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饲料中添加转Bt基因杂交棉品种中棉所29棉仁粉,建立杂交和自交品系分别模拟“庇护所”和“非庇护所”条件,连续多代进行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经11代筛选,棉铃虫自交品系和杂交品系的幼虫死亡率下降,体重和体长增加,幼虫历期缩短,化蛹率和羽化率增加。依据幼虫死亡率、体重、体长、幼虫历期以及化蛹率、羽化率等生命参数的演变,相较杂交品系,自交品系对Bt棉能更快地产生适应性。11代筛选后,利用不同抗性品系棉铃虫进行转基因棉抗虫性评估,结果表明:相比敏感品系,杂交品系测定4个转基因棉品种的抗虫性等级未发生变化,而中棉所29等3个转基因棉品种对棉铃虫自交品系的抗性下降了1个等级。对Bt制剂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品系的抗性倍数为2.5215,自交品系的抗性倍数为9.3876。据本研究初步结果,利用“庇护所”策略延缓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产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3.
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混剂筛选棉铃虫品系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辛硫磷/氟氯氰菊酯(25:1, 有效成分)混剂对棉铃虫田间种群(HN)进行33代筛选获得抗性品系(HN-R)。筛选获得的HN R抗性品系对辛硫磷和氟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达17.4倍和144.7倍。HN-R品系对两种拟除虫菊酯产生了高水平交互抗性(对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分别为86.2和23.4倍),对久效磷产生了中等水平交互抗性(5.2倍),对甲基对硫磷(1.6倍)、丙溴磷(1.8倍)和灭多威(2.4倍)产生了低水平交互抗性。酯酶抑制剂DEF能有效抑制HN-R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增效比为15.3倍),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则对辛硫磷没有任何增效作用;PBO则使HN-R品系对3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显著降低(对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21.9、19.1和21.4倍)。DEF和PBO都能使HN-R对久效磷的抗性下降一半(增效比分别为2.2和2.5倍)。HN-R抗性品系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以pNA为底物)和酯酶活性(以a-NA为底物)分别为HN品系的6.5倍和1.6倍。因此,在HN-R抗性品系中至少存在2种代谢抗性机理,即增强的酯酶解毒代谢(对辛硫磷、久效磷)和多功能氧化酶介导的氧化解毒代谢(对3种拟除虫菊酯、久效磷)。本研究表明,在田间使用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混剂可能同时选择出多种代谢抗性机理,从而导致广谱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田间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利用改进的单雌系F1/F2代法,对黄河流域主要棉区河南安阳县、河北威县、山东武城县的棉铃虫种群进行了系统监测。在2007-2009年,连续3年保守地估计了以上3个主要植棉县棉铃虫种群对Cry1Ac的抗性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山东武城棉铃虫种群3年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0086、0.00097和0.00052;安阳田间棉铃虫种群2008和2009年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0090和0.00103;河北威县的田间棉铃虫种群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为0。所有家系F1代和F2代的相对平均发育级别均值比较结果显示,山东武城县棉铃虫种群耐受性高于其它2个地区,其次为安阳县种群,威县种群敏感度最高。总之,我国黄河流域这3个主要棉区田间棉铃虫种群对Cry1Ac毒素还没有产生明显的抗性,抗性基因频率仍处于正常水平,但是棉铃虫对Cry1Ac毒素的耐受性有升高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性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具有室内高抗Bt棉棉铃虫品系的前提下,F1代法是检测棉铃虫对Bt棉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的最简捷、快速的生物测定方法。2010-2012年采用F1代法检测了河北省邱县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变化。结果表明,2010-2012年采集的122、141及124头田间雄虫中,分别有32、22及43头携带抗性基因,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31(95%置信限CI:0.101~0.162)、0.078(95% CI:0.034~0.122)及0.199(95% CI:0.124~0.274)。2012年采用带毒饲料法测定河北邱县等4个地区Bt棉田间棉铃虫对Cry1Ac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北邱县棉铃虫种群的抗性最高(抗性倍数RR为19.2倍),明显高于湖北荆州、湖北枣阳和安徽萧县种群的抗性(RR为4.9~9.3倍)。该地区长期大面积种植转单价Bt棉导致田间棉铃虫抗性进化,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对丙溴磷抗性风险评估、预报及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别用高浓度和低浓度丙溴磷对室内连续饲养29代的江苏东台棉铃虫连续筛选12代,平均存活率分别为27.5%和46.5%,抗性分别上升了7.1倍和3.7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1372和0.1171。用高浓度丙溴磷筛选的种群对氟氯氰菊酯、辛硫磷、久效磷及溴氰菊酯具有明显交互抗性(6.3~10.4倍);用Bt生物制剂Dipel和转Bt棉筛选的种群对丙溴磷无交互抗性,但用Bt棉筛选的高抗品系(>1000倍)对辛硫磷具低水平交互抗性(8.0倍)。 相似文献
7.
室内以分别用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1(Cry1Ac+CpTI)、转单价基因棉中棉所44(Cry1Ac)和常规棉中棉所49(CK)连续筛选16代的AYBC、AYBT和AYCK棉铃虫种群为材料,分别继续用上述材料再连续筛选10代,研究抗虫棉对棉铃虫适合度及其抗药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室内连续筛选26代后,与AYCK对照种群相比,AYBC和AYBT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蛹重、产卵量、卵孵化率均明显降低,蛹历期和雌虫百分率差异不显著;与AYBT种群相比,AYBC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产卵量显著降低,蛹重、蛹历期、雌虫百分率和卵孵化率差异不显著。17-26代,AYBC种群与AYBT种群同一筛选代数间对Cry1Ac毒素的抗性倍数差异不显著,并且随着筛选代数的增加,AYBC和AYBT种群的抗性倍数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9.
甜菜夜蛾对几类新型杀虫剂的早期抗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浸叶法测定了江苏和河南等地甜菜夜蛾种群对几种作用方式新颖的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溴虫腈、虫酰肼、甲氧虫酰肼及呋喃虫酰肼的敏感性,尽管大多数种群对这些杀虫剂处于敏感阶段,但首次监测到江宁和射阳两个种群已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10.4和14.2倍),另一个丰县种群对茚虫威也具有低水平的抗性(6.8倍)。测定结果可以为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的选育、交互抗性及增效剂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991年采自河南偃师棉田的棉铃虫种群(简称 YS种群 )与敏感品系相比有 2 .7倍的抗性。该种群在室内经功夫菊酯 +辛硫磷 (1∶ 2 5 )筛选了 2 7代后 ,对辛硫磷的抗性达到 9.4倍 ,再单用辛硫磷对该种群筛选 2 1代 ,获得 6 3 .0倍的抗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棉铃虫对辛硫磷产生高水平抗性后对灭多威具有比较明显的交互抗性 ,对久效磷具有一定程度交互抗性 ,对甲基对硫磷和丙溴磷只有较低水平的交互抗性。 3种增效剂 TPP、DEF和 PBO对辛硫磷的增效比分别为1 .4、2 4 .8和 1 .0 ,DEF的增效作用明显 ,使辛硫磷的抗性由 6 3倍降至 2 .5倍 ,初步证明酯酶是引起棉铃虫对辛硫磷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在棉铃虫抗药性治理措施中选择辛硫磷的轮换或替代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 要: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甘肃河西地区3种玉米害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协调甘肃河西地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在室内采用饲喂法和药膜法分别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浓度增加,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当药剂浓度达0.500 mg/L时,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5%以上。致死中浓度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为0.078 mg/L,其次依次为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致死中浓度LC50依次为0.109、0.120、0.127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是其他3种鳞翅目昆虫的1.40~1.63倍。因此,综合防治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害虫时,应避开赤眼蜂的出蜂时期,以降低化学杀虫剂对赤眼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甲维.毒死蜱40%水乳剂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甲维?毒死蜱40%水乳剂在稻田中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别对样品中的甲维盐、毒死蜱进行测定,并通过田间试验对该药中甲维盐和毒死蜱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和毒死蜱在稻田水、土壤和稻秆中均消解较快,甲维盐半衰期分别为17.55、35.55、19.10 h;毒死蜱半衰期分别为0.90~1.36天、3.02~5.30天和4.43~5.82天。在稻田中施用甲维?毒死蜱40%水乳剂,按推荐使用剂量施药2次,距末次施药21天以上,收获的糙米中未检出甲维盐,并且其中毒死蜱的残留量也低于中国规定的毒死蜱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1 mg/kg,此时收获的糙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及安全使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评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制剂在甘蓝和土壤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科学合理使用,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并对其在甘蓝上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2~12.6天,药后28天消解80%以上,在甘蓝中的半衰期为1.9~2.3天,药后7天消解90%以上。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甘蓝上以3.3 g a.i./hm2、4.95 g a.i./hm2,连续喷药2~3次,喷药后7天、14天、21天收获的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均未检出(<0.001 mg/kg),均低于MRL值0.05 mg/kg。因此,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在甘蓝上使用,按采收间隔期7天收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亚致死浓度甲维盐胁迫对甜菜夜蛾幼虫解毒酶系活力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晰几种重要解毒酶在甜菜夜蛾针对甲维盐抗性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本文研究分析了甲维盐处理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主要解毒酶活力及其对应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甲维盐(剂量为:LC5、LC20、LC50)胁迫72 h后,甜菜夜蛾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比活力及Se CYP450表达量均较对照极显著上升(P0.01),且二者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先上升后下降。同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比活力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而Se GSTs与Se GSTs1在胁迫后的表达趋势与GST比活力的并不一致,Se GSTs表达量随着处理浓度的上升而极显著升高(P0.01),而Se GSTs1则随着处理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在3个亚致死浓度甲维盐处理下,酯酶(EST)比活力均被显著抑制(P0.05),同样的趋势也反映在Se Car E表达量的显著变化上(P0.05)。此外,MFO、EST的比活力变化趋势与其对应基因Se CYP450、Se Car E表达谱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GST活力只与Se GSTs表达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Se GSTs1表达量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MFO、GST及其相关基因Se CYP450、Se GSTs、Se GSTs1有可能参与到甜菜夜蛾对甲维盐抗药性的演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药性监测及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用浸叶法监测了江苏丰县、大丰、射阳、阜宁、南京江宁及河南新野6个地区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对虫酰肼的抗性,结果表明:各种群对虫酰肼的抗性倍数为2.1~4.2,属敏感至敏感性下降阶段。用虫酰肼筛选甜菜夜蛾广东深圳种群34代后,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为17.0倍。筛选前17代,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1,筛选后17代,现实遗传力为0.1519,前半段现实遗传力小于后半段的现实遗传力。整个34代筛选期间,现实遗传力为0.1695。当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1,杀死率为80%~90%时,抗性上升10倍,需要14~18代。试验结果证明甜菜夜蛾对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较低。并对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对转Cry1Ac基因棉的抗性遗传及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Cry1Ac基因棉选育抗性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Bt毒素Cry1Ac的抗性遗传方式为不完全隐性,其回交后代(BC)用40μg.ml-1Cry1Ac的饲料饲喂5 d后,存活虫数∶死亡虫数的比例为1∶1(X2相似文献
17.
An estimate of the narrow sense heritability of resistance to Alternaria dauci was obtained for the open-pollinated carrot cultivar ‘Brasília’. The estimate, based on plot means of 96 half-sib families was 0.4032 ± 0.1672, which may be considered in the medium-low range. Considering this result, it is concluded that recurrent selection based on half-sib progeny tests, will be more effective than simple phenotypic recurrent selection in increasing the resistance level of ‘Brasília’ to A. daucci. 相似文献
18.
抗转Bt基因棉棉铃虫幼虫中肠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中肠氨肽酶的克隆和测序,鉴定了氨肽酶基因家族的2个成员:Haapn3和Haapn4,其cDNA序列具有3053和2862个核苷酸,分别具有3045和285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产生1014和9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推定氨基酸序列均具有锌结合模体HEXXH和所有锌依赖氨肽酶共有的序列GAMEN。N 末端分别具有18和20个氨基酸的疏水性信号肽,C 末端均具有21个氨基酸的GPI添加信号肽。比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cDNA的开放阅读框,在Haapn3的开放阅读框中,抗性品系的cDNA具有25个核苷酸的不同,其中9个碱基替代造成氨基酸的变化:苏氨酸189→天冬酰胺、甘氨酸229→天冬氨酸、赖氨酸231→精氨酸、谷氨酸250→丙氨酸、异亮氨酸275→缬氨酸、天冬酰胺281→天冬氨酸、酪氨酸302→组氨酸、缬氨酸648→异亮氨酸、脯氨酸975→谷氨酰胺,其它16个碱基替代为无义突变。在Haapn4的开放阅读框中,有15个点突变,其中8个突变为无义突变,其它7个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即赖氨酸4→天冬酰胺、组氨酸162→酪氨酸、脯氨酸185→丝氨酸、谷氨酸297→甘氨酸、苯丙氨酸385→丝氨酸、甲硫氨酸450→异亮氨酸、缬氨酸630→异亮氨酸。本文报道的氨肽酶4个cDNA序列已提交GenBank,AY279536和AY279537分别是抗性和敏感品系的Haapn3,AF511038和AY279534分别是 相似文献
19.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the fruit borer, 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 in tomato was studied in TWO interspecific crosses. L. hirsutum f. gLabratum‘B 6013′. a fruit borer-resistant parent, was crossed with two susceptible L. esculentum varieties ‘HS 101’ and. ‘HS 102′. Six generations of two crosses were evaluated for percentage fruit: infestation (on a number basis) and the estimates of the gene effects were derived from the generation mean using a three parameter model A preponderance of additive gene effects was found for this trait. 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 was observed to be high indicating the fixable nature of the character. 相似文献
20.
Te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caper spurge (Euphoria lathyris L.) were evaluated in two greenhouse experiments. It appeared that the ‘between population’ component of variance predominated for most characters. Heritability values Fit into the general picture of seed oil-containing wild species. From estimates of response to sele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developing caper its genetic- base has to be broaden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