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麋鹿,人们又称它为“四不象”为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它随着故乡的多灾多难而飘泊流落到异国近百年。为了使麇鹿重返故土,建立野生种群,去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无偿提供的39头麋鹿,经我国技术人员的精心护养和科学管理,已在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安家,繁衍后代。这当中麇鹿渡过了五关。1、高温关,麋鹿是一种怕热耐寒,喜栖沼泽的动物。去年麋鹿远涉重洋,归回故乡,饱尝故乡  相似文献   

2.
大丰麇鹿种群增长抑制因素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丰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受到种群密度、食物资源匮乏、体表寄生虫害及近亲繁殖等因素的制约。笔者从实施易地保护、开展淘汰麋鹿鹿产品利用研究、建立野生麋鹿种群,麇鹿栖息地内草场改良、降低狼尾草的竞争优势、草场轮牧,异地交换优质雄鹿等方面,提出大丰麋鹿种群健康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四月二十九日。江苏小农林厅在大丰麇鹿保护区举行放养仪式将麇鹿放归大自然。省、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参了加这个仪式,林业部和世养野生生物基金会也派代表到会祝贺。由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无偿提供给我国的36头麇鹿,在故乡圈养8个  相似文献   

4.
大丰麋鹿野生放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支持下,由国家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7家动物园引进39头麋鹿(雄性13,雌性26)放养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年来麋鹿已由当初的39头发展到现今706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麇鹿种群。随着麋鹿种群的不断壮大,在麋鹿野生种群的最后灭绝地恢复其自然种群的工作随之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建区宗旨和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丰重引入麋鹿历经完全人工饲养、半人工散养及放归自然的风土再驯化和行为再塑过程,已初步建立了野生种群.野外观察为建立麇鹿种群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是麋鹿重引入成功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实开展好麋鹿野外观察工作,必须明确观察目的,了解观察方法,熟悉观察内容,注意观察事项,这不仅能提升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做好科学研究、实施麋鹿种群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丁玉华 《野生动物》2013,(6):320-322,326
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江苏大丰麋鹿野放区及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观察麋鹿行为时,发现有2头麋鹿头上分别长出3支角。通过对这一麋鹿发展史上罕见的案例剖析,认为它对今后开展麇鹿近亲繁殖、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种群的健康发展等相关研究可能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6只黑尾鹿(Odocoileus hemionus患皮真菌病(也称钱癣),从4只中分离出了疣发癖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所有的鹿感染较轻,不影响健康。病变发现于5只鹿的腿及2只鹿的面部,这是在北美野生有蹄动物中发现本病的第2报。  相似文献   

8.
鹿属(Cervus)。在我国有梅花鹿(Cervus nippon)、马鹿(Cervus elaphus)、白唇鹿(Cervus dlbirostris)海南坡鹿(Cervus eldi)、水鹿(Cervusunicolor)等五种,都是国家保护对象。到目前为止,这五种鹿都有野生的和人工驯养的种群,只是数量相差十分悬殊而已。自1963年以来曾先后从事过水鹿、梅花鹿、海南坡鹿以及引进的爪哇鹿(Cervus hippe—  相似文献   

9.
牧草是供应牲畜食用的一类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灌木的若干种类,其中有野生的,也有栽培的。牧草分布极广,从北极圈以外的冻土带到热带雨淋区,从平原到高山地区,从干燥的荒漠到湿润的沼泽、湖泊、海滩等地区,都有各种牧草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3):571-576
鹿流行性出血热病(EHD)是一种在全世界野生及驯养的有蹄动物中广泛存在的虫媒病毒病。以白尾鹿、糜鹿、大角羚羊等多种驯养和野生反刍动物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黏膜和浆膜面出血、常处于昏迷状态下死亡为特征的严重致死性传染病,牛和羊也可以感染发病,导致怀孕牛流产、死产。我国虽然尚无鹿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的报道,但从全球范围看其对养殖业的危害不容小觑。本文从流行与分布情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综述,为牛羊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的诊断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吉林鹿茸作为关东三宝之一,早已享誉海内外。平原地区养鹿起步较晚,经验少,技术水平不高,鹿只成活率、鹿茸单产水平均比较低,影响养鹿效益,制约鹿业发展。鉴此,我们在平原养鹿户推行了控光、全价配合饲料、CA增茸素、针麻药物保定锯茸、科学饲养管理综合适用技术,取得了壮鹿增茸的显著效果,为平原地区养鹿提供了可靠的科学饲养配套综合适用新技术。促进平原地区养鹿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长久的养鹿历程中,特别是从近20多年的发展中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既有历史上的保守落后方面的错误,也有近年来体制上的和战略上的失误,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一)正本清源,实行法治,维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附录中列为保护鹿是指分布于原产地的野生种群,不得猎杀利用和贸易流通。目前世界一些国家养殖的是经长时期人工杂交育成、繁育出的生产种群,称之为驯养鹿,可作为商品流通利用。目前  相似文献   

13.
麋鹿感染放线菌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动物园一只圈养麇鹿采食缓慢,左侧下颌外观异样,初期便秘与腹泻交替间断出现,被毛更换延后,初步诊断为牙龈炎症.采取常规口服消炎药处理,收效甚微.肿胀部位逐渐增大,界限明显.后因该病灶恶化,严重影响动物进食,麇鹿胃肠代谢紊乱,快速消瘦而死亡.据其临床症状、动物解剖、实验室检查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分析,综合得出该麋鹿感染放...  相似文献   

14.
河麂(hydropotes inermis),俗称牙獐、獐子,属偶蹄目,为小型鹿科动物。河麂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大陆近水区域,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其栖息地遭到大范围破坏,导致野生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河麂的资源,河麂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苏大丰麂鹿国家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人工养殖扩大河麂基础种群,然后实施有计划地放归大自然的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自1996年以来,我们先后收养哺育了数十只野生幼麂,并闯过了饲养、繁殖和疾病防制关,现对河麂人工养殖的初步探讨和研究报告如下。1河麂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根据长期观察、统计,江…  相似文献   

15.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俗称“四不像”,分布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古人狩猎麇鹿曾经是一项广泛而又经常的活动,至明清只有少量残留种群外,几近绝迹。十九世纪末最后一批圈养的麋鹿也被迫离开中国,从而这个物种在原产地彻底绝迹。1986年8月,由国家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从英国重新引进39头麋鹿,在江苏省大丰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现已增至1007头,  相似文献   

16.
丹顶鹤笼养条件下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顶鹤(Grus janonensis)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动物。由于在野生环境下,成鸟种群中约有四分之一成功繁殖;其繁殖地在北纬40—45度的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东部及苏联西伯利亚的乌苏里江东岸和日本北海道一带的水湿沼泽区域内。因而,其种群总数极少。所以,为了挽救这一濒危物种,开展鹤类的人工繁殖研究,已成为使其免于绝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北纬40度以南即在其非自然繁殖地区笼养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牙釉质基因鉴定麇鹿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会娟  张林源  王文  孟浩  李凯  高庆华 《野生动物》2012,33(4):177-179,195
性别鉴定是调查野生种群雌雄性比的重要方法,对野生动物种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牙釉质(AMEL)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鉴定动物性别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次试验采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15头糜鹿组织样本,其中11个来自雄性麇鹿鹿茸,4个来自雌性糜鹿静脉血液。对所取样本分别进行基因组DNA提取、AMEL基因片段PCR扩增、纯化、测序。得到了AMEL基因鉴定和实际雌雄性别个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雌性麋鹿产生1条322 bpX带和1条N带,雄性麋鹿则产生322 bpX带和277 bpY带以及1条N带,雄鹿(10/10)和雌鹿(4/4)性别鉴定结果分别都与实际性别符合,所以,使用鹿茸角和血液样本进行AMEL.基因扩增电泳分析可以对糜鹿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8.
野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属双蹄目鹿科动物,是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因其全身无肥膘,肉质纯瘦而享有"瘦肉王"之美称。野狍的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为高级野味佳肴,同时也是高效创汇产品。因此,掌握野狍的饲养及繁殖技术,不仅有利于保护野生资源,也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探索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 鹿的腐蹄病多为坏死杆菌引起的蹄底、蹄缘、蹄冠、蹄叉、蹄踵、蹄角等部位腐烂的一种严重蹄病。角质与蹄冠边缘裂壳,严重的可致使蹄部角质外壳半脱落和全脱落。治疗关键是除去病因,改变舍饲卫生环  相似文献   

20.
麋鹿采食植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麋鹿又名大尾鹿,俗称“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原产于我国,后来部分流离海外,而在我国则巳绝迹近百年。为恢复野生种群,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从英国伦敦等五家动物园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