量将近一倍。新港公社四灶大队中心场7000尺~2蘑菇,在10月16日一天  相似文献   

13.
培养料二次发酵的增产效果已被菇农所认识。我们参考了国外蒸汽加温二次发酵法,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于1981年秋设计了“蒸汽育秧式”土法加温的二次发酵法,进行了多点试验(20户计10000多尺~2),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产一般均在2斤以上。材料与设备 (一) 培养料配方:每100尺~2用于稻草300斤,干麦秆100斤,干牛粪300斤,干猪粪100斤,菜籽饼10斤,人粪尿200斤,  相似文献   

14.
苏州农村工副业发达,栽培蘑菇工物投本较大,如何既省工节本又能提高单产和效益,改进培养料是个重要方面.常熟市在1987~1989年进行了三年复合培养料试验.1990年该项技术在全市全面推广,应用面积达33万米~2,秋菇每米~2均产5.45公斤,增产幅度比应用前提高2成左右.一、复合培养料配方通过三年试验摸索,确定两种适用配方.一种为完全不用畜粪的无粪复合料(公斤):稻草1515,麦草  相似文献   

15.
半匐匍型的“浙农大一号”,经我地两年的栽培,是适应性的优良高产蘑菇菌株。去年我县栽培面积一百廿十万平方尺,占全县总面积的85%。十一月底在万全区调查统计,二至三潮菇平均单产值(尺~2)已达1.2斤,超过2斤的屡见不鲜,全年平均单产超过2.5斤。为了适应该品种的管理特性,我们采用以下六条栽培技术改革措施管理,供同行者参考。 (一)耐肥性的改革把原培养料的碳氮比33比1的改为28比1。把原培养料厚度3至4寸增厚为4.5至5.5寸。培养料厚度超  相似文献   

16.
地道栽香菇     
利用地道栽培香菇,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香菇产量,增加收入。【做法和结果】1981年春季,我站压块1000多平方尺,在自然温度适应的菇房里,已顺利出了两批菇,平均单产鲜菇1.3斤/尺~2。此时由于菇房内日平均温度已达25℃以上,不能继续出菇。为此,我们于6  相似文献   

17.
生料栽培平菇时,在培养料内加少量草木灰,既能防治杂菌感染,又能增加平菇产量,一般增产20%左右。方法:每百斤培养料用2—3斤干净草  相似文献   

18.
室外栽平菇,一般都是沿床边出菇,床中间很少有菇,有些地方菇蕾成群,有些地方寥寥无几.为了使床面出菇均匀,充分利用培养料中营养,提高平菇产量。笔者于1985~86年秋,进行了打洞填砂试验,均获得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一)材料及方法: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50公斤、多菌灵50克、过磷酸钙1000克、石膏1000克,石灰500克,料水比1:1:4。试验区和对照区各15米~2.栽培床  相似文献   

19.
蘑菇培养料的堆制,实质上是由不同温型的微生物群对培养料进行分解、转化和再合成的过程,促使料中的各种养份之间的比例逐步趋向平衡,最后成为适合蘑菇菌丝生长的基质。本文报道了上海郊区常规粪草料雄制各个阶段主要养份变化的测定结果。材料和方法 (一)粪草料配方:以1000尺~2面积计,晚稻草800公斤,元麦草800公斤,干牛粪  相似文献   

20.
我县于1982年开始,试用简易棚架种蘑菇,1983年全县有6个乡、125户种了棚架菇,面积达35800尺~2。其中,袁桥乡6大队范从乔种棚架菇400尺~2,每平方尺产菇1.9斤,产值达1.81元,总收入724元。由于简易棚种蘑菇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所以很受菇农欢迎。现就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