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建设美丽河南和进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有迫切的现实发展需求。在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前提下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依据各地区域差异,继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强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
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定位,让政府与农民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这对于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 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 意味着就可以忽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是有利有 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农民主体地位视角下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晋源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5):575-578,600
理论上分析,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之间构成了统一互动的关系。然而,就现实而言,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农民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实际上却处于远远偏离主体地位的畸形状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从农民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定位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探索一条农民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的良性互动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采用科技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着重探讨了目前农民采用科技的行为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和解决的措施,并认为在解决农民采用科技的措施上,政府的行为起主导作用,农民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也要靠政府去解决。因此,必须调整服务观念,对农民应本着教育、引导、扶持和服务的原则,建设好服务队伍和基层领导组织,才能使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普遍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的情况下,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起主导作用。要以完善的教育培育农民,以先进的文化引导农民,以足够的投入造福农民,以健全的机制保障农民,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向前进。关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入户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受农民素质低、经济落后、信息资源实用性差、信息渠道不畅通、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信息并没有真正地进村入户.因此,要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加强信息源的建设,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尽快解决农业信息入户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多元角色,各个角色要将自己的职责行使到位,各尽所能、各谋其职,其中政府主要起主导作用,农民在农村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而中介组织主要起连接农民与市场、政府的纽带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职能。如何在复杂的农村环境中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使其切实发挥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国民 《世界农业》2002,(10):31-32,37
一、韩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1.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韩国政府和公共机构在农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农村的信息主干网(带宽10M/BPS)由政府投资建设,从主干网到中心局的管道由韩国的三大民营电信企业投资,从中心局到用户的网络,由民营电信企业负责,政府给予经费补助。韩国还制定优惠措施方便农民上网。农民上网的费用,白天比市话便宜30%,晚上比市话便宜51%,农林水产信息网免费给农民使用。韩国农业信息建设的主要机构是农林水产省的农林水产信息中心(AFFIS)。该中心是1992年由农林…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供给,单一的体制导致了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加且多元化的需求,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要化解当前的困境,市场化道路是必要和可行的选择,具体的策略是: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农村第三部门有序发展,建立农民需求表达与自主决策机制以及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河北省838个农户的实际调查,分析农民组织化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研究表明,农民主体性弱化、农村精英缺失、组织运行效果较差、政府主导力量不足等因素制约着农民合作组织的创建、运行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农民合作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精英,强化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晰产权,实行企业化管理机制等突破农民组织化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梅 《现代农业》2023,(3):107-112
农村生态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之间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前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后者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绝佳机遇。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归咎于多元主体责任缺失: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地方企业生态责任弱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漠、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有限。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地方企业生态社会责任、提高农民生态主体意识、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使农村生态治理的多元主体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构筑符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多元共治新模式是在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理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主体作用严重缺失,政府主导职能也存在诸多问题。要从政府决策意识、法制保障、职能转变和对农民的利益保障和尊重等方面构建政府引导和农民主体作用之间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农民积极性不高,信息获取以传统方式为主,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将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农民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进行信息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整体上认识新农村建设,避免在认识上走入误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根本,把握培育新型农民这个关键,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太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738-17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我国严峻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有利农村发展的制度环境,保证新农村建设始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同时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农业科技·农民培训及科技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干琼  许世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50-1952,1993
通过对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民科技培训与教育情况和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的研究,总结其经验,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发挥政府在农民科技培训与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建设是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针对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须通过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为青年回乡发展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处理好十大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推进建设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和处理好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这些关系分别涉及到投入、规划和试点工作问题。一、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起主导作用;而在每个不同的具体问题上,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乃至非常不同的。如  相似文献   

19.
《当代农村》2005,(5):1-1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子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域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书屋是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体现了农民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的自主性。然而,在现行压力型体制下,自上而下的文化建设模式与发挥农民自主性形成矛盾与错位,政府起主导作用,忽视农民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导致农家书屋的作用难以发挥。通过对农家书屋建设中乡镇干部职能的变异、农家书屋发展的困境与难题、农家书屋发展方向及原因对策等分析,以期使农民更自主的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使农家书屋的效益更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