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无核红江橙和普通有核红江橙为试验材料,对其花粉育性、成熟胚囊结构以及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无核红江橙花粉出现败育的现象,花粉的生活力和发芽率显著降低,花粉的畸形率显著升高,花粉育性属于低育型。(2)无核红江橙胚囊发育是正常的,具有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3)无核红江橙胚胎发育也出现败育的现象,授粉后4周胚体开始退化,授粉后6周胚乳出现退化,授粉后7周胚胎完全退化消失,最终形成无核果实。综合分析,花粉败育和胚胎败育是无核红江橙无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清见(Tangor)和梨橙(C.sinensis Osbeck)是珍贵的杂交育种材料,为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以其作母本分别与红橘(C.tangerina hort.ex tanaka)和椪柑(C.reticulata Blanco)杂交,设置4对组合,并对授粉后90d的幼胚实施胚抢救,观察统计杂种胚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①分别获得清见和梨橙的杂种胚为357粒和88粒,饱满种子305粒和9粒,正在败育胚52和79粒,完全败育种子187和191粒,胚败育率分别达到14.57%和89.77%;②两个母本的杂种胚均出现了败育,却存在明显差别;③建议在杂交育种中,清见作母本时利用成熟种子播种即可,而梨橙作母本时要依靠胚抢救获得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3.
现行培育无核葡萄的方法是对理想的有核母本授以无核父本的花粉。这种方法效果不大,因为有80%的后代具有种子而被淘汰。 大多数无核葡萄品种的胚珠,在其早期发育过程中败育(有核品种的胚珠经过授粉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12A及其保持系0912B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以确定其花药败育的时期、方式和特点。结果表明:0912A不育系的败育形式多样,主要有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无花粉囊的形成;部分花药在花粉母细胞期至单核小孢子期出现发育异常:有的花粉母细胞液泡化后浓缩解体,还有的花粉母细胞因绒毡层细胞径向肥大或液泡化而受挤压解体;有的花粉母细胞虽能进行减数分裂,但发育到四分体时期或单核时期细胞解体,花粉败育。同时对0912A的花器官形态进行观察,发现其雄蕊退化为细丝状,败育彻底。  相似文献   

5.
2个柑橘品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橘资源中 ,不同种、品种或类型间花粉育性变化极大 ,像枳壳 (Poncirustrifoliata)、宜昌橙 (Cit rusichangensis)等花粉育性极高 ,华农本地早育性较低 ,柑橘、脐橙和温州蜜柑花粉量极少 ,且完全不育。在柑橘栽培中 ,花粉不育、低育的品种、类型可以结无籽或少籽果实 ,商业价值极高。导致柑橘花粉不育或低育的主要原因是花粉母细胞 (PMCs)不发育、退化、减数分裂异常或小孢子早期退化等。伏令夏橙 (C .sinensis)是少籽品种、花粉育性较低 ,而Page橘柚 (C .reticulata×C .paradisi)是自花不亲和类型 ,异花授粉时种籽数较多 ,花粉育性高…  相似文献   

6.
经1982年大冻后,从黔阳无核大红甜橙系回蔸树中选出2个优良芽变株P1和P2,其子代遗传性状稳定,表现无核或近于无核,克服了普通大红甜橙多籽的缺点,而且品质好。从植株性状、产量因素、果实品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结果表明,其品质明显优于普通大红甜橙,无核性稳定,花粉发芽率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而花粉败育是无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普通椪柑好吃但有核,吃起来还要吐籽,人们希望能吃上无核椪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核椪柑品种不断面世,人们吃上无核椪柑的愿望可以实现了.无核椪柑品种是普通椪柑因遗传显性基因的突变,产生优良芽变株系,出现花粉败育及雌性器官也高度不育导致稳定无核的椪柑品系.无核椪柑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果实无核,市场畅销,价格高等优点.无核椪柑与有核椪柑相比可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价格可提高5~7成.  相似文献   

8.
以"无核白鸡心"等5个无核品种为试材,研究无核葡萄品种的胚败育进程.研究表明,无核葡萄品种间的胚败育的进程差异较大,小败育型品种胚败育时间在授粉后32 d起,中败育型品种胚败育时间在授粉后35 d起,小败育型胚的败育进程比中败育型胚快;大败育型品种胚败育时间在授粉后60 d,其败育程度低.胚珠的重量和体积变化可以确定无核品种胚败育时期的大致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形态、花药败育时期和败育分子机理进行研究,明确其不育特性发生的细胞学和分子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其雄性不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GS-19为试验材料,不同温度(15℃和20℃)处理,采用形态学、细胞学方法及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2500),研究其形态特征、花药败育的细胞学及分子机理。【结果】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GS-19的育性转换受温度控制,高温(20℃)不育,低温(15℃)育性恢复。GS-19不育株与可育株花器差异显著,不育株花器显著小于可育株。花药细胞学观察发现GS-19的花药发育过程有花粉母细胞的分化,形成正常花粉囊,不产生花粉粒或者产生微量的无生活力的花粉粒,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到四分体时期,形成了花粉粒外壁发育异常的拟"四分体孢子",逐渐降解,剩下花粉空壳,属于花粉母细胞败育类型。GS-19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蕾转录组分析共获得67 930个Unigene,其中Nt数据库比对到相似序列数最多(52 191个),Nr数据库比对到相似序列次之(46 447个),KOG数据库比对相似序列最少(13 198个);GO注释到25 336个Unigene;KOG注释到13 198个Unigene;KEGG注释到14 778个Unigene。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GS-19不育株花蕾和可育株花蕾中有2 170个基因差异表达,1 078个基因上调表达和1 092个基因下调表达。【结论】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GS-19为高温不育类型,不育株花器显著小于可育株,花丝显著缩短,花药萎缩、干瘪,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到四分体时期,属于花粉母细胞败育类型。转录组测序获得了67 930个Unigene,差异表达基因2 170个。  相似文献   

10.
对某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宜3A花药发育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观察有花率比有宜3A雄性败育发生于花粉母细胞阶段,其主要是花粉母细胞不减数分裂,不能形成二分体或四分体;花粉母细胞原生质体浓缩并逐步收缩,最后解体;厢当于正常油菜的单核小孢子阶段,花粉母细胞壁上形成“类花粉壁”;同时,其绒毡层细胞质浓缩,并逐步解体。  相似文献   

11.
无核椪柑--"赣椪1号"花粉育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无核Peng柑“赣Peng1号”品种的花粉发芽率,花粉畸形率,花粉量,花粉粒的大小,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及花粉形态观察等试验,与普通有核Peng柑品种为对照,研究其花粉育性。研究表明,“赣Peng1号”花粉育性属中育型,其无核性状的成因并非由于花器发育不正常与雌雄配子不育所引起,可能因其胚早期败育或自交不亲和所致。  相似文献   

12.
运用酸解及改良卡宝品红染色压片相结合的方法,对无籽八月橘及其有籽原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花粉粒形态、生活力、发芽率和畸形率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籽八月橘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能形成正常的四分孢子,且花粉的育性较强,与其有籽原种的育性无显著差异,表明无籽八月橘无籽与花粉育性无关.  相似文献   

13.
无籽八月橘花粉育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酸解及改良卡宝品红染色压片相结合的方法,对无籽八月橘及其有籽原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花粉粒形态、生活力、发芽率和畸形率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籽八月橘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能形成正常的四分孢子,且花粉的育性较强,与其有籽原种的育性无显著差异,表明无籽八月橘无籽与花粉育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经辐射处理的甜橙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出现染色体易位、倒位、不联会的单价体等异常现象。由此而引成的花粉形态出现各种变异,育性降低,因而产生无籽少籽的果实。经统计分析,染色体畸变的细胞频率与果实的种子数为显著的负相关,花粉发芽率与果实的种子数为显著的正相关。在各种染色体异常中,不联会的单价体是引起花粉败育产生无籽果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水稻转基因后代中,筛选到1个与雌配子育性相关的突变体,该突变体自交后代群体外源标记基因(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保持1∶1的分离规律,连续6代自交没有得到纯合株系;正、反杂交以及测交分析显示,潮霉素抗性基因只能通过雄配子进行传递;结实率统计分析表明具有外源标记基因hpt的单株有近乎一半的雌配子发生败育,胚囊的育性与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受精及胚发育过程,采用荧光显微、整染透明及石蜡切片法观察菠萝蜜的花粉萌发和胚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菠萝蜜授粉6 h后,花粉粒开始萌发;授粉12 h后,花粉管开始进入花柱;授粉72 h后,花粉管通过花柱进入子房;2)谢花后第9天,胚乳先于合子分裂;谢花后第16、18和21天,胚依次发育至球形胚、心形胚和子叶胚,胚乳为细胞型胚乳;3)菠萝蜜不形成种子的主要原因有胚囊败育、胚珠败育及胚囊未受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禅寺丸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并观察是否存在花粉及胚囊败育现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禅寺丸花药四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绒毡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有3个萌发孔;不同药室间及同一药室内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且有巨大花粉(未减数花粉)的产生。子房8室,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和单孢原细胞;大孢子四分体直线排列,功能大孢子位于合点端,蓼型胚囊。禅寺丸花粉和胚囊发育过程多数正常,不仅可作为授粉树种,也可作为优良的杂交母本。  相似文献   

18.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粉发育的细胞学研究与PCD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可育水稻农垦58N的花粉及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垦58S雄性败育起始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发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终结于单核晚期,形成典败型花粉;TUNEL检测显示,农垦58S的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但解体过程缓慢,一直持续到花粉发育后期,使单核花粉无法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败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