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濒危植物扇脉杓兰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观测,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萌发试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扇脉杓兰开花特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其柱头表面和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4-6月份开花,群体花期23天,单花花期12 ~ 16天.开花当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柱头可授性持续期为14天左右.花粉活力在花朵刚开放时最高(95%),至花朵凋谢之前仍保持较高的活力(70%).雌雄生殖单位在持续时间上有较长的相遇期.开花时柱头略高出花药,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扇脉杓兰杂交指数OCI =4.自然条件下,扇脉杓兰的结实率仅为5%.人工自花授粉、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0%和95%,表明扇脉杓兰是高度自交亲和的.而套袋后不采取措施和去雄的花均小结实,表明扇脉杓兰不存在自动的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因而扇脉杓兰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传粉才能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扇脉杓兰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个野生扇脉杓兰居群为材料,对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扇脉杓兰授粉后20 d和85 d分别达到最高值774.03μg·g-1和最低值373μg·g-1。淀粉含量从最初的2.65%急速增加到21.82%,授粉后60 d升至峰值,此后保持在20%左右。可溶性糖含量为1.72% 3.09%。淀粉和可溶性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GA3、ZR、IAA峰值发生具有时间顺序性,扇脉杓兰授粉后20、30、40 d依次出现。3种激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ABA含量在授粉60 d后逐渐上升,授粉115 d时达到峰值,其含量与3种促进激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IAA+GA3+ZR)∕ABA比值在授粉后20 d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3)SOD活性在扇脉杓兰授粉后20 d迅速上升至峰值451.18 U·g-1·min-1,授粉后85 d降至最低,其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质变化保持一致。POD活性和CA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SOD、POD和CAT活性之间相关不显著(P>0.05),但是三者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2015—2016年太白山地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调查发现新分布种5种——布袋兰Calypso bulbosa、长叶山兰Oreorchis fargesii、大花斑叶兰Goodyera biflora、圆唇对叶兰Listera oblata、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对它们的生境概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岷江上游杓兰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法、样线结合样方法,调查研究杓兰属植物的种类及其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分布有17种杓兰属植物,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杓兰属植物资源的47.22%、73.91%。该区的杓兰属植物资源特有性较高,紫点杓兰、对叶杓兰、离萼杓兰、山西杓兰和西藏杓兰为世界广布种,其他12种杓兰均为中国特有种(占本区杓兰属植物资源的70.59%),特有种中,小花杓兰、巴郎山杓兰、四川杓兰为四川省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2)岷江上游杓兰微生境较为多样,有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生境,巴朗山杓兰既分布于阳坡多石生境,也分布于针叶林下苔藓层较厚的半阴湿生境,无苞杓兰表现出明显的喜阳特征,而小花杓兰则生于密闭阔叶林下,其他杓兰大都喜生于半阴湿、地被苔藓层厚、腐殖质丰富的钙化土壤。(3)本区杓兰属植物分布于海拔1 700~4 150 m之间,海拔2 000~4 000 m是其主要分布区;广布性种类分布点位多、海拔跨度大,中国特有种类的海拔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杓兰属植物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长白山区大花杓兰的野外资源,掌握了大花杓兰在长白山区的分布状况和物候特征,以及大花杓兰生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为大花杓兰的保育及引种驯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石门县以石而名,是"沅有芷兮澧有兰"描绘的名胜境地,奇石和兰花资源丰富.色艳若丹的"石门红"、黛色如眉的"渫水青"、素雅似玉的"壶瓶雪"、栩栩如生的"燕子石"、流光焕彩的"九澧玉"五大品种为代表的"石门石"久负盛名;"湖南屋脊"——壶瓶山等名山大川兰花盛开,朱兰、蝴蝶兰、石豆兰、美冠兰、虾脊兰、扇脉杓兰等名贵品种争奇斗艳,白云乡兰溪相传就是屈原行吟咏兰之地.  相似文献   

7.
<正>马先蒿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花色最艳丽的野生花卉之一,青海三江源区分布着约30种马先蒿,其中包括一些从未被植物学家描述过的种类。马先蒿属是列当科中最大的一个属,全世界有超过600种,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国。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是马先蒿属的多样性中心,分布着大量的特有种。在过去的分类系统里,马先蒿属曾经被放在著名的玄参科。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浑河源林区的不同植被区,对大花杓兰进行野外资源调查,了解了大花杓兰在浑河源的分布状况和物候特征以及大花杓兰生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大花杓兰的经营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炎夏话扇     
“六月天气热 ,扇子借不得 ;虽然是朋友 ,你热我也热。”这首打油诗道出了扇子在炎夏的作用。扇子源于我国 ,起于商 ,流行于汉 ,盛于唐、宋。商代出现“扇汗” ,如雨伞 ,尔后演变成“华盖” ;西周以后成为纳凉工具而进入生活。初期的扇子多以禽羽雕翎制作 ,故称“羽扇” ,随着民间的广泛使用 ,便有竹扇、蒲葵扇、纨扇(丝绸)、纸扇、骨扇、木雕扇、象牙雕扇、玉雕扇等。还有紫檀、乌木、玳瑁、白银、黄金等为材料制作的高级扇子。若以产地而言 ,有苏州的檀香扇、牙雕扇 ,广东新会的火画扇 ,王官溪的蒲葵扇 ,四川自贡的竹丝扇 ;山东的麦杆扇…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十年的植被调查,增补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7种新记录,即为星叶草、桃儿七、牧地香豌豆、齿苞筋骨草、立氏大王马先蒿、独花黄精和西藏洼瓣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野外自然分布的杓兰的分布、群落特征、数量、株高、冠幅、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土壤含水率、光合有效辐射(PAR)等环境特征进行测定,明确了野生杓兰分布及生长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杓兰在野外呈紧密的团块状分布;不同样地的杓兰植株高度、冠幅、叶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样地及相同样地不同植株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不同样地不同样点的土壤含水率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杓兰表现出对光合有效辐射的趋近。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林业科技》2022,(1):114-116
报道了重庆市兰科1新记录种——离萼杓兰(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Fraanch.),并对其形态进行详细的描述。离萼杓兰主要特征为:植株较小;侧萼片完全离生;唇瓣白色而有粉红色晕,深囊状,倒圆锥形,囊口周围具短柔毛。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马先蒿观赏栽培对种苗的需要,以生长点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试管苗的生根与生根继代增殖培养,以及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MS+6-BA0.6mg·L-1+2,4-D1.0mg·L-1+NAA0.3mg·L-1是生长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ABT2号10mg·L-1是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和定植的成活率分别为93.4%、98.5%,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马先蒿的植物学性状和观赏性状。  相似文献   

14.
首次采用微生物免培养技术,对香格里拉地区的黄花杓兰、离萼杓兰、西藏杓兰等5种濒危杓兰属植物的菌根真菌进行了rDNA ITS区段巢式PCR扩增,以了解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群落表现出较高的丰富多样性,共获得388个单克隆,涉及8个属的真菌(胶膜菌属、瘤菌根菌属、丝核菌属、念珠菌根菌属、毛壳菌属、角担菌属、层孔菌属和伏革菌属),还有一类归属未定的真菌;胶膜菌属(美胞胶膜菌)和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在多种杓兰属植物菌根中存在且占有较高的频率,高达20%,可能是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真菌。以上结果为菌肥的研制和杓兰属植物的栽培与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观察到红松疱锈病的流行与马先蒿Pedicularis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证明了返顾马先蒿P.resupinta是辽宁地区的天然转主植物,厚皮黑果茶藨子Ribes nigrum也能成为转主寄主,另在轮花马先蒿P.eticillata上也接种成功,确定病原菌为茶藨生柱锈菌马先篙专化型Cronartium ribicola f.sp.pedicularis。  相似文献   

16.
杓兰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因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菌根真菌是杓兰栽培与繁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子。本实验采用rDNA ITS序列扩增技术和MEGA软件对滇西北的云南杓兰和紫点杓兰的菌根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杓兰和紫点杓兰的菌根真菌存在显著的物种层面的专一性关系,即菌根真菌与杓兰属植物有较强的共生趋势。分离得到的菌根真菌序列已上传至 NCBI,登录号为 lcl51879、 lcl25153、lcl48033、 lcl38377、 lcl14203、 lcl24557、 lcl52287以及lcl46937。  相似文献   

17.
黄龙观杓兰     
<正>黄龙风景区的五彩池与美丽优雅的杓兰同框,会组合出多么美妙的画面?彩池配杓兰是6月的黄龙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本文作者驱车7个小时,记录了各色杓兰在瀑布下、钙华池池埂上、钙华滩上竞相开放的盛况,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杓兰与彩池、流水、森林、雪山等自然景观构成的一幅幅唯美图画。  相似文献   

18.
夏日话扇     
夏天到了,摇扇纳凉为人之所需。尽管空调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名目繁多的扇子,怎会在历史的记忆里挥之即去。扇子最早称“翣”,又称“摇风”、“凉友”。晋人崔豹《古今注》载:“舜作五扇”,明代也有“舜始造扇”的记载。扇子,始于尧舜时代,在我国源远流长。起始的古代扇子,亦称“羽扇”,以禽羽制成。汉代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汉魏以来的辞赋中,多提及扇。曹植《扇赋序》,道及曹操得皇帝赏赐的上方竹扇。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有大花杓兰、紫点杓兰和山西杓兰3种,虽然种类比不上西南地区的多,但是"三姐妹"各有特色。北京地处华北腹地,总面积约1.64万平方公里,山地占六成以上,东北至西北有燕山山脉,西有太行余脉,东南部为平原。位于门头沟区东灵山的最高峰海拔2303米,而天安门的海拔仅37米,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存在巨大的海拔落差,以及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20.
杓兰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高海拔地区的地生兰花,全世界约50种。它们的花朵外形奇特、色彩丰富而艳丽,叶片形状高雅,整个植株富有一种奇特的美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称为"女神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