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豆“长农4号”不同的农艺措施组合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磷肥、钾肥作用不大。获得亩产150公斤以上的大豆产量,其栽培措施为:密度1万株/公顷,亩施尿素5.5~6.0公斤,三料磷9.5~10公斤,氯化钾3公斤。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大豆高产栽培合理密度,以长农18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变化,出现了两次光合高峰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由 V4期的最大值逐渐降低到 R7期的最小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曲线的变化,在 R7期达到最大值.种植密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是,从 V4之后到 R7期之前表现出明显差异,低密度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高密度的叶绿素含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降低,胞间 CO2浓度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变大,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蒸腾速率升高、气孔导度变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不同肥料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绥农30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和肥料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绥农30高产栽培的施肥方案为密度33.28万株/hm2,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施用量分别为165.90、75.93、90.93 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产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蒙豆12号、蒙豆14号为材料,进行不同密度栽培试验,调查分析不同栽培密度下大豆的产量性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蒙豆12号、蒙豆14号在37.5万株/hm2的栽培密度下,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栽培密度。不同栽培密度下,大豆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宋向东  张之鑫  王巍巍  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97-4498,4502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样品先用浓度80%甲醇提取,而后100℃水解;色谱分离使用反相C18分析柱二元高压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min),柱温40℃;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0nm;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Origin6.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通过对85份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的异黄酮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的特点及范围,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幅为2.29~4.89mg/g,平均含量为3.36mg/g,含量超过4mg/g的大豆品系5份;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脂肪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较高,培育高异黄酮含量和高脂肪含量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长农16是长春市农科院大豆所以公83145—10为母本、生85183—3-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大豆品种,2003年通过省级审定。籽粒蛋白质含量38.54%,脂肪含量23.44%,比榆树主推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要高出1.88-3.07个百分点,增产潜力大。在榆树通过近5年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平均亩产达225.4kg,最高亩产量达265kg以上,比榆树主推大豆品种增产4.7%-10.2%,同时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脂肪性状,进行各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应用多元变异指数、聚类和主成分法分析中国和各生态区大豆脂肪性状的综合变异。【结果】(1)中国栽培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21%,比野生种提高6.22%;油酸平均含量为23.25%,提高7.7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8.00%,减低4.23%;亚油酸平均含量为53.53%,减低2.57%;但栽培种的变异小于野生种;不同生态区均有此同一趋势。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全国和各区差异均不大。(2)中国野生群体及各生态区群体脂肪性状的多元变异度均大于相应的栽培种,长期人工选择使栽培种的变异相对减小,但多元变异方向相对较宽。(3)栽培种脂肪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野生种未见相关,推论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应是人工选择的结果。(4)筛选得到高脂肪、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的优良材料,其中N23547和N23697为兼具高脂肪(>23%)、高油酸(>30%)、低亚麻酸含量(5%左右)的优异资源。【结论】栽培大豆脂肪、油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亚麻酸平均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种,亚油酸平均含量略低于野生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与野生种差异不大。脂肪性状在各个生态区域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区域间的变异并不比区域内大。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密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正交设计原理,对适宜八五五农场种植的高油大豆产量在品种、密度、肥量等三个因素条件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因素对高油大豆产量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品种、肥量、密度;在密度24~30万株/hm2的范围里,高油大豆的产量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适量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产量,同时这些合理的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由此找到适宜八五五农场种植的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是品种为农大05556、垦丰16、农大05930,密度24~30万株/hm2,施肥量360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样品先用浓度80%甲醇提取,而后100℃水解;色谱分离使用反相C18分析柱二元高压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min),柱温40℃;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0nm;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Origin6.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各异黄酮异构体的回收率在96.33%~104.20%范围内,RSD为2.56%~4.51%;通过对85份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的异黄酮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的特点及范围,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幅为2.29~4.89mg/g,平均含量为3.36mg/g,含量超过4mg/g的大豆品系5份,占所有测定总数的5.88%;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脂肪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较高,培育高异黄酮含量和高脂肪含量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种植密度及肥料施用量对半夏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为目标,种植密度及有机肥、氮肥、磷肥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4因素中,对半夏块茎鲜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施P2O5量>施有机肥量>施N量,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施有机肥量>施N量>施P2O5量>种植密度;通过对试验4因素与半夏产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并兼顾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积累,提出了半夏块茎鲜产量分别为≥1 300 g/m2、≥1 400 g/m2和≥1 500 g/m2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12.
刘珠 《农学学报》2020,10(2):45-49
为了探讨弱感光杂交稻‘元丰优86’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对其进行密度、施N量和施K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3项栽培措施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施N量会延长全生育期;增加施K量会提高株高;提高密度会增加有效穗,增施K肥、N肥有效穗也会有所提高;提高密度和施N量都会减少每穗粒数;提高施N量结实率也会有所提高;对千粒重的影响微弱。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施N量和施K量。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优化措施,每公顷插18.05万~24.56万丛,施K2O 64.3~116.7 kg,施纯N 76.9~137.9 kg。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的问题,利用572 份大豆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最后对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株高变异幅度为40.2~137.2 cm;平均值为88.54 cm。分枝数变异幅度为0~9 个;平均值为3.61个。单株荚数变异幅度为11.2~220 个;平均值为76.64 个。单株粒重变异幅度为1.03~86.1 g;平均值为29.01 g。百粒重变异幅度为4.87~30.31 g;平均值为18.87 g。倒伏性变异幅度为0~3 级;平均值为0.51级。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3.28%~23.47%;平均值为20.56%。油分含量变异幅度为34.41%~49.94%;平均值为40.71%。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72 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 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 号’、‘长农15 号’、‘岭引2 号’和‘嫩良6 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 号’、‘九丰10 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14.
夏大豆施肥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应用同位素示踪和大豆结瘤[R#-(j1)]不结瘤[r#-(j1)]等位基因系进行氮磷施肥生理基础研究,明确了大豆生育早期主要利用土壤氮和肥料氮,中后期主要利用共生固氮。大豆生育后期由营养器官向籽粒转运的氮素,转运率为50%左右,磷素转运率比氮素高10-20%,合理施用氮肥能够促进豆株对土壤氮的吸收,激发率达1.535-1.778。试验认为早期施用少量氮肥对大豆生育有利,氮磷比以1∶2或1∶3为佳。在135亩中等肥力土壤上连续4年亩产达152-200kg以上。同时研究了夏大豆高产生育指标和9项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北疆棉区春大豆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通过精量播种、平衡施肥、适量灌溉、化学调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2003~2004年连续两年实现棉花茬新大豆1号4 600 kg/hm2的高产,初步形成了北疆棉区春大豆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表明,棉花与大豆实行轮作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促进棉区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缓解牧业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问题,有效利用8—10月的水、热、光和土地资源,复种青刈秣食豆,明确秋闲田秣食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以秣食豆产草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对秋闲田秣食豆播种行距、种植密度与氮、磷、钾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行距与钾肥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每公顷留苗密度75万株,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种方式以50 cm的行距进行条播。该方案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6661.67 kg/hm2、2723.64 kg/hm2,较产草量位居第二的优良组合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24.17%、27.63%。为秋闲田栽培秣食豆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豆3号大豆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通豆1号为亲本,经系统选育而育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商品性优良,适合在淮南地区种植.该试验以播种密度为主区, 施肥量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播种密度和施肥量是通豆3号实现高产的关键,揭示了二者对通豆3号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最佳组合模式,提出了通豆3号高产栽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章彦俊  常宝  董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31-10033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各生育期生理特性及产量,筛选出适合于河北张家口地区种植的高产品种,采用各种调控措施,实现大豆高产优质生产。[方法]14个供试大豆品种分别为东北地区引种的长农18、绥农14、长农16、吉农24、黑农38、吉农15、吉育47、吉农6、吉林30、吉农23、吉农1号、吉农12、吉农14和206。测定苗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统计产量,并分析4个时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吉林30的产量最高,达到16.839 kg/小区,206次之,为13.989 kg/小区。不同大豆品种叶面积指数在结荚期和鼓粒期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在鼓粒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鼓粒期的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适合于张家口地区种植的高产品种吉林30和206,同时阐明了不同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的关系,为栽培技术的合理利用及生态育种指标的有效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大豆脂肪含量与根瘤的关系,以不同含油量大豆品种(延11、长农16、长农21、吉育20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油量大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结瘤特性、植株高度、根部长度、根瘤新鲜重、根部干燥重、结荚数以及粒数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高油大豆和超高油大豆的根部比较发达,根瘤数、根瘤鲜重及根部干燥重都比对照增加。超高油大豆和高油大豆的产量比对照无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20.
As a short-day(SD) and thermophilic plant,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 is sensitive to photo-thermal conditions. This characteristic severely limits the cultivation range of a given soybean cultivar and affects the performances of agronomic traits such as yield, plant architectures, and seed quality.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photo-thermal sensitivity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oybean improvement. In this review, we introduce the advances in physiological, genetic, and molecular researches in photoperiodism of soybean, and progress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hoto-thermal adaptability. We also summarize the photo-therm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idely-planted soybean cultivars of major production regions in China. Furthermore, we proposed a novel concept of ‘ecotyping' and the strategies for widely-adapted soybean cultivar breeding.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important guide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of soyb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