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月的小根蒜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王延东“三月三,小根蒜钻天”,这是一句民间的谚语。严冬已过,春风又起,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天里,休眠一冬的小根蒜“闹”着争春。农历三月初三一到,小根蒜就开始冒尖儿。尽管初春各种植物都在复苏,但北国大地还是一片光秃秃,黑乎乎的...  相似文献   

2.
大棚栽荠菜     
<正>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前后,便成为荠菜消费高峰期。其实,不仅仅是三月三,荠菜任何时期食用都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荠菜幼嫩的茎叶可供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胡萝卜素含量超过菠菜,且含有特殊的芳香物质,味道鲜美,纤维素含量高。荠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全草入药,可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花荚期的荠菜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随着人们对荠菜食疗价值认识越  相似文献   

3.
“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春回大地 ,大自然又为人们献出了一味天然珍品———荠菜。时下 ,又是品味尝鲜的好时节。荠菜 ,又称地菜、香荠、田儿菜、菱角菜 ,俗称“百岁羹” ,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 ,叶子呈羽状分裂形 ,花为白色。荠菜耐寒力强。当春的脚步尚未临近时 ,它的身影已遍及大江南北的田埂草坪、沟边渠畔、地头路旁。荠菜入馔历史悠久 ,《尔雅》云 :“荠味甘 ,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隹。”在民间也早有阳春拾荠的习俗 ,《秦中岁时记》载 :“二月二日(农历) ,曲江拾荠士民极盛。”荠菜味之鲜美胜过园种蔬菜 ,博得历…  相似文献   

4.
<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期间,餐桌上都是鸡鸭鱼肉一应俱全,可是我们却感觉食不甘味,味同嚼蜡。"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妈妈看出我们胃口不佳,建议去田野地头挖"地菜"。地菜是当地人对荠菜的俗称,自古就有"春食荠菜赛仙丹"的美誉,妈妈的建议得到全家一致响应。刚到野外的时候,眼前的土地不是杂草丛生,就是一片绿油  相似文献   

5.
桂花茶叶产地流行一句民谚:“早采三天花不香,迟采三天香下降,中间三天最适当”。这说明桂花的采收期是否掌握得当,对桂花产量、质量及窨茶后花茶品质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杏史话     
阳春三月,梅花老去,桃李未开,杏花即以其淡红洁滢的娇姿丽容,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桃红李白欲争春,素态娇姿雨未匀;日暮墙头试回首,不施朱粉是东邻”。诗中虽未言杏,但却把先桃李而争春的杏花雄姿描绘得旖旎动人。杏的果实发育快,成熟早。当桃李争艳、春满大地时,它已是碧叶嵌珠、果实累累了。“应怜展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脍炙人口的名句,道出了杏争春色而不傲,夺桃李而先果的精神。杏虽天生丽质,但却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7.
正"打了春,赤脚奔,挑荠菜,拔茅针……"又是醉人的三月,忆起这首童谣,荠菜那鲜灵灵、水嫩嫩的身姿再一次在心灵深处随风摇曳。在乡村,荠菜是报春的时鲜野菜。记得立春甫过,伴随着和煦的柔风,几场如丝的春雨过后,乡间的田畦阡陌便透出星星点点的嫩绿。没几天,那点点嫩绿转眼变成了深绿。温暖的阳光懒洋洋洒在身上,也唤醒了深埋在土地里的荠菜。早春二月开始,荠菜就从仍有些冰冻的泥土里钻出来,路边、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荠菜不同部位的维生素B2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在最大激发波长为26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30 nm条件下,采用分子荧光法分别测定了荠菜的花、茎、叶3个部位的维生素B2含量。[结果]研究表明,荠菜中维生素B2含量最高的是叶子,其次是花,而茎的维生素B2含量是最少的。[结论]研究可为合理食用荠菜及进一步研究利用荠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每年农历二三月间,荠菜在田间路边绿成一片,点缀着碎米般小白花,故又名“碎米菜”。荠菜味道好,保健功效佳。《本草纲目》把荠菜称为“护生草”,认为它  相似文献   

10.
春来荠菜忽忘归湖南省炕江市农业局曹涤环荠菜的营养价值颇高,享有“天然珍品”之誉。宋代文豪苏东坡称荠菜是“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为饱口幅,常“时绕麦田求野荠”,并发明了一种荠菜和米煮的粥,人称“东坡羹”。南宋陆游爱荠成癖,竟到了“日日...  相似文献   

11.
市场行情     
《农家致富》2005,(19):14-14
东北桃李果走俏当前.一种由油桃和李子嫁接的地产新品水果“桃李果”,受到东北市场的欢迎。在哈尔滨市水果市场.“桃李果”售价达6.7元/公斤。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家花没有野花香”。如今,这句俗语在东北老汉张秀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靠卖野花,一年纯收入近3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姻缘趣联     
《农家顾问》2010,(2):55-55
才子出联招麻婆 清代贵州才子周起渭对待婚姻一不重门第贵贱.二不重容貌美丑.一心想冠一知书达理的女子为妻。因此,他自撰上联求偶,联云:“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  相似文献   

14.
李伟 《油气储运》2007,(3):28-29
俗话说:“家花没有野花香”。如今,这句俗语在东北老汉张秀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靠卖野花,一年纯收入近30万元。  相似文献   

15.
荠菜水饺     
有句谚语说:吃了荠菜,百蔬不鲜.说起美食,我不由地想到荠菜水饺来.荠菜在我们这里的田埂地边随处可见,信手就会拈来一大篮,用那翠绿的荠菜做成的水饺,其独特口味定会令你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烟台苹果莱阳梨”这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谚,将“莱阳梨”推上了驰名中外的珍贵果品的“宝座”。时至今日,“莱阳梨”已成为莱阳市的最有魅力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7.
<正> 荠菜又名荠、荠菜花、护生草等。其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是餐桌上包饺子的上等馅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荠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维生素C的含量是大白菜的2倍多,钙含量是蔬菜中最高的。全株可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  相似文献   

18.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钱花完了,人还在……”这句看似幽默的调侃,却真切地折射出我国众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尴尬。  相似文献   

19.
房洪才 《新农村》2010,(10):24-24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中国的一句俗语,也印证了柳树的扦插极易成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细胞学水平研究三月花葵(Lavatera trimestris)遗传特点,为三月花葵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遗传学证据.【方法】以7个品种三月花葵的根尖为试验材料,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制片,并对7个品种三月花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三月花葵染色体条数均为14条,染色体基数x=7,是二倍体,且多是由中部(m)和近中部(sm)染色体组成.三月花葵品种‘情人’和‘小矮人粉晕’核型类型为2C型;‘银杯’和‘勃朗峰’核型类型为3B型;‘双胞胎热粉’、‘粉色腮红’和‘诺维拉’核型类型为3C型.【结论】在7个品种三月花葵中,‘双胞胎热粉’属于较为进化的类型,‘情人’较为原始.当遗传距离为12时,三月花葵的7个品种被划分为3类,Ⅰ类包括‘粉色腮红’和‘诺维拉’‘情人’,Ⅱ类包括‘银杯’‘小矮人粉晕’Ⅲ类为‘勃朗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