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龙君 《新农业》2003,(7):41-41
黄颡鱼是一种水体低层的小型经济鱼类,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不易死亡、便于运输的特点.近几年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青睐,其价格也稳步上升,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随着黄颡鱼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其鱼种供应市场也不断扩大.2002年,我们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取得了成功.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繁殖期主要组织器官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黄颡鱼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组成中,雄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2.73 g/100g;其次是精巢,为36.40 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24.01 g/100g.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Glu,Asp,Lys,Leu,Arg,Ala,Gly,Phe.Glu在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Lys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1.98 g/100g;其次是卵巢,为25.71 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74 g/100g.脂肪酸: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脂肪酸比例较高的雄鱼与雌鱼相似,分别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C16:1n-7(棕榈酸),C18:0(硬脂酸).研究揭示了黄颡鱼繁殖期性腺、肝脏、肌肉在物质组成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安徽金寨县应用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该文介绍了黄鳝、黄颡鱼立体养殖技术,包括选择、鱼塘建设、施肥、增氧等养殖前准备,以及网箱设置、水草移植、投放鱼苗、饲养、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要点,以提高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价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新兴养殖品种"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营养价值,测定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与其父本瓦氏黄颡鱼和母本黄颡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和"黄优1号"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在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总鲜味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均以"黄优1号"肌肉中含量最高。"黄优1号"肌肉中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达22.85%,与其母本黄颡鱼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接近,略低于其父本瓦氏黄颡鱼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黄优1号"具有较为显著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价值的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耗氧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流水密闭装置测定了五组不同规格的黄颡鱼和一组瓦氏黄颡的耗氧率,找出了黄颡鱼的耗氧率和体重的关系式,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进行了比较,并绘制了两种黄颡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图。试验表明: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同种规格的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两种黄颡鱼耗氧率都显著下降。两种黄颡鱼的耗氧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晚上23时前后。通过测定计算出黄颡鱼的耗氧率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7279X-1.1826,R2=0.9872。  相似文献   

6.
繁殖期雌性江黄颡鱼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繁殖期雌陛江黄颡鱼卵巢、肝胰腺及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卵巢脂肪酸有21种、肝胰腺脂肪酸有19种、肌肉脂肪酸有18种,且三者脂肪酸含量有2个共同特点:(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2)n=3系列脂肪酸与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之比均大于1。SFA含量以卵巢最多,达(31.98±0.15)%;MUFA含量以肝胰腺最多,达(55.67±1.42)%;卵巢PUFA含量较肝胰腺高89.93%,其中C20:5n3、C22:6n3含量均以卵巢中最多,分别为(2.01±0.06)%和(11.95±0.17)%。因此,在雌性江黄颡鱼亲鱼的培育阶段,可以考虑投喂n=3系列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饲料,以提高亲鱼卵粒质量和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组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和船体网箱养殖(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组成。[方法]对采自同一水域的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野生瓦氏黄颡鱼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6倍、1.69倍和0.90倍。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野生瓦氏黄颡鱼除酪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低于船养瓦氏黄颡鱼外,其余种类氨基酸均高于船养瓦氏黄颡鱼。野生瓦氏黄颡鱼总氨基酸(T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鲜味氨基酸(TDAA)含量分别是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8倍、1.51倍和1.13倍。野生瓦氏黄颡鱼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对优质蛋白质的要求,而船养瓦氏黄颡鱼不符合。根据氨基酸评分,野生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除缬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均大于等于0.90;船养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只有苯丙氨酸+络氨酸的氨基酸评分大于1,3种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在0.65以下;野生瓦氏黄颡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9.62,船养瓦氏黄颡鱼为55.36。[结论]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生活在同一水域,水质条件几乎一致,饵料差异可能是影响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步人工繁殖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进行了生长特性和养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92日龄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8和14 g,差异显著(P<0.05);饲养期间,瓦氏黄颡鱼和黄颓鱼的总成活率分别为92.82%和74.97%,差异显著(P<0.05).因此,瓦氏黄颓鱼养殖性能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9.
野生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显著高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和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色氨酸含量较低未测定)。除酪氨酸外,其余各项氨基酸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平衡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蛋白品质较好。野生瓦氏黄颡鱼较养殖瓦氏黄颡鱼ω3脂肪酸高。瓦氏黄颡鱼肌肉贮存脂肪高,是一种较优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并引物扩增得到瓦氏黄颡鱼肝型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cDNA片段,长度分别为335、425 bp;获得的111、114个氨基酸残基与鲤鱼(Cyprinus carpio)肝型、斜齿鳊(Rutilus rutilus)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1%和85%,表明克隆所得序列均为瓦氏黄颡鱼脂肪酸结合蛋白.定量PCR分析表明,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均是肝型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1.
4种优质底栖淡水鱼类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鲶Silurus asotu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黄鳝Monopterus albus肌肉中的一般成分(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粗纤维、钙和磷)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鱼肌肉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较高(14.89%~17.99%),脂肪的质量分数较低(0.22%~2.68%),钙(0.049%~0.078%)和磷(0.165%~0.245%)的质量分数最低,氨基酸总量(75.86%~86.19%干重)、必需氨基酸(35.55%~43.65%干重)、鲜味氨基酸(34.63%~39.4%干重)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率(46.83%~50.64%)均较高,且4种鱼类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2.
3种淡水硅藻油脂的含量与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3种淡水硅藻(小头端菱形藻、尖针杆藻、肘状针杆藻丹麦变种)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潜能,培养并检测了其油脂含量及成分.结果表明:小头端菱形藻生长周期最短,生物量最高.3种淡水硅藻中总脂含量为2.92%~9.2500,小头端菱形藻的总脂含量最高,达9.25 %;脂肪酸的组成相似,且3种硅藻主要脂肪酸成分是豆蔻酸(C14:0)、软脂酸(C16: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十八碳四烯酸(C18: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0%以上,小头端菱形藻达63.54%.进一步改善培养条件后小头端菱形藻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7种淡水鱼肌肉和内脏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对鲢鱼(Hypephthalmichtys molitrix)、鲤鱼(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鲫鱼(Carassius cuvieri)、黑鱼(Channa striata)和鳊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e)7种淡水鱼肌肉和内脏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鲢鱼肌肉和内脏中脂肪酸组成与其他淡水鱼相比有较大差异。鲢鱼肌肉和内脏中含有较高的EPA(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和DHA(docosahexaenoci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到了54%以上,其中n-3(ω-3)与n-6(ω-6)脂肪酸的比值分别为1.7(内脏)和1.9(肌肉),而其他内种淡水鱼的EPA和DHA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饲料添加胆碱对黄鳝生长及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不同胆碱含量的饲料进行黄鳝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含胆碱的饲料饲养黄鳝,黄鳝生长较慢,饲料系数偏高,肝脏脂肪含量较高。随着饲料中胆碱含量的增加,黄鳝生长加快、饲料系数降低。当饲料中胆碱添加量达到8-12g/kg时,黄鳝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肝脏脂肪含量较小,与用动物饵料养殖的效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5.
甜菜碱对黄鳝生长及肌肉与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甜菜碱含量的饲料进行了黄鳝(Monopterus albus)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含甜菜碱的饲料饲养黄鳝,黄鳝生长较慢,饲料系数偏高,肌肉及肝脏脂肪含量较高。随着饲料中甜菜碱含量的添加,黄鳝生长加快、饲料系数降低。当饲料中甜菜碱添加量达到(1.5~2.0)g/100g时,黄鳝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肝脏脂肪含量较少,与用动物性饵料养殖的效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黄鳝血清总脂含量与体长的相关性。[方法]以处于繁殖季节的体长为19.3~68.0 cm的53尾黄鳝为研究对象,采用香草醛法测定不同体长黄鳝的血清总脂含量,并分析体长与黄鳝血清总脂含量的关系。[结果]黄鳝血清的总脂含量为3.94~11.61 mg/ml。黄鳝体长(x)与血清总脂含量(y)间的回归方程为y=5.526 1 x+392.7(r=0.373 8),说明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繁殖期间黄鳝血清总脂含量随体长变化不大,这使黄鳝在繁殖期间血清总脂含量处于较稳定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臭椿皮蛾幼虫和蛹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臭椿皮蛾幼虫、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椿皮蛾幼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77%,其中,油酸34.06%,亚油酸11.25%,亚麻酸35.46%;臭椿皮蛾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67%,其中,油酸32.60%,亚油酸9.32%,亚麻酸31.75%。幼虫和蛹脂肪酸组成相近,其组成和含量均适于食用和药用。  相似文献   

18.
罗华元  董石飞  倪明  张峻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12-16214
[目的]研究烟草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测定的影响因素,建立烟草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为判断卷烟感官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称取1.0000g样品转移至具塞三角瓶中,加入硫酸甲醇溶液,回流后过滤,二氯甲烷萃取,干燥后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考查提取方式、硫酸甲醇浓度、提取料液比、提取时间对烟叶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测定值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硫酸甲醇浓度10%,料液比1∶30(M∶V,g∶ml),回流提取时间2h的工艺提取烟叶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回收率大于94%,操作简单、方便。[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烟草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核桃仁的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琦  程滨  赵瑞芬  张一弓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65-1169
对在山西种植的20个核桃品种核桃仁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仁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到90%左右;亚油酸(ω-6)/α-亚麻酸(ω-3)基本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类膳食中(ω-6)(/ω-3)的推荐值(5~10)∶1;不同品种脂肪酸组成无差异、含量有差异。20个品种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氨基酸种类相同,总体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向日葵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各组分所占比例。【方法】 以种植在不同生态区5种不同类型向日葵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粗脂肪以及脂肪酸组分,运用相关、主成分等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向日葵及不同生态条件对向日葵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结果】 向日葵种胚形成前期脂肪酸总量的合成速率较高,积累量前期均能达到总量的20%以上,而后期的积累量普遍都在15%以内,合成速率明显低于前期。油酸的合成速率也具有相同的趋势,除个别品种外,前期积累量均能占到总脂肪酸的30%以上,明显高于后期的10%以内。种子成熟后期温度降低导致种子中油酸积累速率降低。【结论】 向日葵最终脂肪酸总量与种胚发育阶段脂肪酸的快速增长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高油酸品种在后期保持较高的油酸合成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