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决源分离尿液腐熟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源分离尿液无害化处理及发酵液体有机肥的方法,进行了好氧腐熟设备的设计及样机制作,详细介绍了臭氧杀菌系统和腐熟系统。对源分离的尿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臭氧无害化处理,以微生物对尿液腐熟为基础,实现了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回收,制出液态肥。   相似文献   

2.
黑水处理与资源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黑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指出黑水的资源化技术能转化其中的有机物,回收氮、磷等营养物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方法.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和排放处理、对灰水进行回用处理、对黑水的各种营养物实现资源化利用等,是处理生活污水的很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覆膜年限和覆膜面积的增加,农田地膜残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对农田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开鲁县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本文通过总结开鲁县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利用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归纳国内研究文献,对开鲁县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应用、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同时针对废旧地膜回收存在的问题,从地膜的推广应用、高效回收、机具的选择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方半湿润滨海地区海水养殖废水灌溉菊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3~10月,在山东莱州海洋863中试基地,研究了海水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耐盐能源植物菊芋的盐胁迫响应以及对氮、磷的吸收利用机制。结果表明:海水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菊芋地上部生物量(茎、叶)随着灌溉水盐度(S)的增加明显下降,盐度为9.46 g/L的养殖废水处理生物量仅为淡水处理(CK2)的62.5%;地下部生物量(根、块茎)与盐度之间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曲线,且当盐度为3.83 g/L时,地下部生物量取得最大值(0.205 kg/株)。养殖废水处理菊芋地上部氮浓度明显低于淡水处理,地下部则各灌溉水处理间氮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磷浓度地上部各灌溉水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地下部养殖废水灌溉处理明显高于淡水处理,表明海水养殖废水灌溉可以促进菊芋对磷的吸收,但氮利用受到显著影响。通过氮、磷通量计算,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5.
畜禽养殖再生水灌溉试验研究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其排放的污废水对环境构成了巨大压力。畜禽养殖污废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元素,利用经处理后的再生水进行灌溉,可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污染物,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为典型的各类沼气工程,能够有效推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稳定化利用进程,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针对城市污水、畜禽养殖场废水、医院医药废水残留、农村校园厕所粪污等。文章针对抗生素、酚类、重金属离子、苯及硫酸盐等典型抑制性物质的特性,系统性地讨论了各类抑制源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机理,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类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的解抑复稳方案,为该领域抑制源的深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磷酸铵镁(MAP)法回收厌氧消化液中氮磷的反应构建MAP-MINTEQ模型并优化。利用化学平衡模型Visual MINTEQ 3.1结合实验进行建模,取得拟合度较高的模型参数。首先,研究了碳酸盐对磷酸铵镁反应的影响,对比了两种活度系数方程中活度系数γ的影响因素和校正因子,扩展的德拜-休克尔方程更适用于本模型。其次,研究厌氧消化液中复杂缓冲体系对副产物MgCO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利用其ksp校正MAP-MINTEQ模型,优化其拟合结果。基于优化的模型,调整厌氧消化液氮磷回收的MAP实验配比,反应后残留的氨氮浓度最低降至41.2 mg·L-1,氮回收率达到98.0%;总磷最低降至5.5 mg·L-1,磷回收率达到99.2%,实现了氮磷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8.
生猪养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养殖污水排放量大、污染负荷重,直接威胁环境生态安全。沼气工程迅速发展,沼液产量巨大,如得不到合理利用处理,不仅制约沼气工程的发展,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沼液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长期以来在种植业、林业和养殖业应用广泛。为实现养猪沼液梯度处理,构建高值化综合利用体系,文章对养猪沼液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综述了膜分离浓缩技术、腐植酸膜提取技术、氨氮提取回收技术、生物质转化技术及光催化技术等在沼液高值化利用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养猪沼液高值化综合利用体系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沼液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沼液具有污染成分复杂、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及潜在风险不明等特点,同时其富含营养元素、微量矿物质元素与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沼液的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工艺、自然生态处理及深度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途径(如浸种、营养液、改善土壤肥力、饲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处理工艺的不足以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限制因素,并对其未来在深度处理、资源化利用及其结合方向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污水末端处理模式不仅浪费和污染水资源,也阻止了氮磷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免水生态厕所可以实现生态又卫生的目的。介绍了源分离技术及其优点,总结农村免水生态厕所类型和特点,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现状,对农村免水生态厕所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猪场废水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具有较高浓度的腐殖酸等难降解有机物,虽然其有机物浓度明显下降,但在后续好氧处理中更难为微生物生长利用。本文采用常规的SBR工艺处理猪场养殖废水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重点考察SBR工艺处理猪场沼液的可行性,以期为猪场废水资源化与达标处理探索出一条经济高效的厌氧发酵-兼氧/好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铁改性生物炭从富营养化水体中捕集磷,将其回用于农田,是高效利用生物质、促进磷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铁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效率受制备方式和水环境的影响极大。为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磷的捕集效率和再利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铁改性生物炭(Fe-B)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阐述了Fe-B对磷的吸附机制,分析了pH值、共存离子、生物炭用量和温度对Fe-B吸附磷酸盐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农田资源化再利用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磷捕集与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中简述了农膜的主要回收途径及回收利用工艺,重点介绍了农膜再生利用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再生造粒技术。废弃农膜利用干、湿法造粒技术处理后性能下降不明显,可以生产中、高档塑料制品。但是国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对于农膜资源化利用、高性能的回收造粒机的研究需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厕所粪污有效处理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核心工作之一,既要遵循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理念,又要考虑因地制宜原则。就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而言,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处理厕所粪污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农村地区应用广泛。结合“厕所革命”的时代背景,通过文献查阅,总结分析了农村厕所粪污的特性和资源化利用潜力,逐条梳理了好氧堆肥的影响因素,重点从农村厕所类型的研发、联合堆肥处理研究、工艺参数优化、外源菌剂和调理剂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厕所粪污的好氧堆肥技术现状及进展,并对农村厕所粪污堆肥处理研究及工程应用提出了展望,为农村厕所粪污高效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餐厨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推动了餐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减污增效”转型。目前,国内形成以厌氧消化、好氧堆肥为主,生物饲料化、昆虫养殖等为辅的处理技术单元。在实际项目中,单一的技术路径的选择导致餐厨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效益低等问题。因此,技术融合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完善能够充分挖掘并获取餐厨垃圾的资源化价值。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基于水力浆化预处理、三相分离、液相厌氧消化和固相好氧堆肥技术融合、多种资源化技术协同路径,和向能源行业和农业延伸的“环能之道”和“环农之道”相结合的资源化模式。该技术路径和资源化模式的提出对现有项目改造和新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餐厨垃圾处置与资源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pH值对猪场养殖废水常温短程硝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立龙  张颖  李传举  代英杰  韩雪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0):181-185,166
为实现高氨氮猪场养殖废水高效脱氮处理,针对猪场废水中尿素(主要源于猪尿液)水解过程伴随着污水pH值的变化现象,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某猪场养殖废水,在常温(20℃)、非限制溶解氧的条件下,考察了pH值、曝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和短程硝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在7.0 ~9.5范围内亚硝酸盐积累率在75%~80%之间;长时间曝气并未对短程硝化造成影响;高质量浓度氨氮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与进水pH值、游离氨(FA)及游离亚硝酸(FNA)有关.  相似文献   

17.
垃圾填埋气的收集利用是一项对环境有益且经济可行的技术手段。我国目前的垃圾填埋气处理模式存在收集效率低下、资源化利用水平低、产业化发展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垃圾填埋气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在统筹安排、协调统一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与垃圾填埋气高值利用问题的前提下,针对处于填埋作业中和填埋封场后等不同阶段的填埋场,以我国多处典型垃圾填埋场为实际案例,阐述垃圾填埋气高效收集系统、以变压吸附过程为基础的填埋气甲烷高效分离技术、集成化撬装式垃圾填埋气甲烷分离提纯装备的探索、优化、推广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效收集-净化提纯预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系统解决方案,以期对垃圾填埋气高效收集利用的各个流程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鸟粪石沉淀法在废水除磷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李金页  郑平 《中国沼气》2004,22(1):7-10
鸟粪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其主要成分是六水合磷酸铵镁(MgNH4PO4·6H2O).通过形成鸟粪石,可实现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和回收利用.本文对鸟粪石的形成机理、形成条件以及鸟粪石沉淀法在废水脱氮除磷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的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源中分离、筛选获得10株高效脱色菌,经鉴定其属于Pseudomonas,Bacillus,Xanthomonas,Erwinia,Alealigenes,Plesiomonas。对艳红染料生产废水脱色试验表明最适温度30℃,pH6.6~8.0,湿细胞浓度20~30!g*L-1;静置培养(兼氧)脱色率高于振荡培养;外加NADH、NADPH、易降解有机物和有机废水可强化脱色菌的脱色性能。为实现脱色菌的资源化应用,试验将PseudomonasD18,ErwiniaD17,AlcaligenesD19andPlesiomonasD124株脱色菌制成混合培养物和固定化细胞,分别投加于处理染化废水的厌氧反应器,结果发现在相同COD负荷、水力负荷条件下,投加固定化细胞的反应器,其脱色率可提高5!%~10!%,出水苯胺浓度提高40!%~65!%。电镜观察发现脱色菌在胶团内外持留、增殖。厌氧反应器性能的改善主要通过功能性微生物生物量和相关基因库量的增加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章红贵 《农村电工》2005,(12):13-13
县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难由来已久。笔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部分企业、厂矿的改制、倒闭、破产,产生了部分欠费成为呆账、死账;二是供电营业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电费回收困难重重,如一些房产权未到户的临街铺面,租赁人申请办理新装用电手续,供电营业机构未收取预交电费就为其办理手续。一旦生意不好,就人走屋空,电费也难以收回;三是一些“两电分离”的企业,陈欠电费尚未结清,就为其改造并送电,一旦这些企业经营环境不佳,就会造成电费回收难上加难;四是一些用户法律意识淡薄,对“电是商品”的认识不够,只讲用电是自己的权利,却从来不讲交费是自己的义务,给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增加难度;五是供电企业对一些用电大户的经营信息不了解,在用户欠费的情况下继续供电,增大电费回收风险;六是地方政府支持配合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