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带状疏伐经营技术的主导思想是使落叶松人工纯林改造为针阔叶混交林,以提高人工群落的生态效益。带状疏伐经营技术实质上具有培育、改造、利用三者相结合的含意。该技术的采伐年龄确定为20—22a。它比选择性疏伐技术提前20a将人工落叶松纯林改造为带状针阔叶混交林,缩短了培育周期。由于边行效应的作用,带状疏伐经营技术对保留带林木起着明显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采伐带上应以人工更新为好,树种以水曲柳、胡桃楸、椴树为主。带状疏伐经营技术比选择性疏伐可提高木材出材量10%—12%,产值提高15%—18%,劳动生产率增加10倍。该技术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保证安全作业。该技术的保留带上的落叶松在作业后10—15a,可全部进行采伐,在采伐迹地上栽植红松,其两侧则受到已成长起来的水曲柳林墙的庇护。  相似文献   

2.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岔林业局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不同年龄采伐和更新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对于人工落叶松近熟林,在其采伐后更新树种的选择上应以云杉、红松为主,不宜选择落叶松造林;在采伐方式上,对落叶松人工近熟林的经营宜采用大强度间伐,每公顷保留400株为宜,不宜采用大面积皆伐和带状皆伐方式;落叶松人工林经济成熟年龄应定15~20 a;在一般公益林区,落叶松人工林数量成熟年龄应定在25-30 a为宜。  相似文献   

3.
松苗立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是苗圃中针叶树苗木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幼苗被害后,死亡率很高.东北地区该病害发生非常普遍.受害苗种主要有樟子松、黑松、红松、赤松、落叶松属等.  相似文献   

4.
松苗立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是苗圃中针叶树苗木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幼苗被害后,死亡率很高。东北地区该病害发生非常普遍。受害苗种主要有樟子松、黑松、红松、赤松、落叶松属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国营林场森林蓄积量,对天然白桦次生林进行30多年的改造,在国家已审批可改造林地,对不同坡向选择栽植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与白桦天然萌芽更新形成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在阴坡、半阴坡混交林中落叶松生长最快,樟子松次之;而在阳坡、半阳坡混交林中,油松、樟子松生长旺盛.随着林龄的增长,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改造北方林区天然次生林,可达到森林经营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间伐强度对日本落叶松复层林下针叶树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本溪市实验林场内的日本落叶松人工中龄林、近熟林进行不同间伐强度的更新试验,采取4种抚育强度的间伐措施:伐1行留3行(Ⅰ型)、伐2行留2行(Ⅱ型)、伐3行留1行(Ⅲ型),皆伐后迹地更新(Ⅳ型)。选取4种针叶树种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作为更新树种,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复层林下层更新幼苗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上层林分抚育强度的增大,下层林分的苗高、地径、叶长、主根长、侧根长和侧根数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更新幼苗根、茎、叶和总生物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复层林中上层林木抚育强度大小决定了下层更新树种的生长效果,但红松与云杉在幼龄林生长期内的适当庇荫才能达到最优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7.
红松、樟子松、落叶松是我国北方三大用材树种。80年代初,针对三树种人或幼龄林抚育间伐技术的指标,开展了定位与半定位试验研究。结合林业生产,探讨了红松、樟子松、落叶松林持久能间的开始期、间隔期、终止期、抚育采伐强度及间代方法。  相似文献   

8.
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和更新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岸带木麻黄基干林带采用间隔带状采伐和不同采伐宽度更新、不同郁闭度林下套种和林带最前沿保留30~50m宽不渐伐前提下对林带渐伐处理郁闭度降至0.2~0.3后套种造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间隔带状采伐方式对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并选择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湿地松、刚果12号按等树种造林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三年郁闭成林,生长量均达到速生丰产标准,更新起来新林带内风速小,防护效能显。10m、20m、30m三种采代带宽度更新木麻黄幼林生长差别不明显,防护效能以10m、20m采伐带宽度为佳。(2)林下套种树种生长状况与老林带郁闭度关系密切。木麻黄、湿地松在林带郁闭度0.3以下套种生长较为正常,乌墨在林下套种生长不良,木麻黄无性系粤701、粤601、粤501、东1及东2在林带郁闭度0.25以下造林保存离高、生长较快,在  相似文献   

9.
开拓效应带抚育改造次生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造林成本,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增加后续森林资源,对有前途的次生林进行带状采伐,开拓效应带,林墙下造林,保留带进行抚育间伐。通过对次生林的抚育改造,提高了效应带内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了林木生长,同时提高了保留带内次生树种的生长量,立木规格,蓄积量也得到提高,改善了林分结构,提高了森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三江平原低质次生林,应用效应带方式进行改造,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开拓效应带,营造红松人工更新层改造低质次生林,不同位置的幼树生长已呈现明显的差异:6m宽效应带上栽植的3行红松功树中,中间行幼苗在高生长、地径生长等各指标上都呈现明显优势;其次是西行和东行,以保留带内栽植的红松幼树生长相对最差。效应带是改造低质次生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与化学组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从五种针叶树叶(白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黑皮油松、樟子松)以及六种阔叶树叶(柳树、白桦、杨树、黄波罗、水曲柳、蒙古栎)的春季和秋季样品的水分、灰分(水溶性和水不溶性)、醚抽提物、含氮量、含磷量的分析得出:兴安落叶松和柳树的可燃性最小。这一结果与热重分析所得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水曲柳及其混交树种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红松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动态,为水曲柳人工林的优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29年生水曲柳纯林、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红皮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为对象,利用野外取样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水曲柳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1) 生长季内水曲柳叶片C、N、P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变化范围为556.71~446.15g/kg、32.61~18.74g/kg、3.62~1.26g/kg;C/N、C/P、N/P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升高,变化范围为17.06~23.81、150.60~350.56、9.10~16.98。(2)混交树种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C含量及红皮云杉与红松叶片N、P含量呈波动态势,长白落叶松叶片N、P含量逐渐降低;长白落叶松叶片的C/N和C/P平稳升高,红皮云杉叶片的C/N和C/P连续下降,红松叶片的C/N和C/P呈波动态势。长白落叶松和红松叶片的N/P先升高后降低,红皮云杉叶片的N/P先下降后平稳。(3)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叶片的N、P含量显著高于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的N、P含量,C/N和C/P显著低于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的C/N和C/P。结论培育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优于培育水曲柳红松混交林和水曲柳红皮云杉混交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在生长季初期保证林地氮肥的数量,中期注意补充林地的氮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13.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14.
以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8种人工纯林(胡桃楸、水曲柳、黄檗、白桦、兴安落叶松、樟子松、黑皮油松、红皮云杉)为研究对象,在对不同纯林的土壤酸碱度、相对含水量和电导率等基本理化性质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了各样品的土壤真菌宏基因组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人工纯林的土壤酸碱度、相对含水量和电导率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H值的变化范围在4.597~7.393,相对含水量为4.11%~10.90%,土壤电导率为953.000~3443.333μs· cm-1,其中胡桃楸林的土壤pH值和电导率最高,兴安落叶松林相反。土壤真菌宏基因组检测发现9个样品土壤真菌宏基因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9个样品中共检测到8个真菌门、24个纲、63个目、124个科、211个属、362个种。其中真菌门和真菌纲水平的变化最明显,主要涵盖了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接合菌门、球囊菌门。另外,在黑皮油松中检测到近年来新发现的子囊菌门古菌根菌纲真菌,在对照样品中检测到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伞型束梗孢菌纲真菌,在胡桃楸和水曲柳样品中检测到球囊菌门真菌,而担子菌门黑粉菌亚门外担菌纲真菌仅在对照和红皮云杉样品中检测到。在真菌门分类水平上,胡桃楸、水曲柳、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样品中以子囊菌门真菌为优势菌种;白桦、黑皮油松、红皮云杉样品以担子菌门真菌为优势菌种。在真菌纲分类水平上,主要以伞菌纲真菌为优势菌种。水曲柳土样样品中发现优势菌种为子囊菌门盘菌亚门下的粪壳菌纲真菌。  相似文献   

15.
东北内蒙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红皮云杉、胡桃楸、水曲柳7个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分析与总结。主要对各树种的早期选择,种源遗传稳定性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种源选择不仅为各造林地区提供了最佳种源,而且也为今后各树种的遗传改良、种子调拔、良种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的四个林型中,通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干扰和对小哺乳动物的排除(靠铁丝网),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天然幼苗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强度地表干扰对幼苗发生最有利,而仅去除下层植被但不去除枯枝落叶层的中度地面干扰仅在赤杨落叶松林中有利,而在其他三个林型中则效果不显著,甚至有害.动物啃食在除丛桦落叶松林以外的其他三个林型中对幼苗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Li-6400光合分析仪,对不同采伐类型1型(采伐2行落叶松保留2行落叶松)和2型(采伐3行保留3行)的长白落叶松林下人工更新的幼树红松、云杉、北美乔松、白桦的光和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幼树的光响应曲线符合三元回归方程模型;各幼树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差异不显著;2型中各幼树的表观量子效率的数值好于1型;云杉、红松、北美乔松的光响应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数值,2型均大于1型,白桦则是1型好于2型;云杉、红松、北美乔松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1型的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2型的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相同树种同一时刻的净光合速率数值2型好于1型;白桦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是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和14:00左右,同一时刻的净光合速率数值1型大于2型。  相似文献   

18.
帽儿山主要树种燃烧性分析与排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专家打分法对19种乔木的理化性质数据及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树种的燃烧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性最强的树种是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落叶松(Larixgmellini Rupr);燃烧性最差的树种是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家榆(Ulmus pumila L.)。燃烧性差、抗火及耐火性好的树种,可以考虑作防火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