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岭南州府园林概念的缘起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岭南地区现存许多以自然山水为尺度进行营造的风景园林,这些园林的营造在历史上与当时州府城市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很早就进入了古人的研究视域,编制了许多山水志。由于此类园林和古代州府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刘管平先生又将其归纳为岭南州府园林,此后,肖毅强、陆琦、谢纯等学者也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作为岭南古代与州府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造园实践,岭南州府园林反映了古代园林营造在古代公共园林建设与管理,城市水利的生态防洪调蓄和风景园林建设相结合,农业生产与风景园林建设相结合等方面的古人智慧,对今天的风景园林建设而言亦是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2.
岭南园林以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特质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其不同时期的造园创作都有传承和创新。借创作岭南和园为契机,梳理现存的广府岭南园林实例,发现岭南园林的风格和形式既有统一的传承,又在明清、清末民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个历史阶段各具时代特色。顺德北滘岭南和园的设计探索,以“山水、街市、人家”为主题,遵循“北山南水、负阴抱阳”的传统山水格局,荟萃4个历史阶段的岭南园林设计语汇,创作“和园六景”,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与城市和谐共融的水乡生活画卷,探索了岭南园林精髓的传承和设计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化特征的岭南园林地域类型及其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总结岭南园林的文化风格基础上,阐述了岭南园林的地理分布与地域类型,并从山、水、石、建筑及植物5个方面深入分析岭南园林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4.
宋明岭南园林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版《中国园林史》在记述南汉宫苑园林之盛之后称:“此后岭南园林发展情况,缺乏文献记载,实物更无迹可考,看来远不如中原之盛。清初,岭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清中页以后而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1〕这段论述,虽然肯定了岭南园林至清初渐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但将自宋至明近700年间岭南园林的发展脉络描成空白,并不符合史实。其实…  相似文献   

5.
热带园林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敏  吴刘萍 《广东园林》2004,11(1):8-14
热带园林,是一种基于气候带资源特征的地带适宜性园林形式,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营造中生态与关学和谐共存的典型文化载体之一。对热带园林基本概念、发展特点及其景观特色的学术研究,有利于构建地域景观适应型的“地带园林学”理论体系,开拓中国岭南园林与世界同气候带相关园林形式交流借鉴的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林广臻  陆琦  林颖 《广东园林》2021,43(4):53-57
南宋开庆年间,潮州知州林光世组织了一次针对潮州西湖的风景营治。通过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详细探讨了林光世营治潮州西湖的目的、建设内容、管理工具、管理机构、管理程序和建设制度等相关内容。林光世营治潮州西湖过程中所呈现的工程量计算、工程预算管理、浚湖卫城局、工程审批、田亩征用、财政支付、勒石公示等相关内容,都深刻反映了古代公共管理在州府园林营治中的作用。进而认为,包括潮州西湖在内的州府园林的营治,得到了古代州府城市在公共管理上的支持。这种公共管理的介入,是古代州府园林公共性特征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岭南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细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璐 《广东园林》2008,30(3):5-7
提出景观设计中细部设计的重要意义,用细部研究的相关理论以清晖园为例分析岭南古典园林的细部的特征和内容,进一步明确细部设计的来源以及所其产生的美学特征,寻找将传统的细部设计运用到当代岭南园林设计中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岭南地区最早引入欧式园林要素的是广州沙面的洋房花园,如拱形门窗、铁枝花纹栏杆、彩绘玻璃等。但这些要素的引入并没有完全颠覆岭南园林以中国山水文化为主导的审美情结。广州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梅州人境庐、桂林雁山园等都是晚清时期的岭南园林代表作品,因山水文化及山水美学思想的影响,它们均体现出"接近自然"的审美特点,同时寄托出园主人淡泊明志、超脱凡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岭南园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到清中叶以后日趋兴旺。其在气候、文化、造园手法、构景要素等方面都体现着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截然不同的特点,通过余荫山房、可园、清晖园的描述与评价,可见岭南园林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古惠州西湖风景园林形成阶段与特征考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仕然 《广东园林》2021,43(5):37-39
惠州西湖是古代岭南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区,现遗存的山水景观有待进一步恢复。基于文献史料收集、实地勘察,结合历史图像,对惠州西湖风景园林的形成进行了考证与探析:从水域状态、建筑营造、景观完整度、功能种类以及城湖关系几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惠州西湖的形成分为汉、晋、唐、宋、明代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并具有相应的风景园林特色,其风貌的形成是长期动态的过程,并非静止不变  相似文献   

12.
岭南园林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延续,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空前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岭南园林只有在坚持风格的基础上、引入新元素,培育能把握岭南园林真谛的后备人才,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州城市森林与岭南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岭南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和土壤与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以及岭南文化的精髓,提出广州城市森林的建设要根据岭南气候特点,结合岭南植物、岭南园林、城市地理特色和文化品位的评定,突出岭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价值观”),价值观主题园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广州文化公园文明苑的建设,是将价值观元素融入园林营造的一次创新性实践。基于对文明苑的建设背景、设计理念、空间序列、核心节点的分析,梳理并总结出文明苑的营造特色为兼具园林游憩和主题展示功能的精巧布局、将园林意境与中华文明传承相交融的深远立意以及在建筑装饰、叠石技艺与植物造景上体现岭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将苏州、扬州和广州的古典园林作为蓝本仿建于博物馆,供游客参观。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仿建广州的余荫山房,粹选其深柳堂一廊桥一临池别馆所组成的西庭进行仿建,文章对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岭南庭园的发展极具地域性特色。以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为例,从岭南人文精神、空间模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和建筑技术四个方面,解析近代岭南园林的发展变革和形成原因。总结岭南近现代庭园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并对当代岭南建筑创作保持与传承地域性特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广州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纵横蜿蜒的水网促进了广州的社会繁荣和经济发展,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岭南水文化。根植于深厚的水文化历史,广州水博苑基于原琶洲塔公园进行扩建,结合广州地域文化特色,基于微观与宏观的水文化而构建主题思路,规划布局中融入山水相嵌的格局形态,将传统岭南的造园特色与元素融汇于景园营造、建筑风格和绿化配植中,建设为以水文化为主题,集合公益展馆、古迹和公园为一体的水文化博览园。  相似文献   

18.
岭南插花源于岭南人爱花惜花的花事生活传统,深植于岭南日常生活情境之中。用情境概念,以王绍增先生境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对清代岭南地区外销画与文人绘画等图像中的岭南插花情境特征展开研究。清代图像中的岭南插花常出现于居室生活、寺院供设、娱乐场所、市井生活、园林雅集5类生活情境。清代岭南插花具有世俗化、兼容性和务实性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兼采中西、注重形式、调动感官、讲究时令、讲求高雅等特征。岭南插花情境是由空间、时间、感觉、感情、文化5个维度相互交融、有机结合而构建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调查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植被及重点景观植物现状,分析了景观特色,结果表明:由于受人为干扰和长期破坏,原生林已退化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或灌丛,在植被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经过多年的人工造林和绿化栽植,景区的植被大部以天然次生植被为主。从植被现状看,目前的各个森林植被类型季相变化不甚明显,层次结构单调,色彩变化少,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还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