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我国主要大豆产区根瘤菌和寄主品种固氮资源的分布、主要类型、固氮作用。我国多年连续种植的大豆的田块 ,根瘤菌菌数每克干土一般超过 10 4 个 ,大部分零星隔年种植和不常种植大豆的田块根瘤菌数每克干土低于 10 4 个。多数根瘤菌土著者能与大豆栽培品种有效结瘤 ,但主要是中、低效固氮者。在自然条件下 ,供试的春大豆中高效固氮者占 31.7% ,供试的夏大豆高效者占 6 4.3% ;人工接种根瘤菌 ( 113 - 2 ) ,春豆中高效固氮者占 40 .9% ,夏豆占 5 3.6 %。我国的栽培大豆是较好的耐高氮共生固氮资源 ,评价出 2个在 5mMNO-3 条件下结瘤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8株优良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地区27个大豆主栽品种的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具有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能力。近十几年来,我国大豆品种更新快,导致大豆根瘤菌株与新品种匹配能力差、接种效果不明显。筛选与主栽大豆品种匹配性好、固氮效率高的广谱性优良菌株,可为针对性的施用大豆根瘤菌接种剂提供菌种资源和方案。选取本实验室前期分离保存的6个优良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和2个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在砂培盆栽条件下与不同地区的27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匹配试验。测定分析了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根瘤菌之间结瘤固氮能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供试根瘤菌均能够与国内24个大豆品种结瘤,广谱性较好;植株地上部分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大部分接种根瘤菌后的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CK;HN01、GR3、HH29、HH103匹配性和固氮效率均不逊色于USDA110,具有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东南地区推广的潜能;从品种来看,中豆39、BD2、天隆1号与8株供试大豆根瘤菌的匹配接种表现出高生物量特点。此外,本文还筛选出大豆-大豆根瘤菌的表型最佳匹配组合中豆39-GR3,适合长江流域地区;同样筛选到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南地区最佳匹配组合,分别是HN01-辽豆14、HN01-徐豆14、HN01-BD2。本文初步建立了优良根瘤菌与大豆主栽品种的匹配关系,为在田间试验中进一步筛选和应用这些优良菌株提供了材料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俄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俄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分析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谭娟大豆根瘤菌作为一种生物技术,在世界各大豆生产国得到广泛应用,并起到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但由于各大豆产区生态环境、土壤条件、耕作方式的不同,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也不同。中国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与俄... 相似文献
4.
对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情况和使用根瘤菌的好处进行了介绍,指出使用大豆根瘤菌具有节省氮肥、增加产量、增加效益和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良好作用,并提出了选好菌种、保持足够菌数、做好储藏、播前拌种和拌种与施肥配合等五点使用根瘤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大豆产区主栽品种合丰25、合丰30等为寄主。将从本地区不同品种采集的根瘤中分离的十多株快慢生大豆根瘤菌及引入的其它菌株接种上述栽培大豆。从中筛选出2178、2187等优良菌株.接种后大豆植株干重、全氮、全磷量分别较61A76(美国引进菌株)提高10~17%、56.7~78.3和14.6~19.6%。采用丸衣化的2178菌剂接种效果更佳。较61A76接种的植株干重、全氮、全磷分别提高27%、83.2%和39.2%。田间小区试验初步证明2178、2187接种后,增加了大豆植株的鲜重、干重、增加结荚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10%以上。 相似文献
6.
2017年按照大区对比法设计进行了大豆根瘤菌包衣减氮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包衣处理后大豆植株高度稍有降低,保苗数变化不明显,主茎节数有所提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提高4.5%~5.8%,单株粒重提高10.2%。实测产量处理区为194.6 kg/667m2,对照区为176.1 kg/667m2,增产10.5%。实测增产结果与考种单株粒重提高幅度基本一致。因此推广减氮减投的环境效益与增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8.
1982年Keyser H.H等与胡济生等发表的“从中国大豆上分离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以来,使大豆根瘤菌领域的研究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在分类,共生、生理生化、分子遗传学等方面有了重要的成果。过去认为的典型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也在自然分布,血清组和氢酶表型、DNA同源组测定,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上有了重大的进展。除此之外,就是发现和鉴定了大豆根瘤菌的新类群超慢型大豆根瘤菌。新类群的出现使得对于大豆根瘤菌及整个根瘤菌特性的认识大大 相似文献
9.
10.
11.
自1982年美国Keyser.H.H等发表了从中国材料分离得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一些突出特点如生长速度快、耐盐、pH范围广、具有一定的结瘤竞争性等进一步被证实。为了探索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田间共生效应,我们从1985年开始将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从辽宁野生大豆分离出的快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根瘤菌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对大豆氮素营养的作用。[方法]以铁丰31号大豆为试验品种,采用不同的氮肥施用方式和接种根瘤菌进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接种根瘤菌加氮肥花期追施(施纯氮量:20.25 kg/hm2)情况下,铁丰31号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以及产量高于其他4种处理的结果。[结论]大豆生产过程中在接种根瘤菌的同时,开花期追施氮肥可以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4.
接种根瘤菌大豆的共生固氮与磷素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根瘤菌大豆的共生固氮与磷素营养的关系在混有沙土和磷肥的土壤上,在栽培大豆的生育期间进行实验,每百克土壤中磷肥的施用量为0、5、10、20和40毫克, ̄15N、K肥为4和20毫克的条件下,研究单独接种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进行田间共生效应试验。选用61A76、113—2、005、2048和TAL—377大豆根瘤菌株接种主栽高产良种中豆19。结果表明,接种能提高根瘤数、根瘤重量、固氮酶固氮活性、地上部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其中61A76、113—2两菌株和中豆19是高效固氮根瘤菌与高产夏大豆优良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16.
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共生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大豆与大豆根瘤菌的共生体系是共生固氮的代表,开展根瘤菌与大豆品种的匹配性组合研究,为发挥这一共生体系的固氮效率和指导大豆育种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选取不同种类与来源的大豆根瘤菌代表菌株18株,与11个我国主要的大豆核心种质品种进行共生匹配性试验,测定了其中5个大豆品种与14个根瘤菌所结瘤的固氮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根瘤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结瘤固氮差异,快生大豆根瘤菌表现出比慢生根瘤菌更严格的大豆品种匹配性;其中USDA110、USDA110-A、113-2、WHG12、HH103、B16比其他供试菌株表现出广谱的结瘤特性,且USDA110、USDA110-A、113-2、WHG12、DE333、2048菌株形成的根瘤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在供试大豆品种中,商951099、郑92116和北京黑豆表现出较高的结瘤、固氮特性;商951099和郑92116这对材料与所供试18株大豆根瘤菌均结瘤且差异性不明显,而绥农14和绥农20、合丰25和固新野生大豆这两对材料表现出明显结瘤差异性。因此,实践中应根据大豆品种和大豆根瘤菌菌株的匹配性关系,选用共生效果好的菌株接种,或选用与之匹配的大豆种质材料育种,以达到提高共生固氮功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拮抗大豆胞囊线虫根瘤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传统筛选生防根瘤菌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建立一种新的生防根瘤菌筛选体系—半根瘤法。利用此法结合根瘤菌回接结瘤鉴定,从全国7个省市土样诱集到的根瘤中,筛选出23株根瘤菌。分别测定其菌悬液、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的作用。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5株根瘤菌菌悬液及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具有较高击倒率,分别为Snb21、Snb53、Snb92、Snb166和Snb711;处理72 h后,菌株Snb166和Snb711对大豆胞囊线虫J2具有较高致死活性,其中Snb166发酵液72 h处理J2致死率最高,达到84.27%。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干燥环境致使大豆种子根瘤菌包衣后根瘤菌快速死亡,降低根瘤菌使用效果,极大程度限制根瘤菌应用的问题,本研究以分离自我国不同大豆主产区的100株大豆根瘤菌为供试材料,选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商业化菌株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 USDA110和Bradyrhizobium japonicom USDA6为参比菌株,采用玻璃珠干燥法和蛭石盆栽试验,筛选耐干燥且生物固氮性能优良的大豆根瘤菌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耐干燥筛选和固氮性能评价。玻璃珠干燥法筛选试验结果显示:经过24 h干燥后,根瘤菌菌株5873在玻璃珠上的存活率达到0.44%,显著高于其它菌株,表明该菌株能够耐受干燥胁迫。经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和ANI计算,初步确定菌株5873属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japonicom)。进一步采用蛭石盆栽试验验证菌株5873的共生匹配性和与大豆品种宿主的选择性,并评价其结瘤固氮效果。结果显示:菌株5873与供试的9个大豆品种都能结瘤,表明该菌株具有广谱的结瘤匹配性。其中滇豆5号、徐豆18和冀豆17接种根瘤菌5873后,大豆植株的干重、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与... 相似文献
19.
一种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构建了带有luxAB基因和parCBA/DE基因的重组质粒pHN208,并通过三亲本杂交法将该质粒导入6株大豆根瘤菌中,获得工程菌株。工程菌株在自生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发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HN208可在根瘤菌中稳定传代。比较了工程菌与出发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结果表明pHN208的导入不影响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从而建立了一种更为简便的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为检测大豆根瘤菌的结瘤情况以及进一步筛选强竞争结瘤大豆根瘤菌提供了一种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克拉克结瘤与不结瘤等位基因系大豆为实验材料,对乙炔还原活体测定盆栽大豆共生固氮方法进行研究。测定了不同生育阶段盆栽大豆共生固氮量,并将乙炔还原活体测定方法与总氮差值法、乙炔还原离体测定方法和同位素稀释各方法相比较。经三年实验表明,乙炔还原活体测定共生固氮的方法是快速、灵敏、简便、可靠的。所测共生固氮值极显著,高于乙炔还原离体方法估测值;与同位素稀释各方法相比较,鼓粒以前,乙炔还原活体方法测定共生固氮值较高,鼓粒以后,活体方法估测值偏低。 乙炔还原活体测定共生固氮为短时间内筛选大豆——根瘤菌最佳共生体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