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研究表明,地处江淮的六安地区完全可以种植纤维亚麻,原茎产量以黑亚14号在播种量120kg/hm2水平下最高,种子产量则以阿里安在播种量60kg/hm2水平下为宜.而播期只对亚麻各生育时期的生长速度有影响,对原茎和种子的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省冬闲田亚麻进行不同品种、播种量、播种方式和肥料用量的四因素正交高产栽培试验表明,影响原茎产量高低的因素为播种量>播种方式>肥料用量>品种,经分析以品种阿里安、播种量4.0kg/666.7m2,撒播和肥料用量N-5.0kg/666.7m2、P2O5-7.5kg/666.7m2及K2O-10.0kg/666.7m2的原茎产量最高.影响种子产量高低的因素为品种>播种方式>肥料用量>播种量,经分析以品种阿里安、播种量3.0kg/666.7m2、撒播和肥料用量N-5.0kg/666.7m2、P2O5-7.5kg/666.7m2及K2O-10.0kg/666.7m2的种子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在当地生产条件下亚麻栽培三个关键要素,即播种量、复合肥磷酸二铵和尿素用量与亚麻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筛选出666.7 m2播种量160万粒,磷酸二铵施用10kg,尿素施用10kg的最佳方案,其原茎产量、种子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在本试验中均处于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4.
亚麻播种量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当地生产条件下亚麻栽培三个关键要素,即播种量、复合肥磷酸二铵和尿素用量与亚麻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筛选出666.7m^2播种量160万粒,磷酸二铵施用10kg,尿素施用10kg的最佳方案,其原茎产量、种子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在本试验中均处于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浙江省冬闲田亚麻进行不同品种、播种量、播种方式和肥料用量的四因素正交高产栽培试验表明,影响原茎产量高低的因素为播种量>播种方式>肥料用量>品种,经分析以品种阿里安、播种量4.0kg/666.7m2,撒播和肥料用量N-5.0kg/666.7m2、P2O5-7.5kg/666.7m2及K2O-10.0kg/666.7m2的原茎产量最高。影响种子产量高低的因素为品种>播种方式>肥料用量>播种量,经分析以品种阿里安、播种量3.0kg/666.7m2、撒播和肥料用量N-5.0kg/666.7m2、P2O5-7.5kg/666.7m2及K2O-10.0kg/666.7m2的种子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亚麻栽培技术,提高亚麻原茎产量,试验通过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分析了有效播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冬播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发现供试条件下,各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有效播种密度(X1)〉氮肥(X2)〉钾肥(X4)〉磷肥(X3),不同肥料间互作不显著。并得到优化后的亚麻高产栽培方案:有效播种密度在3454.8-3502.3万粒/hm2,N263.2-337.7kg/hm^2,P2O5用量75.5-99.7kg/hm^2,K2O用量242.5-316.8kg/hm^2。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适合云南省宾川县及类似环境条件下的亚麻高效栽培技术,利用6因素5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肥量、抗旱剂及其组合(共计25个处理)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以及各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个处理的原茎产量在11 850~14 750 kg/hm2,不同处理之间的原茎产量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范围为1100~2267 kg/hm2,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来看,亚麻品种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和分枝数的影响最为显著,氮肥可显著影响亚麻株高,磷肥对亚麻蒴果数影响较大,钾肥则会显著影响亚麻茎粗,抗旱剂会显著影响亚麻工艺长度,而种植密度对亚麻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不显著,播种密度在1600~2650粒/m2的水平下均可达到高产。综合比较分析,在使用亚麻品种5f069,播种密度为2300粒/m2的条件下,施氮(N)12 kg/hm2、磷(P2O5) 27 kg/hm2、钾(K<...  相似文献   

8.
双亚11号是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命名的纤维亚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纤、优质、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等特点,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847.5kg/hm^2、970.9kg/hm^2、1435.4kg/hm^2和427.6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2.1%、16.5%、15.9%和22.9%。长麻率20.7%,纤维强度238.0N。  相似文献   

9.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亚12号是2001年2月最新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纤维亚麻品种,原茎、纤维、种子产量分别为5140.0kg/hm^2 、696.4kg/hm^2和523.9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2.6%、20.4%和10.2%。长麻率16.8%,比对照高1.4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59.4牛顿。该品种为优质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氮肥水平对亚麻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量与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和单株茎重呈显著正相关,增施氮肥可以有效促进亚麻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和单株茎重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在新疆亚麻主产区每666.7 m2施用N 3 kg可以保证较高的原茎产量和最高的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1.
双亚16号是以双亚七号为基础材料,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并经田间单株决选育成。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4948.6kg、810.2kg、1220.4kg和659.2kg,比对照增产7.8%、15.5%、13.4%和14.3%。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hm2产量分别为5487.2kg、889.5kg、1426.9kg和577.3kg,分别比对照增产11.6%、18.9%、18.9%和8.6%。该品种是国内第一个应用组织培养结合物理诱变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长麻率19.5%、全麻率31.2%、分别比对照高出1.7和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35.0N。作为高纤、抗逆性强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夏大豆秋播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夏大豆品系驻9414进行田间秋播试验,对其植株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播夏大豆生育期(95d)缩短,株高降低,主茎节数减少,百粒重和蛋白质含量(48.7%)增加,籽粒产量2868kg/hm^2,或毛豆荚6000-7000kg/hm^2。证明夏大豆秋播的可行性,在生产、科研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钾肥施用量对早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水稻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显著提高稻谷、稻草和总生物产量,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有利于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当施钾量为K2O 0~90 kg/hm2时,净收入随施钾量的提高而提高,而施钾量高于90 kg/hm2时,净收入反而降低。通过拟合钾肥用量和产量的肥效方程,得出当施钾量为89.8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在施猪粪22 500 kg/hm2的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早稻的钾肥适宜施用量范围为K2O 75~105 kg/hm2。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钾肥施用量为主处理、秸秆还田为副处理,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的钾素需求规律以及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钾肥主要是通过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进而影响水稻产量。施钾量为90 kg/hm~2和135 kg/hm~2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3%和11.5%,且此时钾肥利用效率高;施钾量为225 kg/hm~2时,水稻在生育期内对钾有明显奢侈吸收现象,产量比对照增产7.6%。由此可见,苏北贫钾地区适宜的施钾量为90~13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但随秸秆的发酵分解,对水稻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底肥、种植密度、追肥、灌水次数和采收方式对柱花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底肥(磷肥)水平种子产量和质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0.07 kg/m2处理磷肥水平产量最高,为358.50 kg/hm2,且3个处理相差不大。净度和千粒重最低的处理是0.13 kg/m2磷肥水平,分别为8.87%和2.42 g。种植密度为0.5 m×1.0 m产量最高,为448.63 kg/hm2,种植密度行距为1 m的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均高于株行距为0.5 m的,净度为9.12%,千粒重为2.63 g,出苗率为74.33%。未追肥条件种子产量最低,为339.96 kg/hm2,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变化较小。3个灌溉处理种子产量差异较小,未灌溉处理种子千粒重和出苗率最低,分别为2.48 g和42.44%。铺膜采收种子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370.79 kg/hm2,成熟后刈割收种处理种子产量和千粒重最低,分别为197.42 kg/hm2和2.47 g。试验为云南柱花草生产及草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积极推进棉花减氮增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保护农田环境。以鲁棉1131、鲁棉37、鲁棉319、聊棉19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配比肥施用量为0、225、300和375 kg/hm 2共4个处理,研究施肥用量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降低;单株结铃数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少,而单铃重相反;同一品种衣分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各品种随着施肥量的减少籽棉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各个品种均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霜前花率和籽棉收益也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净收益最高的是不施肥处理。综合认为,在鲁西南地区高肥力蒜套棉地块无需对棉花进行追肥,可为鲁西南地区蒜套棉减肥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采用L16(43)正交设计,进行氮、磷肥不同用量对坚尼草不同品种的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处理组合中,以热研9号施氮肥225kg·hm-2、磷肥375kg·hm-2的处理组合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671.5kg·hm-2;其次为热研9号施氮肥375kg·hm-2、磷肥225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为584.8kg·hm-2。品种单产高低的排序是:CIAT604>热研9号>热研8号>青绿黍;氮肥用量单产高低排序是:225>357>112.5>0kg·hm-2;磷肥则是:357>225>0>112.5kg·hm-2。   相似文献   

18.
H318在沿海棉区密肥调组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3414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水平、化控时缩节安用量对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H318的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通过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H318在沿海地区生长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密度30 000株/hm2、纯氮300 kg/hm2、缩节安150 g/hm2的条件下,H318子棉产量最高,达4 965 kg/hm2;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密度为40 275株/hm2、施纯氮418.5 kg/hm2时,H318子棉产量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0-200 kg/hm2的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施用量40-240 kg/hm2比CK(无肥区)增产38.90%-169.45%,比只施用磷、钾肥的处理增产16.99%-129.94%。氮肥用量增加,单穴穗数、穗粒数增加;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和饱满粒率下降。穗颈长、穗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增加;植株高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谷草比和经济系数提高。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60- 200 kg/hm2,不仅增产率高,而且其它性状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