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葡萄种质资源卷叶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崇怀  孔庆山 《果树科学》1998,15(3):228-231
对郑州果树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内808份种质(品种和野生类型)的卷叶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美洲种群,东亚种群及山美杂种中没有发现卷叶病症状,欧亚种葡萄中有卷叶病症状的品种比例最高,且程度严重,具有欧亚种葡萄血统的欧美杂种和欧山杂种均有表现卷叶病症状的品种,但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曾欧亚种低,在欧亚种葡萄中以鲜食葡萄品种为主的东方品种群的卷叶病的发病率较低,而以酿酒品种为主的西欧和黑海品种种  相似文献   

2.
对郑州果树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内的808份种质(品种和野生类型)的卷叶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美洲种群、东亚种群及山美杂种中没有发现卷叶病症状;欧亚种葡萄中有卷叶病症状的品种比例最高,且程度严重;具有欧亚种葡萄血统的欧美杂种和欧山杂种均有表现卷叶病症状的品种,但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较欧亚种低。在欧亚种葡萄中以鲜食葡萄品种为主的东方品种群的卷叶病的发病率较低,而以酿酒品种为主的西欧和黑海品种群发生卷叶病的比例较高,而且病情最严重。  相似文献   

3.
对宁夏贺兰山东麓8个酿酒葡萄种植地区8个葡萄品种的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40份样品中GLRaV-1~5这5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的感染率。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要病毒病有葡萄卷叶病、扇叶病和栓皮病,其中葡萄卷叶病尤为严重;不同酿酒葡萄种植区和品种间葡萄卷叶病的感染存在着差异,老葡萄种植区中品种间葡萄卷叶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新葡萄种植区的品种;"蛇龙珠"和"黑比诺"是感染葡萄卷叶病毒的主要品种,发病率高达85.1%和52.7%;利用5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引物进行RT-PCR检测,检出3种病毒类型,且GLRaV-3的检出率最高,为87.5%。  相似文献   

4.
葡萄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无病毒苗木,提高脱毒效率,开展了葡萄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将携带葡萄扇叶病毒(GFLV)、葡萄斑点病毒(GFkV)、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GLRaV-1)和葡萄卷叶相关病毒-2(GLRaV-2)的8个葡萄品种试管苗进行恒温热处理,对分离成活的62个茎尖进行RT-PCR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62个茎尖中,29个茎尖脱除了上述5种病毒,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葡萄斑点病毒、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相关病毒-2和沙地葡萄茎痘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81.8%、80.0%、78.1%、75.0%和61.5%。采用试管苗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脱毒效果,适用于葡萄无病毒原种母本树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胶东半岛地区葡萄病毒病田间调查和血清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9月对胶东半岛葡萄主产区15个葡萄园的病毒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采集了4个酿酒葡萄品种共计44份葡萄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测。从样品中分别检出葡萄斑点病毒(GFKV)、葡萄卷叶病毒1(GLRaV-1)和葡萄卷叶病毒3(GLRaV-3),检出率分别为6.82%、2.27%和40.91%。蛇龙珠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总检出率达60.71%;赤霞珠样品中检出了葡萄卷叶病毒3和葡萄斑点病毒,总检出率为36.46%。蓬莱地区葡萄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检出率达55.56%,龙口地区病毒检出率也达到了52.17%。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病毒病田间发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2009年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主要酿酒葡萄产区病毒病的田间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明确了葡萄扇叶病(GFLV)和葡萄卷叶病(GLRaV)是该地区主要病毒类型,疑似病毒类型是葡萄茎痘病和葡萄栓皮病;葡萄卷叶病毒感染的主要品种是蛇龙珠,主要发病区域是广夏二基地;葡萄扇叶病毒感染的主要品种是西拉,主要发病区域是玉泉营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 葡萄的病毒病是随欧亚种葡萄起源于中亚地区,又随欧亚种葡萄传遍世界各地。因此凡有葡萄栽培的地区都有病毒病存在。由于病毒病具潜隐特性(latent),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又病毒很难分离鉴定,因此长期不被人们认识。虽在十九世纪前和十九世纪中期已有对扇叶退化症和卷叶病症状的最初描述.但近五十年才知葡萄病毒病的存在。因此对葡萄病毒病的研究是落后于其它果树病毒病。  相似文献   

8.
2010—2011年我们对河北省涿鹿、怀来、昌黎、宣化等县(区)以及北京市葡萄卷叶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采集的葡萄植株样品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种类。在检测的82个样品中,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号(GLRaV-3)的检出率为100.0%,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GLRaV-1)的检出率为17.1%,葡萄卷叶伴随病毒2号(GLRaV-2)的检出率为11.0%;病毒混合侵染的样品占总检测样品数的28.1%,其中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3号混合侵染样品占总检测样品数的17.1%,葡萄卷叶伴随病毒2号、3号混合侵染的样品占总检测样品数的11.0%,且在这些被病毒混合侵染的样品中,有2个样品被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2号、3号三重侵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卷叶病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未表现卷叶病症状的‘赤霞珠’葡萄为对照,在成熟期测定了感染卷叶病‘赤霞珠’葡萄果粒的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和花色苷含量。【结果】卷叶病使葡萄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的总量仅为对照组葡萄的69.29%;有机酸总量略微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染病葡萄果皮和果肉中的草酸含量显著降低,苹果酸含量显著升高;5种基本花色苷单体的含量显著降低,总量仅为对照组‘赤霞珠’葡萄果皮单体总量的26.12%。其中,矢车菊素类花色苷所占比例降低,甲基化类花色苷所占的比例升高。【结论】葡萄卷叶病导致‘赤霞珠’葡萄着色不良,品质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前,葡萄卷叶病毒已经鉴定的病原有13种,其中葡萄卷叶相关病毒3分布最广、危害最大。本文对近十年来葡萄卷叶病毒3的危害分布、遗传变异、对酿酒葡萄的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葡萄卷叶病毒3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我国6个香味葡萄品种感染病毒的状况,2018—2019年采用RT-PCR方法,对来源于13个省(市、自治区)的212个样品进行了14种葡萄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阳光玫瑰’‘玫瑰香’‘巨峰’‘夏黑’‘水晶葡萄’‘着色香’的带毒株率分别为93.22%、67.74%、82.98%、63.33%、27.27%、43.48%;以上各品种检出的病毒种类数分别为13、10、10、8、3、3种,其中分布较广的为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葡萄斑点病毒(GFkV)和葡萄卷叶相关病毒3(GLRaV-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感染卷叶病毒的酿酒葡萄品质,试验以感染卷叶病毒的‘蛇龙珠’葡萄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不能显著抑制葡萄叶片中卷叶病毒的侵染,但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果实中转化酶活性,促进糖分积累;葡萄谢花后20 mg/L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Rbuisco)活性,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升高,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转化酶活性,提升果实品质。因此,葡萄谢花后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中糖分积累相关酶活性来提高感染卷叶病毒葡萄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PAS -ELISA)检测葡萄卷叶病毒的程序 ,提出了A蛋白、酶标A蛋白、抗体的适宜工作浓度及样品粗提液稀释倍数。通过对感病植株的幼叶、幼茎、老叶、老茎的检测研究 ,规范了PAS -ELISA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 ,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郑州葡萄圃的 39份种质及郑州地区栽培的品种进行了检测 ,保存品种的带毒率 76 .9% ,抗逆性较强的东亚种群带毒率 55.6 % ,郑州地区栽培品种葡萄带毒率为 4 5.0 %。  相似文献   

14.
以贺兰山东麓地区种植和繁育的"赤霞珠"、"蛇龙珠"、"梅鹿辄"等主要酿酒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测量的方法,研究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树及葡萄种苗卷叶病的发病情况及葡萄卷叶病对葡萄树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树卷叶病平均感病率为4.66%,葡萄卷叶病使得葡萄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SPAD值和光合速率下降;2012—2014年,宁夏主栽的酿酒葡萄品种种苗卷叶病的带毒率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5.
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葡萄卷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用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PAS-ELISA)检测葡萄卷叶病毒的程序,提出了A蛋白、酶标A蛋白、抗体的适宜工作浓度及样品粗提液衡释倍数。通过对感病植株的幼叶、幼茎、老叶、老茎的检测研究,规范了PAS-ELISA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郑州葡萄圃的39份种质及郑州地区栽培的品种进行了检测,保存品种的带毒率76.9%,抗逆性较强的东亚种群带毒率55.6%,郑州地区栽培品种葡萄带毒率为45.0%。  相似文献   

16.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综述了近5年来国际葡萄病毒病最新确立的病毒属、鉴定的新种及几种重要葡萄病毒形态、基因组、病原、病毒检测技术及防治策略。葡萄病毒已由1999年的17个属,47种增加到2003年的20个属,55种。其中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葡萄斑点病毒属(Maculavirus)和葡萄卷叶病毒属(Ampelovirus)为新确定的4个属。已完成葡萄扇叶病毒(GFLV)和葡萄斑点病毒(GFkV)的全序列测序(2001年)。新发现葡萄卷叶相关病毒-9号(GLRaV-9)(2002年)。新增加GLRaV-8和葡萄D病毒(GVD)的单克隆抗体和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的多克隆抗体。RT-PCR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GRLaV-1、GRLaV-2、GRLaV-3、GRLaV-4、GRLaV-5、GRLaV-6、GRLaV-7、GVB、GVA、GVD、GRSPaV、葡萄拟卷叶病毒(GFkV-likeviruses)、GFLV和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等病毒及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和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病毒的检测。GFLV、ArMV、GVA及GVB和GVA、GFLV、GLRaV-2、GLRaV-3外壳蛋白(CP)基因已分别导入到欧洲葡萄(Vitisvinifera)和沙地葡萄(Vitisrupestrsis)及其他砧木中,目前仍在检测阶段。  相似文献   

17.
张静  范永  王振平 《北方园艺》2017,(22):32-36
以不同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贵人香""烟73""西拉""梅鹿辄""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和感染卷叶病毒的"蛇龙珠"等为试材,系统研究了不同成熟期葡萄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以了解贺兰山东麓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成熟期Res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酿酒葡萄品种Res含量差异较大。白色品种中未检测到PAL,有色品种中PAL活性次序为"赤霞珠""梅鹿辄""品丽珠""烟73""西拉";Res含量最高的是"烟73",其次是"西拉""梅鹿辄""赤霞珠""品丽珠""贵人香""霞多丽";感染卷叶病毒的"蛇龙珠"的PAL活性和Res含量均高于健康植株。  相似文献   

18.
四川葡萄病毒病发生种类及其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意国际合作项目“四川无病毒果苗繁育中心”的要求 ,为了弄清四川葡萄产区内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程度及其流行规律 ,中意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组 ,并于 2 0 0 2年 9月在成都龙泉及攀枝花两地开展了葡萄病毒病的田间普查和采样。考察期间共收集葡萄枝样 5 0份 ,随后送往意大利巴厘大学 ,经双抗体和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 ,共检出了6种危险性病毒种类及株系。现对它们在田间的症状表现及其流行趋势作如下阐述。1 葡萄卷叶病 (GLRaV)  葡萄卷叶病由长线形病毒引起 ,主要致病原因是病毒粒子在葡萄茎干的筛管中大量繁殖 ,堵塞筛管…  相似文献   

19.
葡萄是果树中感染病毒病最多的树种之一,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现发现的葡萄病毒病20个属55种,我国鉴定明确的葡萄病毒总共有6种.北冰红冰葡萄发现有四种主要病毒,葡萄卷叶病毒(GLRaV)、葡萄花叶病(GCMV)、葡萄扇叶病毒(GFLV)、葡萄栓皮病毒(GCBD).本试验通过酶联免疫检测手段筛选无病毒种苗,进而达到扩繁和工厂化生产北冰红脱毒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葡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达22.32万公顷。大规模的葡萄生产基地相继在全国各地建立。但在苗木培育及引种方面存在盲目性,忽视葡萄病毒的检疫工作,致使葡萄病毒病也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而蔓延。目前已有90%葡萄品种感染病毒,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受病毒危害的园块减产达30%~50%。1 葡萄病毒病症状我国自1986年以来在葡萄病毒病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已证实危害我国葡萄的病毒病主要有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病毒、葡萄茎痘病毒、葡萄栓皮病毒等四种。以巨峰发生尤为严重,占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