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叠合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以林木优势高生长模型为例,详细介绍了叠合模型在模拟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叠合模型优于一般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2.
交通流三段式模型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车流密度、行车速度和交通流量是反映交通流特征的三个基本参数,三者关系的确定和模型的建立是交通工程理论研究的基础。这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交通流的本质特征入手对车流密度与行车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三段式密度-速度理论关系模型,并由此进一步讨论了交通流量与行车速度、交通流量与车流密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建立了相关模型,各关系模型图示形状与实测结果的曲线有较好的吻合。这里明确指出了格林希尔茨模型缺陷的本质所在,对交通流三段模式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林冠截留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曙光 《林业科学》1992,28(5):445-449
对林冠截留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71年,Rutter等人就推导出了一个具有清楚物理意义的林冠截留模型,结束了以往的林冠截留模型中只有统计模型的历史。1987年,刘家冈用数理方法,对林冠截留的时空演变过程作了很好的描述。但使用他们的模型对林冠截留进行估计时,需要同时对其它多个气象因子进行测定,而且人们普遍关心的不是林冠对次降雨截留的大小,而是林冠对降水的年截留量大小。 1979年,Gash用分析法代替了Rutter模型中的数值法,建立了截留模型,该模型能在只有降雨数据的情况下,对林冠的季节截留进行估计,结果与实测值接近。该模型将林冠截留分成两部分,即树冠截留和树干截留,因而引进了较多的参数。本文从林冠截留的过程出发,推导出一个有清楚物理意义,且含林冠和降雨参数较少的截留模型。  相似文献   

4.
林木虚拟生长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树木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农药精确施用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农药按需定量喷施、与目标植物接触以及产生药效等一系列喷施作业情况。如果把两者耦合起来,将直观模拟出林木正常生长、受病虫害侵染、农药发挥效果、长势有所好转等一系列交互效果,可为调整植物保护策略、制定农药喷施方案和研制新型植保机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文中分析了农林病虫害防治情况和农药精确施用的重要性,在综述国内外喷头雾化性能模型、沉降沉积模型(飘移模型)、施药量调节模型、雾化特性预测模型等农药施用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两模型协同机理和林木虚拟生长模型及耦合模型实时性协同环境,提出了基于农药施用过程与防治药效的模型协同研究、基于林木形态结构模型的仿形对靶喷雾模型研究以及农药精确施用多模型交互协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合模型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森林生长观测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因而不满足普通回归分析中的独立性假设,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包含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可以灵活地处理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慢阔(色木、水曲柳、椴树和枫桦)和中阔(白桦、榆树和杂木)6个树种组的单木5年断面积生长模型.数据来自于20个长期固定观测样地,共得到10756个观测数据,其中随机抽取15个样地的8 034个数据用于建模,其他5个样地的2 722个数据用于模型验证.建立的模型与距离无关,不需要年龄和立地指数.结果表明:起初胸径、林分密度、立地因子和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数都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因子,在实际调查中,这些数据很容易得到;样地内的树木效应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样地间的随机效应只在落叶松模型中显著.与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显著地改善了模型的表现,决定系数从0.38~0.64提高到O.85~O.89,误差、均方根误差及其相对值均显著减少.模型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林分生长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分生长模型建立中,通过分析变量间的显著影响选择变量.研究模型的评价与检验指标等方法,为建立优选模型提供参考.文中对最小二乘拟合模型中的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权最小二乘法、逐步回归剔除法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木自然稀疏是自然选择最清晰、最好的例子。关于引起自然稀疏的原因、预测变量以及模型形式的分析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自然稀疏模型主要有Reineke模型、-3/2自疏法则、WBE模型等。文中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Nilson自然稀疏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其他主要的自然稀疏模型进行比较,得出Nilson自然稀疏模型能直接呈现出林木株数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且随着直径从0增加到无穷大时,其自然稀疏线的斜率在0到-2之间变化,因此Nilson自然稀疏模型描述自然稀疏过程比其他模型更为有效;并从Nilson自然稀疏模型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运用推广、自稀疏模型的研究方法和模型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该模型以及其他大多数自然稀疏模型只能运用于纯林,对混交林自然稀疏模型的研究将是未来自然稀疏研究的一个重点,纯林、混交林自稀疏关系将会广泛运用于林业经营管理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选用理查德方程和Schumacher为基础模型,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方法求解模型,在最优基础模型中引入哑变量,建立可兼用于采脂与未采脂林分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两类基础模型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模型决定系数均超过了0.9,其中Schumacher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在该模型引入哑变量后,拟合出的断面积与蓄积量模型决定系数提升为0.9927与0.9972,模型精度提升为96.1%与97.2%。对哑变量模型做配对t检验,其p值均大于0.05,表明模型可用于估测采脂与未采脂不同经营措施湿地松林分断面积与林分蓄积量,可作为湿地松林分蓄积量测算与林分经营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9株人工落叶松2 790个样品数据为例,选择6个常用方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把拟合精度最高的修正Logistic模型作为微纤丝角基础模型y=b1/[1+ exp(b2x)]+b3,然后,利用S-PLUS软件中的NLME过程,拟合非线性微纤丝角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对微纤丝角-年龄关系进行拟合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把相关性结构包括复合对称结构(CS)、一阶自回归结构AR(1)、一阶移动平均结构MA(1)及一阶自回归与移动平均结构[ARMA(1,1)]加入到微纤丝角最优混合模型中,一阶自回归与移动平均模型[ ARMA(1,1)]显著提高了微纤丝角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混合模型在应用上不仅能反映总体微纤丝角预测,而且能通过方差协方差结构和误差相关性结构校正随机参数来反映个体微纤丝角差异.  相似文献   

10.
森林流域坡地壤中流模型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以水量平衡原理、动力学假设以及饱和导水率与有效孔隙度的对数递减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形式简单的森林流域坡地壤中流模型(以下称为改进模型)。并以二道白河森林流域内阔叶红松林土壤为背景制作模拟坡面,在模拟坡面上用两场不同强度的降雨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本文也分别用Sloan所提出的贮水泄流模型(以下称Sloan模型)与Robinson所修改后的贮水泄流模型(以下称Robinson模型)对这两场降雨进行了预测,并将这3个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精度比其它两个模型高。  相似文献   

11.
此模型以顾客满意、员工满意和服务公平的综合理论为基础,应用了行为科学中的资源交换理论、期望理论和社会公平理论.与以前的研究不同,本模型研究了服务失败与服务修复对于顾客评价具体方面的影响,研究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对服务失败与服务修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顾客的感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外有关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物理模拟过程模型、动力学模拟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3个土壤侵蚀模型的特点,探讨了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在物理模拟过程和动力学模型研究中,要加强相关理论基础研究;而因子分析模型研究中,必须结合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聚类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园林沙盘模型制作是一种辅助推敲设计的手段,对风景园林教学起到重要作用。以学生的视角,从方案构思、材料与工具准备、制作步骤、局部细节处理、后期打磨等方面,初步总结了沙盘模型制作方法,展示了沙盘模型服务于从方案构思到制作完善的全过程,实现了设计思维由二维到三维的转换,解决了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空间想象力欠缺等问题,进一步研究园林沙盘模型的制作推动了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学习和研究,以期为沙盘模型应用于设计类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Weibull分布为基础建立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与收获的参数回收模型,保证了全林分模型与直径分布模型在产量预测上的一致性,克服了参数预测模型直接预测分市参数所造成的误差,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自从水蚀预报模型WEPP研发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WEPP模型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概述了WEPP模型及原理,总结了该模型的适应性、土壤侵蚀预测、相关参数和侵蚀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针对WEEP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模型的进一步完善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桉树人工林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人工林生长模型包括传统统计模型和现代动态模型。传统统计模型方法包括单因素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单一分布拟合法、多模型优选法、逐步回归法及其他改进方法。这些统计模型虽然简单、拟合精度高,但只是静态的经验或半经验模型,并未阐明机理,普适性很差,对于动态反馈也无能为力。现代动态模型主要包括3-PG过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传统统计模型相比,动态模型相对较复杂、精度较低,但能够满足多因素交互、非线性预测、动态模拟、多目标决策的研究要求。文中分析了桉树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特点、各研究方法的比较及系统动力学在林业中的应用,认为系统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涉及多因素反馈的桉树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侯应贵  殷勇  李富荣  蒋顺岭 《绿色科技》2019,(4):145-147,151
结合第三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对支撑构件的设计进行了计算分析与实验测试,根据各位置支撑力的差异提出了模型构件制作优化的建议。同时,探讨了模型制作与组装的流程及其中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提出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的建模方法 ,突破以功能优化为目标的或称功能优化模型的建模思想局限性 ,并建立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集成现代森林经理学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技术 ,并成功地与检查法相结合。模型属非线性多目标整数规划 ,目标函数是基于混交、竞争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空间结构 ,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MonteCarlo法是模型求解的可行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一个固定样地为例 ,用本模型进行择伐规划 ,得到具有空间位置信息的最优采伐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历程,以及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水文学中提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探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本文利用中国125组天然成熟森林资料及Efimova在IBP期间获得的世界各地的23组森林,草地及荒漠等自然被资料应用及相应的气候资料对目前流行的气候生产力模型;Miami模型,T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Chiukgo模型,综合模型及北京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ikugo模型,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都能较好地反应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状况,但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模型与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