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刺楸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三株刺楸木材为材料,详尽研究其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轴向变异以及影响基本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发现为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趋势为自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降低,到一定年限后保持平缓或略有下降,用幂池数模拟,相关系烤在0.8以上;轴向变化趋势为自树干基部向上渐增大,到5.3米处达最大值,再向上到树冠基部又变小.方差分析表明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解剖分予组织比量来看,基本密  相似文献   

2.
刺楸木材应拉木解剖特性的变异规律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三株树干具有10°倾斜角的刺楸应拉木为材料,分应拉区( 简称 T区) ,对应区( 简称 O 区) 和侧区( 简称 S 区) 来研究其应拉木纤维长度、微纤丝角和组织比量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刺楸应拉木三区纤维长度的径向变异为“先递增,后保持平稳”模式,微纤丝角度的径向变异模式为“先递减,后保持平稳”模式,但三区由递增或递减向平稳过渡的年限不同, S, O 区都为17 年左右, T 区为22 年左右;三区组织比量的径向变异和解剖特性的轴向变异模式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杉木木材基本密度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设置在分布区北缘江苏宁镇丘陵(句容、江宁)的各种试验测定林所收集的24个种源、50个江苏当地种源优树半同胞子代、17个产地间杂交组合子代490株平均木选择材料,以及融水种源山洼、山谷、山坡3种栽植立地,3000、4950、6000株·hm-23种栽植密度,以及6、8、10、15、18a等5个年龄组林分275株样木材料研究杉木木材的基本密度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杉木全分布区试验不同种源,江苏种源优树自由受粉子代家系,江苏江宁×四川德昌种源产地杂交组合子代间有显著的遗传变异(依次为:F=6.71**>F0.01=2.40;F=3.87**>F0.01=2.19;F=2.63*>F0.05=2.36),具有选择改良潜力。栽植立地对融水种源幼龄材基本密度没有明显影响;林龄与栽植密度是引起木材基本密度变异的重要因素。供试测定材料基本密度与材积生长没有统计置信的负相关关系,性状间影响弱。杉木材性改良及生长与材性联合改良,可按“生长(材积)、材性(基本密度)两阶段独立选择法”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4.
刺楸木材应拉木材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盛全  江泽慧 《林业科学》1996,32(5):470-475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散生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正常生长的和树干有10°倾斜的各采一株为材料,研究应拉木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应拉木可分为三区:即与髓心较远的应拉区(T区),与髓心较近的对应区(O区)和与T区和O区相连的两侧区(S区);应拉木所含大量胶质木纤维主要分布在T区,T区木纤维组织比量和基本密度均大于S区和O区,但顺纹抗压强度最低,干缩系数最大。应拉木三区与正常木材性相比,除木纤维组织比量外,其余材性指标均劣;应拉木S区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稍接近一些,但差异还较大。  相似文献   

5.
毛脉刺楸木材构造与新变种确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脉刺楸木材构造的系统观察、量测和记载,并与剌楸原变种的木材构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毛脉刺楸在树皮,髓,木射线等方面和刺楸原变种有明显地区别。毛脉刺楸作为刺楸属一新变种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6株27年生火炬松伐倒木解析材料,分析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各年龄基本密度及相应的自髓心的断面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表现为,在各断面高度随距髓心年轮数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年轮数后增加趋缓;纵向变异则为自干基向上迅速下降,3 ̄5m高度以上保持相对稳定。相关分析表明各部位及相应的断面木材基本密度值BD与距髓心的年轮数R和其高度H位置有关,可用BD=a+b/R+c/H来拟合两者的株内变化  相似文献   

7.
8.
刺楸人工林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2年始对刺楸进行了定点观测及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刺楸属肉质根易腐烂,宜用2年生苗在排水通气良好,容重0.9g/cm~3以下疏松土壤及陡坡山腹粘壤土造林;株行距以2×2m为宜。刺楸对光照敏感,全光下较林荫下幼树的光合强度及生长速度提高2倍以上,但全光下幼树枯梢现象严重,丛生萌条,且树干皮常纵裂,易蔓延病害,影响其生长。实行林粮间作,营造混交林,对4~5年生幼树除萌定干,防治五加叶斑病,可使人工幼林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9.
山桂花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木材材性是林木育种方面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到木材制品的质量和利用,通过对山桂花人工林不同部位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生长轮宽度的变异分析,建立山桂花人工林木材材性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圆盘基本密度与生长年轮的回归方程,纤维长度与生长年轮的回归方程以及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的预测曲线方程。与实测值比较接近,预测曲线与实际变异趋势比较一致,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94%、0.41%,相对标推误差为3.41%、2.12%,采用幼龄材基本密度能够有效地预测成熟材的材性。  相似文献   

10.
刺楸木材幼龄期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刺楸木材为材料,在研究其解剖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物基础上,着重探讨刺楸木材幼龄期。结果发现:根据不同材性指标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不相同。,以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7年,以基本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5年;根据同一材性指标不同高度材性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也有差异。其总体趋势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其幼龄期略为变短。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乔木柳12年生无性系对比试验林的材料,研究了13个柳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株内径向和纵向的变异模式,并对密度选择的时期和取样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1.3m高度,乔木柳无性系各年轮组木材戏向变异多数为“M”型曲线,即从木芯向外第、至第3年轮组(1-6a)的木材密度逐渐增加,第4年轮组(7-8a)略有下降,第5年轮组(9-10a)又有明显增加,至最外侧年轮(11-12a)木材密度则显著下降,根据各无性系的变异特点,分成3种类型,其中无性系221的变异较为独特,为典型的“N”型;(2)乔木柳无性系生长期密度变化的规律为:1-2年生时木材基本密度相对较低,3-4a以后密度相对稳定并接近无性系加权平均密度,3-4年生时木材基本密度与5-12年生时的测定值相关系数为0.789-0.985,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α=0.01),5-12年生乔木柳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为62.2%-97.0%与3-4年生时木材基本密度的值有关,3-4a作为5百木柳木材基本密度的选择年龄最为合适;(3)供试群体木材密度株内纵向变异模式大多也可用“M”型曲线加以描述,具典型的苴孔材绷向密度变异特征,根据各无性系的变异特点,分成4种变异类型;树干高1.3,3.6和7.2m处的木材基本密度与无性系平均密度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可以在树干1.3m处取样以推测无性系平均值;(4)在供试群体中,有的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纵向和径向变异的幅度均很小,木材较为均一,如苏柳791,表明在乔木柳杂种后代中选择木材均一的柳树新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对雷州5年生尾叶桉实生人工林研究的结果,表明尾叶桉木材基本密度变异大,变幅为0.3709~0.6476g/cm~3,且主要是受遗传控制。木材密度与高、径和材积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选择可得到生长快、密度高的优良材料。不同叶型和皮型个体的木材密度和木材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披针形叶、粗皮或全脱皮是密度高、木材量大的个体形态特征,可作为早期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刺楸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楸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多种用途的优良树种。在介绍其生物、生态学基础上,阐述了刺楸播种育苗苗圃地选择、整地、施肥、土壤消毒、播种、田间管理等配套措施,为该树种种子繁殖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刺楸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刺楸在山地育苗经验,详细地探讨了刺楸育苗技术要点和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刺楸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刺楸在山地育苗经验,详细地探讨了刺楸育苗技术要点和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刺楸木材为材料,在研究其解剖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刺楸木材幼龄期。结果发现:根据不同材性指标变异模式划分出的幼龄期不相同,以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7年,以基本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划分出的幼龄期为15年;根据同一材性指标不同高度材性变异模式划分的幼龄期也有差异。其总体趋势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其幼龄期略微变短。  相似文献   

17.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根据树种多样性的原则,开展了濒危珍贵阔叶树刺楸苗木的培育试验研究,在实践中总结了刺楸苗木的培植经验,详细地阐述了刺楸苗木培育的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刺楸种子催芽处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刺楸种子处于生理休眠,其休眠原因在于胚未完成发育。不进行催芽处理,当年不能出苗,种子在催芽过程中,必须先暖温处理,后转低温处理,使之完成生理后熟,才能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刺楸的生态特征及刺楸种子的特性,从刺楸种子的播种方法、催芽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刺楸的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刺楸的生态特征及刺楸种子的特性,从刺楸种子的播种方法、催芽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刺楸的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