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主要阐述近自然育林的概念,龙江森林经营概况,以及今后龙江应如何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发展林业事业.  相似文献   

2.
近自然森林经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过去几个世纪森林被大量砍伐以及脆弱生态景观退化过程中, 欧洲率先提出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 并将其付诸于实践。而后, 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文中从基本原则、基础问题、关键要素、预测方法、决策步骤等多个角度对近自然森林经营进行了分析总结, 并介绍了欧洲广泛使用的近自然经营方式——目标树经营, 旨在促进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景观异质性分析近自然森林经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着手分析了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其本质是对森林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和促进,是森林经营学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具有充分利用异质时空,提高森林系统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增强系统抗干扰性和稳定性等诸多优点,从而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命运多舛的近自然森林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回顾德国有关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对于100年来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 揭示了从对法正林反思到连续森林运动再到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提出、被政治化以及遭到冷遇和后来受到民间重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浅谈哈尔滨市近自然森林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法培育森林是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总结12年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入探索了这种先进的森林培育方法对改善森林现状、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绿色发展的适用性,介绍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特点和12年的实验成果,对改善森林经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欧洲近自然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欧洲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起源、内涵以及在全球的应用与发展,并阐述了其基本经营模式,将对我国可持续森林经营理论的形成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森林近自然经营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黑龙江省几十年来经营红松人工林的经营教训,指出若想做好森林近自然经营工作,必须从现存原始天然林保护、过伐天然林的林相整理、人工林天然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母树保护和良种基地建设等5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期达到自然和谐的森林近自然经营。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的森林近自然和价值化经营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近自然和价值化经营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 提出了其基本原则、技术体系以及计划和管理制度, 最后介绍了哈尔滨市实施森林近自然和价值化经营的初步效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现状及近自然育林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用材树种,在满足国内木材需求和维持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对森林的利用形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马尾松林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其提供多种生态服务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马尾松林经营模式。近自然育林以培育结构复杂、物种丰富、功能多样的森林群落为目标,是满足人们对森林多种需求的有效途径。文中综述了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现状及近自然育林理念在马尾松林经营中的探索应用,并提出马尾松林未来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浅谈近自然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近自然林业的建设问题,阐明了近自然林业的理论基础及核心内容,并对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德国的应用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德国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20年来的经营效果,总结德国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经验。[方法]在明晰近自然森林经营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两期(间隔期10年)资源清查数据对比,对德国大面积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20年的经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期资源清查数据表明,德国采用近自然经营20年后,针叶林如挪威云杉和欧洲赤松的面积显著减少,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持续增加;阔叶树种蓄积平均增长量约为15 m~3·hm~(-2),针叶树种蓄积平均增长4 m~3·hm~(-2),挪威云杉是唯一蓄积下降的树种,下降了5 m~3·hm~(-2);近自然度等级变化表明,人工林面积在减少,而近自然森林的面积在增加,甚至符合原始林等级的森林面积也在增加。[结论]实现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联邦政府促进和保护森林的政策以及林场主所采用的先进的森林经营技术也是德国森林每公顷蓄积达到336 m~3的重要原因;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原则下,德国森林中针阔混交林比例显著增加;将近自然程度不高的人工林经营转化为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德国森林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提高我国森林质量的可行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森林质量较低、人工林树种单一等问题。由于继续增加森林面积的潜力有限,我国发展森林资源的重点应该从面积的增加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来。起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森林经营实践,可以兼顾森林三大效益,平衡林业利益分配,有利于提高森林整体质量。应该调整和改进我国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实施择伐经营和结构调控,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森林质量,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自然森林经营发源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是当今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森林经营方法。以德国巴伐利亚州4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为依据,从森林结构、枯木状况、森林近自然度、森林蓄积量4个方面对近自然森林经营成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971—2012年的41年间,巴伐利亚州阔叶树种占比由22%提高到35.7%,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64.1%,复层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77.4%,森林年龄结构基本实现了均衡分布;林内枯木数量达22 m3/hm2,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营养来源;自然林和近自然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42.6%,比德国全境高6.8个百分点;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396 m3/hm2,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建议我国在营造林工程项目中加大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推广应用力度,建好示范样板,并进一步探索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自然林业认为森林经营是对林木自然生长过程的模仿。从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措施和经营结果等方面评价了传统集约经营的毛竹林,指出传统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具备近自然经营的潜力,但在经营理念上需要以近自然经营理念为指导。根据近自然经营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森林的近自然度、物种多样性、产品多样性以及林分的经济产出等指标分析了毛竹林近自然经营的可行性,以期为毛竹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矮林由于质量差、长势差、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差,急需通过森林经营提高林分质量.提出了老龄矮林由于其已失去天然更新的能力,主要依靠渐进式人工造林的方式,逐步改造为乔林;中龄矮林则主要依靠天然更新进行转变经营,逐步转化为乔林;幼龄矮林可先采用目标树经营法进行经营,并同时促进天然更新,并在天然更新成功后逐步转变为乔林.探...  相似文献   

16.
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系统论、可持续发展论和生态经济论为指导,以森林立地分类评价为基础,采用森林立地因子、生态区位因子和经济社会因子对森林经营进行分类,在森林经营分类的基础上把森林类型等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对不同的森林经营类型提出了培育的主要措施和森林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区参与式森林经营是近10年来尝试采用的一种新的森林经营发展模式.本文在对杨柳流域社区森林经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参与式森林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参与式森林经营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流域景观异质性及森林动态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概述了流域景观异质性的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 对景观异质性的成因及流域景观的组分进行了综述, 提出流域景观异质性的研究重点在于嵌套流域的尺度转换。当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景观生态研究, 遥感的重点在于解译分类, 而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空间分析功能提供了景观异质性和动态模拟研究的新途径。景观动态研究的主要途径是模型模拟, 文中对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对象的异质种群模型、林窗模型和空间直观景观模型进行了评述, 指出景观动态模拟重点在于参数化过程中类型变量的判别根据, 今后森林动态模型发展需要对空间属性和过程变化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坡面径流场和三角形-梯形复合测流堰方法,观测了芦花冲小流域多功能防护林林地的径流、泥沙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多功能防护林体系的水土保持效果明显,不同造林模式林地同对照比较,坡面径流量减少17.75%~77.41%,泥沙流失量减少55.24%~89.83%,土壤容重减少3.00%~30.30%,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2.67%~75.55%。应用世行多功能防护林造林模式营造林3~4a后,林地的水土流失可以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