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西部朝阳地区适合发展林果产业。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林下作物种植经济效益,探讨了4种林(果)粮间作栽培模式,苹果与小麦间作、苹果与红薯间作、桃与谷子间作、大枣与大豆间作。经效益分析表明,苹果与红薯间作纯经济效益最好,桃与谷子间作纯经济效益次之,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间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近年来花生间作套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花生间作套种的意义和特点,总结了花生与不同作物的间作套种模式,提出今后花生间作套种应该加强间作花生选种研究、与间作物种竞争关系的研究、花生间作制度病虫害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3.
茶园中合理地间作其他作物,有利于扶植天敌或抑制害虫。为评价松阳茶区几种常规间作对天敌和害虫个体数的影响效应,遂选乌牛早品种分别与吊瓜、杨梅和柑桔的间作茶园、安吉白茶品种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于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各类天敌和害虫的个体数。结果表明:(1)茶园天敌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天敌个数最少的是乌牛早纯茶园,5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害虫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杨梅、柑橘间作茶园,5者之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3)茶丛上层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差异达显著水平;(4)茶园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差异显著;(5)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大,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小。分析认为:(1)间作拓展了空间,分散了昆虫和蜘蛛对于茶树的注意力,可以增加害虫或天敌的个数;(2)间作作物气味可调节昆虫行为,吊瓜与茶树间作吸引最多的害虫或天敌,柑橘与茶树间作致茶园中总个体数显著减少;(3)间作调节茶园益、害个体数量之比,合理间作可以作为一种调控害虫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花椒不同间作模式产量与产值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间作方式能有效提高花椒园的经济效益。对花椒与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燕麦、马铃薯等作物间作模式下花椒及间作作物的产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总产值最高的是花椒与大豆间作模式,其次是花椒与马铃薯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水稻与苋菜间作对水稻产量、根区速效养分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累积As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单作(对照)、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水稻与籽粒苋间作、水稻与红苋菜间作条件下水稻产量、根际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As累积量的变化。【结果】4个处理水稻收获期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均表现为: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水稻与籽粒苋间作水稻与红苋菜间作水稻单作。与对照相比,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As含量,增幅分别为88.50%、65.38%、68.25%和45.45%;对土壤As的提取量为5.44 mg·m~(-2),显著高于对照,为对照的1.67倍;水稻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与红苋菜间作和与籽粒苋间作,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提高63.79%。与水稻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显著下降,间作中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为与圆叶白苋菜间作,为对照的59.15%;间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水稻与苋菜间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以及根区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能从As污染土壤中提取最多的As,生产出的苋菜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轮台县杏麦间作小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农间作以不影响果树生长发育为前提,轮台县杏树面积已超过1.3万hm2。杏麦间作是轮台县杏农间作的一个重要栽培模式,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塔里木盆地杏农间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2008年在轮台县试验点对杏麦不同间作类型光、温、水、肥利用特征及间作区微气候环境资料的采集与分析,以及对不同间作类型杏、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与玉米间作是比较常见的间作种植模式。本研究采用4个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与玉米进行2∶2、3∶2和4∶2 3种行比的间作,在酸性红壤田间条件下分析间作系统的叶绿素含量、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间作复合产量显著高于大豆净种,以玉米/大豆2∶2间作时其复合产量最高;间作优势取决于间作模式和大豆基因型;玉米/大豆间作复合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采用较小的行比会影响到大豆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大豆生物量和产量降低;间作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尤其是根干重显著增加;间作大豆生长发育具有可塑性,干重冠根比与净种时趋向一致。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大豆品种,确定合理的间作比例,有利于发挥间作的群体产出能力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油葵绿豆不同行比间作的比较,探讨间作方式对油葵、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在间作条件下油葵的株高增高、单盘结实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绿豆的主茎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果数减少、产量降低;油葵与绿豆间作时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可显著增加总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以2行油葵与4行绿豆间作的种植方式(A1处...  相似文献   

9.
杏棉间作是南疆果农间作的一个重要栽培模式。轮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协作,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塔里木盆地杏农间作关键技术研发与不范》,2008—2009年,在轮台试验点对杏棉不同间作类型光、温、水、肥利用特征及间作区微气候环境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对不同间作类型杏、棉产量构成因素和最终产量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了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兴电灌区不同间套作种植模式的产量优势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油葵、胡麻、豌豆的单作产量均高于间作,其中玉米与豌豆的间作优势最明显,LER达1.51;油葵与胡麻的间作优势相对较差,LER为1.38。玉米与胡麻、玉米与豌豆的生产优势度较高,但稳定性较差。间套作种植后,玉米和油葵植株矮化或弱化,主要产量要素降低;胡麻、豌豆与玉米间作可改善经济性状,而与油葵间作则相反。玉米与胡麻间作种植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玉米与豌豆间作。  相似文献   

11.
在农牧交错带研究了向日葵与马铃薯、向日葵与蚕豆2种间作模式下作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特征,以向日葵、马铃薯、蚕豆单作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间作作物生育期内0~14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作物产量。量化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地当量比(LER)、水分当量比(WER)、农田蒸散量(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向日葵与马铃薯间作和向日葵与蚕豆间作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地生产力,具有间作优势,向日葵与马铃薯间作更有优势。间作种植可增加作物耗水量,能使作物利用深层水分,对耗水量大的作物有优势。向日葵与豆科和非豆科作物间作均可有效提高高秆作物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向日葵提高了27. 1%~28. 8%,向日葵与蚕豆间作比向日葵与马铃薯间作更具有水分利用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研究,探讨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的发生危害特点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结果]麦长管蚜5月上中旬开始危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发生危害时间稍早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危害高峰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核桃小麦间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大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结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麦长管蚜在核桃小麦间作田的危害重于其在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污灌进行林草复合经营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盐碱地上利用处理后石油工业污水灌溉进行林草间作,对三种不同密度配置的间作效果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对林草长期间作的树种、草种提供了优选结果;对林草长期间作的密度(株行距)、间作方式与效果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评价,提出了三种密度中最佳间作密度与方式:对在三种不同土壤类型上开展林草间作的推广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辽宁省的最佳谷子与绿豆间作模式,比较了谷子与绿豆不同间作模式对谷子和绿豆产量、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保障东北地区农民收入奠定重要基础。结果表明,谷子与绿豆4∶2间作模式的谷子株高达135.8 cm,茎粗达0.65 cm,茎秆质量为10.1 g,穗长为21.5 cm,单穗质量为18.3 g,总体上均显著高于2∶1间作和单作谷子,间作模式还能够激活谷子抗氧化酶活性;间作绿豆的根长和株高增加,且谷子与绿豆2∶1间作模式大于4∶2间作模式,间作绿豆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长、荚粒数、百粒质量均低于单作绿豆。谷子与绿豆4∶2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利润最高,纯利润可达22 185.93元/hm~2,相比单作谷子增加27.1%,相比单作绿豆增加3.95倍。  相似文献   

15.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效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结果表明,虽然间作玉米、大豆产量有所降低,但玉米与大豆间作总体上比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收益高,玉米与大豆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提高经济收入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间作模式是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边修复边生产的重要措施。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翅果菊)与能源植物(皇草、甜高粱)间作对Cd、Pb、Zn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土壤有机质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提高土壤中有效态Cd、Pb、Zn含量。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少花龙葵和翅果菊的生物量,而显著降低了两能源植物生物量。所有处理中,少花龙葵与皇草间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皇草地上部Cd和Zn含量,翅果菊与皇草间作显著提高了两植物地上部Cd和Zn含量。此外,翅果菊与皇草间作显著增加了单株植物地上部Cd和Zn的累积。单盆中Cd和Zn累积量最大的是翅果菊与皇草间作处理(Cd为397.65μg·盆~(-1),Zn为4 169.42μg·盆~(-1)),其次为少花龙葵与皇草间作;少花龙葵与皇草间作对Pb累积量最大(Pb为158.28μg·盆~(-1)),翅果菊与皇草间作对Pb累积量为98.17μg·盆~(-1)。研究表明,翅果菊与皇草间作和少花龙葵与皇草间作可以显著提高Cd、Pb、Zn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鲜食玉米与绿豆最佳间作模式,设置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玉米和绿豆2∶4间作、3∶3间作、4∶2间作等5种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绿豆有明显的间作优势,3种间作模式的LER均大于1,玉米与绿豆3种间作模式较玉米单作分别增效2.85%、18.13%和14.26%,较绿豆单作分别增效52.06%、74.66%和68.93%。综合来看,玉米与绿豆3:3间作的种植模式在LER、经济效益等方面为最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发生为害情况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的田间消长规律.[结果]小麦白粉病在5月中旬开始为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和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单作田.[结论]果树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果树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高于小麦单作田.  相似文献   

19.
小麦、大麦与蚕豆间作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和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与单作相比在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小麦单作和蚕豆单作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小麦/蚕豆间作在蚕豆分枝期耗水量比蚕豆单作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在大麦分蘖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且存在显著差异。大麦/蚕豆间作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耗水量与蚕豆单作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间作小麦、间作大麦的WUE(水分利用率)比单作小麦、单作大麦高,但间作蚕豆的WUE比单作蚕豆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辽宁省玉米、绿豆最佳间作种植模式,筛选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本试验设计4个处理,研究不同间作处理下作物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以确定最适宜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间作未割苗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处理,而未割苗玉米与绿豆间作模式中绿豆各指标则表现为低于其他处理。间作未割苗玉米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间作割苗玉米穗位高和穗长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间作处理绿豆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单株根瘤数和单株根瘤鲜重显著低于单作绿豆。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不割苗玉米与绿豆间作模式利润最高,纯利润可达9 940.4元/hm2,与单作绿豆相比纯利润增加12.7%,比单作玉米纯利润增加10.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