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试验选用4种杀虫剂(3%啶虫脒EC、0.3%苦参碱AS、48%毒死蜱EC和70%吡虫啉WG)进行了棉蚜的田间防治试验,比较4种杀虫剂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棉蚜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施药后1d,45%毒死蜱2 000倍液防效最好,达到了80.33%;施药后7d,4种药剂防效都达到最高值,均在90%左右;施药后15d,4种药剂防效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以3%啶虫脒2 000倍液和0.3%苦参碱1 500倍液的防效最好,防治为83.76%和85.94%。  相似文献   

2.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制蚜菌素对黄瓜瓜蚜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6399+6.0233x(r2=0.954),LC50为1.6819mg/L,其活性高于吡虫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4%制蚜菌素水剂13.33mg.ai/kg在药后1d、7d的防效均达97%左右,其速效性、持效性和防效与对照药剂40%乐果EC800mg.ai/kg相当。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网罩的方法,分别在现蕾期和开花期人工接虫,研究了亚麻蚜的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现蕾期,产量损失率(y)与百株虫量(x)的关系为y=16.53lnx-117.5,相关系数(R2)为0.883;开花期,产量损失率(y)与百株虫量(x)的关系为y=19.87lnx-131.5,相关系数(R2)为0.813,二者相关性极显著。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确定了这2个生育时期亚麻蚜的防治指标,现蕾期的防治指标为900~1 200头/百株,开花期的防治指标是1 500~2 000头/百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丙环唑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及施药后的田间防病增产效果,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得丙环唑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5.28+1.61x(r2=0.979 8),EC50=0.67 μg/mL.田间施药用量为丙环唑112.5 g/hm2,于破口前6 d和齐穗后各用药1次,田间病穗防效与病粒防效分别达68.20%和73.71%,可提高水稻产量10.62%.  相似文献   

5.
6种杀虫剂防治豇豆豆荚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6种杀虫剂防治豇豆豆荚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5 000倍液与6%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对豆荚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氯虫苯甲酰胺SC 5000倍液药后7、14、21 d的防效均在95%以上;6%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药后7、14、21 d的防效均在83%以上。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 000倍液、18%杀虫双AS 180倍液3种药剂的防效为48%~60%,防治效果不理想。48%毒死蜱EC 900倍液防效极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堆蜡粉蚧若虫有较好防效的杀虫剂,为堆蜡粉蚧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喷雾施药法分别测定9种杀虫剂单剂及其中两种药剂按不同比例混用后对龙眼上堆蜡粉蚧的田间防效.[结果]药后7d,22.4%螺虫乙酯SC 4500和3500倍处理及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质量比为7∶3)2000和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均高于90.00%,50%噻虫胺WG、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1∶1)和10%吡虫啉WP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在80.00%以上,其余药剂的防效均低于76.00%.药后15d,22.4%螺虫乙酯SC 4500和3500倍、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1∶1)2000和1000倍、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3∶7) 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在95.00%以上,48%毒死蜱EC和10%吡虫啉WP1000倍处理对堆蜡粉蚧的防效在90.00%以上,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3∶7)2000倍处理、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7∶3)和20%甲氰菊酯EC 1000倍处理防效在80.00%以上,其余药剂的防效则在80.00%以下.[结论]22.4%螺虫乙酯SC、25%噻嗪酮WP+48%毒死蜱EC(质量比1∶1、3∶7和7∶3)混用可作为果园中防治堆蜡粉蚧的首选药剂,48%毒死蜱EC和20%甲氰菊酯EC可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均可提高水稻产量,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子,远高于磷、钾肥增产效果。产量(y)与施氮量(x1)、施磷量(x2)、施钾量(x3)呈抛物线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1 9x12+18.255x1+5 063.8;y=-0.135 3x22+29.049x2+7 159.4;y=-0.033 7x32+15.238x3+7 057.2。不同肥料因子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不一,氮肥促进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加,而降低千粒重;磷肥促进有效穗数、千粒重增加,而对穗粒数影响不大;钾肥促进穗粒数、千粒重增加,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氮、磷、钾肥对水稻形态影响不一,3种肥料因子均能增加叶面积,但氮肥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磷肥和钾肥;氮肥增加株高和穗长显著,而磷钾肥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齐国康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124-124
为了筛选出防治玉米螟的安全高效药剂,进行了5种杀虫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和3%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效较为理想,分别达100%和91.7%。生产上应加强玉米生长中后期对玉米螟的防治,使用剂量为20%氯虫苯甲酰胺5000倍液,3%甲维盐2500倍液。  相似文献   

9.
2014年5月于新疆伊犁伊宁县苹果种植园进行了防治苹果绵蚜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阿立卡ZC稀释30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绵蚜效果好、持久性长,施药后15 d防效达到了97.07%,明显优于48%毒死蜱(乐斯本)EC稀释1 500倍液和5.0%啶虫脒EC稀释3 000倍液的防效,经方差分析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接虫法,探讨了不同密度菜青虫对春甘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青虫百株虫量(x)与甘蓝产量(y)呈显著负相关,相关式为y=165.8904—0.0385x(r=-0.9902)。通过五种曲线模拟及回归分析,得出了虫口密度与甘蓝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即=0.0208x~(1.0057)(r=0.9961)。提出了豫南地区甘蓝菜青虫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5头。  相似文献   

11.
国内防治稻曲病药剂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各地防治稻曲病的51种常用药剂进行室内抑菌测定,并挑选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20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2种药剂在推荐使用浓度下能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生长。20种参试药剂的田间防效为5. 70%~82. 27%,存在着较大差异。药剂田间防效与室内抑菌效果不完全一致,总体上田间防效好的药剂室内抑菌率高,抑菌率低的药剂田间防效一般也较差。三唑类杀菌剂的防病效果较好。另外,通过分析稻曲病病穗率(x)与病情指数(y)的相关性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y=0. 571 3x-1. 048 1(5. 55≤x≤20. 06,r2=0. 994 4)。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防治火龙果褐圆蚧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宜的药剂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火龙果褐圆蚧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40%杀扑磷EC 800倍、1000倍的总体防效最佳,药后20d防效分别达到94.84%、92.94%;25%噻嗪酮WP 1000倍和50%啶虫脒WG 25000倍的防效次之,药后20d防效分别达到81.21%和82.77%;40%噻嗪·毒死蜱EC 1000倍较差,药后20d防效为78.77%。  相似文献   

13.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0%爱苗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爱苗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能力较强,其毒力回归式为:y=4.026 5 0.788 1 x,EC50=17.19 μL·L-1;田间试验表明,爱苗乳油用量为225 mL·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可达62.4%,与对照相比增产13.4%.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的高效安全药剂,于2015年7月在田间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及40%稻瘟灵乳油防效突出。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hm~2对水稻二化螟药后7、14 d防效分别为85.7%、95.9%,药后28 d保苗效果95.6%;对稻纵卷叶螟7 d防效达92.2%;21 d保叶效果94.9%;40%稻瘟灵乳油1 500 m L/hm~2穗期2次施药对穗颈瘟防效达86.3%~98.4%,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40%稻瘟灵乳油水稻增产效果为42.11%。  相似文献   

15.
6种杀虫剂对双季晚糯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金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85-15687
于2006~2009年比较了6种药剂对双季晚糯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22%吡·毒EC1000倍液防效最好,施药后1d校正防效达97.48%,药后7d校正防效达98.50%;其次为5%氟虫腈SC和48%毒死蜱EC,校正防效均达95%以上;20%三唑磷EC的防效较差,仅8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悬铃木方翅网蝽室内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8种杀虫剂单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进行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d,40%辛硫磷BC1 500倍液、2.5%功夫菊酯EC2 000倍液EC、20%速灭杀丁FEC2 000倍液、3%啶虫脒ME3 000倍液效果较好,校正防效分别为81.36%、85.09%、83.99%、84.18%,而48%乐斯本EC2 000倍液、5%锐劲特SE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EC4 000倍液防效较差;药后3d,各个处理药效明显提高;药后5d,3%啶虫脒ME3 000倍液,40%辛硫麟BC 1500倍液、2.5%功夫菊酯2000倍液、20%速灭杀TEC2 000倍液、70%艾美乐WG15 000倍液效果较好,校正防效在90%以上,1.8%阿维菌素EC4 000倍液最低,校正防效为84.19%.本文还提出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5种杀虫剂防治烟蚜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防治烟蚜的新型药剂,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为评价指标,在田间对70%吡虫啉WP、5%吡虫啉EC、5%啶虫脒ME、10%12a-羟基鱼藤酮EC和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新型烟碱类杀虫剂5%啶虫脒ME 1 000倍液、70%吡虫啉WP 1 250倍液和5%吡虫啉EC 1 000倍液的田间防效较理想,药效发挥快且持久,施药1、3、5、7天后的防效均超过了9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2 000倍液的防效,并且对烟株安全无药害,可在烟草上推广使用;新型植物源杀虫剂10%12a-羟基鱼藤酮EC 1 000倍液对烟蚜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1987~1989年对扬麦5号在不同播期和基本苗下的单株成穗规律以及单株成穗数、小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粒重等穗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基本苗4~20万、播期10月9日~11月9日范围内,基本苗越少、播期越早、个体的潜力越大;表现在单株成穗多,结实小穗数增加,退化小穗数减少,小穗平均结实粒数增加,以及穗型大、粒重高。单株成穗数(x)与每穗粒数(y)的关系可用y=ax~b方程加以描述。每穗结实小穗数(x)与每穗粒数(y)的关系可用y=ax+bx~2方程加以描述。每穗退化小穗数(x)与每穗粒数(y)的关系可用y=ae~(bx)方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20.
杀虫剂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糯玉米吐丝期,开展了6种药剂喷灌"4腋1顶"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灌25 g/L多杀菌素悬浮剂800倍液、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15%茚虫威悬浮剂2 000倍液,雌穗被害率均被控制在3%以下,防治效果达95%以上。建议生产上优先选用这些药剂用于糯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