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研究区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地壳运动、沉积相变、沉积层孢粉变化、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人生活动等环境演变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重建了本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经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在甘肃省天水市西部发现含有古泥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通过进行系统采样,并在室内进行粒度组成的测试分析以及> 0. 1mm颗粒的筛选和观测。结果显示:全新世剖面中含有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与野外宏观观察判定的次数一致。通过地层对比、光释光测年及古人类文化遗物比对等技术手段,确定这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分别发生在7000~6000a B. P.、5500~4800a B. P.和4200~4000a B. P.。气候变化背景分析表明,发生在7000~6000a B. P.、5500~4800a B. P.和4200~4000a B. P.的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正是对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平凉大寨全新世黄土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参数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着重探讨了本区早、中全新世千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及不稳定性等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平凉大寨地区早全新世升温阶段(11.5~9.2KaB.P.)出现了YD事件,反映了升温过程中短暂性气候逆转;中全新世大暖期(9.2~3.5KaB.P.)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冷干气候恶化阶段(6.5~4.5KaB.P.),该冷干气候恶化期存在两个数百年尺度的极度冷干气候事件,其气候环境条件恶化程度接近于晚冰期。同时,该地区中全新世气候变化也存在周期约1.5ka的暖湿与冷干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4.
运城盆地洪积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侵蚀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运城盆地中条山洪积扇全新世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分析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运城盆地的环境演变和面状流水侵蚀堆积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盆地全新世早期气候较温和干燥;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而全新世晚期气候比较干旱。由于全新世气候的波动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运城盆地洪积扇地表出现过4个比较明显的面状流水侵蚀-堆积作用阶段,时间分别在11500-11000a B.P.、3850~3300a B.P.、2200~2000a B.P和1300-800a B.P.。其中,11500-11000a B.P.间的侵蚀-搬运阶段是由气候变化引起,后三个阶段则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为探索黄土高原侵蚀历史演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全新世气温序列的集成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重建高原全新世气温序列不仅能认识过去气候变化的特征,而且对评估目前的全球变暖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青藏高原28个样点的化石孢粉记录,496个样点的表土孢粉数据,采用现代类比法获得各样点的全新世气温序列,并采用单样本区域订正的方法,在集成思想的基础上重建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百年分辨率气温集成序列。结果表明: 全新世青藏高原气温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全新世早期(11.5~8.4 ka B.P.)为波动升温期,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期间分别在10.9、9.9、9.2 ka B.P.和8.9 ka B.P.可以识别出寒冷事件。全新世中期(8.4~4.4 k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气温整体上高于现代,其中,大暖期的鼎盛期出现在8.0~6.1 ka B.P.,气温最高的百年高出现代2.62 ℃左右。全新世大暖期中的寒冷事件主要发生在8.2、6.1、4.8 ka B.P.左右。4.4 ka B.P.以来为晚全新世,虽然气温总体的波动幅度较大,但总体趋势与现代气温比较接近。将重建的集成序列与其他学者重建的序列相比较,气温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全新世发生的主要冷暖事件在时间上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深入了解和探讨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对于丰富全新世环境变迁理论、认识现阶段的沙尘暴活动,促使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宝鸡陵塬地区全新世地层的粒度、磁化率、CaCO3和pH值四项指标,综合分析了本区全新世以来成壤环境演变及与之相关的沙尘暴活动信息。  相似文献   

7.
新疆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水文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湖泊沉积记录的西北干旱区全新世气候特征及演变规律基础上,对新疆不同时间尺度上湖泊的水文变化进行了研究.新疆不同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存在差异,北疆全新世主要经历了早期温干、中期暖湿以及后期温十的气候演化过程,但不同湖泊记录的气候转型时间有所差别.南疆全新世以来湖泊记录研究较少,对气候演变规律有不同的认识,但中全新世暖湿气候特征具有一致性.根据近千年来的湖泊沉积记录研究,近百年来新疆处于暖干化阶段.总体来看,全新世以来湖泊水位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并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然而,近50年来,随着流域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等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流域水资源的匮乏,导致湖面的快速萎缩,引起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地质历史时期的湖面升降,敏感地体现了气候的波动过程,由气候因子波动及人类活动趋势分析,新疆湖泊水面将继续萎缩.  相似文献   

8.
关中盆地东部李湾剖面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李湾剖面磁化率、粒度、微量元素Rb/Sr比值和全铁值的分析结果 ,探讨了李湾剖面黄土纪录所揭示的全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结果发现 :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在关中盆地东部地区亦有明显的反映 ,这说明 60 0 0 - 50 0 0aB .P .的干旱事件在关中盆地具有普遍性 ;同时 ,本区自 850 0aB .P .以来的全新世最适宜期至少发生了五次气候恶化 ,分别位于李湾剖面深 1 85cm、1 70cm、1 2 5cm、1 0 5cm、85cm附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全新世地层中27块样品的孢粉分析,根据其组合特征并结合表土花粉分析,本区全新世以来除了塔里木河中游隐域性植被成分随着河流改道变化频繁外,两侧显域性的早生、超旱生荒漠植被成分无明显变化,它们的生境反映了气候环境总的形势是持续干旱的。但全新世地层中孢粉种属和丰度的变化,蒿属、藜科和麻黄花粉相对数量的增减也说明了在干旱背景中本区气候有微弱的干湿波动,表现为全新世早期和晚期气候偏凉湿,中期气候干暖,但干暖期鼎盛阶段略湿。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中部风沙区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气候变化、水系变迁、植被变迁与演替、荒漠化发展四个方面 ,论述了全新世以来宁夏中部风沙区的环境演变过程。本区干旱、半干旱温带荒漠草原的环境特征在全新世已经形成。气候在温凉、干湿的波动中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由此引起地表水面缩小、水量减少。植被的种类、覆盖度、生产量总体上趋向减少 ;近四十年植被退化演替的趋势广泛发生。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本区的荒漠化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渭河中上游地区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全新世黄土剖面以2 cm为间距密集采样,并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磁化率测定和粒度分析。通过对各气候指标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化表现为不稳定性和阶段性,其中全新世早期升温过程中,发生了历时约千年之久的气候恶化事件。全新世中期在总体温暖的背景下,曾产生过多次气候波动,其中以6 000~5 000 a B.P最为显著,其次为7 300~6 900 a B.P以及4 000~3 600 a B.P间。3100 a B.P之后,古季风再次发生大规模重组,气候趋于干冷。  相似文献   

12.
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13.
渭河阶地全新世土壤粒度成分高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通过对渭河阶地全新世土壤的野外考察和粒度成分的高分辨率分析研究,揭示了该区域褐色土的成壤作用过程与季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渭河第二级阶地褐色土形成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8500-3100a B.P.),从8500a B.P.开始该土壤开始发育,老官台文化兴起。从3100a B.P.开始的气候干旱化和沙尘暴堆积形成了黄土L。层。西周时期对应于该干旱期的初期。  相似文献   

14.
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地区泾阳南塬寨头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热平衡模型,并结合实地考察和历史文献分析,恢复了石羊河流域全新世四个特征时期的降水量。结果表明:在6.5~5.8kaB.P、5.5~5.2kaB.P、3.6kaB.P、1.5kaB.P四个特征时期石羊河流域的降水量分别为167mm、157mm、152mm、147mm,分别比现在多30%、21%、15%和10%。降水量的这种变化趋势说明自全新世中期以来,石羊河流域的气候是趋于向干旱化的方向发展的。这一结论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环境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  相似文献   

16.
岱海湖盆未来10年环境演变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岱海湖心作了介形类、化学元素分析,并采用统计分析手段,探讨了环境变化的准周期和未来10年演变趋势。本区短尺度环境演变以气候为主导因素,其变化主要与地球的天体运动准周期有关,不同尺度周期的叠加干扰和影响使气候变化将向凉干方向发展,但是干燥化的趋势将有比较明显的缓解。未来10年气候变化的自然趋势将受到温室效应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土高原腹地甘肃合水MJY全新世土壤剖面磁化率、全铁、TOC、Rb、Sr和Rb/Sr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了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相对应的成壤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环境资源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全新世早期,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干燥,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并有一定的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壤;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发育,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随着沉积和成壤的继续,土壤层深厚,形成古土壤层(S0);全新世晚期,气候开始恶化,干旱少雨,植被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风尘堆积作用大于风化成壤作用,土壤退化形成的现代黄土层(L0)覆盖了土壤(S0)使之成为埋藏古土壤。在寺洼文化时期(3250—2520 a B.P.),由于气候干旱使环境资源恶化,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文化形态从原始的农耕文化转向游牧类型文化。  相似文献   

18.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水事件的文献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汉江上游辽瓦店(LWD)、前坊村(QFC)、庹家洲(TJZ)全新世沉积剖面分析,判定在1 900~1 700 a B.P.的东汉时期(25-220 A.D.),汉江上游有发生过洪水事件的记录。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说明东汉时期确实为洪水灾害频发时期。对洪水灾害的气候背景分析表明:东汉时期汉江上游地区的气候恶化转折,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导致了汉江上游的洪涝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普遍认为黄河上游积石峡地区厚约30m的纹泥沉积是由于大型滑坡堵江形成的,然而,滑坡堵江时代以及堵江形成的堰塞湖纹泥沉积历时仍有争议。为了探讨研究区大型滑坡堵江时代及纹泥沉积历程,文中在纹泥底部和顶部各采集1个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纹泥底部样品的14C年代为9016±425 cal a B.P.,纹泥顶部样品的14C年代为7984±334 cal a B.P.。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积石峡地区曾在全新世早期距今约9ka左右发生过大型堵江事件,纹泥沉积的沉积历程约为1ka,这与前人利用纹泥层厚度估算的沉积历程相吻合。该研究可为下游地区第四纪时期文明演化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辽宁省暖和洞2支石笋6个230Th年龄与190个δ18O数据,建立了晚全新世3500~200a B.P.东亚季风降水序列。3个百年尺度的弱季风事件已被证实:2800-2600、1500-1200和400-200a B.P.,其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在发生时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内陆高精度、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对比结果显示:1)轨道-千年尺度季风降水长期趋势变化相一致;2)百年-数十年尺度上季风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如距今1200-500 a B.P.,东北地区降水逐渐增加,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逐渐减少,长江中下游以及南方地区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太阳活动与北大西洋气候波动可能对百年尺度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施加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