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为了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鲁东地区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的适宜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4日,适宜播量为90万~270万/hm2。在适宜播期播量范围内,9月28日播种时应选小播量90万/hm2,10月4日播种时应选中播量180万/hm2或大播量270万/hm2,以大播量270万/hm2更能取得较好产量,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8日、90万/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播期对产量构成因素、生育进程、幼穗分化进程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千粒重则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7个播期的生育进程与幼穗分化进程在前期有显著差异,而在生育后期逐渐接近。半冬性品种以10月10-20日内播种、春性品种以10月10日-10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为此,进行了豫麦42号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从中选出最优栽培组合,探讨高产栽培途径,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供试小麦品种为豫麦42号。试验区为沙质壤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适期晚播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性能的影响.以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早播10月17日、适播10月24日、晚播10月31日)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性能和产量特征。结果表明,郑麦9023晚播的子粒产量比适播低8.26%,比早播高4.68%;偃展4110和豫麦50晚播子粒产量分别比适播和早播平均高14.38%和18.55%。 相似文献
10.
11.
小麦品种泛麦8号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泛麦8号小麦的最佳播期,进行了泛麦8号的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10月10-30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播量(112.5×104~450×104苗/hm2)处理间产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以225×104苗/hm2处理产量最高,为7 074kg/hm2,播量112.5×104~337.5×104苗/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泛麦8号在河南中部的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播量在112.5×104~337.5×104苗/hm2。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正> 豫麦17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为了使其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1989年进行了多点播期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产量、生育期、冬前个体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出豫麦17的适宜播期及最佳播期。一、试验方法试验分别设在内乡县农科站、南召县农科所、淅川县九重农场,统一方案、统一栽培措施。试验共设5个播期(10月5日、10月 相似文献
15.
《基层农技推广》2018,(4)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断提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2016~2017年度在陕西省岐山县设置了小麦播期播量试验,试验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试验品种为农大1108和西农509,分别设4个播期,4个播量,每品种设6个处理,共计48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农大1108在本地以10月17日播种、亩基本苗22万株的产量水平最高;西农509品种以10月5日播种、亩基本苗12万株的产量水平较高。通过试验,准确掌握了不同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播量在岐山县生态条件下的特征特性,充分挖掘了新优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为岐山县小麦高产创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筛选出适合本县的最佳播期和播量。 相似文献
16.
17.
小麦新品种泛麦5号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泛麦5号播期播量的研究表明:10月2日至11月6日,随播期推迟,苗高、叶龄、分蘖、次生根、单株鲜重都明显减少,有效穗略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产量三要素协调能力明显增强,产量差异不明显。在150~450万/hm2播量范围内,随播量增加,苗高、叶龄变化不大,分蘖、次生根和单株鲜重变化比较明显,有效穗明显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减少,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最佳播量为75~225万/hm2基本苗。不同播期的最佳播量为:10月上旬75万/hm2,10月中旬150~225万/hm2,10月下旬150~300万/hm2,11月上旬375~45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