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行宫御苑是皇家园林的主要类型之一。清代行宫御苑吸收了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在中国古典造园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康熙与乾隆多次南巡,沿途修建了40余座行宫。《南巡盛典》记录了清乾隆前4次的南巡情况,其中收录了27幅南巡行宫御苑的版刻图像。从《南巡盛典》中描绘的行宫图像入手,从空间格局的角度进行分析,提炼出南巡行宫御苑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与研究意义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因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人文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近代广东住宅园林独具特色,既继承了传统岭南园林的环境适应性和人文要素,又扬弃融合了西方园林的造园手法。文章着重研究近代广东住宅园林的布局特点,特别是中西合璧的造园手法所形成的布局样式和风格,为现代园林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清泉寺作为南充市近郊主要的宗教园林,在宗教文化旅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对清泉寺的寺庙选址、建筑布局及植物造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可为当代寺庙园林建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扬州的个园、何园、大明寺以及高旻寺为调查对象,调查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2种类型的园林建筑内檐和外檐装饰中出现的各种植物纹样,分析植物元素在各位置的应用,探讨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以及与园林风格、植物景观、建筑功能及意境的表达方式等,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园林建筑装饰设计工作中植物文化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苏州名园狮子林文化内涵深厚,主要体现在:一、整座园林与禅宗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了有别于典型的苏州文人山水写意派园林的独特风格;二、园中保留有迄今为止国内仅存的大规模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国”之称,三、狮子林是南北两种园林流派交流的见证和标志;四、狮子林反映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6.
杭州主题花展景点布置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杭州花展景点布置中,如何把植物、小品、园路、山石、水体等园林构成要素巧妙、灵活地应用到布局当中,并运用新的手法来体现主题.同时,借助多样的形式和布置手法,创造出新颖、美观、别具一格的景点.  相似文献   

7.
张铭远  陶昕  曾畅 《广东园林》2019,41(4):82-88
基于沿袭仙湖植物园的中国古典写意山水园的风格定位,在深圳市园林景观品质提升行动中对该园湖区景观进行改造。从完善初期规划园林格局、恢复古典园林庭院结构、优化溪湖驳岸亲水空间、提升环湖交通系统等4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此次景观改造中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传湖承和发扬的实践经验和启示,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现代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抽象式园林是40—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风格全新的园林形式.这种风格几乎完全摆脱了造园的传统风格和艺术手法.由于它应用现代主义艺术原理来探索园林的外形、色彩和结构的新形式,因此被一些艺术家称为“最为现代的园林”,但也有一些造园家对这种风格提出了种种质疑,甚至否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抽象园林的艺术观——抽象主义的态度各人不一,各抒己见,不得定论.要全面分析抽象园林,首先就必须认识抽象主义的艺术观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斌 《广东园林》2012,34(4):42-45
由从化市某住宅小区内山体公园设计实例总结出山水园林的营造手法与布局特色。通过设法保留原有山体的自然山水格局,选择合适的树种及配置方式,并采取科学合理养护技术,营造出具有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绿地,为小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佛山——伊丹友好交流中心是为促进佛山市与日本伊丹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兴建的.该中心是一座三层高的灰瓦白墙日式建筑,其独特、清新的气质为人们所瞩目.与之配套的庭园为了使其与建筑物和谐协调,及营造一种日本园林意境和建筑环境,我们采用了以日本园林风格为指导的庭园布局与,设计.一、庭园设计友好交流中心内庭被连接门厅和和室的玻璃连廓分隔为两个小庭园,在这两个小庭里,我们尝试用“枯山水”和“池泉筑山庭”这两种园手法来表达日本园林的两种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11.
杭州南宋洞霄宫道观园林理法与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整理、图文互证、调查分析等方式,以丰富的文献资料,现存的园林遗迹为基本依据,绘制得到南宋洞霄宫道观建筑群布局分析与园林景点空间分布图。从文献资料出发,着眼于洞霄宫道观园林对象本身以及其代表的广义的园林文化,全面细致地考察洞霄宫的历史变迁、选址建设、空间布局及造园理念,并从园林史论研究、文化观念以及弘扬传统等层面对洞霄宫道观园林的调查研究做出园林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2.
清朝园林营造与风景名胜开发活动蓬勃兴盛,加之该时期绘画与刊印技艺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以风景园林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根据数量和主题的不同,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分为发展、鼎盛、衰退3个阶段.选取了较为典型的清朝风景园林绘画,根据主题内容、材料与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宫廷园林绘画、地理志插图、民间园林水墨绘画、游记类园林绘画4种...  相似文献   

13.
钱泳履园位于常熟市翁家庄,此园以水为胜,树木繁茂,是一处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在私家园林日渐流俗的清代中后期独树一帜,成为研究清代江南园林的重要案例.履园现已消失,通过解读分析履园的园铭和园图题咏,探析其山水环境及景观元素,从水系、植物、建筑3个方面复原履园的基本面貌,再现其邻溪而建、植被丰富、朴雅清逸的景观特征.并以《...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十笏园位于潍坊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乡绅邸宅,后经清代潍县首富丁善宝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内宅花园。十笏园园林面积虽小。但山环水绕,曲折有致;亭台楼榭,高低错落;整体布局匀称紧凑、玲珑典雅.集中国南北园林艺术风格于一体。深入分析了十笏园独特的造园手法,揭示了十笏园人文历史价值.全面展示了十笏园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北宋洛阳名园在意境营造上相比前朝更加完善,成为后代园林的标杆,而园林意境非纯粹客观物象,需与观者共同完成,即产生共鸣。从营园思想和造园技法两大方向着手,借助各类古籍和文献资料梳理以及名园案例分析,从布局、理水、掇山置石、建筑、植物配置5种造园技法挖掘北宋洛阳名园营造特点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技法,体会北宋园林生活场景和园林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翁子添 《广东园林》2020,42(1):31-35
华南植物园水榭和桂林芦笛岩水榭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岭南园林建筑的两处经典作品。它们与明代造园专著《园冶》里"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的字句遥相呼应,以现代主义建筑的创作风格构造出中国传统山水居游的惬意情境。以这两个经典现代风景建筑为例,尝试从情境、场景和身体体验3个不同角度,具体探讨风景建筑的营境操作。情境旨在针对建筑总体布局进行分析;场景则着眼于空间组合的探讨;最后从身体体验出发,讨论建筑的细部设计。  相似文献   

17.
天津盘山静寄山庄是清代皇家行宫之一,是继避暑山庄之后的第二大行宫,现仅存遗址。泠然阁是行宫内新添六景之一,典型的山地园林。根据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对比参照同时期的皇家行宫特征,考证泠然阁的建筑及园内景观,对泠然阁的主要建筑物进行复原设计。绘制出泠然阁复原的平面图及主要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图,旨在重现泠然阁盛期景象,供今后重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竹材的利用可追述至新石器时代,因便于取材加工以及古人对于竹文化的喜爱使得中国竹作工艺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园主对植竹和竹作设施的喜爱使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整理中国古代诗词、农书、竹谱、技术书籍、绘画、晚清摄影作品及考古实证材料中的园林竹作设施,分析了明清时期园林竹作设施的审美思想、设计样式及制作技术,以期为中国传统园林竹作工艺的传承以及现代园林竹作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古莲花池始建于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园".明代,因池中荷花经久不衰而得名"古莲花池".清代,曾作为乾隆、嘉庆、光绪三朝的行宫和慈禧的行宫御苑.清乾隆年间形成著名的"莲池十二景". 就莲花池现存景点探究其艺术特色,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了障景、透景、对景、补景、借景、框景等造景手法.景观布局和配置上,古莲花池属于其园林空间相对较小,相关景物也集中,不甚远大,但造景得法,莲多满植水中,力求在有限的水域内造成无边之势,以扬其盛,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在布局莲景与陆地景物的平面与空间关系上,古莲花池为集中式布置莲景的形式,并与周围建筑相互渗透、相互呼应,使莲景在园林和风景造景中变化丰富,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20.
由晚清张謇(1853-1926)办的南通博物苑,将公共植物园与公共博物馆合二为一。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着力探索具有保护自然生态,传承历史文化,重塑博物第一苑景观等多方效益的生态博物馆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