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枣飞象(食芽象甲)Seythropus ya-sumatsui 食害枣树的芽和嫩叶,近年在吕梁地区石楼、柳林等产枣县严重发生,使红枣大幅度减产,年经济损失达百万元以上。为有效地抑制该虫危害,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简介如下。1 生活习性该虫在吕梁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距枣树干1.4m 范围内5~10cm 深的土层内做土室越冬。幼虫于4月15日开始化蛹,4月20日进入盛期,4月26日为末期,蛹期12天。4月28日成虫始见,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4月30日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为盛  相似文献   

2.
筛胸梳爪叩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胸梳爪叩甲是目前笋用竹林主要的地下害虫.采用室内饲养与室外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各虫态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该虫4~5 a发生1代,以成虫及各龄幼虫越冬;4月下旬至6月底为成虫羽化期,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2-3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为幼虫活动盛期,6-8月幼虫进入越夏期,活动量减少,9月气温下降,幼虫又开始活动,11月进入越冬期;7月底至8月上甸,4年生幼虫老熟结土茧化蛹,蛹约经25 d羽化成虫越冬.防治建议幼虫期活动盛期(4月)用BT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泼浇林地,或在垦复时用750 kg/hm2茶籽饼拌土施入.成虫期可用黑光灯诱杀,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花绒寄甲是多种林木蛀干性害虫天牛的重要天敌。该文主要研究了替代寄主(大麦虫蛹和黄粉甲蛹)和寄主(松墨天牛幼虫)繁育及不同饲料(松墨天牛幼虫粉、大麦虫幼虫粉和黄粉甲幼虫粉)饲养对花绒寄甲成虫产卵及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于大麦虫蛹,其平均成虫羽化率为77.22%;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于松墨天牛幼虫,其平均成虫羽化率为62.08%;单个大麦虫蛹及松墨天牛幼虫繁育出的花绒寄甲数量分别为4.63头和2.48头;而黄粉甲蛹由于表皮硬化过快,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无法寄生。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相比于松墨天牛幼虫,大麦虫蛹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在一年的生长中存活率良好,两者单雌虫年均产卵量基本无差异。对以两者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分别喂以不同饲料,各处理一年内成虫死亡率之间和全年产卵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大麦虫蛹是非常理想的花绒寄甲替代寄主,且大麦虫幼虫粉、黄粉甲幼虫粉和松墨天牛幼虫粉均可作为花绒寄甲成虫的饲料。  相似文献   

4.
双条杉天牛在滕州主要1a发生1代(占75%),少数2a发生1代(占25%)。以当年羽化的成虫在树干木质部边材的蛹室内越冬(两年发生一代的以当年幼虫在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中旬气温达10℃以上时成虫开始在树皮上咬一扁圆形孔钻出;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出孔盛期;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历期14~18d;4月上旬为孵化盛期。5月上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内,1a发生1代的幼虫历期150d左右,2a1代的幼虫历期510d。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蛹历期18~20d。9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采取生物、化学、物理、营林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达到长期有虫不成灾,实现森林健康。  相似文献   

5.
缨鞘钩瓣叶蜂(Macrophya pilotheca)在浙江丽水危害小蜡(Ligustrum sinense)和金叶女贞(L.vicaryi),1 a发生1代,幼虫6龄,以老熟幼虫在土茧内越冬,2月下旬化蛹,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产于叶背叶肉组织内,3月下旬幼虫孵化,4月下旬5月上旬幼虫入土结茧,5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夏越冬。由于成虫的羽化会因阴雨天气而延迟,故成虫羽化可持续一个月左右,造成了虫态的不整齐。成虫有取食嫩叶的习性。  相似文献   

6.
黄点直缘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系山东新记录,近年来在泰山发现危害黄栌Cotinus coggygria Engl.叶片。该虫一年1代,以卵(块)在小枝上越冬。越冬卵3月下旬孵化,4月幼虫危害最烈,常将叶片食光。4月下旬老熟幼虫坠落树冠下入土做土茧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寿命甚长,补充营养可延续2—3个月,黄栌叶片又遭食害。防治该虫可在幼虫孵化盛期或成虫产卵前用2.5%敌百虫粉剂或80%敌敌畏乳油喷杀。  相似文献   

7.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危害白蜡的重要蛀干害虫。该虫在北京大兴地区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的边材坑道内越冬。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为化蛹高峰,4月底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5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幼虫孵化,持续到7月上旬孵化结束。  相似文献   

8.
枣叶甲生物学及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叶甲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主要用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乳油等农药喷杀成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枣镰翅小卷蛾(亦叫枣粘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据调查,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及树干伤口等处越冬。越冬代成虫子3月下旬开始出现,每雌产卵120~200粒。第一代幼虫大量出现期在谷雨前后,为害达两个月之久;第三代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为害约两个月。老熟幼虫潜入树皮裂缝或枝条裂痕处越冬。该虫食性单一,以幼虫为害枣树叶、花和果实,是枣树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习性: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属鞘翅目寄甲科昆虫,成虫是其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态,寿命可达3a;幼虫期极短,为1周左右;蛹期为20-30d。花绒寄甲幼虫可外寄生于如光肩星天牛、松墨天牛、栗山天牛、锈色粒肩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桑天牛等多种林木蛀干害虫的幼虫和蛹,寄生率达70%-98%。应用虫态:防治中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幼虫(卵卡)。释放时间:在每年4月底至5月初的天牛蛹期(天牛成虫羽化之前)或7-8月的天牛幼虫期。  相似文献   

11.
白杨叶甲在河北省平泉县1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和表土内越冬,4月中旬杨树发芽时开始上树取食危害,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6月初开始化蛹,6月10日左右出现第1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2代卵,7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7月下旬出现第2代蛹,8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9月下旬成虫下树越冬。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我国一些枣产区枣象(虫甲)猖獗成灾。由于此虫发生期长,抗药性强,一般药剂防治效果不佳。以往枣农多采用干击法防治,费工费时,伤枝落花,影响产量,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叶、花皆光,红枣绝收,损失很大。为探索简便易行,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1981—1983年进行了多种农药的防治试验,从中筛选出防治枣象(虫甲)较为理想的药剂——50%辛硫磷。一、新郑、新河枣区象(虫甲)种类通过调查,河南新郑、河北新河两个枣产  相似文献   

13.
球果角胫象(Shirahoshizo coniferae Chao)隶属于鞘翅目(Coloptcra)、象虫科(Curculiuidea)、隐喙亚科(Cryptocrhycid)的角胫象属(Shirahoshizo)。该虫主要危害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球果,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安宁市、楚雄市、禄丰县和华宁县。球果被害率为30.02%。在昆明地区该虫发生1代需要1年的时间,成年虫越冬要依靠受害的果实。越冬成虫开始活动的时间是5月上旬,到6月中下旬就会开始孵化幼虫,幼虫获取食物的高峰期为7~8月,开始化蛹要等到8月上旬,到了8月下旬大部分都化蛹了。开始羽化的时间为8月下旬,成虫羽化盛期的时间为9月上旬。成羽化后需要留在球果内越冬,并且球果不会脱落。建议采用加强种子检疫,对初孵的幼虫采用药物防治。建立云南油杉种子园或母树林,保护天敌以及摘除受害球果等方法来防治。  相似文献   

14.
八角叶甲的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叶甲,别名八角金花虫,属鞘翅目莹叶甲科。百色地区有百色、凌云、田林、德保等县(市)受此虫危害,其中凌云县受害较为严重,每年有2000亩的八角林受害。受害严重的八角林整片树林叶子被吃光,造成八角果连年减产,甚至植株枯死。  据笔者几年的观察,八角叶甲在凌云县每年发生一代。每年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3月下旬至4月为幼虫危害期。4月底老熟幼虫开始下地化蛹,蛹离地表1~3厘米。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危害期。6~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期,卵多产在小枝杈或叶腋内。  防治八角叶甲,主要是根据其生长规…  相似文献   

15.
枣叶甲Fleutiauxiaarmata(Baly)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主要用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磷乳油等农药喷杀成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一、枣尺蠖 1 发生规律 又名枣步曲,俗称顶门吃,是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6-10cm深的土层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盛期在4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枣树发芽时幼虫开始孵化,5月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17.
一、危害情况:杨干白尾象(虫甲)是我省主要害虫之一,对杨、柳、桦等幼树有毁灭性的危害,是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我场的德隆地、兴隆庄等杨树人工林被害最严重。杨干白尾象虫甲主要危害青杨、加拿大杨、小叶杨和青皮柳,其中以小青杨被害最重。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对此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据历年来的观察在幼虫阶段对树木危害最重,幼虫在树干的皮层内取食危害,因此,不易发现,2~3命幼虫在边材处危害,咬成不规则的浅坑.3命以后的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自上或向下蛀  相似文献   

18.
食茅象一年1代,以幼虫在地下5~10cm 深土层内作土室越冬。幼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底至5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有假死性。卵多产于枣股落性枝痕和裂皮缝内。5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落地入土。成虫出土期用1.5%六六六粉进行地面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2.7%,成虫为害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常量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6.7%。  相似文献   

19.
核桃根象(Dyscerus juglaus)是四川省青川、平武等地危害核桃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该虫2a一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蛀食核桃根颈部皮层致使大树衰弱乃至枯死。越冬成虫3月中旬开始活动,6月开始产卵,至到9月。卵期10d左右。幼虫孵化蛀食核桃韧皮部危害,至当年11月,以幼虫形态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4月化蛹,蛹期20d~30d。成虫羽化后,当年可交配产部分卵,并以成虫在根颈部越冬。防治试验表明,以氧化乐果注射入树皮受害上方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处理液、防腐剂以及吹风3种不同方法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幼虫替代寄主进行接种前表面处理,结果显示,在吹风处理的大麦虫蛹上花绒寄甲成虫羽化率为94%,经处理液和防腐剂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的羽化率分别为69%和68.5%;头宽、体长、鞘翅长等指标显示,在吹风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羽化出的花绒寄甲成虫与经处理液和防腐剂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羽化出的成虫差异显著。吹风法处理替代寄主更适合南方地区繁育花绒寄甲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