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苍耳对大豆枝叶,根系的干扰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于1986和1987年进行,以确定苍耳对大豆根系、枝叶的干扰效应。植株生长在多孔的膜管内。苍耳的营养生长期较大豆长,成熟时,株高两倍于大豆。由于苍耳枝叶、全株(根十枝叶)的干扰,大豆的根、茎、干重及种子产量均下降,全株干扰下降最多。苍耳枝叶干扰造成大豆粒重的损失占全株干扰损失的48%,而大豆的干扰对苍耳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
选用合丰50和龙垦310作为供试品种,供试种子经不同浓度(5、10、25、50、100 mmol·L-1)的GABA浸种8 h后,放入9 cm培养皿中,然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发芽,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比较不同浓度GABA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根系形态、抗氧化系统、内源GABA与代谢物质的影响,旨在明确GABA对大豆种子萌发和根系形态建成的调控效应,为农业生产中通过外源GABA的施用培育壮苗,提高大豆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结果表明,随GABA浓度提高,合丰50和龙垦310萌发、根系形态及相关生理指标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0 mmol·L-1浸种处理对合丰50和龙垦310促进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12.2%和14.7%、98.9%和77.9%,根长、侧根数、根鲜重分别提高了27.3%和27.1%、93.4%和90.5%、28.5%和77.2%,根系SOD、POD、CAT、APX活性分别提高了91.3%和88.3%、38.5%和33.3%、48.7%和35.8%、64.3%和46.2%。另外,根粗随GA...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沙芥幼苗根系形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沙芥幼苗根系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干旱处理下幼苗根系形态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系统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沙芥幼苗根系主根长、主根体积和根冠比随着胁迫天数的延长不断增加,重度胁迫时分别上升154.39%、90.69%和189.59%。幼苗根系活力在重度胁迫时下降51.22%,根系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轻度和中度胁迫时上升,而重度胁迫时分别下降了1.65%、4.13%和11.84%。根系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活性随着胁迫程度加剧不断上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和根系质膜透性随着胁迫程度增加逐渐上升到255.74%和122.78%,复水3 d后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根系中的抗氧化保护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均可恢复到对照水平,重度胁迫复水3 d后只能恢复到轻度胁迫水平,说明沙芥幼苗根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对亚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麻根系的还原强度以枞形期至现蕾期最高,以后逐渐递减,其中上段根递减最快,其次为中段根,下段根比较平稳。在枞形期和快速生长期,上段和中段根的还原强度分别比下段根高出37.78%~84.6%和20.40%~45.39%,进入成铃期,三段根的还原强度几乎无差异。还原强度与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单株花朵数呈高度正相关,与结实率呈负相关,根系干重的增长符合Log istic生长方程,根系干重与平均增长速率、渐增期增长速率、快增期增长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增长期长短关系不显著,根系干重与单株果实数,单株粒重,单株花朵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根箱试验研究了间歇灌溉与淹灌两种灌溉方式对汕优10号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灌溉处理具有更高的根系活力,较高的根系生物量和较深的根层分布,抽穗以后土表10 cm以下根系生物量比例高于淹灌处理.这可能是间歇灌溉条件下,稻株氮素吸收及利用率增强,后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提高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6.
幼苗期摘心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主茎型高产春大豆'新大豆27号'为材料,分别在真叶期(TP)和第一复叶期(CP)摘心,同时设置15(D1)、18(D2)、21(D3)、25(D4)、30(D5)万株·hm-25个不同密度(复叶期)摘心试验,以此探究近代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和产量对幼苗期摘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CP处理总侧根干质量、总侧根长度和总... 相似文献
7.
滴水量对新大豆27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滴水量对超高产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规律,设置975 m3·hm-2(W1)、1 575 m3·hm-2(W2)、2175 m3·hm-2(W3)、2 775 m3·hm-2(W4)4种滴水处理,对各处理0~100 cm土层含水量、新大豆27号根系干重、侧根长和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滴水量的增加,0~40 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0~20 cm土层根干重密度和侧根长密度增幅最大,20~40 cm土层增幅其次;增加生育中后期0~80 cm土层总根干重和总侧根长,鼓粒初期W2、W3、W4处理的根干重分别较W1增加14.2%、30.4%、41.1%,侧根长分别较W1增加17.4%、25.7%、40.3%;提高0~40 cm土层根系活力,增加根系伤流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3、W4鼓粒初期0~80 cm土层根干重分别为88.6、95.8 g·m-2,侧根长为432.4~482.9 m·m-2,产量分别为6 082.6 kg·hm-2、6 404.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1.30左右。新疆伊宁地区大豆的适宜滴水量为2 175~2 775 m3·hm-2。 相似文献
8.
2013—2014年在新疆伊宁县科技示范园研究了中熟超高产大豆与高产品种(系)在根系伤流量、0~80 cm土层根干重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与开花、结荚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结荚期形成近80%根量,超高产品种(系)在花、荚期根系伤流量、0~80 cm土层总根干重、0~40 cm根系活性、总花数、总腔数均明显高于高产品种(系);花期根干重增量、伤流势与总花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0.898(P0.05),花荚期根干重增量、伤流势与总荚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77(P0.05);超高产品种(系)花、荚期根量大、活性高是其总花、荚数明显多于高产品种(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熟春大豆近6 000 kg·hm-2产量在始粒期获得,0~80 cm土层根系总干重为125~142.3 g·m-2,总花数3 448.4~3 695.7×104朵·hm-2、总腔数2 767.4~3 303.8×104个·hm-2。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明栽培密度对高产大豆根系生长和花荚形成的影响规律,田间试验设置21.0(D1)、30.0(D2)、48.0(D3)×104株·hm-2 3种栽培密度,研究了新大豆27号、新大豆8号在0~60 cm土层中根系生长、开花、结荚过程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D1,D2、D3密度下新大豆27号总根干重增加了23.68%、18.48%,总根长增加了9.33%、26.72%,新大豆8号总根干重增加了27.25%、19.71%,总根长增加了6.94%、30.80%,且增量以40~60 cm为主;增加至密度D3时,新大豆27号开花和结荚高峰出现时间较D1分别推迟了2、8 d,新大豆8号推迟了2、6 d,但二者单位面积的总花数、总荚数、总腔数和总粒数分别较D1提高了51.92%、10.29%、7.66%、23.05%和49.47%、31.91%、35.40%、16.11%;总花数与始荚期根干重、根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新大豆27号R2值分别为0.8477*、0.9106*,新大豆8号R2值分别为0.7531、0.9993**;总腔数与始粒期根干重、根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新大豆27号R2值分别为0.6954、0.9837**,新大豆8号R2值分别为0.7902*、0.9277*;且根长度与总花数、总腔数的关系比根干重更密切。合理密植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是密植促进了大豆根系生长,增加了单位面积总根长和深层根量,进而增加了单位面积花数、荚数、腔数和粒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种密度下大豆根部性状的研究,分析了根部性状问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根系宽、根体积、根干重及伤流量在耕层内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根系宽与根干重、根体积之间,根体积与根干重之间,伤流量与根干重、根体积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均能拟合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方程.常规条件下反映大豆根部性状最简单...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水分下大豆根冠互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土壤水分下大豆根冠互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耐旱型品种辽豆14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进行相互嫁接,在结荚期设置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和水分胁迫(50%田间持水量,持续20 d)处理,成熟期测定主要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地上部农艺性状和产量主要由地上部基因型决定,但水分胁迫下也会受到根系基因型的影响。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下,与辽豆21相比,辽豆14接穗的株高平均提高24.3%和14.8%,主茎节数分别平均提高19.6%和15.3%,分枝数分别平均提高60.2%和90.6%,单株生物量平均提高57.1%和87.1%,单株荚数平均提高70.0%和92.3%,分枝荚数平均提高159.9%和197.9%,分枝瘪荚率平均降低57.8%和60.4%,最终单株粒重平均提高19.9%和54.9%。与辽豆21自身嫁接植株相比,水分胁迫下,嫁接辽豆14砧木使单株荚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显著提高了45.8%、27.4%、21.7%、5.2%和20.4%,产量性状的提高与主茎第9~15节位间有效荚数的提高有关。因此,通过地上部与根系的协同改良是提高大豆抗旱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SCN侵染对不同大豆品种根系氨基酸/低分子肽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抗感SCN的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低分子肽类物质。结果表明:大豆根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类物质及谷胱甘肽等低分子肽类物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 大豆根的分泌活动增强, 根分泌物中氨基酸/低分子肽类物质增多;苗期大豆根分泌物中氨基酸/低分子肽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随苗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运用SPSS软件对层析图谱进行聚类和相似性分析, 结果为出苗5和11 d, 各个品种根分泌物层析图谱差异显著, 其中Franklin和辽豆10的图谱相似, 5和11 d时, r分别为0.6683**和0.7581**(P=0.01), 且二者均为苗期线虫侵入型品种。因此, 以Franklin或辽豆10根分泌物层析图谱荧光点作参照, 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可检测大豆苗期是否抗线虫侵入。 相似文献
14.
大豆根腐病原镰孢菌种群多样性DGGE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植物病原菌传统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检测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大豆连作定位试验区根腐病原镰孢菌的种群构成及其致病力。采用真菌传统分离和鉴定方法共确定镰孢菌6个种,包括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木贼镰孢F. equiseti、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腐皮镰孢F. solani、尖镰孢F. oxysporum和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其中,尖镰孢菌的分离频率最高,为56.7%。结合DGGE条带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8种镰孢菌,较传统方法增加了黄色镰孢F. culmorum和一个尖镰孢近似种。同时,DGGE图谱中尖镰孢所占百分比下降为37.4%。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大豆生育指标相关的多种变量进行降维分析,得到第一主成分贡献值为91.2%。按照贡献值的正负结果,将30株镰孢菌分为致病和非致病类群。第二主成分贡献值为5.8%,根据其正负值可以矫正被错误估计的致病能力。综合所有研究结果,该定位试验区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镰孢菌为尖镰孢、禾谷镰孢和燕麦镰孢,且以尖镰孢菌为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进一步明确大豆抗感品种对根腐尖镰孢的抗病机制,通过透射电镜和形态观察分析了尖镰孢(M38)侵染及产生的毒素对抗感大豆品种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豆幼苗胚根经粗毒素处理后,抗病品种‘东农56’幼苗胚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别,但显著抑制了感病品种‘黑农53’胚根的伸长和侧根的生长;尖镰孢毒素高浓度和低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0和1∶15)对抗感品种的致萎能力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处理平均萎蔫指数为100,低浓度处理为17.9~18.1左右;但中等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1,1∶5,1∶10)对于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更大;同时,发现尖镰孢侵染感病大豆品种根内侵染量要明显多于抗病品种,且感病品种组织中菌丝的直径明显大于抗病品种,都出现很明显的质壁分离和细胞壁加厚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