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众满意度对绿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广州市2 号绿道白云山风景区段的绿道为研究对象,对该区段的绿道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IPA 分析法对影响公众满意度的10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众对绿道的环境舒适度和安全性满意度最高,属于其优势区域;绿道的配套设施、到达方便性以及管理服务则是公众期望值较高但满意度很低的指标,这三方面应该作为今后白云山绿道升级改造的重点内容。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白云山绿道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谈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林分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大珠 《广东园林》2001,(2):13-14,16
广州市政府提出 :要按照现代化山水城市的理念来建设和发展广州。凸现广州“青山、碧水、蓝天、绿地、花城”特色 ,增强广州的魅力。广州将向美丽的山水城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市迈进 ,这是广州市城市发展的战略。白云山风景区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区最大的公共绿地 ,是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白云山每年接待游客 5 0 0多万人次 (不包括持月卡进园人数 )。高起点建设白云山风景区已成广州市政府当前的迫切任务。近几年市政府在环境整治和环境生态建设中强调要建设一山一水 ,山即白云山 ,水即珠江。在市政府“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  相似文献   

3.
园林绿化能把一定地段范围内的天然山水地貌加以利用并改造或者人为地构筑山水地貌、结合树木花草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以构成一个和谐协调的有机整体,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美好享受.从这个意义而言,园林绿化是一种艺术创作,它既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水平,又能反映一个时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野生地被植物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千佛山风景区野生地被植物现状。根据一年的物候观测,针对千佛山风景区气候、土壤等条件,制定标准,初步选出适应景区引种栽培并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地被植物近20种。另外,就引种栽培野生地被植物提出了养护与管理的几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被植物在广州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该文在对广州城市公园中地被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公园中常用地被植物的种类有87种,对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园中与乔木、灌木和草坪植物等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相配置的方式,以及与山石、水体和园林建筑等造园要素相结合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园中应用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兰州城区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城区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调查表明:城区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地被植物共有42科78属110种。其中,草本植物29科57属84种(1~2年生草本植物12科22属23种,多年生草本植物24科45属61种),木本植物8科10属18种,藤本植物7科7属8种。据此对地被植物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地被植物多达200余种,生态景观效果参差不齐.实地调查兰州市园林地被植物,构建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8个指标层变量,采用比率标度法赋值权重、3级5分制指标层评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兰州市60种常见地被植物.结果表明,60种常见地被植物层次分析评价值2.5457~4.7530;4级适宜程度,Ⅰ级12种,Ⅱ级19种...  相似文献   

8.
关于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广州白云山的地域特色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系统探讨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策略,并对白云山风景红胜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颖  陈园  谭广文 《广东园林》2022,44(4):85-89
为筛选出适合广州夏季花境应用的植物,对广州花境植物资源展开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性、适应性和种植养护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夏季花境应用频度较高的植物有80种,隶属于45科71属,筛选出其中16种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养护管理投入少的Ⅰ级花境植物;在准则层中,观赏性的权重值最大,在指标层中,花色和花量的权重值较大,因此在花境的植物配置中应重视色彩设计;广州夏季应用的花境植物以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乡土植物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州地区地被植物的应用情况,文章以广州市区内 10 个规模较大、管理养护水平较高的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公园内的地被植物资源的种类、应用频度、应用方式进行统计与记录。广州市公园绿地常应用地被植物共 102 种,隶属于 53 科,地被植物种类拥有较高丰富度,总结了广州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类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注重华南乡土地被植物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南乡土地被植物特性及其园林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被植物资源。文章通过对华南现有乡土地被植物资源的调查和资料整理,把乡土地被植物分为蕨类地被植物、草本类地被植物、矮灌类地被植物和藤蔓类地被植物等4类。根据乡土地被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观赏特性和生长速度等原则。初步筛选已应用或具有应用潜力的35科50属60种地被植物,对其特性和园林配置应用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地被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现统计到澳门地被植物共有134科529属1 009种,其中禾本科(61属112种)、菊科(55属90种)和蕨类植物(46属83种)所含数量位列前三,草本类、灌木类和藤蔓类占比分别是72%(731种)、12%(117种)和16%(161种)。澳门的地被植物与广州、深圳、珠海相比,所含科和种的数量接近,物种密度最高。4个城市均主要应用爵床科、龙舌兰科、百合科、茜草科、天南星科、大戟科、马鞭草科以及蝶形花科等所含地被植物。针对澳门现有地被植物存在乡土植物开发利用程度小、外来物种运用过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应景而异、重视利用乡土植物和科学管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建设的调研和观察结果,从布局、功能、配套设施、生态结构4个方面加以分析,试图总结并归纳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为相关风景区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花境在广州市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存在可持续性差、资源消耗量大、养护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广州市14处公共绿地,包括5处公园绿地、4处广场绿地和5处道路绿地,共计70组公共绿地花境,并拍照记录,总结出花境营造常用植物种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常用植物的节约性进行评价,筛选出节约型花境植物,以期为广州市节约型花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州公共绿地常用花境植物共计131种,隶属于59科117属,其中节约型花境植物共72种,值得在节约型花境营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湖风景区水生植物造景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到其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景观四时变化、活用植物配置手法、注重生态功能应用等四大特色,并对今后水生植物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各景区景观资源各具特色且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麓山景区无论是景观质量还是环境质量都明显优于其它景区;橘洲景区虽有闻名的人文景观,但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景观资源综合评价还稍逊于人文景观资源虽少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较好的天马山景区;桃花岭景区、石佳岭景区由于所处位置的影响,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得分较低。根据综合评价,提出了景观资源进一步开发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武冈云山景观植物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园林植物资源的特征,确定了11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景观植物资源层次分析(A na lytic H ierarchy P rocess,简称AHP)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武冈云山景观植物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银木荷、云山白兰花、尾叶山茶等35种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可开发利用价值高;甜槠、金樱子、中华旌节花等64种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适度开发;血水草、细辛、剪秋罗等12种植物不宜开发.  相似文献   

18.
李海梅  赵萱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6):41-43,31
选择城阳区13种地被植物,进行植物吸热降温效益的测定与计算。结果表明:蔷薇、黄花鸢尾、火棘、五叶地锦日蒸腾释水量和日蒸腾吸热量较高,是较好的吸热降温树种,而大叶黄杨、金叶女贞较低。灌木地被单位叶面积蒸腾吸热量明显高于藤本和草本地被。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方法对北京植物园中乡土草本地被植物的种类、频度和生长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京植物园内的乡土草本地被植物共53种,隶属25科51属,其中菊科、十字花科和唇形科植物种类最多,茜草科、马齿苋科、罗藦科等15个科仅1种植物;抱茎苦买菜的出现频度最高。结合调查与城市园林应用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做林下、岩生及水边地被植物的种类,并提出加强乡土植物生境的调查研究,针对植物引种提出先易后难、少量间断移植,引种繁殖方式视所引种植物的生殖特性和引种量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