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日,甘肃首个饲用芳香植物资源引进与筛选试验示范研究项目落户山丹。项目试验成功后,将为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据了解,芳香植物是具有香气和可供提取芳香油的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的总称。而芳香植物加工的残  相似文献   

2.
对11种芳香植物在不同处理下的栽培进行试验,测定其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并对植株的生长状态进行观察,定期测量其株高、冠幅、分枝数、叶面积。结果表明:在强光高温高湿条件下,11种芳香植物均生长发育正常,施肥处理对其植株生长的影响不显著,表现出喜阳耐高温高湿的特性。植株的外观形态初步确定芳香植物耐高温高湿性能,选育抗强光高温高湿的芳香植物品种是芳香植物园林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芳香植物在海南地区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奕静  许先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2-12953,13001
从迫切性、治疗性、经济性3个方面分析了芳香植物对海南地区景观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总结出芳香植物具有的观赏性、芳香性、医疗保健性三大特点。介绍了芳香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及适用范围,提出配置芳香植物应因地选种,突出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一致性;注重功能,突出芳香植物景观与环境的和谐;相对集中,突出芳香植物的景观层次;搭配适合,突出芳香植物的香味主次。最终总结出"因地选种、注重功能、搭配适合、目的在景"的芳香植物配置原则。笔者认为,应进一步概括提炼出适合海南地区的芳香植物景观设计模式,将创建芳香城市的理论性原则落实到规划设计层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安市82条主干路道路绿地植物进行系统调查,共有49种芳香植物得到应用。芳香植物资源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优势品种明显的特点,在配置形式上突出以行道树、列植为主与片植、散植为辅的格局,在应用形式上花香芳香植物占比较高和落叶芳香植物比例大的特征。在应用前景中提出了发挥乡土芳香植物优势、加大常绿芳香植物的选用、扩大优良芳香植物引种、建立芳香植物应用跟踪评价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颖婷  马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25-11026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芳香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普罗旺斯薰衣草、法国百里香和柠檬草薄荷为试验材料,研究园表土、营养土+砂以及营养土+陶粒3种不同栽培基质,以及GA3和6-BA2种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3种芳香植物种子在营养土+陶粒的栽培基质中萌发较好;GA3和6-BA对3种芳香植物种子的萌发都有促进作用,且GA3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结论]芳香植物用GA3处理并在营养土+陶粒的栽培基质中培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咸宁市芳香环境与芳香植物景观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品牌建设中的意义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对咸宁观赏芳香植物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尊重规划有序建设、丰富咸宁芳香植物景观形式、优化芳香植物配置和科学选择芳香植物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斯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70-3971
介绍了芳香植物的开发历史和利用价值、华南地区芳香植物资源,并对我国华南地区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总结,展望了芳香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化的前景,同时指出尚需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芳香植物是同时兼具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属性的植物类;观赏芳香植物是能用于绿化园林的芳香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芳香植物,这类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草本芳香植物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本芳香植物兼有芳香、观赏、药用、食用等属性,加之其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加工过程无污染、栽培过程有机化等特点,近年来,成为休闲农业园区中的新宠。立足于草本芳香植物的特性,浅析草本芳香植物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原则和应用路径,草本芳香植物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充分结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和服务等功能,遵循因地制宜、美学、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草本芳香植物的属性,从观光、体验、品鉴、文创、康养等5个方面研究探索应用路径,探索其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旨在优化草本芳香植物在现代休闲农业中的应用路径,通过多维度综合利用草本芳香植物,完善草本芳香植物的产业生态链,显著提高种植草本芳香植物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芳香植物的研究内容、发展现状及特点,总结了我国芳香植物的产业化现状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展望了芳香植物近阶段的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1.
陈辉  刘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78-9781
对海南大学校园芳香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了目前校园芳香植物应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丰富芳香植物种类,加强植物多样性建设;建立以芳香植物为主的专类园,逐步形成校园特色景观;发挥芳香植物韵味,渲染校园文化;营造夜花园,以适应海南气候特点等。最后阐述了校园中应用芳香植物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芳香植物已达124科610种,占中国芳香植物种类一半以上。为了整理出海南岛可用于日化品的芳香植物,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可用于日化品的芳香植物有37科71属121种,分别占海南岛芳香植物科和种的29. 83%和19. 83%,其中出现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的海南岛芳香植物有65种,占可用于日化品的海南岛芳香植物的53. 71%,尚有将近一半可用于日化品的芳香植物尚未申报成日化品原料。通过分析海南岛芳香植物优势以及中国药妆品的发展趋势,对将海南岛芳香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天然日化品经济优势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回顾芳香植物的应用历史,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及人们对芳香植物文化的偏爱。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香世界庄园为例,提出可进一步拓展芳香植物在热带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继承并发扬以传统芳香植物为基础的芳香文化,为游客营造芳香植物观赏、疗养、餐饮、文化沙龙等多种互动体验空间,激发游客审美情趣,增强可参与性,形成热带滨海芳香文化特色体验基地,发展我国热带芳香植物产业,为海南省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全域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芳香植物自然挥发的香气对人体的助眠功效,选择其精油具有助眠功效的四种芳香植物:西洋甘菊、薰衣草薄荷、香叶天竺葵、迷迭香,将它们按照种植株数比为4∶3∶2∶1的比例配置成300m2的闻香园。在植物特定的生长阶段内安排一定数量且存在不同程度睡眠质量问题的闻香受试者进行闻香试验,以每周4次的频率连续闻香8周后,进行了PSQI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闻香区中的四种芳香植物的自然香气具有显著的助眠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野生百里香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芳香植物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植物 ,在欧洲、日本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把芳香植物作为蔬菜、调味品 ,并应用于医药卫生、环境绿化、染料等方面。目前 ,芳香植物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国外芳香植物开发热 ,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引进地中海国家的芳香植物品种。如引进百里香 (Thymusvul garisL .) ,仅适于在 15~ 2 0℃条件下生长 ,耐寒、耐旱均有局限性 ,冬季防寒 ,夏季遮阳 ,种植成本较高。我国芳香植物丰富 ,而乡土植物适应性更强 ,病虫害更少 ,栽培成本低。黑龙江的野生百里香就是很有发展潜力的芳香植物。1 黑龙江省的百里香资源百里香…  相似文献   

16.
芳香植物可以香化、美化校园景观环境,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芳香植物在校园绿地中作用和功能的分析,阐述了大学校园绿地中芳香植物的配置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大学校园常见的芳香植物种类及其配置方式与运用区域。  相似文献   

17.
德宏地区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德宏州芳香植物共有79种,分为60属23科。介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海拔高度及其含油部位,指出该地区芳香植物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芳香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观赏芳香植物的作用入手,探讨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姚洪源  姚洪梅  杜洪业  季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10-4711,4756
为了更好地对芳香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三都县的木本芳香植物资源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三都县木本芳香植物资源共有76科163属382种;优势科有柏科(6种)、木兰科(16种)、樟科(52种)、蔷薇科(26种)、蝶形花科(12种)、芸香科(30种);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是樟科、芸香科、蔷薇科、桃金娘科中部分属的木本芳香植物。针对三都县木本芳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芳香植物兼有香料植物、药用植物及观赏植物等多种属性,为拓宽芳香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形式及范围,建设咸宁"香城"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上的需求,在调查咸宁城区四类园林绿地中观赏芳香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咸宁城区园林建设中观赏芳香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对观赏芳香植物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拓宽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