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3.
The filamentous roots of mustard (Raphanus sativus), radish (Brassica nigra), squash (Cucurbita pepo), 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are covered throughout their length with living nucleated root hairs which may measure 1600 micro or more. The outer walls of piliferous and nonpiliferous cells consist of successive layers of mucilage, cutin, and the cellulose-pectic framework of the cell. Plasmodesmata and pits occur on all cell walls.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individual pores and pits in the microfibrillar wall are evident throughout the length of the root hair. The "semipermeable membrane" of the root hair zone is thus structurally complex.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表明:湖北海棠[MalushupehensisRehd]、山定子[M.baccata(L.)Borkh]、西府海棠[M.micromaluMakino]、毛山定子[M.mandshurica(Maxim.)Komrov]、三叶海棠[M.sieholdiiRehd]、垂丝海棠[M.halliamaKoehne]6个种苹果叶片两面茸毛平均长度最短,无论与苹果[M.pumilaMill]的二倍体或三倍体栽培品种、或与矮化砧比较差异均显著。三倍体品种叶片上表皮茸毛长度与粗度及下表皮茸毛粗度均大於二倍体品种.元帅系短枝型品种无论上下表皮毛的长度与粗度均比普通品种大.故而认为叶片茸毛在苹果种质鉴定研究中可做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被毛形态特征的显微结构研究可以为动物种属鉴定及识别提供依据。试验对加利福尼亚兔(Lepus californicus)、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及草兔(Lepus capensis)的毛纤维横切图和它们不同部位的直针毛髓质指数的研究表明,草兔毛纤维横切图异常特殊,可将其与加利福尼亚兔及家兔进行区分,加利福尼亚兔与家兔的毛纤维横切图相似,不能进行二者的区别鉴定;但加利福尼亚兔与家兔在髓质指数区间上的分布有所区别,依次为47.5%~71.7%和72.8%~91.1%,此指标可以将二者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7.
棉属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野生棉种中有许多优异的农艺性状和丰富的基因资源,将野生澳洲棉和黄褐棉的优良性状导入陆地棉,以期改良栽培种陆地棉。采用栽培种陆地棉和野生澳洲棉杂交获得杂种F1,然后对其进行染色体加倍,加倍后的异源六倍体再与野生黄褐棉杂交,产生陆地棉、澳洲棉和黄褐棉的三元杂种,并对三元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三元杂种F1的减数分裂异常,主要表现在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均等分离,在四分体形成时期,常出现一些多分体和微核。统计结果表明,末期Ⅱ形成的异常型孢子占绝大多数,而其正常的四分孢子数仅占8.4%,导致最后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这是三元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三元杂种不育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也为棉花新种质的创制提供了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8.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的系统观察表明,小孢子母细胞间胞质通道的发育是棉花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胞质通道的形成始于减数分裂的前夕,在减数分裂Ⅰ期间充分拓宽,在减数分裂Ⅱ期间逐渐消失。胞质通道的存在仅限于相邻小孢子母细胞的壁之中.胞质通道的孔径分布为150~3300 nm,大部分细胞器均能通过充分拓宽的胞质通道进行胞质间运动。胞质通道的形成可能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同步性有关。偶尔也能观察到核物质的胞间穿运,但这种核物质表现出降解的状态,推测这是非正常发育小孢子母细胞间降解原生质胞间转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棉属多倍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倍化在许多植物的物种形成及其随后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棉花是一个大属,一些棉种的起源发生过多倍体化,部分二倍体种是染色体二倍化的多倍体,比克氏棉最典型,拟似棉最复杂,还有D基因组的旱地棉和B基因组的3个种。陆地棉等5个异源四倍体种是多倍体化典型,是由A与D基因组近似的祖先种经过杂交和染色体加倍的双二倍体。它们的D亚组供体亲本种,前人认同的是雷蒙德氏棉,然而近期荧光原位杂交和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提出了雷蒙德氏棉可能不是陆地棉亲本种的观点。四倍体棉种形成的多倍体化过程有多种推论,较为共识的时期是中更新世,结合近期包括叶绿体在内的基因组学的研究支持中更新世或更后些时候。荧光原位杂交、包括叶绿体在内的基因组学将为棉花多倍化分析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品种抗盐细胞系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陆地棉品种新陆早1号、新陆早7号愈伤组织抗盐细胞系的筛选进行了研究,初步获得了新陆早7号抗85.6 mmol/l NaCl的稳定细胞系,并通过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棉属种间杂种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合成的 [AG]复合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即亚比棉与 [AD]复合染色体组的陆地棉、海岛棉、黄褐棉、夏威夷棉的种间杂种F1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鉴定表明 ,亚比棉的小叶、多毛及种子低酚、植株高酚等特异性状转育到了 [AD]复合染色体组的棉株上。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上述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亚比棉的基因转移给了杂种后代 ,并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12.
基于Image J软件的水稻根毛长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视镜拍摄的水稻(Oryza sativa)中旱5号(ZH5)和珍汕97(ZS97)的主根照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J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水稻根毛长度测量方法。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和培养条件下,分别对位于水稻主根不同部位根毛的长度进行统计,得到一组最优的水稻根毛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用所建立的水稻根毛长度测量体系,对两组肉眼观察根毛长度无明显差异的水稻品种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以检测出两个水稻品种间根毛长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棉属A、D组棉种是研究物种形成过程中生殖隔离机制和基因组互作的良好材料,本研究旨在获得AD远缘杂种并从形态学初步鉴定杂种的真实性,探讨A、D组棉种间生殖隔离的先后顺序,并进一步探究亲本基因组在杂种中的互作模式。[方法]选用A组亚洲棉、草棉为母本,D组雷蒙德氏和瑟伯氏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杂种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形态性状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四个组合中只有亚雷、草雷和亚瑟获得杂种并长成植株,亚雷和草雷组合的杂种植株长势旺盛并能开花,且杂种大部分性状间于双亲之间;亚瑟组合收到种子并能成苗,但植株生长受阻不现蕾;草瑟组合没有收到饱满种子。[结论]草瑟组合属于合子前生殖隔离;草雷、亚雷、亚瑟生殖隔离是由合子前和合子后生殖隔离共同起作用。且草雷、亚雷杂种基因组互作亲和,而亚瑟杂种基因组互作不亲和。D组雷蒙德氏棉能同时和A1、A2组杂交成功并获得杂种后代,进一步验证了雷蒙德氏棉被视为四倍体棉种祖先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
用天然绿色棉GC1011(GossypiumhirsutumL.)和白色海岛棉324(GossypiumbarbadenseL.)配置杂交组合,F1各单株之间性状稳定一致,F2疯狂分离,经5年连续选择,获得了四个较稳定的杂种新品系,即G324-1、G324-6、324-15和324-24,其纤维品质优良,纤维天然绿色。纤维长度、衣分、及籽棉产量都比GC1011有所提高,其纤维长度分别为28.3mm、27.8mm、28.5mm、28.1mm,衣分分别为25.5%、25.2%、25.8%和28.4%,平均籽棉每公顷产量分别为4962kg、4936.5kg、4929kg、和4956kg,均超过了绿色棉亲本GC1011,并具有较强的抗枯萎病和抗蚜虫能力,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辣椒体表茸毛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辣椒体表茸毛的特点。[方法]以有茸毛与无茸毛辣椒植株为试材,观察辣椒体表茸毛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结果]辣椒植株茎和叶片表皮的茸毛是茎和叶片表皮层的一部分表皮细胞突起形成的多细胞毛,大多数为没有分枝的单茸毛。同一辣椒植株上不同部位的茸毛数量不同,植株上部茸毛多于植株下部;生长点及幼茎茸毛最多,其次是叶片背面,再次是叶片正面。随着叶片的逐渐长大到定型,叶背主脉的茸毛密度逐渐降低。[结论]揭示了茸毛的分布特点,为茸毛性状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烤烟腺毛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烤烟叶片腺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烤烟腺毛(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起源于叶原基或幼叶上的原表皮细胞,该细胞进行垂直于叶表面方向的突出生长,径向加宽,形成原生质浓厚的腺毛原始细胞.腺毛原始细胞随之进行一系列的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形成腺毛的基部、柄和头部,最终发育为各种稳定的腺毛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为消除遗传背景的干扰,深入剖析陆地棉遗传背景下渗入的海岛棉Chromsome7(Chr.7)片段对优异纤维性状的遗传贡献,本研究从(鲁棉研22×鲁原343)重组自交系中选择携带海岛棉Chr.7染色体片段的优质次级渐渗系R472作亲本,与高产亲本鲁棉研22回交,构建了包含514个F2单株的次级定位群体。利用JoinMap构建Chr.7的遗传图谱,运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2软件和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对纤维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显示,利用WindowsQTLCar-tographer2.5检测到1个纤维强力QTL(qFS—C7-1),距离渐渗位点DC401828.1cM,可解释表型变异率5.66%,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携带有海岛棉Chr.7染色体渐渗片段的R472;利用QTLNetwork-2.2检测到1个纤维强力QTL(qFS—C7-1)、1个纤维细度QTL(qFM—C7-1)。2个作图软件定位的纤维强力QTL位点基本一致,可认为是同一位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钢直尺、H6303i生物显微镜及配套的图片处理、测量软件系统(重光数码显微系统),测量紫貂(Martes zibellina)、松貂(Martes martes)和美洲貂(Martes americana)的背中部冬季直针毛长度、细度、近毛根细度、髓质细度、毛根无髓段长度及各类型鳞片比例等形态学指标;使用SPSS19.0对比分析测定数据。结果表明:紫貂、松貂和美洲貂的直针毛均呈典型纺锤型,髓质花纹类型均为网格型-B,鳞片类型、排列顺序、主要鳞片类型相近。松貂直针毛的长度、细度、髓质细度、毛根无髓段长度、扁平型鳞片比例显著高于紫貂(P0.05),而瓣状型鳞片比例明显低于紫貂,在其他性状方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美洲貂的直针毛细度、扁平型鳞片比例显著低于松貂(P0.05),毛长度、髓质细度、近毛根细度、髓质指数等性状方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紫貂和美洲貂只在直针毛的细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20.
鹿类动物毛的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扫描电镜检测了15种鹿类毛的微观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鹿毛的鳞片形态在科间、属间和种间存在差异,同种不同个体毛的鳞片形态有差异,同一个体同一根毛样的不同部位也有差异。若将毛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应用于野生动物分类或识别鉴定上,应考虑样品的个体差异性、局部性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应通过建立野生动物毛样数据库,以及引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系统来完善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