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虫的形成 在露地栽培情况下,根结线虫,以虫卵、幼虫在土壤、寄主、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借病土,病苗,病残体,粪肥,灌溉水,农具等途径进行传播.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 cm表土层.翌年,越冬卵在根结中孵化为幼虫,一龄幼虫留在卵内,二龄幼虫钻出卵外进入土壤,侵染幼嫩的新根,并刺激寄主细胞膨大形成根结.  相似文献   

2.
<正> 一、症状识别常在叶、叶柄、茎上发病。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发病,产生褐色小病斑,有黄色晕圈,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潮湿时,病斑上密生黑霉(分生孢子)。茎、花梗发病,产生长圆形黑褐色稍凹陷病斑,易折断,种子不饱满,并带有病菌。二、发生原因由胡萝卜链格孢引起。病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率高,引起苗立枯。第二年新病斑上长出的  相似文献   

3.
<正>芝麻茎点枯病俗称"黑根病"、"黑杆病",是芝麻生产中最主要病害,主要发生于芝麻开花结蒴期,自根部或茎部开始发病,向茎上部发展。根部感病后变为褐色;茎部感病后迅速形成绕茎的黄褐斑,边缘无明显界限,中部灰白色表面油光,其上密生许多黑色小粒。芝麻茎点枯病病菌主要是以种子、土壤中病残体上的菌核越冬进行传播。高温多雨,地势低洼,土壤长期过湿是暴发流行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我们需要认识和了解根线虫的特征和危害,将前期设置防线和后期农药补救配合应用,可全面控制线虫。一、认识和了解根线虫根线虫是一类植物寄生性线虫,会引起植物根形成根结,并更容易感染其他真菌和细菌性病害。根结线虫的生活习性,主要以卵和2龄幼虫随根瘤在土壤中,或直接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无寄主植物的情况下可存活3年之久。2龄幼虫为根结线虫的侵染龄,通常由根尖  相似文献   

5.
正黄瓜灰霉病属于常发性病害,各地普遍发生,大棚和温室内黄瓜发病较重。黄瓜灰霉病主要为害幼瓜、叶、茎。幼苗受害,病菌常从叶缘侵入,空气潮湿时,表面产生淡灰褐色的霉层。成株叶片一般由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而且,黄瓜灰霉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6.
褐斑病 芍药褐斑病也称芍药红斑病,是芍药栽培中最常见的重要病害。由牡丹枝孢霉菌引起,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条以及落地的病残株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和雨水或风传播到刚萌发的新叶上。一般植株下部叶片最先感病,逐渐蔓延至整株叶片,感病叶片初期出现略圆形绿色针头状小斑点,  相似文献   

7.
<正>轮作换茬:根结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病芦头、病残体、病田土壤是线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条件的地区将山药与棉花、萝卜、茄子、辣椒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新种植区要严格挑选无病虫种块,以防线虫传入。  相似文献   

8.
<正>棉苗立枯病,俗称棉花黑根病、烂根病、腰折病。主要为害棉苗,常造成断垄,重病年份大量死苗,甚至毁种,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还侵染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一、发病症状(表1)二、发病规律病原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收花前遇低温多雨年份棉铃染病时,病菌侵入铃内,造成种子带菌,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9.
正据北京市植护站通报,近日在该市基地露地韭菜中发现锈病病斑,叶片发生率在1%以下。研究人员室内镜检观察到暗褐色柄锈菌冬孢子堆和成熟的双胞冬孢子,未发现橙黄色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据了解,韭菜锈病的夏孢子堆出现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在南方以夏孢子越冬;或在叶片和花葶上形成冬孢子堆,以冬孢子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  相似文献   

10.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由于繁殖力强、幼虫食量大,容易爆发成灾,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杨树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它分布于东北、华中、华北及江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为害杨、柳、白桦等。分卵、幼虫、成虫、蛹四个虫态。在上海1年6~7代,湖南7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少数以3龄幼虫在枯枝落叶中越冬,但越冬死亡率很高。越冬卵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初孵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小番薯主产区浙江临安等地甘薯茎腐病的发生流行规律以及灾发影响因子,以不同品种的番薯为试材,通过2016—2019年连续4年的室内研究、田间试验和调查观察。结果表明:主栽品种的高感病性是该病近年来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病原菌可在病残体和薯块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且土壤中病原菌数量要达到104~105 cfu/cm3才能引起薯苗发病并显症;高温高湿条件可加速病害的发展;种薯与薯苗带病调运是该病远距离扩散传播的主要途径;使用脱毒无病苗、轮作、深沟高畦栽培措施可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为今后该病害的综合治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根结线虫发生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根结线虫种类、分布以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根据根结线虫二龄幼虫、雄虫和雌虫的形态特征,明确了河北省根结线虫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发生最为普遍,几乎遍及全省各个地区,发生量很大,土壤线虫土壤的群体密度最高达50条/g,主要为害保护地黄瓜和番茄等作物;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仅局部发生,北方根结线虫主要为害花生和麻山药,花生根结线虫主要为害花生和黄瓜,北方根结线虫与花生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发生量相对较少,土壤线虫土壤的群体密度最高达10条/g。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南部(南疆)皮山农场、二二四团与和田玉龙喀什镇的无花果根际土壤及病根进行采样分离,对分离出来的根结线虫进行计数,统计其密度;并对其卵、二龄幼虫、雌虫及会阴花纹进行观察和测量,对统计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南疆无花果根结线虫有5种,分别为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摩洛哥根结线虫;皮山农场、二二四团与和田玉龙喀什镇3个采样地以和田玉龙喀什镇的无花果根结线虫侵染最为严重,并从农事操作、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个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防病治虫     
甘肃省庆阳市李继干问:四季秋海棠的叶边缘上出现大片的干枯状斑,向叶片洒水后这种现象还会增多,但不向叶面喷水也有发生,这是怎么造成的,如何预防? 答:这是四季秋海棠炭疽病。叶片染病,病斑多始于叶缘。初为半圆形至近圆形或不定形病斑,褐色至灰褐色,边缘色较深,病、健分界明显,病斑上具明显或不大明显的环纹。后期在病斑上可见散生的黑包小粒点或赭红色小液滴。病菌在病部或病残体上存活越冬。条  相似文献   

15.
西葫芦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种业导刊》2011,(5):24-24
1西葫芦白粉病 1.1发生 西葫芦白粉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月季或西葫芦病残体上越冬,借助气流或雨水进行传播,通过叶片表皮侵入植物,在高温干旱或高温高湿条件下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蔡保松经过多年研究与试验发现,木霉菌系统通过诱导可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和叶斑病,并提出了相关增产增效技术,标志着我国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提效有了新技术。据介绍,该技术首次明确了矮化病是由线虫侵染所致,鉴定出病原线虫优势种类,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代习性、耐寒生理和和田间分布与消长规律。确定了玉米高密度种植、秸秆还田、深松改土等对玉米螟寄主范围、叶斑病扩展模式、土传病原菌积累与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明确了玉米  相似文献   

17.
黑刺粉虱 ,近几年已在全市茶园中普遍发生 ,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它传播快、危害重。以幼虫在叶片背面刺吸茶树汁液 ,其分泌物招引煤病发生 ,使茶树叶片正面乌黑 ,阻碍光合作用 ,导致芽叶稀瘦 ,树势衰弱 ,抗冻能力下降。为了减轻黑刺粉虱的危害 ,近年我们观测了其发生规律 ,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结果如下 :1 .发生规律根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 ,黑刺粉虱一年发生 4代。以卵或幼虫在叶背越冬 ,翌年 4月下旬 ,越冬代成虫大量羽化 ,1~ 3代成虫分别在 6月中、下旬 ,8月上、中旬 ,9月下旬盛发 ;盛卵期 5月中、下旬 ,7月中旬 ,8月中旬 ,1 0月上旬 …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昆虫以幼虫越冬似乎弱不禁风,风险较大。因为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一龄幼虫,体壁幼嫩,抗拒寒冬的能力极差;二龄后的幼虫,正处在快速取食和发育旺盛的阶段,体腔内所含水分较多,又没有储备足够的越冬所需的脂肪,因此,一、二龄的幼虫对三说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19.
茶窗蛾Stiglius susukii sgechwanensis Chuet Wang在江西婺源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表土的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除第一代产在茶芽或初展嫩叶的尖端外,2~6代均散产在叶正面。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末开始卷叶为害。幼虫卷筒形叶苞潜藏其中为害,每虫一生一般害嫩叶4~6片。各虫态历期为:卵5.0~13.7d;幼虫9.1~27.9d,预蛹1.6~3.7d;蛹8.3~13.9d,越冬蛹135.0~155.0d;成虫寿命3.3~10.3d。  相似文献   

20.
<正>大蒜线虫有大蒜根腐线虫和马铃薯茎线虫两种,分布广泛,寄主达百余种植物。一、危害症状大蒜根腐线虫,以成虫和幼虫为害蒜株的根茎部位,典型症状是植株无根须。受害后蒜株矮小黄化,新生叶不能开展,蒜叶细长、卷曲折叠;假茎和蒜薹肿胀粗短,畸形、弯曲;根部初呈暗褐色斑,随后茎盘朽烂,根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