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云陆 《植物保护》1986,12(2):37-37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物的鉴定常采用血清学方法,尤其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易行等优点,更被广泛应用。但在制备抗血清过程中需要高纯度的抗原,且每只动物所产生的抗血清数量有限,难以获得对病原物种以下株系、菌系或亚型特异性的抗体,以致在科研和生产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2.
引言植物病毒的血清学诊断和毒株鉴定常受到病毒非专化性反应和习惯方法从甚至用高度纯化的病毒免疫的温血动物获得的抗血清的质量差别的干扰。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抗血清主要有三个缺点:(1)抗体和病毒的决定族反应参差不齐。(2)抗血清不能够无限制的生产。(3)由于各个动物甚至近交系同胎生的各动物对抗原反应不同,所以,就不可能生产统一标准化的抗血清。为了改进血清学检测及特征的专化性和敏感性,选用了人们已经充分研究过的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它的起源与价值克隆(Clone)是指无性繁殖细胞系.即由一个细胞增殖(繁殖)而来的一群细胞.单克隆(monoclone)是指单胞系.单克隆抗体(monoclone antibody)是由单细胞系繁殖起来的细胞系所产生的抗体.也就是指根据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学说,以小  相似文献   

4.
5.
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在植物病毒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荣堂 《植物检疫》1993,7(4):320-322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简称 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系统或特异性 DNA 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法,是 Saiki 和 Mullis 等人于1985年首创的一种 DNA 体外扩增技术,被认为是基因扩增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利用该方法可将极微量的靶 DNA 片段在4小时左右特异性地扩增上百万倍,从而大大提高对 DNA 分子的分析和检测能力,理论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昆虫病毒单克隆抗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在昆虫病毒抗原结构分析、昆虫病毒的鉴定和分类、检测,病毒感染昆虫细胞机理,及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平东 《植物检疫》1993,7(4):327-329
自从 Faulk 和 Taylor(1971)首次将胶体金用于电子显微镜作为免疫染色标记以来,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标记大分子物质的种类多,包括酶、毒素、多糖类、糖蛋白、抗血清和植物凝血素(Lectin)等等,方法简单,可以直接标记(Direct la-beling)或间接标记(Indirect labeling),  相似文献   

9.
亚洲植物病毒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良 《植物检疫》2000,14(4):227-232
1990年由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菲律宾、俄罗斯、泰国、中国台湾等亚洲10个国家及地区的植物病毒学者,共同编著了亚洲植物病毒志,(PLANT VIRUSES IN ASIA),著者参加了中国部分的编写,该书最近由印度尼西亚Gadiah Mada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11.
1985年Saiki和Mullis等人首创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是基因扩增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本文介绍了PCR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程序——设计引物,选择DNA聚合酶,在PCR仪上进行增扩反应;在植物病毒鉴定上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组织培养,历经80余年的发展,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明显。在农业上,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的快速无性繁殖,无病苗生产、杂交育种以及种质保存诸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就(罗士韦等,1979),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事实上,植物组织培养对植物检疫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澳大利亚在1980年制定了植物组织培养材料的检疫条例。在我国,也开始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植物检疫服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简况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林木、果树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近几十年来,人们利用这类化学物质的特性及草坪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所开展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丰富了这个领域的成果。诸如在促进或延缓草坪的生长、抑制抽穗开花、延长绿...  相似文献   

14.
Hall  R 蔡健和 《广西植保》1990,(4):26-27,22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个学科一向通过结合来自包括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在内的一系列学科的信息和概念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今天,不少事实证明:这些学科已经导致了生物工程领域的出现,其中,分子生物学、细胞和组织技术、以及发酵工程已被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这些技术使我们便于利用分子、细胞器、细胞和组织象工厂那样生产有用的产品,特别是化学产品和生物体产  相似文献   

15.
农牧渔业部植检所与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新疆兽医所协作,用细胞杂交的方法,建立一株烟草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于1984年12月21日在北京正式通过鉴定。参加鉴定的医学、生物学和植物病理学界的14名教授、专家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能分泌抗植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鼠淋巴细胞杂交瘤株。这项技  相似文献   

16.
繁殖与推广植物检疫签准的无毒种子、无性繁殖材料是防止病毒传播、控制水果、蔬菜和观赏作物的许多严重病毒病害的根本方法。几十年来,植物病毒学家已经用免疫化学技术来探测和分类植物病毒。自从1977年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于物植病毒的检测以来,血清学测定方法在植物检定中已广为应用。高质量抗血清的需求大增。在许多检定程序中血清学测定显得日趋重要。为提高血清学方法的灵敏度,血清的质量必须改进,避免非专化性反应出现。在植物病毒提纯过程中,某些植物材料总是附随于病毒,也作为抗原而刺激产生其专化性抗体反应。血清学测试越有效,每次测试需要的抗体量越少,寄主抗体的低含量也就显得越重要。许多在凝胶双扩散测试中能用的血清,除非先用健康植物汁液交互吸收过,否则不适合于做ELISA反应;某些情况下,即使是吸附收过的抗血清在ELISA反应中仍不能用。三十多种植物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CAs)已能制备了,在植物病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MCAs都有许多大用途。现在许多MCAs已应用于病毒检测和病毒间相互关系的研究。MCAs在研究根本性问题上也是有用的:如病毒怎样装配?为何病毒感染某种植物而不感染其它种植物?病毒怎样克服那结合到农作物中的抗性?在植物体中病毒是怎样运动的?在阐述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复杂生化反应时MCAs也是有用的。本文将集中谈谈用MCAs检测病毒和未来几十年病毒检测中MCAs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用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WYV)免疫的鼠系RBF╱Dn得到了两个可分泌BWYV专化抗体的杂种瘤克隆;用BWYV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共同免疫的另一鼠系(BALB╱C)得到了17个与BWYV和PLRV表现阳性的种瘤以及1个对两种病毒都有表位反应的杂种瘤。用挑选出的对BWYV或PLRV有专化表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酶联免疫的吸附测试(ELISA法),从而检测黄化病毒株系和分离物。甜菜轻性黄化病毒(BMYV)、芜菁黄化病毒(TuM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RPV株系等的分离物经检测与BWYV的血清关系很近;而茄黄化病毒(SYV)和其它4种来自马铃薯的分离物被鉴定为PLRV。本试验所有的单克隆抗体与健康植株样品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19.
裘维蕃 《植物保护》1963,1(3):136-138
鉴定植物病毒的类型,是研究植物病毒病害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不确切知道病毒的类型,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有关这一类型的资料也无法利用。鉴定病毒实际上并不比鉴定真菌或细菌等病原物困难些,不过在手续上要麻烦些,因为植物病毒是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和用一般显微镜现察的分子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
自1898年至1966年,植物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并没有统一的方案。在1966年,于莫斯科召开国际微生物学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of Viruses 简称 IAMS)的同时,召开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当时在植物病毒分类系统中承认了 Brandes 的六个组。1975年,于马德里召开了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Taxo nomy of Viruses 简称 ICTV,即由 ICNV 改为 ICTV),第二届会议。Fen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